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晓叶的头像

晓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21
分享

红色家风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家风,是一个家庭拔地成长的”地基”,”家俭则兴、人勤而健、能勒能俭、永不贫贱”这是中国近代史政治家曾国藩的家训十六字箴言,这也成为了曾家后世突出的家风文化。当它彻底地融入人的骨血当中后,就会变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用她身体力行的经历,善良朴实的精神,富有正义感的爱国情怀及责任心,给曾经小小的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幅幅难以忘怀的画面,似影像般地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我母亲是30年代的人,老家在湖北的襄阳。兄弟姐妹多,儿时经历了抗日战争,1942平大饥荒,吃过很多苦,也许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反而成就了她顽强的生活斗志与豁达的胸襟。所以这些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正确地面对,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同时她又是一位勤俭节约的人,最看不起我们浪费粮食。

  记得小时候,我们吃饭不注意间会剩下一些馒头和米饭,她看到后,立即绷着脸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闹饥荒时,这些东西能救活几个人,一定要懂得珍惜粮食。”作为从来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一代、我和哥哥、表哥自然不会对这些话有感觉,还调皮地模仿她说话。但随着她多次提酲,还说当时没有粮食到山上去挖红薯根和萝卜充饥,就渐渐地明白了珍惜粮食的重要。这种勤俭的生活态度对我影响很大,这些话已成为我们的家训,无论走到哪里都铭记在心。

   妈妈说,她的好日子是从参军开始的,朝鲜战争后期她光荣地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赤壁市羊楼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工作,在这里,认识了我父亲,主要任务是为抗美援朝的伤病员服务。她虽然没有参加过与敌人刺刀见红的血战,但是冒险接待伤病员的场面却没少体验。失去战友的悲痛,对敌人的愤恨、朝鲜人民的情谊和凯旋归来的喜悦、是她在给我们讲述军旅生活时候最常提到的。小时候,每当我们看《英雄儿女》、《上甘岭》等抗美援朝的电影时,我母亲就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充满自豪地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军、殊不知在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艰辛与巨大付出。随着我慢慢地成长,真正明白了历史的真面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现今的羊楼洞142烈士墓群就是见证。这场胜利对于新中国又是多么重要,时间越久,这场战争的胜利就越显伟大。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母亲转业到赤壁市人民医院,担任主治医生。1980年,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在当地的医院里一心扑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把病人当作亲人一样对待。辛辛苦苦地干了一辈子直至退休,后又返聘至病重没有干了。

   记得母亲给我讲,她值夜班一倒就是一个星期,没有时间带我们,全是奶奶把我们带大的,在岗位上经常是抢救急诊和病重的病人。有时有些人病好了,送东西到家里去,她知道后就退给病人,并且解释是应该做的。她是一位热情、温暖的人,从来不讲做人的道理,但是,通过她的故事、行为,我明白了什么是担当和责任。什么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时光荏苒,岁月霜染了母亲的满头乌发,她退休了。我们也长大了。我们每次过年回家团聚。她很高兴说,小时候吃饱饭就是最大的愿望,如今儿孙满堂,感恩党和国家。

  母亲您把毕生精力交付给了医疗事业,长期负责小儿科、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和医疗。在治疗老家病、常见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作为家人更多是您是一位重视亲情的人,也是一位喜欢音乐的大夫。母亲每次经常带医学生在家里玩,还在家里教些最简单的医疗救助方法,每次夜班有新人处理不了的病人,你都赶去帮忙,回来后纠正他们的错误。

  难忘的回忆还有太多太多,希望依然听到您的教诲,找到亲爱的您。

  母亲离开我们近五年了,我也退休了,每当回想母亲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恍惚间,年轻穿着军装的父亲、母亲,中年艰苦工作的母亲、还有年事已高的母亲都汇聚在一起用慈祥地看着我们,见证我的每一步成长到成熟。那目光让我感到温暖、踏实与鼓舞。而羊楼洞纪念馆母亲穿军装的照片,就是红色家风传承的力量源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