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贤武的头像

李贤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5
分享

采桑记

第一次知道桑椹这种果实是在上小学时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堪……何首乌根有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先生的文章我很喜读,尤其是此篇,很早就已经读得滚瓜烂熟了。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尽管我知道,那神奇的百草园是先生童年时的乐园,无论空间还是时间,对我而言都是飘渺而遥不可及的事,但我却一直把视为自己理想中的伊甸园心向往之。至于“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那分明是神话传说或者人为臆造,本不能当真,但我那时却经常心存侥幸,幻想有一天一饱口福。

说来惭愧,对于一颗小小的桑葚,我在好长一个时期居然一直无缘尝到她鲜果的味道,只是偶尔在中药店里看见其带着浓重药味的干品,仍禁不住口舌生津,想入非非。天长地久,口腹之欲与日俱增,总有一种“日啖三百颗”的冲动。唉,在那个时代,这是多么令人期待而又悲催的事啊!

我的河西老家是没有桑树的。我以前错误地认为,桑乃热带尤物,生于遥远之南方。桑葚娇艳鲜嫩令人垂涎,但保鲜不易运输不便,想吃到鲜果,没有“一骑红尘妃子笑”那样的待遇和地位,无异于痴人做梦。我对她的钟爱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对于我这样的小老百姓来说,只能是水中望月镜里看花,唯有胡思乱想,连羡慕的份都谈不到。我对她的奢望许多年来一直未曾得到过满足,甚而至于对故乡的穷山恶水渐生怨意。

到新疆以后才发现,在这片广袤而辽阔的大地上,凡是有绿洲的地方,许多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桑树,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是我始料不及的。这里虽是塞外之地,周围大多为沙漠戈壁,环境复杂,气候多变,然,桑葚的色泽、味道乃至营养一点也不比南方逊色。

我刚来时正值初冬,品尝到的是各色各样的桑葚干。望之亮丽可人,闻之气息香醇,食之滋味甘甜。干果摊食品店到处有售,可谓琳琅满目价廉物美。大饱口福之后,仍抹不去那种相见恨晚的浓浓情思。等到立夏之后,无论行走在大街小巷,或漫步于田间地头,随时随地都会看见桑树巍峨婆娑的身影。她的树冠状如华盖,像一把把碧绿的巨伞伫立不动,为脚下的热土撑起一片舒适的荫凉。红褐色的树干虬劲有力,像伞骨一样努力向四周张开,延伸,一副昂扬向上的姿态。

“一棵树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桑树的叶子更是形态万千,争奇斗艳。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像芭蕉扇,有的如桃状,有的似火炬。她们集杏叶的风韵和枫叶的神态于一身,颜色一致而形态各异。微风吹来,仿佛一群绿色的蝴蝶在枝头翩翩起舞。

桑树属桑菊科落叶乔木,是一种古老的树种,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混身是宝。它的木质柔中带刚,结实而富有弹性,古时候常用来做弓弩和扁担。当然做家具也是上好的材料,耐用不走样。她的枝条和树皮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入药可治痛风。尤其是她的叶子,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双重价值。据《神农本草》记载,桑叶性味甘、苦、寒,归肺、肝经。可以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临床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状。桑叶营养丰富,也可入汤食用,荒年时饥民们常以此充饥……

桑树是生命之树,也是爱情之树。我邂逅她虽然时间不久,但在我的潜意识里仿佛早已和她似曾相识。她就像一位我心仪己久的恋人,我和她的缘份似乎是上天的安排,注定要在此时此地相遇缠绵。对我而言,她不仅仅是一道天造地设的佳景,一味甘甜可口的美食,一剂强身健体的良药,更是一位心有灵犀的知音。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草木在秋风萧索中逐渐失去原有的容颜,桑的叶子也日渐稀疏飘零。我担心失去这位情真义笃的红颜,常常迎风踏霜去看望她,依偎在她身旁久久不忍离去。她却一副豁达开朗的样子,在寒风中泰然抖擞着纤柔的枝条,仿佛安慰我说:“斗转星移,四季轮回,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铁律。枯萎不等于消失,涅槃意味着重生。来年的春天,我将以更加优美的姿态岀现在你的面前。我在这里等你,不见不散……”她见我点头答应,就将她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了我。说霜降之后,她叶子的药用价值会达到极致,茶饮药用皆宜。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助你身体康健文思泉涌。听了她的话,我感动不已有所顿悟。知道她此时的叶片虽然寥寥无几,但每一片里都浓缩着日华月银催生岀来的精华;色泽虽然略显黯淡,仍闪烁着周而复始谢幕前的绰绰风采。我听从她的嘱咐,和她定下君子之约,发誓像爱人一样善待她,酌情采撷,适时享用,岁月静好,以待来日。

“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去抚慰她,毕恭毕敬地对她说:“啊,我亲爱的朋友!我不知道如何报答你的知遇之恩。请原谅我对你的伤害,同时也感谢你对我的慷慨馈赠……”

我小心翼翼地采摘那些被寒风吹剩的、孤零零地挂在枝头的桑叶,生怕弄折她变得脆弱的枝条。一片二片三片,片片圆润厚实,宛若青黛色的碧玉。这哪里是树叶?分明是上天的垂青和恩赐!寒风严霜使她原本碧绿青翠的颜色更加凝重,她的脉络和纹理在深秋的萧杀中显得愈加清晰深刻。她静静地躺在我的掌心,带着生命的余温与我肌肤相亲,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她的脉博和我的心脏同时在跳动。

她的树干光滑结实,很容易攀登,但我没有爬上去,生怕一不小心踩坏她,损伤她高贵福态的身体,玷污她冰清玉洁的容颜。很快采集了一包,那不是树叶,而是一包深情厚谊的礼物。带回家阴干,一片片缱绻沉睡的模样,每天取几片泡在壶中当茶茗,那滋味胜过龙井观音琼浆玉液。每次品味之后,我隐约感觉到,一阵阵暖暖细流润泽着我全身的每一条血管和汗腺毛孔,相濡以沫,我和她的生命仿佛融为一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将如何感谢她呢?令我汗颜的是,蚕食桑叶可以吐丝织绸,予人华服,而我却只是动心娱目而无所事事。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桑叶的药用价值和养蚕用途,喜爱之情常常付诸诗章。《诗经》中有关桑树的记载多达二十二篇。其中有许多描写采桑时的劳动场面,如《豳风.七月》:

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

当然,采桑的过程中不乏爱情的萌芽和冲动,如《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泻泻兮。行与子逝兮。

人们视桑树为衣食父母,感激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如《小雅.小弁》:

惟桑与梓,

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

靡依匪母。

不属于毛,

不离于里。

天之生我,

我辰安在。

桑树对人类的贡献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桑叶养蚕织丝的国家,自嫘祖发明蚕桑数千年以来,她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采桑养蚕,裹丝织绸,华丽的锦缎誉满神州,不仅自给自足,还开拓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尽管许多时候,丝绸只是达官贵人们的奢侈品,“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但她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的交流功不可没,广大劳动人民对桑树的热爱之情始终如一,甚至历久弥新。

去年五月,我从老家回到新疆某市,正赶上桑椹成熟的时节。闲庭信步时,每每偶遇桑树,看到她优雅的身姿和珍珠般的果实,常常让我惊喜不已。红的,紫的,黄的,白的,紫褐的,红白相间的。无论哪种,都是那样的晶莹剔透,色味诱人。只要有桑树的地方,周围的空气中就弥漫着清香而甜蜜的气息。人还未到树下,心早已陶醉了。

桑椹是百果中的极品,甘甜多汁,营养丰富。食之入口即化,堪比仙珍,口感和性价比丝毫不逊色于千里之外的岭南荔枝。但她丝毫没有荔枝那样在和风细雨中养成的忸怩娇作之态,而是不畏风霜雨雪,像满天繁星一样挂满枝头。无论你来自何方,皆来者不拒,静待客人采摘品尝。偶尔一阵风吹过,树上降下桑椹雨,撒落地下大片。你不用忙着拣拾,等几天自然晾干后收集起来,也是上佳的补品。

只有品味过如此鲜美的桑堪之后,才会明白鲁迅先生那时偏爱百草园的真正原因。少年大多有“厌书症”,何以止厌?唯有桑葚!先生的百草园里有桑葚,而我的故乡却一穷二白,只能“望书止厌”。

现在的人们普遍患有“恐糖症”,我也如此。然尝遍百果性味,唯有桑椹鲜美甘甜,食之如饴,却无糖患之虞,反而具有独特的降糖效果。大千世界,这样的神奇功能唯她独有。百态人生,凤毛麟角,颠覆认知,岂不妙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