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郎咸勇的头像

郎咸勇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7/26
分享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夏天》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夏天》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夏天》者,首先描述了夏日早晨的感受“夏天的早晨真舒服”,接着作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深入自然,分别描述了六种花、七种草、三种瓜和两种草虫,最后描述了晚上乘凉看月华的情景与感受。

纵观全文,有如下特色。

第一,作者以“夏天”为线索,以夏天的事物为依托,渲染了氛围,展示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也。

第二,如此的布局谋篇,就使得文章语不接而意接,形不连而神连,而其结构也,则是脉络贯通,针线交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第三,其语言也,文白相容,骈散间杂,俗雅相容,庒谐间杂,多用口语,多用短句,且擅用修辞也。

文章开篇即陡然起笔,直抒胸臆道“夏天的早晨真舒服”,我似乎看到了作者徐舒而立、懒腰一伸、仰天畅叹的样子。

如此一来,文章就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夏天早晨给人带来的舒适感也。

接着,作者描述了“令人舒服”的具体内容。

第一,夏天的早晨不仅“空气很凉爽”,而且“草上还挂着露水”,特别是“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到凉意袭人,沁人心脾也,当然也展示了作者观察之明察秋毫,描写之细致入微。

第二,在如此清爽的环境之中,作者酣畅淋漓地“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就让人的高雅举止与优雅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甚为和谐,甚为相得也。

最后,作者再次直抒胸臆道“夏天的早晨真舒服”,就再次展示了作者对于清新的夏天早晨的喜爱,同时也让这一节文字构成了首尾呼应也。

夏天的花卉(六种花、七种草)。

①.栀子花。

作者首先介绍了“凡花大都是五瓣”,而“栀子花却是六瓣”,随后引用了一首山歌”栀子花开六瓣头”,以佐证之。

如此就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栀子花”花瓣之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知识之广博丰富也。

接着,作者描述了栀子花的两大特色。

其形也,“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

其味也,“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用作者家乡人的通俗说法就是“碰鼻子香”。

作者对此评点曰“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

而栀子花面对不公,愤然抗议道“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在此,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栀子花之愤然胸臆也,就塑造了栀子花之个性十足、我行我素、不逊不让、风骨凛然、一如平民骂人、少有脂粉气息的形象,且释放出了作者“要做自己”的个性化、平民化思想,也展示了汪曾祺语言雅俗共赏之俗也,真让人忍俊不禁也。

是的,人行天地间,就得特立独行,矫矫不群,堂堂正正,俯仰无愧,就得不乏倔强阳刚之质也。

然后,作者使用对比手法描述道“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例如,“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

白兰花之形也,乃是“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其色也,“如象牙白色”,而其品性也,则是“香气文静”,“有点甜俗”,于是遂“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也。

“倌人”者,乃是旧时吴语地区对妓女的称呼也。

特别是,作者“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此言也,就使用了虚笔也,借白兰花而侧面映衬了那些风尘女子,且使用留白手法,让读者想象到了其夜生活之风情月意,浮浪不经,纵情声色,迷失本性。

     对于此也,作者以为“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船娘”者,乃是摇橹撑船的女子也。

这就再次使用了对比手法,展示了作者之好恶,暗暗否定了“倌人”的枕上之花,而肯定了船娘的髻边花。

如此一来,就以白兰花之甜媚也,反衬了栀子花之傲骨铮然。

总之,这一段文字对于栀子花也,使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

②.珠兰。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此言也,颇为耐人寻味。

“幽静”者,用于形容珠兰,就使用拟人手法,描述了珠兰之清幽寂静,安分平和,绝无张扬也,这就展示了作者对“珠兰”的欣赏之情。

③.“牵牛花短命”,这里不说花期短,而说“短命”,就再次使用了拟人手法,语言形象生动。

那么,“短命”到什么程度,“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此言也,十分儒雅工整,且漫含了作者的遗憾之思和惜花之情。

④.作者对于秋葵的描述是“秋葵也命薄”。

“命薄”者,乃是命运不好也,这里为什么用“命薄”来描述秋葵呢,不大好理解。

秋葵的花形也,乃是“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随后作者又使用抒情性语言描写道“风吹薄瓣,楚楚可怜”,估计,作者是把秋葵想象成了一位秀致清丽的柔弱女子吧,如此看来,“命薄”者,就好理解了。

这一段描述秋葵的文字,虽短短几言,却是光彩闪烁,妙笔生辉,灵气飞动,甚为精工,自己展示了作者文笔之雅也。

⑤.凤仙花呢,“有单瓣者,有重瓣者”,然后作者对比道“重瓣者如小牡丹”,又转而言道“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而“吾乡所未有”也,此言也,就展示了作者文笔之散漫无羁。

⑥.对于“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也,作者惜墨如金,一言以蔽之曰“都长得非常旺盛”。

⑦.淡竹叶者,作者使用比喻描述道“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又直抒胸臆道“很好看”,接着使用对比手法描述了“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也。

⑧.苍耳呢,个性十足,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形象地称之为“万把钩”。

⑨.而“巴根草”者,“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但见“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其生命力“非常顽强,拉扯不断”,随后,作者引用了一首儿歌“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也基本展示了其生命力之茂盛顽强也。

⑩.另外,还有一种“臭芝麻”,当孩子们“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真是令人讨厌啊。

总之,在这一节文字中,作者不厌其烦,一一描述了夏天的六种花、七种草,作者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就展示了其布局谋篇、对于文字的详略处理能力。

夏天的水果。

①.西瓜。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冰镇一天,“下午剖食”,只见“一刀下去”,但听“喀嚓有声”,顿感“凉气四溢”,就“连眼睛都是凉的”。

这里,作者从视觉、听觉和感觉三个角度描述了吃西瓜的场景,可谓绘声绘色,如闻如见也,这就使用了示现手法。

不仅如此,作者还使用了对比手法描述了“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随后又隆重推介了“‘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也就是说“三白”之代表作在东墩也。

这段文字也,使用了“以、之、皆、吾”等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展示了汪曾祺语言之文白相容,多用口语也。

②.香瓜。

第一,“牛角酥”者,“状似牛角”,其“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如此描述,色味俱全。

“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羊角蜜”者,形似羊角,味甜如蜜,更是形神兼备也。

第二,“虾蟆酥”者,虽“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也。

第三,“梨瓜”者,形“大如拳”,其色也,“白皮,白瓤”,吃起来“生脆有梨香”。

另外,还有一种梨瓜,体型较大,“皮色如虾蟆”,特色是虽“不甚甜,而极‘面’”,于是孩子们形象地名之曰“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颇具神韵也。

总之,作者介绍三种香瓜,用牛角来比喻香瓜之形状,用拳头来比喻香瓜之大小,用虾蟆来比喻香瓜之颜色,形象生动,贴切传神。

同时,这里多用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给人以明快利落之感也。

夏天的草虫。

作者首先介绍道“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

接着又介绍了“叫蚰子有两种”。

一种蝈蝈叫“侉叫蚰子”,作者对此评价道“那真是‘侉’”,又比喻道“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由此可见,所谓“侉”者,乃浮夸也,这是使用了拟人手法。

尤其是,“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是辣得叫,还是兴奋得叫,这是不是作者童年时的恶作剧,而今身体虽老,依然童心未泯,同时也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另一种蝈蝈叫“秋叫蚰子”,作者使用比喻描述了其色“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其形则是“小巧玲珑”,而其“鸣声亦柔细”也。

如此,作者就绘声绘色绘形地描述了“秋叫蚰子”。

金铃子也是一种草虫。

作者提醒道“别出声”,因为“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只见“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然后就叫了“丁铃铃铃”,果然,声如其名。

这段描写,可谓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闻如见,颇富情趣也。

夏天晚上乘凉。

夏天太热了,晚上乘凉是一项常见的户外活动。

晚饭既毕,暮色四合,于是“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顺便可“看月华”也,但见“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

这里就描述了人之动态和自然之静态,就构成了动静结合也。

而此时此刻,清风浮动,月凉如水,“浑身爽利,暑气全消”,夏日的夜晚是如此舒服,就与文首“夏天的早晨真舒服”一言,眉目传情,暗暗呼应也。

如果“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这就是“风圈”,那么,“近几天会刮风”,作者随后又引用俗语道“乌猪子过江了”,就传神地描摹了乌云遮月的情形,表明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晚上的乘凉消暑,“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此时此刻,“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呜呼,夏天的夜晚亦是真舒服也。

时如流水,倏忽而逝,于是“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此言也,就给人以如含橄榄、余味悠长之感也。

读着《夏天》,就好像在聆听一位性情平和、见识广博的老者在谈天说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细诉芳华。

而读完《夏天》,我蓦然想起了汪曾祺先生的一席话。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能使人感情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口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这应该是《夏天》所表达的一种情韵特质和美学理念吧。

 

附:

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

绿茵茵,

唱个唱,

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载一九九四年第六期《大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