搜索
赖秀球的头像

赖秀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2
分享

谷雨怀想

今日谷雨。

少时,尽管我并不知道这春天最后一个节气的寓意,但它算得上是我当年最为向往的一个节气。这其中的缘由,主要与捉青蛙有关。那时,仍没有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因此在家乡人的意识里,也就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

从惊蛰开始,冬眠了几个月的青蛙陆续从田洞里出来觅食、活动、繁殖下一代,到谷雨节气时田园便已蛙声一片了。在我少时,家里和邻居长辈像讲寓言故事一样,对我们小孩子说,谷雨节气的晚上,青蛙会从田洞里出来聚会。因此,每一年开春后,我们一群小孩子就盼望着谷雨时节的到来。进入谷雨节气时,只要不是下着雨,我和同伴们便会在吃过晚饭后,兴高采烈地打着竹柴火把到村庄附近仍没有插秧的稻田捉青蛙。

每次出门时,都说去捉青蛙,但也许是青蛙比较稀少的缘故,捉来的大多是沼蛙。记得我还没有到会捉青蛙的年龄,就在长辈们的启蒙下知道了时断时续“呱呱”在叫的是青蛙,不停不歇“旺旺”在叫的是沼蛙。我最初去捉青蛙是跟着只大我一岁的堂姐去的,那时,由父亲几兄弟组合的大家庭仍没有分家。临出门时,祖母都会为我和堂姐点燃照明用的竹柴。

当年,小村子的家家户户土法上马,晚上出门都是用竹柴火把照明。竹柴制作需要经过多项工序,先是将生产队砍竹后废弃的竹尾捡回家晒干,接着用铁锤捶破,然后拿到山溪水潭里浸泡十来天后,捞起来晒干备用。家里的竹柴大多是祖母制作的,曾听祖母说将竹子捶破,是为了避免竹柴燃烧到竹节处时爆裂弄伤人;将捶破的竹子用水泡透后再晒干,竹柴就容易点燃并且耐燃一些。

在我的家乡,谷雨是一个标志性的节气,它意味着早造水稻要插秧了。家乡地处粤北高寒山区,春季常会出现“倒春寒”天气,不能过早播种育秧,加之所有稻田都靠山泉水灌溉,田水温度较低,通常要进入谷雨节气才可以插秧,但又必须在立夏前就应把秧插完,以确保禾苗顺应农时生长。

家乡有一句农谚说:“莳田莳到立夏,莳也罢唔莳也罢。” 家乡人称插秧为莳田。这句农谚说的是到立夏还插秧等于白费力气,因为农时节气已过,即使将秧苗插下田去了,也不会有好的收成。因此,就我的家乡而言,早造水稻插秧虽不及“双夏”时节忙碌,但也得抢抓农时。在谷雨节气插秧期间,家乡农人总是把“莳田莳到立夏,莳也罢唔莳也罢”这句话挂在嘴边,以此鞭策大家加紧农事节奏。为不耽误农时,早造水稻开始插秧后,家乡人也随之开启了两段制劳作模式,直至插秧圆满结束后才恢复三段制劳作模式。所谓两段制劳作,就是大清早便吃早餐出田,到中午回家吃午饭,吃过午饭休息一会后再出田直至晚上收工回家;三段制劳作就是大清早出田,劳作到八点半钟左右回家吃早餐,然后再分上午下午出田。两段制劳作时,每家每户凌晨五点多钟就要煮早餐,以不影响集体出勤。可以说,家乡农人在谷雨插秧期间总是“早起勤耕作,归来带月光”。

以前生产队时期,队长善于排兵布阵,先是在男性劳动力中挑选四五名犁田耙地好手负责插秧前“两犁两耙”中的第二次犁耙田,然后安排六七名力气较好的劳动力负责铲秧,以及将秧苗挑到耙好的田里。负责将秧苗插植到田间的,则大多是中年以上的女劳动力以及半劳力的在读学生。家乡小村子只有十来户人家,全部劳动力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人。通常情况下,大队也会从劳动力较多的生产队里组织帮耕队,来到我们村子协助农忙生产。

在我能够记事时,生产队有一百多亩农田。在生产队后期,公社从我的家乡划走了一批山地和四十多亩稻田,用于创办公社果场,同时也减免了我们村子的余粮任务。分田到户承包经营后,乡亲们互相帮工,先插完了秧的农户,会主动去帮助缺劳少力的农户把秧插完。家乡用于栽种水稻的农田,虽然平均下来每人的面积并不多,但由于耕作条件艰苦,在田地之间上坡下坎都得花费一定时间,通过抓紧农时和邻里之间互相帮工,就可以在立夏前把早造水稻插到田间。

我高中毕业之前,所在生产队实行集体耕作,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支持农村劳作,每到谷雨节气都会放上一个星期的农忙假。当年在谷雨节气经历的拔稗草、挖田角、化粪和插秧等农事劳作,不仅丰富了我少时的生活,而且让我学到了不少农事知识。

拔稗草,就是将秧田里的稗草拔除干净。稗草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欢长在稻田里,它在幼苗期阶段的形状与稻苗极为相似,但也容易辨认,因为它的生命力强,通常会比秧苗高出一大截,而且它的叶子比较柔软,不及秧苗壮实。为避免稗草与禾苗争肥争水争光照,在即将从秧田移植秧苗插秧时,生产队就会安排人员先将夹杂在秧苗里的稗草拔除干净。这项不用花费什么力气的农活,都是由已能识别稗草的小孩子去完成,以充分利用生产队的人力。

挖田角,是家乡的农耕技艺之一。就是用小锄头将稻田弯角处的泥土挖出来,以方便耙田。通常是一个人耙田搭配一名挖田角的杂工,这份不重的农活杂工自然也由学生们承担。

化粪,这是比较脏的农活。当年,家乡农人善于广积土肥,坚持用有机肥料栽种庄稼。每年冬闲时,家乡农人便将夹杂着草秆的牛圈粪挑到每块稻田里堆成一堆,并用泥浆糊好粪堆表层,让其自然发酵,来年春耕时再用铁耙将已经腐熟的牛粪均匀地抛到田里。这项农活也不需要什么技巧,只要有点小力气就可以做好。说化粪是比较脏的农活,一点也不假,刚用铁耙打开粪堆时,一股浓烈的酸臭味便刺鼻而来,但那时大家都以劳动为荣,没有人嫌弃苦活脏活。

随着村里小孩子们一茬一茬地出生长大,学生们在谷雨农忙假中帮忙干的农活也随之变更。我读小学放农忙假时干的农活是拔稗草,就读初中后干的农活则是挖田角和化粪,就读高中后就帮着插秧了。

插秧,这是比较讲究技巧,也比较累人的农活。农忙插秧时,生产队对插秧的劳动力实行按劳动量记工分,每插一盆秧苗,就可得一块小竹牌,收工时再清点竹牌计算工分。我初学插秧时,总是不得要领,插到田里的禾兜歪歪斜斜、弯弯曲曲,成不了直行,而且行距株距不是太疏,就是太密。母亲见我笨手笨脚插秧,多番教我插秧技巧。如何弯腰曲背、如何捧秧插秧、如何间隔行距株距、如何向后移动脚步等等这些插秧的基本方法,母亲都非常仔细地教我。挨在邻居姆姆婶婶身旁插秧时,她们也不会只顾挣自己的工分,而会耐心教我启发我,有时甚至帮我将禾兜移直移正,让我至今想起来仍心存感激。

谷雨这天,家乡人非常留意天气情况,有雨还是无雨,小雨还是大雨。然后,又根据这天的天气情况对未来的气候状况议论开来。“雨水生百谷”,这源自古人的说法,在一代一代家乡农人的耕播中得到了印证。少时,就经常听长辈们念叨“谷雨无雨,交还田主”的农谚。意思是说,谷雨节气要是不下雨,这一年就会干旱,也就会影响到粮食的收成,佃农最好把租来的田地交还给田主,不要再租赁了。显然,这句农谚在过去封建地主制经济中就已经存在。

谷雨时节,正是家乡枇杷成熟之时。在我能够记事时,家乡已有两棵老枇杷树,一棵是叔公家的,另一棵是一位邻居家的。以前各家各户种的水果,大多用来给小孩子吃,在枇杷成熟的整个阶段,我们一群小孩子都喜欢爬上叔公家的枇杷树摘枇杷,叔公一家人也不会说什么。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种了枇杷树,红肉枇杷、白肉枇杷都有人种植,我家的两棵红肉枇杷成熟后非常清甜,只有三分酸度,村里人都喜欢吃。少时,我和同伴们在吃枇杷时,还把枇杷核收集起来,然后洗干净剖开包裹着内核的外皮,接着用针线串成一串一串,用于“跳海”“跳飞机”这些体育游戏。

谷雨时节除了枇杷外,“油糍泡”也让小孩子们大饱口福。“油糍泡”是野草莓的其中一个品种,也是最好吃的野草莓,我觉得它比草莓好吃多了。“油糍泡”喜欢在较为肥沃湿润的地头溪边生长,少时只要看见能够摘得到的“油糍泡”,我和同伴都会摘来吃。

家乡在谷雨节气中的鲜花也非常诱人,柑桔花、柿子花、苦楝花既装扮了山乡,又香醉了山乡。

柑桔花,尤其是一树树大柑花,香飘四溢、沁人心脾。在我少时,一户邻居在地名叫坎下的小路旁种有四五棵大柑,这些大柑结出来的果实酸得没有人摘来吃,乡亲们称它们为蛇柑,但或者是多棵柑树连在一起的缘故,它们开花时整个坎下香喷喷的。

苦楝花虽不如柑桔花馨香,却也有一种清香味。在我能够记事时,家乡小学的屋后侧旁就长着一棵非常高大的苦楝树。每年的谷雨节气间,树上一串串、一簇簇紫白相间繁茂雅致的花儿给人一种朴素清新的感觉。在苦楝花开的整个阶段,纷纷扬扬的楝花雨飘落校园,虽给卫生清洁增添了劳动量,但同学们一点都不觉得厌烦,有时还将已扫成一堆的花瓣用双手掬起来再抛向空中,然后悠哉悠哉地观看楝花密集落下的情形。“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可惜少时没有读到王安石赞美楝花飘落的诗句,要不然,我们一群同伴定然更会加深对楝花的喜爱。

柿子花虽没有什么香味,却可以生吃。自小以来,我生吃过两种植物花,红杜鹃花和柿子花,这还是在小时候吃的,其中柿子花吃得最多,几乎在柿子花期的每一天,我和同伴们都会去捡柿子花吃。当年家乡有几户人家种有柿子树,其中我家的一棵柿子树离居屋最近,据说是我祖父种植的,也是当年我家唯一的一棵柿子树。源于这棵柿子树隔得近,加之柿子树下有一条水质很好的引水渠,捡来柿子花瓣后可以方便洗来吃,所以我们一群同伴都喜欢到我家的柿子树下捡柿子花吃。柿子成熟从树上摘下后,须经过浸泡或捂闷脱涩后才能吃,而柿子花清甜爽脆,吃柿子花就如同吃经过浸泡脱涩后的爽柿子。

此刻,又逢谷雨。少时在家乡参加劳作和喜乐玩耍等情形已成了久远的记忆。在这春近尾声的时节,静静遥望北边天际,我仿佛置身于家乡故园的农事蛙声和自然景致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