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长青的头像

柳长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15
分享

来凤五度

来凤五度

柳长青

一场名为“凤凰来仪,遇见‘梅’好”的文艺采风活动,已经结束二十多天了,我的思绪还在来凤的青山绿水间萦绕。

1

美丽神奇的来凤,让人感受了她的温度。

风驰电掣的动车,把我们从炎热的鄂东带到了清凉的恩施。再沿着恩来高速,我们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来凤。

进入来凤县城,以凤字冠名的大道,宽阔平坦,车辆行人,往来有序,相互礼让。没有喧嚣,没有拥堵,安详静谧。行道树挺拔俊秀,绿化带花团锦簇。街道整洁,各种车辆停放齐整。林立的高楼,造型新颖,错落有致,尽显繁华气派的现代气息。这改变了我们对偏远山区小县城的刻板印象。接下来的几天里,从不同方向进出县城,在来凤大地上行走,我们看到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塔吊林立,车来车往,一片繁忙。一种热火朝天的干事氛围始终激发着我们。

刚刚入住,就有文友来访。文友是土家族人,是久负盛名的作家。在热情问候过后,他指着窗外一条弯弯的小河说,这就是酉水河,河的那边就是湖南的龙山县。一河两岸,双城并峙,来凤龙山,深情守望。毗邻而居的两座姊妹城,虽分属湘鄂两省,却是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都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区。健谈的文友进而说道,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成为继成渝、北部湾后,国家规划的第三个省际经济区,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唯一设立的跨省经济协作示范区。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让同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来凤和龙山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振兴机遇。文友满是自豪,对家乡的热爱,溢于言表。他告诉我们,晚上可以去河边的步道走走,看看一河两岸的璀璨灯火。要是不怕辛苦,可以去往湘鄂情大桥,到龙山县城去逛一圈再回来。然后,我们再找一个夜摊,喝一碗清香爽口的油茶汤,解乏提神。文友的话,让我们充满期待。

一场盛大的欢迎晚宴,让我们感受到来凤人的热情好客。热情洋溢的致辞,欢快甜美的歌声,新老朋友齐聚一堂,让人心潮澎湃。烧锅上沸腾的腊猪蹄,晶莹剔透的烟熏土腊肉,甘甜的杨梅酒,用青翠的粽叶包裹着的金黄的包谷粑粑,让我们大快朵颐。此时,说我们是宾至如归似乎还不够,即便在自己的家中,我们何曾这样放开手脚?

入夜,我们同新结识的几位文友,一起去领略酉水的夜色。走在华灯齐放的街道,穿过人群熙攘的小巷。情不自禁地想起多年前听人唱过的一首歌:

马路上灯火辉煌,大街小巷人来人往……

借着酒兴,我哼起了这首歌名为《沈阳啊我的故乡》的旋律。我一哼,就有人唱,沈阳啊沈阳啊,我的故乡。同行的一位诗人说,你应该这样唱:来凤啊,来凤啊,美丽的地方。

我们哼着唱着,沿着河边的步道,忘情地往前走,不时有过往的行人驻足朝我们微笑。那位来凤的文友,打来电话,要我们去某地喝黄精酒。我们陶醉在酉水美丽的夜色中,流连忘返。把文友热情准备的宵夜,推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晚上,我们要去湘鄂情大桥。那位和我们同来的诗人,七八年之前曾在大桥的那头,和一位分别多年的女诗人热情拥抱。他自告奋勇,要当向导,结果都快要把我们带出来凤县城了,竟然还没有看到大桥的影子。幸好前面有位匆忙赶路的大青年,我喊着问路,他不仅停下脚步回答我们,还转身往回走,把我们带到一个路口,热情地说,你们一直往前,走到下一个路口,再向右,就可以走上大桥了。要不是遇到这位热心的大青年,也许这个晚上,我们根本就抵达不了湘鄂情大桥。我们那位诗人说,不是他不会带路,而是来凤这几年的城区面积扩大了许多。言下之意是我们不能怪他,要怪就只能怪来凤的变化太快、太大了。

我们是在风雨中,被接到来凤的。这雨已经下了很长时间。动车一进入鄂西地界,透过车窗,就发现在下雨。我们是冒雨出站,冒雨坐进接站的小车,冒雨驶向来凤的。这雨时大时小,却一直没有停歇。神奇的是,一进县城雨就停了。第二天、第三天,集体乘车去往杨梅古寨、仙佛寺、卯洞景区都是冒雨出发,可一抵达活动现场雨就不下了。感觉来凤是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地方。似乎降雨是要为远道而来的人洗尘,而雨住即晴又是为了让慕名而来的人更好地看那群山苍翠,云蒸霞蔚。“雨过山洗容,云来山入梦。云雨自往来,青山原不动。”此时,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似乎就是雨过天晴的最好写照。

下雨,有雨衣雨伞备用。雨过天晴,烈日当空,行走在巴盐古道和贡米梯田窄窄的田埂上的我们,竟然人人都得到了一顶崭新的草帽。凉亭中的摔碗酒,不仅清凉解渴,更让人领略到土家人的豪放。

在来凤,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热情的笑脸。在“凤血杨梅”品牌发布的现场,美丽的凤妹将盛满殷红杨梅的竹篮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吃一颗杨梅,甜在嘴里,美在心里。在杨梅古寨水源头停车场,一群身着土家族盛装的中老年男女,敲锣打鼓,为我们跳起了他们自编自演的歌舞《幸福光辉耀山乡》。再到舍米湖,一个被阳光照耀的小山坡,几十位热情的土家人不仅为我们跳起了原生态的摆手舞,还把我们拉进他们的队列,让我们跟着他们随兴而歌、随兴而舞。尽管略显生疏笨拙,但我们还是忘情地摆,忘情地扭。虽然一个个大汗淋漓,但激情的锣鼓,铿锵的节奏,让我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痛快。那一刻,我们仿佛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在卯洞景区的游船上,鲜嫩润滑、爽心可口的米豆腐,别具特色。更有身着盛装头戴银饰的苗族姑娘,为我们引吭高歌《山路十八弯》。唱到《龙船调》中,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停泊在卯洞之中的三艘游船上的男男女女,不约而同地回答:还是我来推你嘛!洞内回声恢宏,波光粼粼,让人心旌荡漾。两天的行程中,随车的导游也和受到感染的采风者,对唱起了《六口茶》《黄四姐》。一路之上,温馨温暖,其乐融融。

这个夏天,我们感受到了来凤的温度,这温度来自来凤的人,来自来凤的山山水水,来自弥漫在空气中的巴风土韵。

2

几天之中,虽是走马观花,但耳闻目睹,却让人感受到了来风的历史有一种特别的厚度。

沿着巴盐古道,我们走进了古石林景区。这片诞生于五亿一千万至四亿两千万年前的奥陶纪石林,蔚为壮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奇百怪的奇特形象,让你的想象纵横驰骋。层层相叠,错落有致,纹路清晰的巨石,在默默诉说沧桑巨变。或许,这数以亿计的年代,过于遥远,让我们的感知无法抵达。在传说中,我们走到了三千年前,在神秘的武陵山脉大地之上,万物生长,有凤受伤于此,受土王相助,这片土地就成了凤凰迷恋的地方。一千七百年前,酉水泛滥,人们在水边的山崖上凿石造像,请佛祖保一方安澜,护佑万千黎民。一千二百年前,战乱灾荒,土家人流离失所,新年凤凰归来,滴血成梅,直至长成参天大树,连绵成林。累累硕果,拯救了一方百姓。

就像仙佛寺的摩崖石窟还在受人顶礼膜拜一样,凤血杨梅也不仅仅是一个的动人的传说。那棵凤凰滴血的千年杨梅,就在三湖乡黄柏园村2组,那里有一户人家,祖祖辈辈都一直守护着她。而这个神奇神圣的地方正是我们一定得去的。满载一百八十多位文艺人士的大客车,在蜿蜒的山道上平稳行驶。“远望山边点点红,五月杨梅正当时。”下车之后,我们踏上一条青石板路,去寻访那棵神奇的千年杨梅。导游说,这就是巴盐古道,它是盐商进出湘鄂川黔的必经之路。并给我们唱起一首民谣:桑木扁担软绵绵,上挑盐巴下挑棉。草鞋磨破几多双,过年没有刀头钱。

沿途我们又看到了夹杂在修竹茂林中,枝头缀满果实的杨梅。正是“山行触热端何事,夹路杨梅树树红。”导游说,三胡乡拥有万亩杨梅基地和省级古杨梅群落保护区,杨梅树的保有量在四十万棵以上。仅黄柏园村,杨梅就多达万棵,树龄百年以上的杨梅有一百零八棵,三百年以上的有三十三棵,这些古老的杨梅默默见证着这里的四季更迭与人民的休养生息。

导游的讲解,激发了我们的兴致,我们都想早一点目睹古老杨梅的芳容。导游说杨梅树王还在前面,我们已经离它更近了。导游是高明的,她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二十分钟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千年杨梅的所在地。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除了那棵树龄一千二百年的古杨梅,还有两棵树龄九百年和一棵树龄一千年的古杨梅,与它比肩而立。沧桑岁月,似乎没有给它们留下衰老的痕迹,它们一个个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焕发着勃勃生机。青春不老,在它们身上,得到了让人信服的明显体现。

在绿荫如盖的古杨梅树下,书画家们在挥毫泼墨,摄影家们在精心捕捉动人瞬间。更多的人或是在交谈,或是相邀合影。黄柏园村2组52号,门楣上钉着平安家庭的铭牌。这就是导游所说的世代守护千年杨梅的那户人家。一群看上去像是当地村民的人,在门前默默观看。除了两位婆婆在矮凳上坐着,其他人都站着。大概是屋里的凳子都拿出来,让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了。

我主动过去打招呼,想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有关杨梅的故事。攀谈中得知,坐着的两位是听说这里有活动,特地从别处赶来玩的。倚门而立的是这家的老人。一问年龄都有七十多岁,数站着的最年长,她已经七十三岁了。但看不出她们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我说,你们看上去都不像是七十多岁的人,这么健朗,是不是杨梅吃的多、吃的好的缘故?她们都笑着说,我们这里的杨梅真是好吃的很哩!我问眼前这几棵古老的杨梅是何人所栽?老人说那就不晓得了,它们都老得很哩。我又问,这棵杨梅王一年可采多少鲜果。老人说,好几百斤嘛。我问几百斤是个什么概念?是五百斤还是七百斤?老人笑着说,也没记账,只是做了一个大概的估计。还说杨梅除了出售鲜果之外,主要用来泡酒,然后再将酒出售,一部分用来招待来吃农家乐的客人。我问,是不是家家都有杨梅。一位七十二岁的婆婆说,她家的大小杨梅有上百棵,每年卖果子的收入有好几千啰。见几位老人和我说得热闹,又围过来几个年轻人。我问一学生模样的女孩,是不是这家的孩子。她说是这家的孙女,又指着一个高个男孩说是她弟弟。女孩在武汉一所大学读大二,她弟弟正在读高中。我以为她是这家孙辈中的老大。老人说,她有三个儿子,三个媳妇。这两个是老二家的,大孙子都快三十岁了。我问女大学生,知不知道杨梅的传说。她说她妈妈可能知道。一直站在婆婆身边的一个中年女子出来说,听老人说,有个书生进京赶考,途中染病,到三湖乡的时候,就病倒了,起不来。当地的老百姓用一些简单的中草药把他救活了。后来,书生在京城中了状元,然后就到浙江那一带做官。他为了感谢三湖乡老百姓的救命之恩,就派家仆把浙江那边的杨梅树送到了三湖乡这个地方。于是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就种上杨梅。这是有关来凤杨梅来历的第二个版本。她身边的另一女子补充说,我们这几年真的从浙江那边引进了不少的杨梅。浙江的杨梅又大又甜。我问她是这家的什么人。那个大学生说是她姨。我说原来你们是姐妹。她说她们是两兄弟的媳妇。我说,那你们是俩妯娌?她说是妯娌。问她有几个孩子,她说也是两个,大的在读高中,小的在读小学。又说二嫂他们两口子在县城做装修,婆婆和公公在家里开农家乐。我夸婆婆的福气好,家里人丁兴旺,两个媳妇像姐妹,孙子孙女都是高高个,眉清目秀,阳光照人。那位说家里有上百棵杨梅的婆婆说,她家有十二口人,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六个孙子孙女。我说总归还是杨梅好,杨梅给你们带来了福气。两位老人都说,这杨梅可神可有灵气了。每年采摘杨梅,都要选良辰吉日,在这里祭拜哩。老人所说的大概就是古朴庄重的杨梅开采礼了。就在一个多小时前,我们在三胡乡“以杨梅红 敬建州礼”活动的现场,观看了土家人的祈福开采仪式。现在,站在千年古杨梅的绿荫下,我们再次祈愿古老的杨梅,护佑古寨,五谷丰登,国泰邦宁。

历史照进了现实。古老的杨梅在给农家年复一年带来收入,招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让他们的日子如同杨梅那样火红、那样甜蜜。

3

来凤境内,群山绵延,层峦叠嶂。河流纵横,碧水悠悠。山清水秀,生机盎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凤的自然资源富集度之高,令人惊叹。

在欢迎来自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八十多位文艺家的盛大宴会上,在2023年杨梅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上,在文艺名家的座谈会上,来凤县的领导,不厌其烦地介绍说,来凤以凤凰降临栖息的美丽传说而得名,她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位于湖北的西南端,南邻湘西,西接渝东。历来是鄂湘渝黔边区的交通要冲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来凤是中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原生态摆手舞的发源地。来凤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始发地之一。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老英雄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这里自然资源富集,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中国金丝桐油之乡,中国藤茶第一县,凤头生姜享誉全国,杨梅古树亚洲第一,金丝楠木古群落全国罕见。松、杉、樟、竹,桃、李、梅、桔,核桃板栗来凤都有,比比皆是。除了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来凤更有原煤、铁、铅锌矿、紫砂陶土、重晶石、方解石等矿产资源。

尤其令人羡慕的是,来凤的旅游资源丰富。这里古石林、古道、古桥、古树、古关隘、古寺观、古村落、古戏台、古书院、古摆手堂、古墓葬,星罗棋布。来凤已经拥有杨梅古寨、仙佛寺两家4A级景区,卯洞一家3A级景区和十一个乡村旅游景点。独特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古老的民族文化,都是来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形成了景区景点游,土家民俗游、乡村休闲游、红色文化游的大格局。来凤全域都是景,四季皆可游。在这里可以体验一脚踏三省的奇妙之旅,感受凤鸣三省的博大胸襟。

悠悠酉水,在宣恩、来凤和湖南龙山两省三县交界处冲出一潭。潭之西岸的崖壁上有东晋咸康年间开凿的石窟,计有大小石佛造像一百余尊。后人依壁建阁,尽罩石佛。一座石窟寺,儒释道共享,这便是仙佛寺名称的来历。有联为证:有碑载咸康,百代年月成古寺;数世同佛道,三生石上结奇缘。于是潭名佛潭,岸边石称佛潭岩。从悬有“楼台数级原无地,水月双清别有天”的山门进入,下至佛潭栈道,向北前行几步,就走进了宣恩。往南后退数米,便又回到了来凤。登上三层阁楼,看对岸,楼房倒影潭中,远眺群山如黛。导游玉手遥指,说那群山背后,便是宋祖英的家乡。站在两省三县交界处,那种奇妙的体验,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因如此,那体验才更加奇妙。更有人说,在百福司的团山堡,一脚可以踏三省。真是越说越神奇,越说越让人心向往之。

酉水从仙佛寺流淌到了来凤最南端的百福司镇。这里有酉水上游的第一个水码头。此处水流平稳,水面宽阔,山影倒映,波澜不惊。一百八十多位文艺人士,分乘三艘游船向卯洞进发。正是阵雨过后,山头云缠雾绕,水面轻烟笼罩。岸边树木葱茏,青翠欲滴。站立船头,但见两岸连山,连绵不绝,峭崖陡壁,如刀削斧劈,蔚为壮观。灰白的石岩,层层相叠,线条清晰,轮廓分明,像是有人精心码放。有石峰状如竹笋,有巨石伏卧水面列阵崖边,更有大小不同高低不一的崖洞忽现忽隐。自有一派峡江风光,美不胜收。游船缓缓前行,水转山回,时而天门洞开,时而巨山横移,给峡江关上一扇巨大的闸门。雨又不紧不慢地下了起来。朦胧中,远处一山横亘,像是阻断了水流。此时,李白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悄然掠上心头。渐渐靠近,一个巨大的半圆形洞口,已经透过对面的光亮。这便是横跨在酉水河上自然奇观卯洞。该洞长220米,宽58米,高38米。是酉水河上巨大的伏流洞。因有卯洞,酉水才得以穿山而出,继续奔流。

我们的行程也在继续。在舍米湖看贡米梯田一片秀绿,在中国最大的野生金丝楠木群落中感受楠木的高大笔直、刚正伟岸,在金丝桐油树下触摸她青涩的硕果。

4

武陵山余脉在来凤境内分南北两支呈钳形走向横亘全县。作为山区县,她的海拔并不太高。海拔最高点1621.3米,海拔最低点339.9米,平均海拔680米。但这里又是一个有高度的地方。这个高度是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老英雄树立的。这是一个空前绝后,令人景仰的高度。

张富清在来凤多个地方和部门工作过,我们去到的三湖乡和卯洞景区所在地的百福司镇都是老英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车在三湖的山间行走,随车的导游给我们讲起了张富清为民找水引水的故事。1959年来凤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干旱,从5月30日到8月21日,连续82天滴雨未下。持续的高温干旱,让大地龟裂,禾苗枯萎。不仅溪河干涸,就连千年古井也打不出一桶水来。寻找水源就成了时任三湖区副区长的张富清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他不停地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在与村民的一次交谈中,他意外听说麻坑洞可能有水,但谁也没有亲眼见过。而且这麻坑洞地处深山,曲折险峻,更有毒蛇盘踞,当地人都望而却步。张富清却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带领几名村民,披荆斩棘,砍路进山,总算找到了洞口。又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洞内勘察,这才发现一条地下暗河。于是,他带领群众筑渠引水,终于解决人畜饮水和抗旱问题。

卯洞既是个洞,也曾是一个公社的名。1975年,在三胡工作了十五年的张富清调到卯洞公社任革委会副主任,分管财贸和机关工作。在卯洞公社,张富清带领群众开荒植树,把四五千亩山坡改造成梯田,栽上了油桐和茶树。从三胡到卯洞,张富清拖家带口,离县城越来越远,他又主动到公社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驻点包片。主动请缨,为的是组织群众修公路。因为高洞是公社烟叶主产区,常年种植烤烟二千多亩,每年还要向国家上交十多万斤公粮和余粮。由于不通公路,这十多万斤粮食和几十万斤烤烟,还有煤炭、农资和生活日用品,全靠群众肩挑背驮。本来是去修公路的,张富清却突然发现这里的老百姓迫在眉睫的是吃水问题。凭着在三胡找水的经验,张富清又深入走访。得知天坑有水,他立即带人前去查看。天坑是个洞口朝天的溶洞,深达百米。张富清决定亲自下到天坑查看。他回到公社,买来麻绳,把自己捆绑好,让人拉着绳子往下放。水源找到了,张富清紧接着就组织劳力下天坑取水,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在他的带领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高洞片区的第一条出山公路终于修通了。

在一本2019年出版的报告文学《父亲原本是英雄》中记载着,在卯洞公社当革委会副主任的张富清,将连环画《深山歼敌》中的原型人物彭昌松请到家里,为他的儿子讲当年抓特务的故事。而这个所谓的家,竟是一座废弃的破庙。穷三胡,富卯洞。来到人称富裕之地的卯洞公社,张富清一家竟住在破庙里,而他还是分管财贸和机关的公社负责人。在那个崇拜英雄,喜爱听战斗故事的年代,张富清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把彭昌松请来讲战斗故事。他本是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经历了那么多战斗,九死一生。他身上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啊,他却从不向人提起。

在舍米湖摆手堂,我看到了摆手舞传承人彭昌松的大名。不知此彭昌松是不是那个曾经的英雄民兵连长。回到家里再次打开《父亲原本是英雄》,一查此彭昌松果然就是那个抓敌特的彭昌松。书中写得明白,他是将舍米湖的摆手舞跳上省级大舞台的第一人。据说,彭昌松还在北京怀仁堂为毛主席、周总理表演过摆手舞。这个摆手舞的传承人,见证了张富清的清廉节俭,艰苦朴素。他只知张富清是个从部队上下来的老同志,却不知张富清是个功勋卓著的老英雄。

来凤的版图面积有1342平方公里,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很难走遍来凤的山山水水。幸运的是,我们所到之处都曾留下张富清老英雄的光辉足迹。在采风期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张富清先进事迹展览馆。令人欣慰的是,张富清先进事迹展览馆一经建成,就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虽然老英雄的事迹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我们还是认真地听取讲解员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认真讲解,再次接受灵魂的洗礼,让一座英雄的丰碑在我们的心头巍然矗立。

在来凤县组织的文艺名家的座谈会上,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出,来凤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好张富清先进事迹展览馆,让全国各地所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前来接受党性教育,传承张富清老英雄的革命精神。让来凤成为英雄的朝圣之地。

5

在来凤,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度。

进入新时代十年来,来凤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紧紧抓住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省“616”工程对口帮扶,武汉市、杭州市拱墅区等结对帮扶和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和“利咸来”西翼建设,以竞技状态、拼抢姿态,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2015年,恩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结束来凤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2019年,黔张常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来凤进入了高铁时代。来凤县如期取得了整县脱贫摘帽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家门口坐火车的百年梦想。

来凤的县城被叫做凤城。凤城实现了从县城到城市的嬗变,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宜业新城。

凤城的夜晚绚烂多彩。

沿着宽广的武汉大道,我们走上了早闻其名的湘鄂情大桥。桥上的中国结路灯照亮我们前往湖南龙山的路程。桥上车水马龙,两侧的人行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在悠闲漫步,尽情享受酉水河上的清风。我们体验了一把跨省行,进入湖南和返回湖北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就宣告完成。我们的手机没有收到分属两个不同省份通信部门发出的提醒短信,这表明在这个一脚踏两省的边境地区,拨打电话不会产生漫游费用。站在大桥之上,仔细端详美丽的凤城,好不惬意。酉水河边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巨大的摩天轮变幻着五彩斑斓的图案,将静静的酉水映照得分外明亮。

还是这条由武汉市援建的武汉大道,通向了扎西泰广场。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来凤的民俗博物馆。精美的土家织锦——西南卡普,与摆手舞同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棒鼓和地龙灯,苗家女子的银饰,让人目不睱接,赞叹不已。雄踞在这广场上的,还有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而体育馆就坐落在我们住在宾馆的旁边,那里还有灯光球场。作为一个县城应该具有的文化场馆和设施,来凤都已具有。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大手笔、大气派。彰显的是来凤文化建设的空前力度。单是一场凤凰来仪,遇见“梅”好的大型文艺采风活动,能够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八十多位文艺家,就无与伦比。历时四天的活动,尽显领导的气魄和他们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承办这次采风活动的来凤富州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与发布“凤血杨梅”这个区域品牌同时进行的还有七项大型活动,这使得杨梅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而在此之前,来凤已经成功举办了龙凤双城马拉松赛,酉水龙舟赛。在我们离开来凤之后,三胡乡举办的“迎州庆,看振兴,农旅文融合发展活动周”还在火热进行。在我们听惯了文旅融合的时候,这里响亮地提出农旅文融合发展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实干苦干付诸实践,而且已经和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

在前去参拜千年古杨梅的途中,我们看到了古老的戏台,一位身着古戏装的演员端坐中央,声腔高亢,铿锵有力。没有字幕,依稀听得出他唱的是:

思家乡想故人好不心伤

导游说,这就是南剧。南剧是吴腔、秦腔和楚腔与当地一些特色歌舞相结合而形成的。南剧发源于来凤县,是鄂西土家族地区唯一能在舞台演出的大剧种,是湖北的四大皮黄剧种之一。起源于鄂西容美土司时期,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南剧在来凤流传广泛,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主要地方剧种。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听着介绍,我不禁想起来,远在鄂东的黄冈艺术学校正在为地处鄂西的来凤培养南剧人才。

跟许多地方剧种一样,随着一批批传统艺人因为年龄增长而逐渐离开舞台,南剧的传承发展也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窘境。为了不让地方戏曲瑰宝失传,2019年刚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来凤县,拿出专门编制面向全社会招考学员,送到黄冈艺术学校委托培养。这些在全县选拔出来的二十四名男女学员,将要在黄冈艺术学校学习五年,这五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县里负责。2022年,他们又从一千多名热爱南剧的报考者中,选拔了二十六名学员送到黄冈艺术学校,作为第二批次人才培养。2023年他们还将继续向黄冈艺术学校输送南剧学员。按照来凤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黄冈艺术学校将在五年内为来凤各大景区培养一百名文艺演出人才。

令人欣喜的是2021年,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黄冈艺术学校与来凤县联合创排了大型现代南剧《本色》。将老英雄张富清在部队英勇作战,为人民杀敌立功;到地方为民造福的感人事迹搬上了舞台。该剧参加了湖北优秀地方剧目北京行展演,湖北省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第三届湖北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庆祝建党100周年”恩施州五大地方戏曲展演,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2019级来凤南剧班的二十四名学员全部参加《本色》一剧的演出。他们在剧中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示了黄冈艺术学校戏曲艺术职业教育的丰硕成果,在当地树立良好的口碑。同年,咸丰南剧传习所也输送了二十五名学生到黄冈艺术学校就读。

在我们从来凤返回的时候,黄冈艺术学校举办的2019级来凤南剧班剧目教学期末汇报演出正在精彩进行。二十四名同学表演的《四郎探母·坐宫》《玉簪记·逼侄赴科》《李逵探母》《白蛇传· 盗仙草》四个剧目,都获得了好评。真可谓,“芳菲次第长相续,艺脉垂范满台辉。”该班的任俊杰同学,继参加2022年全国戏曲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中职组三等奖之后,又以南剧《林冲夜奔》,进入第27届全国戏曲小梅花荟萃决赛,将在8月9日赴安庆比赛。这表明一批南剧的后起之秀正在茁壮成长。

在来凤,歌唱家深情唱道,相约来凤,说来就来。

回到家乡,我们对所有熟悉的人说,相约来凤,说去就去!

(2023年7月25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