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赖秀球的头像

赖秀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7
分享

又闻艾草香

清明节回到家乡,小村子的街头巷尾,到处都飘溢着悠悠的艾草清香。

乡亲们有的在煮艾草,有的正在用艾草泥拌粉准备做糍。我的妹妹和小姑子则早早做好咸甜各半的艾草糍,让我们一回到老家就能吃上,好一个艾草食文化场景。

艾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祛湿、温通经络之功效人们还冠以它“草中钻石”之美誉。无论在我的家乡粤北,还是在现居地南粤,都有艾草的芳影。它既可以作为药用,又可以用来制作美食。在用来制作美食上,家乡人主要是用鲜嫩的艾叶做艾草糍、炒鸡蛋,或者用艾草根煲鸡蛋,其中做艾草糍是最为普遍的食用方法,这也是家乡人的传统美食之一。

家乡人做艾草糍,方法算不上复杂,就是有点耗时。将鲜嫩的艾叶摘来洗干净后,要用滚开的水将其煮至软烂,然后捞起来用冷水漂一遍,并将其剁成艾泥。接着,按一比二的比例添加糯米粉和匀,并根据粉料的湿度酌情添加开水揉搓粉团。揉搓好粉团后,便开始揉小粉团捏糍,揉一个捏一个。揉小粉团不用什么技巧,将小粉团捏成小碗状以包裹馅料就有窍门可讲了,许多人在初学时,很难掌握要领,怎么捏都捏不出小碗的形状。我少时学捏糍,就笨手笨脚的,学来学去都总是把小粉团捏成扁糍粑。馅料通常在煮艾草之前就已准备就绪,或咸或甜,随各户家庭喜好而定。甜馅料大多是碾碎的炒花生加白糖或者红砂糖,咸馅料的品种则比较多样化,荞苗炒春笋、酸菜炒春笋、猪肉炒莲藕、腊肉炒卷心菜等等都非常讨家乡人喜欢。图方便时,也会不包裹馅料,直接在准备粉团时添加适量糖料一起揉搓,然后做成大丸子一样的粉果或圆形薄饼即可。

可以说,我少时经常与艾草打交道。每一年的清明节气间,一丛丛一簇簇鲜嫩的艾叶就会绽出地面,而喜欢吃艾草糍的家乡人无论多忙,都会抽空采摘一些鲜嫩的艾草回来做糍吃。当年我家采摘艾草和做艾草糍,大多由已从生产队劳动力中退了下来的祖母操作。在我能够帮忙干一些活儿后,我也会与大我一岁的堂姐跟着祖母去田间地头采摘艾草,并在夏末秋初时经常到叔公家帮他做艾绒。

最初跟祖母去采摘做糍用的艾草时,祖母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和堂姐如何识别真艾和假艾。祖母说的假艾,指的是野菊。在我的家乡,长有不少艾草,而野菊则长得更多,山坡草地、田边路旁,到处都有野菊的踪影。许多野菊还夹杂在艾草丛中生长,两者的枝叶都在冬季枯萎进入休眠期,春天又再同时萌新芽长嫩叶。其实,稍加留意,两者也不难分辨,只是要分辨它们,得先要熟悉它们的特点。祖母对我和堂姐说,艾叶周边的裂口比野菊深,用手摩擦一下它后,便能闻到很浓的清香味,而野菊叶就没有这种香味。

清明节气间,野苎麻也在蓬蓬勃勃地绽出新叶,以前家乡人土法养猪时,把它作为饲养生猪的野菜之一。少时跟祖母去摘做糍用的艾草时,祖母还会摘上一些野苎麻的嫩叶,并混合在艾草里用来做糍。在我的家乡,野苎麻随处可见,山边、路旁、房前、屋后,到处都有,田坎地壁就更不用说,许多田壁的石缝都长有野苎麻。祖母还对我和堂姐说,夹杂一些嫩野苎麻叶到艾草里,做出来的艾草糍更加软糯。

帮叔公做艾绒,主要是做一些辅助活,将艾枝条的叶片摘下来。叔公懂得艾灸技术,小山村里,人们牙齿痛了,找他用艾火灸;腿脚软了,找他用艾火灸;生了疮疖,也找他用艾火灸。记忆里,叔公的艾灸非常灵效,患上病疾的乡亲找叔公艾灸之后,都说叔公的艾灸了得。而叔公帮人艾灸,从来分文不收,是纯粹的善行义举。每年的夏末秋初,是采收艾草做药用艾条的好时节。虽说是纯义务帮助有需要的乡亲艾灸,但叔公乐在其中,每年采收艾草的最佳时节一到,叔公都会用镰刀割来一扎扎艾枝条挂在墙壁上晾晒,并在晒干之后及时将叶片摘下来做艾绒。

也许由于少时就喜欢艾香的缘故,加之用艾草做成的糍粑确实好吃,让我对艾草有一种特殊的好感。以前在家乡小城工作时,我常常会在清明时节约上邻居姐妹,结伴到附近田野采摘艾草回来做糍吃。

从粤北来到增城安家从业的二十多年里,我虽然没有专门去采摘过艾草,但不论什么时候,每每看到嫩绿的艾草,都会眼里发光,如果自认为它是野生的,就会随手摘上一些。记得来增城工作第二年仲春时节的一个周末,我上街买菜时顺便散步,绕道拐进了附近的夏街村闲逛起来。当路过一户人家的门口时,发现旁边的闲置地里正长着一大簇鲜嫩的艾草。当时,我的脑海里根本没有艾草也有人种植的概念,于是高兴地摘了起来。只摘了一会,那户人家的一个小女孩从屋里走了出来,她告诉我说这艾草是她妈妈种的,于是我立马停手,并羞愧地连连对小女孩说对不起。打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在人家的门前屋后采摘艾草了。

这么多年,虽然不敢再摘住户人家房前屋后的艾草,但对于长在野外的艾草,只要看见,并且又能够方便停下来的话,我还是照摘不误。二十年前我在小楼镇挂职锻炼时的一个仲春傍晚,就在挂点村回程的田间小道上摘过艾草,附近一位农家大姐知道我喜欢艾草,说要帮我摘,当时我不好意思麻烦她,便对她说已经摘够了,然后随即收手不再采摘。我从镇里回到机关工作第一个仲春的一天,一位之前在镇里的旧同事给我打来电话,他告诉我说,我之前的挂点村有一位大姐要给我艾草,已拿到镇里来了,有满满的一塑料袋。当时听了电话,我心里暖暖的,非常感动,同时又觉得很过意不去。

我也在广州第二工人疗养院附近摘过艾草,甚至还在庐山脚下摘过。在广州第二工人疗养院摘艾草,那是三年前的事。该疗养院设在花都区,三年前清明节前夕,根据单位安排,我与多位同事到该疗养院参加为期两天的业务培训。第二天早上,我和几位同伴早早起床,并在附近散步锻炼。当看到小路旁有一大簇鲜嫩的艾草时,我停下脚步,有滋有味地采摘起来,其他几位同伴也跟着停下脚步,帮我把那簇野生的艾草摘了下来。

在庐山采摘艾草,则是多年前的事了。十年前的一个“五一”假期,我和几位同伴到庐山观光。返程那天上午,我们在庐山吃过早餐后便下了山,并在山脚闲逛起来,准备中午在附近农庄吃过午饭后返穗。走着走着,我的眼前一亮,路旁一块桔子田的田塍上长满鲜嫩碧绿的艾草。常言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植物也一样,即便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下,生长期也就有所不同。庐山的气温比南粤低许多,五月初正是当地艾草生机勃发的好时节。看着那诱人的艾草,我心里矛盾起来,对是否把这些艾草摘下来掂量了好一会。摘吧,怕同伴们见笑,大老远的,从庐山摘艾草回去,有点不可思议。不摘吧,好像挺可惜的。崇尚物尽其用的我,最后还是从旅行袋里取出一个备用保鲜袋,怡然自得地采摘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