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轻盈,岁月静好。初夏,所有的植物被气节驱使,花红柳绿舒展开来,当你刚从热气腾腾、极具烟火气的菜场跻身而出,就与那黛紫盈盈的桑葚果撞了一个满怀。
江夏旅行社组织大家到蔡甸和汉南去采摘桑葚。每个人发一个小红蓝子,随着车子到附近的乡里,一万多亩桑田去采摘桑葚。
轻软的阳光洒在桑树、柔软的叶片上,绿叶闪着翡翠般的光芒。一颗颗桑葚便从枝条底部一直垂挂到树梢。初起时,如小米般细醉的花朵,几乎不能引人注目,几天后花随风谢,细密的桑葚果同样不引人注意地藏在叶片下。
我们来到果园时桑葚长大了,颜色碧绿清润,果子珠攒玉聚。精致得像手工艺品。近看桑葚变黑,黑得晶莹,饱满时,桑葚便成熟了。在轻风的吹拂下,紫黑的桑葚如孩童闪亮的眼眸,于枝叶闪动间偷窥着新奇的世界。此时,摘一软甜的桑葚吃到嘴里,咬合间便感到齿颊生津,甜爽囗清凉润喉。心情即刻舒畅。让人瞬间将记忆带回到了童年。
小时候,物质相对匮乏,人们有很多人连吃饭吃不饱。麦子黄时地畔有几颗高大的桑树,够得着的低处早在桑葚青涩之时,就被采摘一光了。那些“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男娃儿,出溜几下,就如猿猴般窜上树顶,一边美滋滋地拉扯着枝桠的有着无限趣味噙一粒入口,一边吧唧着嘴馋羨着树下伸长脖子直咽囗水的女娃们。在路旁、田野、校园、山中都可寻找到桑树的身影。馋嘴的孩童,将一树桑葚吃光,那清甜若蜜的桑葚,食之如风过田野,染黑了唇齿也滋润了童年干涸的味蕾。
文人墨客对桑葚情有独钟,鲁迅先生那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的有着无限趣味的百草园中写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欧阳修曾说:“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陶渊明也有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阒然深巷里闻狗吠,桑树之上,鸡鸣声悠长悠长。
《本草纲目》中记载:“桑葚捣汁饮,解中酒毒,利水气,消肿,滋阴补血,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等。”桑葚也有乌发明目,生津润肠,美颜养容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桑葚能够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延缓衰老,是一种理想保健食品。“
我国是蚕桑文化的起源地,华夏先祖们早在年前就靠植桑养蚕赖以生存。桑树由古到今无数次出现在古籍典册中,也是《诗径》中提到最多的植物,“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这出自《诗经·鲁颂》的描述,让我犹如置身千年前的沣宫水滨,锦旗飘飘鸾铃悦耳,战胜了淮夷,举国欢庆赞颂鲁侯功绩之时,连被视为恶鸟的猫头鹰都翩跹展翅落于泮林,涿食了美味的桑葚,连那原本凄厉渗人的叫声,都变成了柔和“好音”,后人因此以“食椹”来喻人感恩变善。
“焉红黝紫簇成堆,但摘儿童莫更猜。说与故园风物好,玉盘冰醴浸杨梅。”这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诗篇。慢读诗篇,品咂江南之鲜果,可味蕾却储满了故土之绵醇。桑梓之地、父母之邦、这盈于唇齿的汁液里,凝入的是我对故土乡情的那份浓得化不开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