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新冠疫情与我很远很远,没有想到,这几天与我们一墙之隔的小区发现了一例由外地旅游回来的阳性患者。小小的县城一下子就封闭了好几个小区。幸好,我们小区幸免封闭。但是政府要求要三天三检,做核酸检查。
这几天四川的气温连续攀高,我们居住的县城仅比相邻市的42度略低一点,斩获亚军。酷热的天气加上疫情,让我每天徒步的计划成了一场空。晚饭后,刚打开新闻联播,手机微信就响了起来,一看那是小区物管美女吕总发出的群发消息。“各位亲爱的业主,需要在银行广场做核酸的业主,请尽快到核酸检测点,按要求完成三天三检,检车点直到今天晚上10点。”
这是吕总每隔半小时就要群发一次的有关疫情的消息。这也是我们这些到处忙碌奔波的人获得的最近、最可靠的消息。我赶紧关闭电视,戴上口罩,出门去做第二次核酸检测。
进到电梯,不同的楼层有人进入,大家带着口罩,往日亲切的问候、嬉笑不再有了,很严肃地相互点头。一出电梯,自觉相隔一定距离往检测点行进。到了小区门口,小区保安戴着抗疫的红袖套,只听得到:“请出示健康码,请扫场所码。”一旁的大音响不停地播放着政府对抗疫工作的最新告示。
几步就来到检测点,广场上已经排起来四列长队,佩戴红袖套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有序地组织着检车居民。两个妇女用喇叭指挥着队伍,一切有序进行。炎热的气候里,两个身着防护服的蓝衣姑娘的衣服已经湿透。旁边的一台电风扇,懒洋洋地吹出一股股热风,蓝衣姑娘发尖的汗珠被风扇吹落到我的手臂上。这两个和我女儿一样年纪的姑娘,淡定自如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让我有点心疼。
前面一个老妇女手拿棒棒机,无法看码,一旁的社区工作人员跑来耐心地给她讲,要用身份证,老年妇女很不理解,满脸不高兴,很不情愿地转身叫儿子回家拿身份证去了。
轮到我了,经历过几次核酸检查的我。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我熟练的打开健康码,递给着蓝色防护服的姑娘,姑娘用手机挨了一下我的手机,另一个姑娘递给我一根棉签,就说好了,我说了声“谢谢!”我转身向检测岗走去。
来到检测岗,与前一个检查者保持着一米的距离,那人离开后,我坐在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姑娘面前,厚厚的防护服,看不出姑娘的面容,看不出那娇美的身材,只看见一双大眼睛,好像在和我说话。防护帽里可以看见她面颊顺流的汗水。姑娘用熟练的动作,在我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核酸采样。姑娘嘴里喊着:“下一位!”
我从经过刺激有点痒的喉咙里冒出一句:“辛苦了,谢谢你!”转身离开。
空气依然是热乎乎的。检测完的人们一个个离开,回家去了。我却站在曾经是广场舞中心的广场上,蓦然回首,天空已经黑了下来,昏暗的路灯,罩在广场上空。那蓝色的帐篷下面,白色的灯光显得很耀眼,那一排排等待检测的人有序地移动,那蓝色、白色的检测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那身着红袖套的社区工作人员忙碌着,他们成了水城夏夜里的一道特别风景。
离开检测点我往润岭方向前进,希望完成我的徒步计划。刚走不远,就被一排栅栏挡住了去路,原来是一台黄色的应急电源发电车停在这里。黄色的大家伙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车身的几根辫子,伸向一旁的配电箱,将发出来的充足的电力,像血液一样输入水城的电网。原来今年的干旱,导致水电大省的四川出现了电力紧缺,这是山东的发电车来支援我们了。这是鲁川电力的发电车。一旁一个身着“鲁川电力”服装的小伙子,认真地巡视着。这个“鲁川电力”,就像公司的名字一样与我们四川人心血相连,情浓于水啊。
继续往前行,昏暗的路灯下,一个身着黄蓝相间一股的老者挥舞扫帚,将人行道上绿化树飘落的黄叶,一点一点地清扫在一起,然后拿出黑色大口袋,装好,放在一旁,我在一旁观察着,大爷更笨没有时间理会我,继续重复着这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
闲聊中知道刘大爷六十来岁,是赵家沟的人,儿子在城里买房,自己也做不动农活了,就经熟人介绍,做了一名清洁工。刘大爷很满足,很高兴,因为每月有一千多元工资,自己用不完还要补贴儿子的房贷。
今日润岭路口,西瓜摊上依然传出那憨实而又洪亮的叫卖声,那个断臂男人除了下暴雨不出来摆摊外,几乎不缺席,他用自己的劳动养活着一家人。
一旁的卤肉摊就是夫妻搭档了,彪悍的汉子忙着砍肉、售卖的重活,而皮肤白嫩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的妻子就打下手,从事着收钱、打包等轻点的活儿,一旁的儿子还在路灯下写着作业。
水城的人们响应着政府的号召,节约用电。闲适的水城居民,像往日一样,三三两两在道路上,公园里迈着悠闲的步子,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
经过检测进入小区,小区球场上,没有了往日的打球跳舞的喧嚣,只有静静闪亮的万家灯火,以及从家家户户窗外空调挂机发出的“嗡嗡”声。还有物管保安巡查时,射出的几束游动的光柱。经过小区变电站,物管人员正守护着这个有点发烫的家伙,用一台电风扇,给机器降温,害怕这个家伙罢工,将要影响小区上千户人家的生活用电。这是小区和谐安详的保证。
回望今夜的黄昏,火热的盛夏,焦躁的气温,让我的人生第一次到了火热的巅峰。那些温馨的人,做着暖心事,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不断呈现出来,让我今夜难以入眠。
二〇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于毗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