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赖秀球的头像

赖秀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05
分享

家乡二十四节气纪事·芒种

今又芒种。

记忆里,芒种节气的家乡田园可谓一片墨绿,早熟品种的禾苗还已抽穗扬花,绽放着丰收希望。

禾苗自谷雨节气移植后,从返青到翠绿再到墨绿,浸透着家乡人的辛勤汗水。家乡的稻田全是梯田,而且大多是山坑田,日照时间短、田水比较冷。“山高水冷田低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家乡农业生产的现状之一。生产队集体耕作时期,历任队长接续带领社员们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广积土杂肥施用到稻田和其他旱种作物上。社员群众不仅对毛主席提出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记得滚瓜烂熟,而且切实将它们付诸农业生产实践。少时听一位来家乡驻队的“三同”干部说,山区里的禾苗能长出墨绿色的样子,说明社员们在耕田种地上下足了功夫。

芒种节气,是家乡以前青黄不接的日子。在我少时,所在生产队耕种的稻谷大多用来缴纳公余粮,以支援国家建设,因此芒种节气到来后,上一年的谷物已所剩不多,新耕种的水稻又要进入小暑节气后才有收成。在这特殊的时段,好在还有政府提供的返销粮和救济粮,加之上年冬晒制的木薯干、红薯干等杂粮也可以帮助度过粮食关。当年,生产队为了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以及解决好社员群众的口粮问题,除了精心耕作主粮水稻外,还利用山地和旱地大面积种植木薯、红薯,并在木薯地间种玉米。有几年还在收割完冬禾后,及时选择一些稻田种植冬小麦,以便在来年的春末夏初就有粮食收成。后来经过实践,发现种植冬小麦虽能在青黄不接时段到来前收获粮食,但又拖了该地段水稻耕作的后腿,影响了水稻收成,因此只种植了几年就打了退堂鼓。当年,除了生产队广开粮食种植渠道,家庭自身也种植有木薯、红薯、高粱粟、鸭爪粟等杂粮,其中红薯和玉米至今仍在种植。

就家乡而言,芒种是一年中降雨最为频繁、降雨量也较大的节气。“芒种芒头脱”这句家乡的农时谚语,足以说明家乡在这一节气中的降雨阵势。这谚语说的是,芒种节气强降雨汇集的山洪,会将整棵芒杆草连根冲脱。确实,芒种节气中因为频繁的强降雨,家乡的一脉脉山溪经常洪水暴涨,并以排山倒海之势咆哮着奔流。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暴雨过后,山溪里到处都有一丛丛、一簇簇被洪水连根冲脱的芒杆草。芒杆草生命力强、根系发达,一丛芒杆草多的由几百根、少的由几十根芒杆组成,能将整丛芒杆草连根冲脱,可见家乡暴雨山洪威力巨大。

山溪反反复复涨水奔流,无疑给乡亲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滔滔山洪常常把要趟过山溪去劳作,或者在田地里要收工回家的人们阻挡了起来。乡亲们出田劳作前遇到山溪暴涨还好说,可以暂缓一些出门时间,或者先去不用过溪的田地劳作。而劳作了半天,又饥又累准备收工回家时突遇山溪暴涨,就难倒了乡亲们,尤其是傍晚遇到山溪暴涨,就让乡亲们大受困扰。虽说山溪水易涨也易退,只要雨势减弱,山溪水也会随之降低水位,但好些时候下起暴雨来总是无停无歇,涨起来的山溪水也就很难消退下去,尤其那汇集了两脉山溪,名叫陂头潭的溪流段涨水之后便很难消退,对乡亲们的出行影响最大。

在我少时,山溪水的暴涨,也让我们到山外就读的小孩子大受影响。当年家乡小学只开设至四年级,小孩子们读完四年级后,就得到圩镇的学校寄宿就读。那时从山间小路到圩镇去,得经过几处山溪。周六中午从学校回家,或者周日下午从家里返回学校,碰巧下着持续时间较长的暴雨时,都得等雨势减弱,山溪水稍为退了一些后才敢趟水过溪,有时长辈们还会来接我们过溪回家,或者护送我们过溪去学校。当年大家能互相帮助,谁家的家长打算出门接送孩子,就会告知其他家长,免得大家都出门接送,浪费了人力。长辈们接送我们过溪时,会随身携带一条坚硬的木棍,用以试探溪水的深浅,以及摸清平时用于过溪的溪石位置。

暴雨山洪还影响着乡亲们的生活用水。家乡山溪是所在小镇遥田河的源头之一,平时溪水清澈,没有污染,乡亲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都取于山溪。而每当强降雨引起山洪暴发时,溪水便浑浊不堪,要烧水煮饭时,得用水桶水缸等器皿先将水沉淀变清后才能使用。

生产队集体耕作时期,家乡人在芒种节气间的劳作算不上紧张,但也并不轻松。铲大禾田草、搭大禾田塍、莳大禾、割黄豆,都需要一项项落实。家乡的大禾田分布在四个地段,其中地名为芋头窝的地段面积最多,接近二十亩之多。虽然大禾田产量很低,但家乡人不会因此放松对大禾田的管理,在双造稻田进行的犁冬晒白、打山边草、春季稻插秧前的两犁两耙、铲田塍、搭田塍等等农事环节,同样用到大禾田的耕作上。芋头窝离居屋较远,足有半个小时路程,但少时我们一群同伴都喜欢跟着长辈们到芋头窝去,只是不是去帮忙劳作,而是去玩耍和挖“田薯子”。家乡人称为田薯草的杂草,学名叫眼子菜,虽然它们的叶片只与水面持平,不会与禾苗争夺光照,但它们植入在稻田土壤里的根须非常旺盛,与禾苗争肥争水的能力超强,是家乡稻田危害性仅次于稗草的杂草。家乡的田薯草有两个品种,一种的根茎部全都是根须,叶片呈黄褐色;另一种的叶片小一些,颜色非常墨绿,根部除了根须外,还长有形如田七的块茎,家乡人称之为“田薯子”。把“田薯子”挖来刮皮洗干净后用油盐水煮熟,又香又糯,就如同一道好菜。长有“田薯子”的田薯草主要生长在芋头窝的大禾田里,其他稻田则很少见到。每年春末夏初在大禾田放水进行第一次耙田过后,田薯草的冬芽就会萌发长叶,当即将犁耙第二遍稻田莳大禾时,能长块茎的田薯草便会长出块茎来。我每次挖来的“田薯子”能煮上大半碗时,便会拿来当菜煮;挖得少时,则会将“田薯子”洗干净后,用湿菜叶包裹起来放到正在生火做饭的灶膛里煨,煨熟后与弟妹们分享。

在芒种节气中后期,家乡的一些春种作物也到了收获期。在我少时,就有黄豆、玉米、烟叶等春种作物可以收获。家乡人至今仍然种植黄豆,并在花生地和菜园边少量间种玉米,但烟叶则早已无人种植。当年家乡人种植烟叶,并不是拿去售卖,只是自给自足而已。当年,家乡的成年男性都抽烟,虽然生产队不种植烟叶,但每家每户都会利用自留地种植,并且善于用上一年榨油后的花生渣当肥料,施用到烟叶的种植和中耕管理上。乡亲们晒烟叶有一套简便而科学的方法,家家户户都备有用竹片和竹篾编扎的网格竹帘,竹帘的长度有两三米,宽度一米左右,摘来烟叶后便及时将烟叶一片片平铺在竹帘里。铺满一块竹帘后,便在铺了烟叶的竹帘上盖上一块空竹帘,随之再用硬篾条将两层竹帘串连起来固定好,就可以晒烟了。这样晒出来的烟叶平平整整,方便存放和切丝。

用黄豆制作的豆腐,是家乡人喜欢吃,而且是逢年过节必吃的一道菜,因此家乡人每年都会种植黄豆。生产队时期,除了集体种植外,每家每户还利用自留地种植。分田到户后,没有了集体的分配,家庭自身种植的黄豆便多了起来。近年来,家乡人虽然为了减轻耕作负担,利用旱地种植树木,但也保留了少量土质较好的旱地用来种植黄豆。家乡人除了用黄豆磨豆腐,有时也会炒来黄豆,添上预先准备的油盐水拌匀后当小菜。酷暑天气时,还用黄豆煲苦麦菜或白菜,以利清热解暑。少时,听长辈们说,割黄豆最好在一大早去割。长辈们说一大早去割,黄豆夹和黄豆枝条仍残留有晚间凝集的露珠,比较湿润,不会扎手。虽然大家知道这个道理,但也做不到每天都一大早去割,太阳出来就收工,大家总是就着天气晴朗和晒场容量割豆,那坚硬的豆荚边和锋利的豆荚尖,常常将割豆人的手扎得又酸又痛。

晒黄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芒种时节,天气乍晴乍雨。虽然是在天气晴好时割的豆,但说不准第二天就下起雨来,或者是刚刚将黄豆晒到禾塘去,那比黄豆粒还大的雨点就沙沙落下。很多时候一天下来,得收晒好几遍黄豆。豆荚好收一些,很快就能将它们挪到畚箕或箩筐里,而收从豆荚爆裂出来的黄豆,则要耗点时间。那些从豆荚爆裂出来的黄豆,即便没有干透,也圆鼓鼓的,想将它们扫成一堆时,稍为多用了点力,它们就会四散开来,滚动到其他地方去。在跟雨水抢时间时,聪明勤恳的乡亲总是用双手的掌边当扫尘,蹲下去用手扫。在晾晒黄豆上,乡亲们也积累了科学方法。除了在割豆前摘去黄豆枝条的叶片以方便晾晒外,还经常翻动正在晾晒的豆荚。黄豆先从靠近头部的枝条上开花结荚,然后一边生长一边开花结荚,待黄豆枝条顶端的黄豆成熟时,靠近头部的豆叶早已发黄脱落,豆荚里的黄豆也脱去了过半的水分,轻轻摇晃黄豆枝条,就能听见黄豆在里面撞击豆荚的响声。因此,割下来的黄豆只需在太阳光下晒上大半天,豆荚就会噼里啪啦自行裂开。为助力豆子尽快从豆荚中分离出来,又避免捶扁豆荚里没有脱水的豆子,乡亲们先是用较小的棍子轻轻拍打正在晾晒的豆荚,待所有豆荚干透后,再用较粗的棍子并加重力度捶打。每拍打或捶打一遍豆荚,乡亲们都会及时将豆子收起来过筛,然后专门用簸箕晒豆子。

芒种连端午。端午节家乡人称为五月节,是家乡人较为看重的节日之一。在通常情况下,家乡人对节日的重视,都体现在饮食上。“四日夜五日朝六日粽打跤”,这是家乡对如何过端午节的顺口溜。这顺口溜说的是五月初四晚上和五月初五早上加菜,五月初六早上一串串、一摞摞的粽子便出锅上桌。虽然当年端午期间正值家乡青黄不接时段,但每年端午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都会裹上能供家里人吃好几天的五香咸肉粽。

家乡是高寒山区,耕作条件非常艰苦;家乡又是富庶山区,得到了大自然的诸多馈赠。芒种节气的到来,山野里一棵棵酸甜适中的野生杨梅也随之成熟,这是大自然赠给山里人的礼物之一。野生杨梅属于公共资源,乡亲们都可以自由摘食或摘来售卖。少时,与同伴们一起摘杨梅卖杨梅,并用卖杨梅的钱买回一些面粉、面饼之类的粮食帮补家庭的事,如今忆想起来,觉得大自然真的待家乡人不薄。

芒种节气间,除了杨梅熟遍家乡山岭,李子也陆续在小山村里成熟。在我少时,家乡的门前屋后、果园菜园、山脚溪边种有许多李子和桃子,其中李子主要有三华李、黄竹李、青竹李、红心李四个品种。当年我家有一棵特别香甜的三华李,只是在我能够记事时,它就已接近老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家乡人步人后尘尝试种植经过嫁接的特快李,期盼着也能抢占市场头筹,然而特快李尽管能早一些成熟,但酸度大,不好吃,除了偶然有商人收购拿去制作果制品外,更多的情形是无人问津,白白浪费掉。

家乡山水秀美,植物多种多样,山花数不胜数,从春到冬都有烂漫山花顺应时节开放。在芒种节气中,就有一株株洁白素雅的野百合花,无惧滂沱大雨肆虐,傲然绽放在家乡的溪边路旁、山坡林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