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郎咸勇的头像

郎咸勇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4/10
分享

读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晚饭花》

读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晚饭花》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晚饭花》描述了这样一个悲情故事:李小龙暗恋着王玉英,而王玉英却嫁给了“不学好”的钱老五。

《晚饭花》开篇即言“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随后介绍了李家巷“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而“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之言,就起了领起下文的结构之用也。

随后,小说分别描述了这“几户人家”。

①.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瓢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这是一种让人抑郁不畅的气味,就给小说和其中人物氤氲下一层不祥之兆也。

然而,“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树,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彤彤的”,这里就以陈家的石榴花与王玉英家的晚饭花遥相呼应,并以其美艳耀眼映衬了晚饭花也。

②.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③.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上面对于“李家的房子”和“油坊的堆栈”的描述,用笔极简,可见小说的详略处理功夫。

④.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特别是“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都与王玉英家的晚饭花遥相呼应,并映衬了晚饭花也。

⑤.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家。

随后,作者使用平静从容的语气叙述了“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接着介绍了王玉英的父亲和她弟弟,却没有提到王玉英的母亲,那么,王玉英的母亲呢,是去世了,还是跟人跑了?于是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空间也。

王玉英的父亲“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了,“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去了,于是就留了“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老是在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做针线活的这段情景描写,就刻画了她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同时也屈从命运的形象。

她一边做着针线,一边想什么呢?

这就再次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也,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没有妈妈陪伴,该是多么伤感啊,窃以为,在这句貌似平静的语言里,浸透了王玉英的无限凄凉和悲哀伤痛啊。

随后,小说详细介绍了“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在“南墙尽头有一个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尤其是,这里“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

如此狭窄逼仄、鄙陋不堪的住处,就表明了王玉英乃是一个平凡普通人家的女孩子,而如此古朴的氛围,就映衬了王玉英之淳朴宁静的性情也。

另外,如此狭长封闭的住处,也暗示了环境之保守,就造就了王玉英性格之软弱无力,暗示了其婚姻之屈从命运、前景不堪也。

“正面的山墙角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于是,“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做针线”。

这里晚饭花者,既呼应了前面陈家的石榴花和夏家的荷花、桂花,也映衬了王玉英也。

于是,李小龙出场了,这就呼应了文首也,同时,也将前面的全知视角叙述转换到第三人称(李小龙)叙述视角。

李小龙每天放学,“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夏家的花木”,经过王玉英家门外时,就看见王玉英和她家的“晚饭花”,这就展示了他一路走来,也照应了前文也。

此时此刻,“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旁晚的空气里”,那“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那“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

这里就使用了拟人化手法,先分后总地描写了晚饭花之旺盛。

随后,作者又直抒胸臆道“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而“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里就以旺盛热烈的晚饭花反衬了王玉英之处境凄清也。

随后,小说有这么一句话,“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为黄昏了”,此言者,何意也?

窃以为,这句话意思是说,在李小龙看来,如果没有王玉英的黄昏,黄昏就不美好了;而如果没有王玉英的存在,生活就不美好了。

如此一来,就流露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暗恋之情,也从李小龙角度侧面描写了王玉英的诸般美好也,形象的,性情的,品格的……

是的,“李小龙很喜欢王玉英”,是“因为王玉英好看”,接着,小说就从李小龙的视角角度对王玉英展开了一番肖像描写——

王玉英“长得很黑”,美得很有个性,“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特别“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尤其在“红花,绿叶”的背景映衬下,那“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就成了“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这里就使用了正侧面描写手法,刻画了王玉英之柔美俊俏,光艳照人。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这就在描写了王玉英的美丽外表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刻画了其兰心蕙质,展示了其优雅贞静的淑女风范,所谓“有美玉于斯”也。

所谓“才藻非女子事也”,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欢迎才情女子的,而王玉英者,亲操井臼,纺织桑麻,大裁小剪,浆洗缝联,身上绝无半点脂粉气,尽显本分内敛之本色,小家碧玉好于大家闺秀,这符合我们的传统审美啊。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人们之所以“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钱老五,有轻视之意”,因为他“不学好”。

钱老五“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能教小学,也能当记者,可惜的是,此人“做事没有长性”,易于浅尝辄止。

“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带了一副金丝眼镜”,还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尤其是“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候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化寡妇的钱”,这就虚写了其浮浪不经也。

 如此就以白描手法描画了钱老五之爱慕虚荣、不务正业、眠花宿柳、惹草招风、“得快乐时须快乐,何妨窃玉又偷香”等特点,此人乃是一浪荡公子也,就为王玉英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可惜了,王玉英!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这就再次虚写了钱老五之劣迹斑斑,“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尤其是,“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自古美女爱才子,他毕竟还有点小才啊,这就难办了。

小说继续对钱老五展开着正面描述,“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为什么?

这就再次留下了想象空间也,估计他哥哥也厌烦这个歪瓜裂枣弟弟之沉湎酒色,恣意放荡,于是对他横眉冷对,弟兄俩噶不到一块去,于是钱老五只好自己住了。

“他有一所小房子,在臭河边”,这里就以“臭河”映衬了其品行恶劣也,“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整天飘风戏月,他当然不着家了。

然而,就是这么个无赖儿郎,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两个人惦念着他。

一个是李小龙,一个是待字闺中的王玉英,他们都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都曾扒在门缝上往他家里看过。

估计,李小龙对他半是嫉妒,半是痛恨,而王玉英呢,当然是惦念着他,心疼着他了,可怜那颗美丽少女的柔软之心啊。

于是,“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然而“晚饭花还在开着”。

然而开着也是徒然了,这里就以美艳景色反衬了人去院空的寂然悲情

于是,就想起了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歌首句叙述了友人乘舟离去

次句描写了友人乘舟出发后的江上丽景。

时值深秋,金风淅淅,玉露泠泠,霜侵红叶,层林尽染,映衬得两岸青山格外娇艳;而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丹枫,也映衬着一江碧水,红叶碧水,色彩对比,相映成趣。

里就美艳景色反衬了离别悲情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闲话少叙,书接前文。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时,就“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而“她头上戴着红花”。

“红花”者,既展示了其新婚燕尔,也再次以美景反衬了哀情,暗示了其惨淡的生活前景。

于是,李小龙愤愤不平起来,他“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因为“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此言也,就展示了李小龙之愤懑胸臆,流露出他的失望惋惜之情,在他看来,王玉英嫁给了钱老五后,她就不再是那个恬静美好的王玉英了,同时也再次暗示了王玉英的悲剧命运。

说说小说中的花。

①.小说描写了陈家的石榴花和夏家的荷花、桂花,就呼唤了晚饭花,并映衬了晚饭花也。

②.小说描写了王玉英家的晚饭花,就突出了其“发疯一样”恣意开放却无人欣赏,就映衬了王玉英性格温柔、平静如水、端庄自持、娴雅守礼、平凡质朴、卑微忧伤的小家碧玉形象,同时,也映衬了李小龙的暗恋之情也。

③.王玉英婚后头上戴着红花,既展示了她的新嫁娘身份,也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以美景反衬哀情,映衬了其惨淡的生活前景。

说说小说的主旨。

汪曾祺的《晚饭花》,只有平静叙述,少有直抒胸臆,小说文约辞微,言浅意丰,就给我们留下了对于主旨的探讨空间。

①.李小龙把对王玉英的爱恋深藏心中,他的单恋既不执着,也不热烈,既没有语言上的表白,也没有行动上的暗示,终于坐失良机。

因此,“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敢于爱,大胆爱,执著追求,不可轻慢,否则就会贻误、悔恨终生。

②.婚姻者,乃是终身大事,关涉一生幸福,因此要自己做主,不能屈服于命运,更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王玉英明明听说钱老五此人朝三暮四,不文不武,可惜她没有反抗,而是“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于是就默许了这门亲事,这是一种麻木,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展示了旧中国妇女对命运的默认屈从。

③.另外,这场婚姻既造成了李小龙的失恋,也造成了王玉英的悲剧结局,这是个人性格造成的,也是时代环境造成的。

毕竟,个人力量的小胳膊怎么能扭得过封建伦理的粗大腿啊。

附:

晚饭花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瓢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树,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彤彤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角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旁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人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带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候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化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子,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他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载《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五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