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郎咸勇的头像

郎咸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8/25
分享

我将一片心,诉与云边月

我是在退出教学一线后,才真正认识了诗歌这一资格最古老的文学体裁的。

一想到自己在昔日的教学中,曾经淡化诗歌教学,绕行诗歌教学,都让我满头大汗,心里充满了深深的忏悔感。

是啊,诗歌乃泰山北斗,名流大腕,曾高居苍穹,屹立于唐朝盛世,为众星所拱,照亮了万古千秋。

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竟然手把教参,照本宣科,把脍炙人口的诗歌教了个味同嚼蜡,我只得惭愧地承认,我的诗歌教学身陷泥泽,难以自拔,是失败的。

为此,我终于痛下决心,开始尝试诗歌写作了。

为了记录我的诗歌写作历程,我于2013年创建了个人网站“高端语文网”,至于今,已写作诗歌三千多首,并在“中国诗歌网”发表诗歌两千三百余首,尤其是在“中国作家网”发表了诗歌六百余首,能够受到这一权威网站的认可和肯定,这让我颇感欣慰。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思坎坷蜿蜒的写作之路,我把自己对诗歌写作的理解涵盖如下,与读者商榷,并期待大家们批评指正。

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进而选择精读,为诗歌写作做好必要的积蓄和准备。

回思我真正的读书生涯,是从昌潍师专开始时。

当时,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海阔天空地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细致深入地阅读了众多古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牡丹亭》、《西厢记》等,这一切都为我后来的诗歌写作,奠定了深厚儒雅的文化文学功底和语言文字功底。

时至八、九十年代,柯灵散文盛装登场,其散文语言明显蕴含了骈俪文体的姿韵。我十分推崇这种文白相容、骈散间杂的语言样式,并刻意将其延伸发展为文白相容、骈散间杂、俗雅相容、庄谐间杂的语言特色,形成了一种雍容典雅的语言样式。

对于这种文学语言的追求,对于我的诗歌写作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了语言上的准备。

大量阅读古人诗歌,是写作诗歌的前提。

因为唯有大量阅读古人诗歌,才能感受其思想,浸润其风格,从而受到形形色色的影响,终而惠及写作。

第一,王维的山水诗对我的诗歌写作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王维的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山林和悠闲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苏轼尤其赞赏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个性,读王维的山水诗读多了,于是,在我的许多诗歌中时时处处都氤氲弥漫着这种山水田园气息。

如《山村晚景》。

山村晚景

夕阳西下落山崖,屋舍错落有人家。

老树静默水流去,竹篱漫披牵牛花。

小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村远景,但见夕阳西下,落于山崖,而在山崖之下,屋舍错落,有几户人家;诗歌后两句描写了山村近景,但见老树静默无言,小溪潺潺流去,在那竹篱之上,漫披着一串串牵牛花。

夕阳西下时的山村是多么的静谧祥和,处处弥漫着山水田园气息,让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如《山庄》。

山庄

执手常恨相见晚,衣袂风飘到山庄。

白石崚嶒绕修竹,苔径蜿蜒穿松墙。

青山健脾茶悟道,梅鹤为友书满床。

莫笑贫家便无趣,淡极方知水亦香。

《山庄》这首小诗之颔联,正面描写了山庄之貌,但见山庄里白石崚嶒,遍绕修竹,苔径蜿蜒,直穿松墙;而其颈联,则进一步描述了山庄主人的日常生活,其意是说,这里以青山健脾,饮茶悟道,以梅鹤为友,书籍满床。

从这里,读者可见山庄主人,居得山庄,观书品茗,倚竹闲吟,安贫乐道,修心养性,抱元守一,小诗写尽山庄之山水田园味道。

第二,哲理诗对我的诗歌写作也起了极大的影响作用。

哲理诗的鼎盛时期出现于宋代,《诗词散论·宋诗》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在哲理诗中,诗人将抽象的哲理道理溶解于鲜明的诗歌意象之中,从而表现了深沉浑厚、含蓄隽永的内容。

由此可见,宋代哲理诗的魅力在于,对事理的感悟中蕴含情趣,或发人深省,或引人沉思,或启迪心智。

在宋代,这类哲理诗可谓俯拾皆是,多如牛毛,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冬夜读书示子聿》,王安石《登飞来峰》等,这些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均给人以哲理的思辨。

受这类诗的影响,我也写了不少哲理诗。

如《无题》。

无题

蓬门关起即深山,清茶袅袅听暮蝉。

晚风拂得层云过,明月一轮到桌前。

小诗首句即蕴含哲理。古人云: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蓬门一关,隔断世间,心静即可参禅,“深山”者,既是写身居室内,隔断世间,又写进了诗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其人也许身处闹市,然其心也,若居深山。

诗歌第二句,就在这“清茶袅袅”中,升腾起了无穷禅意。

人生嗜好烟酒茶,烟乃俗物,酒乃色媒,唯有茶是君子,古人云,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所言不谬啊;因而一杯清茶,清澈碧绿,淡泊宁静,让人无欲无求。

于是在这茶香袅袅,就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怎样一种清静悠闲、与世无争啊,就想起了山野的田园风光、村中的古朴小巷,它让人摆脱了名利,远离了喧嚣,净化了灵魂,皈依了本真。

小诗三、四句则将禅机融入清风,将禅机赋予明月,于是这清风中有禅,明月里也有禅。

是啊,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离散聚合,世途多舛。

这正恰如乌云遮日,则日月无光,云过日出,则灿烂再现。然人处逆境,须不失自信,时间会消磨一切,不用多久,即可明月一轮,光明一片。

后两句也,乃是以形象之言释了抽象哲理,正如撮盐入水,唯觉其咸,而不见其盐啊。

第三,受晋代隐逸诗的影响,我的诗歌处处闪烁着淡泊隐逸色泽。

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种很特殊的“隐逸文化”,一大批信奉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名士,为躲避强权,遁迹山林,不堪为官,只宜退居,于是就当起了隐士。

他们固守寒庐,寄意田园,竹篱茅舍,粗茶淡饭,超凡脱俗,皈依自然,“游山泽,观鱼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

这种文化思想,到东晋之时达到了顶峰,它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这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这种文化胎记时时浮现于我的小诗之中。

如《咏阮籍》。

咏阮籍

日出日落浑不觉,草青草黄亦未知。

壶里乾坤三千丈,百年人生一局棋。

魏晋之交,高层斗争异常酷烈,小人群结,豺狼当道,精英受害,君子蒙难,于是“竹林七贤”的阮籍,不敢言而敢怒,对司马氏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他沉湎老庄,酗酒癫狂,放浪形骸,不理世事。

区区笔者,自谓懂酒,见识了阮籍之流连酒乡、鲸吸狂饮,于是意兴盎然,把酒临卷,赋诗一首,名曰《咏阮籍》,以抒发自己对于阮籍饮酒的深度理解。

小诗第一句描写了阮籍从红日初上,即取异肴佳酿,陶然尽爵,倾怀狂吞,直到日薄西山,皓月升空,方倩家人,扶得归去。

诗歌第二句,则是自春到冬,沉醉昏昏,以酒扰世事,以酒成清名。

诗歌第三、四两句,写尽这位高阳酒徒,狂饮大醉,指天画地,颇觉人生有限、宇宙广阔,所谓壶里乾坤大、人生尤苦短者,是也。

于是,小诗水到渠成,从形到神,终而升华进入到了哲理高度。

不仅如此,小诗之前两句还使用留白手法,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阮籍为何整日整年的沉湎酒乡、大醉不醒呢,自然是由于强梁世界,难分皂白,奸逆当道,皇纲失统,司马氏之予取予夺、步步进逼,终于让这位大名士,出此下策,借酒自保,以全其生。

诗歌后两句使用了对比夸张,第三句以扩大夸张极言酒徒醉后的张狂之态,第四句以缩小夸张写尽世事沧桑,云烟过眼,西风瑟瑟,流年已换,逝者如斯,人生苦短。

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是不是必须要懂诗歌手法,我不得而知,而我是从诗歌教学进入诗歌写作的,为了进行研究诗歌教学,我刻意从手法角度入手写作诗歌。

对于诗歌手法的划分,各有角度,各执一词,于是,笔者吸纳众家之长,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归纳整理,遂而把诗歌手法划分为四个方面——

传统表现手法、一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一.传统表现手法。

《毛诗序》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中的“赋、比、兴”者,就是传统表现手法也。

1.所谓赋,是指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它可将内容紧密关联的一连串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2.所谓比,就是比喻,用得最为普遍,乃是最基本手法,在后面的“修辞手法”中专章叙述,这里不予赘述。

3.所谓兴 ,是指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朱熹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使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兴,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起兴手法)、兴中含比(比兴手法)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所谓“兴起兴结”,就是以兴笔开篇或收束,它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古代诗词中,“兴起”用得较为普遍,“兴结”相对地说来用得较少。

为了展示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笔者曾刻意写作过这类诗歌。

如《西施怨》。

西施怨

秀发香腮身轻盈,含笑流盼春心萌。

洗尽铅华丰韵在,素面淡妆百媚生。

一旦吴国遭覆灭,却说貌美成祸凶。

越溪滚滚翻巨浪,滔滔频发不平声。

诗歌首联正面描写了西施之美,意思是说,但见西施鬓如鸦翅,香腮如雪,体态轻盈,绰约多姿;而展颜一笑,则明眸流盼,脉脉含情,又加春心初萌,娇羞脉脉,更是让人心动不已。此二句也,就使用了赋的手法,亦即铺叙手法。

而诗歌尾联意思是说,越溪滚滚,翻起巨浪,波涛汹涌,好像频频发出不平之声;此二句也,则是使用景物描写以起兴,也就是“兴结”也,从而从侧面抒发了愤愤不平之情,寄寓了笔者的深沉慨叹。

第二.一般表现手法。

一般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以高衬高、以大衬大等;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等;映衬)、烘托渲染、抑扬结合(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卒章显志等。

如《咏玉兰花》想象手法

咏玉兰花

俗世最爱红与碧,素洁只该立瑶池。

月晓风清淡淡夜,应是玉兰盛开时。

《咏玉兰花》者,乃是使用想象手法写成的一首小诗也。

诗歌前两句起笔即直抒胸臆道,尘俗之世最爱大红大绿,而素洁纯净只该默立瑶池,这就暗示了高洁之人难为尘世容纳;“瑶池”者,非尘世场景,是什么样子呢,没人见过,就使用了想象手法。

诗歌第三、四两句意思是说,在那月晓风清的淡淡夜色之下,应该是玉兰盛开之时;此二言也,乃是推测臆想也,就再次使用了想象手法。

笔者借此《咏玉兰花》,抒发了寂然落寞之情,这种情思缘何而来,肯定是郁郁不得志也,为何不得志,就再次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就扩大了诗歌空间,读者尽去想象,去丰富,去补充。

如《夜行随感》(对比手法)。

夜行随感

西风萧瑟夜深沉,暮天世界见精神。

划破苍穹寒星志,笑傲秋霜黄菊魂。

最爱鸿鹄万里行,窃笑云月弄巧心。

点亮心灯好行路,莫向暗隅独把樽。

《夜行随感》一诗,就十分典型地使用了对比手法。

小诗第三句赞颂了深夜寒星,划破苍穹,点亮夜空的昂扬向上精神;小诗第四句赞颂了菊花欺霜斗寒,英姿昂然的傲骨嶙峋精神;小诗第五句赞颂了鸿鹄远行万里,斗志不息的精神;这三组诗歌意象就构成了对比。

而小诗第六句则从反面着笔,批评斥责了云月之胸无大志,唯知弄巧逞能,就对第三、四、五句起了反衬之用。

另外,诗歌第七八两句,乃是诗者在感受了暮天世界之后的自我回思,这里再次使用对比手法,阐释了要“点亮心灯”,走好人生之路,切莫神思恍惚,蹲踞暗隅,暗自把樽。

如《含春》(以乐景正衬乐情)。

含春

茅檐草舍亦含春,一院槐花香煞人。

漂泊沦落浑不觉,笑看篱外波粼粼。

《含春》者,写尽漂泊沦落者之超尘出世,洗尽凡心,随遇而安,熨帖安舒。

诗歌第一句,“茅檐草舍”者,展示了诗者住处之简陋也,但见薄祚寒门,茅茨土屋,断墙残瓦,四壁萧然;随后以“亦含春”,陡转诗笔,且引出下句。

诗歌第二句紧承上句,正面展示了“春意”景象,但见一院槐花怒放,繁华似雪,色白耀眼,圣洁素雅,香气袭人。

诗歌第三句以“漂泊沦落”遥接第一句,“浑不觉”者,展示了诗者虽然陋室空堂,薄田一丘,节衣缩食,举家食粥,却是浑然不觉,试问,在当今之世,有谁能做到粗衣淡饭,绝世出尘,悠然自得,浑然不觉,此言也,写尽诗者虽身处下贱,却是高洁无伦。

诗歌第四句,“笑看”者,展示了诗者心境之乐,而“篱外波粼粼”者,则再次将诗笔转向乐境,就与第二句“一院槐花香煞人”遥相呼应,同时,也以乐景正衬了乐情也。

小诗题目是《含春》,诗中景色,无处不春,诗者心里,亦无处不春,由此可见,诗歌题目含双关意也。

如《闲咏》(反衬手法)。

闲咏

小鸟筑巢高岩上,啁啾翩飞不用名。

鹦鹉巧舌堪用事,却是身陷金笼中。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小鸟筑巢高岩之上,日日翩飞,自由啁啾,无须名声,借此赞美了自由精神;诗歌后两句描写了鹦鹉虽是莺啼燕啭,巧舌无比,似堪大用,无奈金笼罩身,不由自主,行动由人,何其悲也。

于是,小诗就以身陷金笼、失去自由的鹦鹉反衬了自由自在、任意翩飞的小鸟,从而表达了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

如《夏夜》(以声衬静)。

夏夜

银河疏淡月色明,青蛙声声唱浮萍。

夜半伫立廊下望,一池荷香一池梦。

《夏夜》者,描写了夏夜荷塘景色,小诗写的迷离朦胧,如梦似雾。

《夏夜》第二句描写了月色池塘景象,意思是说,在那曼妙乳白的月色里,蛙声阵阵,高唱浮萍,这里一个“唱”字,将青蛙与浮萍紧密连接,既使用了拟人手法,也使用了以声衬静手法。

如《访友》(映衬手法)。

访友

遥望君家在河东,老柳婆娑绕宅生。

晚风荡漾絮飞起,映着夕阳漫天红。

小诗前两句描写了诗者遥视朋友家之所见,但见老柳婆娑,枝叶葳蕤,摇曳多姿,绕宅而生;小诗后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朋友家周围景象,但见晚风荡漾,徐徐而来,柳絮纷飞,映着夕阳,将天地间映照得金碧辉煌,一片通红,给人以暖融融之感。

小诗描述了诗者拜访老友,将至未至,遂而遥望朋友家的美丽景象,这里对朋友家周围景观的描写,就对朋友和二人友情起了映衬之用也。

如《叹石榴》(先扬后抑手法)

叹石榴

石榴花开一树红,嫩芽点点映月明。

可怜夜深人尽去,一腔春意付东风。

小诗前两句描写了石榴花开,一树红妆,艳丽夺目,而那嫩芽点点,映照着月明,给人以娇柔心疼之感;此二言也,描写了石榴花的美丽,属于“扬”笔。

小诗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者对于花开深夜,人皆离去,无人赏识,遂将一腔春意,赋予东风的痛惜之情;此二言也,属于“抑”笔也。

是啊,人生世上,或雄姿英发,风流倜傥,衣袂风飘,翩若惊鸿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冠绝一时;锦衣绣口,笔力雄浑,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横空出世,擎天托地,纵横捭阖,领袖群伦。然而,即使如此,也未必就能赢得青眼,为人赏识,正如“可怜夜深人睡去,一腔春意付东风”,悲夫。

如《咏牡丹》(先抑后扬手法

咏牡丹

风雨狂虐红牡丹,花瓣凋零枝叶残。

何须惆怅立黄昏,春风吻过又灿烂。

小诗前两句意思是说,风骤雨狂,狂虐红牡丹,但见花瓣凋零,枝败叶残;此二言也,让人倍感气象衰惨,乃是诗歌之抑笔也。

小诗后两句意思是说,何须惆怅失意,垂首站立黄昏,待得明年,春风吻过,万物苏醒,牡丹会更加灿烂。

此二言也,展示了靓丽灿烂的前景,乃是诗歌扬笔也。

《咏牡丹》者,展示了人生且莫惆怅眼下、须向前看的道理。

如《咏荆轲》(卒章显志手法)。

咏荆轲

易水汤汤笼寒波,荆轲昂首唱悲歌。

遥思昔日秦廷上,碧血横飞身许国。

诗歌第一句意思是说,易水浩浩汤汤,滔滔流去,水面上笼罩着层层寒波;这就首先布置下了悲壮苍凉的环境,借以映衬“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事件。

诗歌第二句正面描写了就在苍凉易水之滨,荆轲挺胸昂首,高唱悲歌。

诗歌第三、四句展示了诗者回思昔日秦廷之上,荆轲刺秦王,碧血横飞,以身许国,如此就使用了卒章显志手法,升华了诗歌主旨;另外,“遥思”者,表明这首诗使用了虚写手法。

第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借代、反问、设问、象征(复杂修辞)、用典、谐音双关、互文等。

如《咏曹雪芹》(比喻、象征、夸张、对比)。

咏曹雪芹

庞眉皓首一老翁,屈身守分立晚风。

落笔惊风无人买,穷困潦倒蓬蒿中。

咏曹雪芹》者,借咏芹圃而发肺腑之叹也,并展示了末路君子的晚年窘境。

诗歌第一句描写了“庞眉皓首”、垂垂老矣的人生晚景;此时此刻,容貌为岁月践踏,凋零枯萎,但见红颜憔悴,白发频添,齿落舌钝,龙钟不堪,缩颈蹒跚,气象衰然,正所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啊。

诗歌第二句展示了曹雪芹的窘迫处境;“屈身守分”者,写尽人生“晚景”的无奈之极,当人入老境,日薄西山,昔日辉煌,已成徒然,你已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让位后人,面对日暮途穷,气息奄奄,唯有万般无奈;而“立晚风”者,既是写实,也是比喻象征也,再次展示了窘迫无奈的人生晚景。

诗歌第三句之“落笔惊风”者,是以夸张手法极赞其文笔妙绝,可惜的是,如此妙笔却遭遇了“无人买”的尴尬结局,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展示了“立晚风”的尴尬原因。

如此一来,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流淌出了诗歌第四句,这里的“蓬蒿”者,乃是比喻象征手法也,写出了处境之困窘。

如《杂感》(比拟、拟人手法)。

杂感

野菊灿灿映晚霞,夕阳融尽漫天鸦。

山风量窄好嫉妒,陡然扬起漫天沙。

《杂感》前两句意思是说,野菊金光灿灿,映衬着漫天晚霞,那暖暖夕阳融尽了漫天飞鸦;这里不说漫天飞鸦披着夕阳归巢而去,而是说“夕阳融尽漫天鸦”,就颇具韵味,十分别致,乃是使用了比拟手法也。

诗歌后两句意思是说,山间野风,心狭量窄,颇好嫉妒,陡然之间,扬起漫天飞沙,淹没了那美丽景致,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

当人们身处丽景,陶醉不已时,不料这一切被山间贼风豁然搅乱,于是就借此表达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的哲理。

不是么,人生在世,身处甜美,莫盲目得意;而遭遇坎坷,要屈身守分,正确对待,方为正确的人生观。

如《易安颂》(借代手法)。

易安颂

翩若惊鸿姿若仙,一首绝句气如山。

遂让凛凛裙钗节,羞煞须眉直汗颜。

诗歌第一句描写了李清照之轻盈体态,翩若惊鸿,其风姿绰约,气质高贵若仙;“翩若惊鸿”者,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使用了比喻手法;诗歌第二句换一个角度,进一步赞美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更是慷慨雄健,凛然豪迈,掷地有声,气壮如山,高度赞颂了李清照的人生价值取向;诗歌第三、四两句意思是说,如此慷慨悲壮的裙钗气节,大义凛然,直逼云天,其爱国激情,压倒须眉,让天下男子自叹弗如,垂首汗颜。

这里的“裙钗”和“须眉”均使用了借代手法,另外,还使用了对比衬托手法和直抒胸臆手法。

如《金菊》(反问手法)

金菊

灿灿金菊开东篱,一枝折得自珍惜。

拈花在手欲赠人,借问世间有谁识?

诗歌前两句意思是说,灿灿金菊,盛开东篱,诗者折得一枝,把玩在手,倍加珍惜;这就展示了笔者的爱菊心态,同时,也暗示了其隐逸思想。

诗歌后两句意思是说,诗者拈花在手,反复赏析,觉得菊花如此之美,意欲赠人,只是世间浑浊,有谁能赏识这高雅纯洁的菊花呢?这里使用了反问手法。

另外,诗者再次借菊自况,代菊申诉,展示了知音难觅啊。

如《春意》(象征手法)。

春意

遍绕篱外开菊花,斜倚夕阳赏芳华。

莫笑人穷便志短,欲引春意到寒家。

诗歌第一句“篱外”和“菊花”均暗示人们,诗歌主人是陶渊明式的隐士,“遍绕”者,写尽篱边野菊灿然金黄的浓艳景象;诗歌第二句意思是说,傍晚时分,诗歌主人漫披夕阳,迷花倚石,静静观赏着篱外金菊;“赏芳华”者,赋予了诗歌主人以高远气质和高雅内蕴。

诗歌第三句陡然起笔,直抒胸臆,何出此言呢,肯定是那些世俗萎缩之人对其淡雅行为夹枪带棒,蜚短流长,从而令人眉蹙齿冷,正所谓“神余言外”,这里设置了想象空间,从而扩大了诗歌空间和内涵;诗歌第四句当然是诗歌主人的意愿了,这里寓意深刻,明显使用了象征手法,这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属于卒章显志也。

《春意》者,洋溢着扑面而来的隐逸气息,闪烁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迈色彩。

如《咏梅》(用典手法)。

咏梅

虬结盘曲巉岩中,睥睨红尘笑北风。

青松傲岸遥伴君,此生何须林和靖。

诗歌第一句意思是说,梅花虬结盘曲,欹侧横斜,傲骨嶙峋,扎根巉岩,这里以“巉岩”暗寓了梅花环境之恶劣;诗歌第二句使用拟人手法,赞颂了梅花桀骜不驯,豪气干云,耻笑北风,睥睨红尘;“红尘”者,芸芸众生也,“北风”者,比喻邪恶势力。

诗歌第三句诗笔一转,将镜头转向远处的巍巍青松,以其傲然之姿与梅花遥遥相伴,正衬了梅花;诗歌第四句之林逋,又称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这里就以“林和靖”侧面映衬梅花,同时也使用了用典手法。

第四.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里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1.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

2.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含叙事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托物寓理(哲理)等。

如《闲居》(动静结合)。

闲居

丛竹摇曳绿窗纱,仙鹤酣眠芭蕉下。

苔藓满径无人来,坐看酒樽落山花。

诗歌第一句意思是说,丛竹摇曳,映绿了茅舍窗纱,这里描写了动景。

诗歌第二句意思是说,芭蕉树下,仙鹤交颈,酣然而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鹤好栖于山泉野林,不爱群居,颇有古君子隐逸风尚,这里就以“仙鹤”映衬了诗者之高雅姿态,此言也,描写了静景。

诗歌第三、四两句意思是说,苔藓满径,无人前来,诗歌主人悠然而坐,顾视着山花飘落酒樽之中;诗歌第三句描写了静景,诗歌第四句貌似描写了山花飘扬,降落酒樽,其实是展示了内心之静,同时也描写了动景。

《栀子花开》(虚实结合)。

栀子花开

夕阳依依照春台,冰魂玉蕊悄然开。

映亮草舍展精神,奇香沁骨入梦来。

诗歌第一句描写了夕阳衔山,依依将余晖洒向春台;“春台”出自《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这里指春日登眺览胜之处,使用了用典手法;诗歌第二句描写了栀子花开的景象。“冰魂”者,形容栀子花清白纯净的品质;而“悄然开”则展示了栀子花开放之低调平和,神态安静,绝无心浮气躁,踌躇满志,顾盼自雄,昂首云天。

诗歌第三句展示了栀子花开,映亮草舍,展扬精神。栀子花虽身处贫寒,却志存高远,心有圣殿,虽人生卑微,却志薄云天,耀亮苍穹,这就升华了栀子花的品质;诗歌第四句描写了栀子花的奇香沁骨,渐渐进入到草舍主人的美梦之中,至于梦境是怎样的,就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此时此刻,草舍主人才悠然出现,就让栀子花与草舍主人境界合一。

诗歌前三句属于实写,第四句描写了梦境,属于虚写,就构成了虚实结合。

如《菜花》(正、侧面描写结合)。

菜花

菜花开放遍地金,随风俯仰展艳魂。

黄蝶闻香翩翩至,飞入花丛无处寻。

小诗题目为《菜花》,那么,诗歌主体当然是“菜花”了。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春日时节,菜花开放,黄色遍地,恰如灿灿黄金,清风徐来,菜花随风俯仰,婆娑起舞,展示了其醉人艳魂;此二言,正面描写了菜花也。

诗歌后两句描写了黄蝶闻到了菜花的浓浓香气,遂翩翩起舞,不能自已,扑向花丛,融入其中,再也无处可寻;此二言也,貌似描写黄蝶,实则以黄蝶侧面映衬了“菜花”之色泽浓艳,灿若黄金;而“飞入花丛无处寻”者,乃是化用了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入诗也。

如《无题》(细节描写)。

无题

漂泊沦落在江湖,屈身守分卧草庐。

三杯既尽陶然醉,笑拥庭树婆娑舞。

《无题》前两句意思是说,漂泊沦落,归隐江湖,屈身守分,卧身草庐;此二言使用了抑笔,展示了诗中之人时乖命蹇,困心恒虑,侧身天地,沉沦江湖,只好屈身守分,静卧草庐,以待天时也。

诗歌后两句意思是说,三杯既尽,陶然而醉,笑拥庭树,婆娑起舞;此二言使用了扬笔,并以细节描写展示了诗中之人三杯既尽,为酒烘动,笑拥庭树,婆娑起舞,写尽其长期为环境压抑,遂借酒放纵的天真烂漫情态。

如《客至》(白描手法)。

客至

窗下腊梅发新枝,花香随风入陋室。

家贫无酒堪待客,笑将小诗酬知己。

诗歌前两句意思是说,寒窗之下,那株腊梅凌寒开放,萌发新枝,那醉人心魄的花香,漫随春风,飘入陋室,“陋室”者,呼唤了后面的“贫家”,且让人一下子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诗歌后两句意思是说,家境贫寒,没有美酒款待客人,唯有含笑将自己的小诗酬谢知己;“知己”者,再次让人想起了《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客至》者,使用了白描手法,描写了诗者与知己好友以文相交,以情相交,以心相交,从而展示了文人酬应之不俗雅举也。

如《下棋》(直抒胸臆)

下棋

游戏亦能扰真情,尺寸土地见输赢。

世界从此分黑白,人生处处有亏成。

诗歌前两句意思是说,下棋虽是游戏,却也能扰人真情,虽是尺寸土地,却也必分高下,见出输赢;诗歌后两句意思是说,就在棋枰之上,世界从此分为黑白,而下棋者,一如人生,也是处处有亏有成。

是啊,人生在世,连下棋都是“处处有亏成”,那么,当你面对坎坷和失败时,又何必垂头叹气,哀怨人生呢。

《下棋》者,借下棋而抒写人生,使用了直抒胸臆手法。

如《春图》(情景交融)

春图

春风一日遍天涯,青山无处不开花。

姹紫嫣红万千树,蜂飞蝶舞漫山家。

诗歌前两句意思是说,一日之间,东风骀荡,遍及天涯,但见漫山艳丽,山岩壑谷处处开遍春花;诗歌后两句意思是说,但见奇花异卉,万树千枝,姹紫嫣红,浓馥熏人,更见蜜蜂翻飞,蝴蝶起舞,春意繁闹,弥漫山家。

《春图》者,乃是一首描写春日图景的小诗,前三句描摹了静景,第四句描摹了动景,使用了动静结合手法,且综合使用了情景交融手法。

如《菊花赋》(托物言志)。

菊花赋

豪气干云立东篱,卓然空有傲霜姿。

残枝败叶没其身,衰草连天谁人识?

诗歌前两句意思是说,菊花灿灿,豪气干云,特立独行,挺立东篱,空有傲霜仙姿,这里使用了直抒胸臆手法;诗歌后两句意思是说,残枝败叶,湮没其身,衰草连天,有谁能识,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和反问手法,加强了悲壮气氛。

《菊花赋》者,托物言志,借菊比人,借菊抒情,抒发了空有“豪气干云”,徒有“傲霜仙姿”,却埋没东篱,不为人识的哀怨,小诗还使用了比喻象征手法。

如《羊车怨》(借古抒情)。

羊车怨

丽服盛妆上翠楼,各倚琼窗展娇柔。

羊车渐近眼迷离,君王既去眉锁愁。

据《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载:“(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盬汁洒地,而引帝车。”后人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以不见羊车表示宫怨,于是有所感也,遂作《羊车怨》。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宫女们丽服盛妆,登上翠楼,各倚琼窗,千娇百柔,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于是就设置了悬念,吸引着读者一探究竟。

诗歌后两句描写了宫女们在等待皇帝乘坐的羊车的到来,当她们看着羊车渐行渐近时,于是连眼睛都不禁迷离了,然而当看到羊车既去,不禁眉锁千愁,哀哀欲绝;这里的“眼迷离”和“眉锁愁”者,均是细节描写,深刻揭示了宫女们对幸福的渴望,从侧面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灭绝人性。

《羊车怨》者,是根据历史掌故写出也,就使用了借古抒情手法。

如《自嘲》(哲理)等。

咏井蛙

莫笑井蛙不翻浪,幽处本无险风光。

俯首掬水月入怀,心安之处是吾乡。

世界之大,云海茫茫,而“井蛙”者,身处幽暗之中,容纳于尺寸之内,不争辩,不顶撞,苦中作乐,隐忍顺受,修养成心如止水的顶级功夫,让烦躁的心境归于静寂,这是真正的英雄权变,是大涵养,大胸襟,大境界也。

小诗首句即以祈使语气陡然起笔,不要笑话井蛙没能翻浪,因为小小井蛙,难以做出纵横天下、万古流芳的业绩啊;小诗次句是井蛙的自我解脱语,“险”者,不平凡、不平常之意也,是啊,幽深井中,方丈之地,能有什么美丽景致呢?

小诗三、四句道出了“井蛙”的人生大境界,在幽深之中,一个小小“井蛙”,俯仰悠游,自得自乐,它于“俯首掬水”间,逗引得“月影入怀”,遂将天上圆月,折射眼前,就看到了水中月,观赏了井外天,乃是以实写虚也。

而“心安之处是吾乡”者,乃是佛理也,就使用了哲理。

小小“井蛙”,虽是乾坤世界的一粒尘埃,也有自己的人生、性格和生活,在这深邃幽暗中,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呢,那就须得心安,而要做到心安,须得没有红尘的不舍、事物的亏欠,要克服惊慌浮躁,摈弃借口谎言,让心灵不再漂浮嘈杂,栖息于安定纯净之中,简简单单,从从容容。

是啊,如果心静了是一种美,那么心安了就有了人性的光辉,白居易诗“吾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正是同一境界。

美国曾举行过一个诗歌比赛,当年美国出版的六百本诗集都通过了初审。

诗人艾略特·温伯格也被邀请担任了这个诗歌比赛的评审,当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读完这六百本诗集后,无奈地承认,没有哪本诗集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些诗好则好,但没有一个出奇制胜,大多“好得很平庸”。

看到这里,我一下明白了他的诗歌高境。

是啊,“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也一样,没有崎岖蜿蜒、山重水复,没有跌宕起伏、彀纹迭翻,没有欹侧横斜、扑朔迷离,只有平铺直叙,一马平川,波澜不惊,中规中矩,怎能勺水兴波,写出许多锦心绣口呢。

我曾读过不少“诗人”的作品,大都陷入了这种四平八稳、大同小异的尴尬境地,笔者回顾自己的诗歌,也有不少此类作品,外观看似不错,实则诗心麻木,不耐琢磨。

如《中秋》:“珍馐异品漫碟盘,传杯换盏庆团圆。明月如水中秋夜,载歌载舞人不眠。”

如《送别》:“一道清溪潺潺流,西风摇曳舞杨柳。遥望小舟翩翩去,寒蝉凄切鸣深秋。

如《乘舟》:“水天一色漫苍茫,两岸青山披夕阳。小舟翩翩逐水去,雨燕高歌漫飞翔。”

如《莲花湾》:“荷香细细莲花湾,水天一色浮寒烟。月色漫洒碧波上,渔舟唱晚徐徐还。”

如《咏荷花》:“荷花摇曳披雾霭,浓淡相宜纷纷开。待得艳阳冉冉上,笑迎蜂蝶翩翩来。”

君看这些诗作,你说不好吧,它可是恪守规矩,一团和气,你说它好吧,它又亦步亦趋,毫无机锋,绝无天真,少有诗心,这就是流水线出品,这就属于艾略特·温伯格所谓的“好得很平庸”啊。

看着这些木质作品,我们甚至于希望像艾略特·温伯格所说的那样,能见到“坏诗人”,看到“差得有个性”、“坏得不平庸”的诗作。

回思我的诗歌写作,须得再次申明,有一点是颇引争议的,那就是无视平仄,这受到了众多诗友的指责,被视为我的诗歌写作的短板。

其实,在诗歌写作之初,我也曾试图讲究平仄,恪守平仄,做个规范的诗歌写作者,但是我很快就明白了,恪守平仄,既影响语言表达,更影响诗歌意境。

不是么,歌德在形容写格律诗时就曾说“带着镣铐跳舞”,笔者也不堪束缚,遂而痛下决心,砸碎镣铐,踢开平仄,随心所欲,任意而为,为此,我还写作了一首《论写诗》,以展示自己对于平仄的理解。

论写诗

桃红杏白柳婆娑,山枯水瘦落叶多。

人生有情直须抒,何必拘泥守平仄?

是啊,遵循传统,恪守平仄,固然很好,但是,我们不也曾振臂高喊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么,请看,在诗坛之当今,自由诗不是深入人心了么,“中华新韵”不也为大众接受了么,至于平仄,笔者以为,只要便于表达,只要写出新意,抒发深意,就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前行。

 

2018.08.24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