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秋分时节。
从今年开始的秋分日,还成了礼赞农民、庆贺丰收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上专门为农民设立的全国性节日。
在我的家乡,秋分节气间虽然大部分秋粮作物远未到收获季节,但自白露节气开始,便可以采收一些经济作物,秋分节气到来时还可以采摘柿子和采挖早熟红薯。
家乡有两种柿子,一种叫水柿,一种叫油柿。顾名思义,水柿脱涩需用水浸泡;油柿的表皮则油腻腻的,好像抹了一层油。进入秋分节气后,水柿和油柿都在泛黄,而水柿子泛黄后,就应陆续采摘,不然过于黄熟后,柿肉就会变软,失去水柿特有的爽脆口感。水柿虽然种得不多,大部分家庭只种有一两棵,但也可以让家乡人一享口福。少时,家乡地名叫半径的一处田间小稻旁还长有一棵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水柿树,听母亲说这柿子树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居住在这里的一户人家种植的,后来这户人家搬到外地去了,柿子树结出的果实自然就成了大家都可采摘的公共资源。
乡亲们将水柿采摘下来后,会放在瓦缸或水桶等器皿里,然后用清水并添加适量辣蓼草一起浸泡。辣蓼草,也叫柳叶蓼,叶片互生,并呈柳叶状,是一种中草药,具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等功效,同时还能作为灭杀农作物虫害之用。家乡山溪旁和田沟边长有大量辣蓼草,记得少时偶然时段,生产队会组织人力将辣蓼草采回来后煮成药水拿去喷洒稻田禾苗的害虫,有的长辈还会采回辣蓼草丢到茅厕里消杀蝇蛆。家乡人勤劳聪慧,并且善于实践、敢于尝试,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许多技艺,虽是土法上马,却能有良好效果。比如消杀水稻中的病虫害,除了用辣蓼草煮水喷洒,还制作松香火盆晚间拿去灭杀稻田螟虫,甚至还用竹枝条缠来蜘蛛网拿去黏禾叶的虫子。而用辣蓼草泡水柿子,能够加快柿子的脱涩时间,通常只需泡上几天就能让柿子完全脱涩,并且能让柿子更加爽脆清甜。
柿子营养丰富,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维生素c等,并具有化痰润肺、清热去燥、软坚散结功效,但不仅不能空腹吃,而且一次性也不宜吃太多,否则容易形成胃结石。因此,乡亲们摘来水柿子经过脱涩后,会拿来部分柿子并削去其的外皮后用竹篾条串起来晒,晒好的柿子饼便给老人家和小孩子作零食。虽然拥有许多柿子而不敢多吃,可当年我们一群小孩子还喜欢将柿子核的褐色外皮削去后拿来吃,而削走了外皮的柿子核雪白得晶莹剔透,吃起来就像吃猪肉的软骨。
摘来的油柿则用装有米糠的瓦缸密封捂闷,在捂闷了一周之后也能脱涩食用。秋分节气虽然也可摘油柿子,但远未到最佳采摘期。水柿在它们黄熟变软前就应采摘,而油柿则在霜降节气到来,整个果子黄熟变软自然脱涩后再采摘,就会更加清甜,果香味也会更加浓郁。
柿子树也像山楂树一样,种植成活后只要不砍掉它,就有百年的收益,我家就有棵树龄超百年的水柿树如今仍在挂果。
家乡地处岭南,但在岭南的荔枝、香蕉、木瓜、菠萝四大名果中,家乡只勉强可种木瓜。而主产地不在岭南的红枣,家乡又能种植。在我少时,我家和一户邻居分别种有一棵枣树,其中我家的枣树就种在家门口的小道旁。从秋分节气开始,这两棵被家乡人称作鸡心枣的小枣便逐渐成熟,我的祖母每每看见树上有成熟的枣子,就会摘下来分给孙辈和邻居孩子们吃。
红薯在我的家乡属于旱粮作物,家乡人称它为番薯。由于家乡是典型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部耕地中旱地就占了近四分一。勤劳的家乡人在开春进入惊蛰节气后,便着手利用旱地种植黄豆。进入夏至节气收割完黄豆后,又马不停蹄地在种过黄豆的旱地上扦插红薯苗。家乡红薯的主要品种有香港薯、榄角薯、黄番薯和光古薯。香港薯的薯皮呈紫红色,薯肉则呈橙黄色;榄角薯的薯皮和薯肉都像榄角的颜色一样,呈紫色;黄番薯煮熟之后薯肉就像鸡蛋黄一样,又粉又香。呈长条状的香港薯、榄角薯和黄番薯虽然产量不高,但入口生香、非常好吃。中间圆两端尖的光古薯虽不及香港薯、榄角薯和黄番薯好吃,但也不难吃,而且产量较高,家乡人都喜欢种植,还喜欢将它们削皮切片晒干后用来煲糖水。
“秋分禾子乱纷纷”,这是家乡的一句农谚。在我少时的秋分节气中,家乡的晚造水稻自立秋节气前夕插植后,经过拔节生长,绿油油的禾叶便从禾蔸里纵横交错地伸展出来,并且已开始抽穗扬花,给人一种纷纷乱乱的感觉。
禾苗在茁壮生长,稻田田埂和田壁上的杂草自然也在蓬蓬勃勃长着,虽然在晚造水稻插秧前已将稻田间的杂草割除干净,但杂草比禾苗长得还快,到秋分节气时那些杂草便已长出一尺来高。于是,秋分节气时,家乡人所干的农活主要是割田草和采挖早熟红薯。以前生产队集体耕作时,秋分节气割田草和采挖早熟红薯主要由女劳力操持。这一时节割的田草是在晚造水稻插秧前割草过后重新生长的,因此还算比较幼嫩,正是耕牛的好饲料,既可以用来喂牛,又可以用来铺垫牛圈猪圈。铺垫牛圈猪圈的杂草与牛粪猪粪夹杂在一起,又成了庄稼地里的好肥料。
当花上近十天时间把所有稻田的杂草割过一遍后,女劳力们便转向采挖早熟红薯。采挖红薯时,对特别粗壮而且没有虫子伤害的红薯,挖薯人都会将它们遴选出来,并保留它们的藤头和根系,以作薯种储藏。对其他没有作为薯种保存的红薯则将它们的根系和藤头部位都一一摘掉,并一边摘一边放置到畚箕里,收工时一并将薯种和普通红薯挑回队里。队里为不占用有限的收纳仓库,也为了比较均衡地分配所收获的红薯,通常是每天傍晚收工后,队里便会按成年人和小孩的分配量分配红薯。
红薯地的田壁和田埂长着许多狗尾巴草,秋分节气时,狗尾巴草那毛茸茸的“尾巴”便抽穗伸展了出来,并像稻穗一样随着种子的灌浆结实弯弯地低垂着,很讨孩童们喜欢。年幼那阵子,我和一些同伴跟在长辈身后到红薯地里玩耍时,都喜欢拔狗尾巴草玩,用它们来编“小兔”、编“山羊”玩赏,同伴之间有时还会用来互相撩弄,不论是谁先动手撩弄,大家都不会生气。稍长大一些上学读书后,每逢秋分节气,我们一群同伴还常利用周末到邻村的红薯地拾遗捡漏。与家乡地名为大块麻的山坑田只隔一脉山溪,便是邻村用于种植黄豆、红薯的连片旱地。邻村每年采挖早红薯的时间要比我家乡小村早一些,而在邻村挖完这一地段的红薯后,我和同伴就会兴致勃勃利用周末拿来三齿铁爪串上一个畚箕到该地段捡漏,用铁爪对人家已挖过红薯的薯垄再翻一遍。其实,也捡不了什么漏。当年,家乡的社员常把毛泽东主席的经典语录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挂在嘴边,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粮食现象。家乡社员能够珍惜队里的各种粮食,其他生产队的社员同样也会爱惜集体的粮物。因此,我们当年捡漏主要是将一些红薯根,以及极少数的长在田壁的红薯苗扯下来带回家煮熟喂猪。
生产队期间的秋分节气时,男劳力所干的工种主要是山工活,比女劳力从事的挖红薯要辛苦很多。山工活有多个项目,除了采伐毛竹外,还到密林深处割牛藤,为来年利用牛力犁田耙地做准备。家乡深山里的藤本植物虽多种多样,但能够作为牛藤使用的也就几种,如猪血藤、猛古藤、金银花藤等等,其中猪血藤较为粗壮而且韧度较强,主要用来系牛轭和犁头耙子;猛古藤的抗拉力也很强,怎么扭它都不会断裂,主要是将它扭成绳索用来牵牛。
家乡的一座座山岭就像一个个聚宝盆,茂盛的竹木不仅给家乡人使用竹木制品提供了便利,还从经济上给予家乡人源头活水;黄精、七叶一枝花、溪黄草、山鸡米(淡竹叶)、苦树等草药,能让家乡人随时根据需求进山采来驱除疾病;结纽子、山柿子、山棠梨、山葡萄等可以食用的野果琳琅满目,让家乡人大饱口福。秋分节气间,熟得乌黑发亮的山葡萄让人看见便垂涎欲滴,当年父亲干山工活时摘回山葡萄给我和弟妹们吃的情景,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就家乡而言,正值仲秋的秋分节气云淡天高、不冷不热,就连中午太阳最猛烈的时段,也不会让人感到热浪逼人,正是天凉好个秋的时节。在我的心里,家乡的秋分节气安宁静好,有一种亲切感。在这一节气里,《诗经》里的葛花开始绽放,一丛丛一簇簇,如同叠在一起的紫蝴蝶铺满家乡的路旁溪边和山坡野地,成了家乡的一大美景。野葛花还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护胃功能,乡亲们都喜欢摘来晒干后作凉茶煲来饮,我少时还摘过它晒干后拿到公社药材站售卖。与野葛花同期绽放的还有地桃花,这被家乡人称作虱麻头的地桃花,在家乡比较当阳的荒野都可以见到。它虽说不上艳丽,但镶嵌在枝丫上的星星点点粉红非常惹人喜爱。在家乡生活时,年复一年地在秋凉中看着野葛花和地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以致让我在每一年只要看到野葛花和地桃花绽开,就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秋凉已经来临。而每当在夏末秋初炎热得让人难耐时,我就会盼望野葛花和地桃花尽快送来秋凉信息。
随着秋分节气到来,家乡秋晒物品一下子多了起来,除了白露节气就已登场的山楂片外,乡亲们还晒红薯片和白菜干。至今我的微信收藏夹里,依然保存着两年前小弟和堂姐、堂妹在微信发的几张秋晒图,那绿颜色的是刚切片的山楂,淡红色的是晒了几天的山楂片,深红色的是即将晒干的山楂片,一片雪白的则是红薯片。家乡虽有专门用来晾晒稻谷和其他农产品的禾塘,但晾晒在禾塘得有专人看守,以防各户人家放养的家禽走到禾场啄食。由此,除了晾晒稻谷,家家户户都将需要晾晒的其他农产品,挑到田间较大的石头上晾晒。如果天气晴好,菜干一般两三天,山楂片、木薯片和红薯片一般四五天就能晒干。晾晒期间要不是遇上下雨,便直接让它们在石头晒干之后才收纳回家。
秋分节气虽然天高气爽,但也有突然下雨的时候。在野外晾晒物品,白天下雨还好,看云知天气的在田园劳作的大人们在雨还没有落下,就大声呼唤家里的小孩快去收东西。而深更半夜里下雨则比较麻烦,只有听见雨声后才一骨碌爬起床出门去收。夜淋秋雨时,不论哪一家先走出门外去收晾晒在外的物品,都会大声喊上一句:“下雨啦,晒了东西的就要去收喽!”一声呼喊过后,夜幕下静谧的乡村霎时忙碌起来,乡亲们挑着箩筐、打着火把,急急忙忙往田间的石头赶去。母亲为了避免晾晒在外的物品被雨淋湿,晚上临睡前便嘱咐家中长女的我不要睡得太沉,要留意听听下不下雨。尽管晒秋时节夜里下雨时,有邻居会喊叫提醒,但母亲说不能依赖别人。当年,母亲白天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作,晚上又要照料我年幼的弟妹,“听雨”就成了我年少时的一项特殊任务,也成了我如今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坯户、三候水始涸干”这古人总结出来的秋分节气三候,与家乡的秋分节气特点非常吻合。在秋分节气到来后,便听不见有雷声响动,空地里到处都是一小堆一小堆细幼的松土,少时不知道这堆堆松土是怎么回事,随着阅历增长,我才知道这是蛰居的小虫子为了防御即将到来的寒冬,提前在洞口垒的细土。山溪和田间引水渠的流水,也由于入秋之后降雨减少而明显少了起来。
如今,秋分又至,忆想起当年家乡井然有序的农业劳作,以及安宁温馨的乡野生活,我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