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元兵的头像

刘元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2
分享

造房记

造房记(散文)

一旦下了决心拆旧房,建新房,赵东祥心里又有点不舍,他领着远玉围着老屋转了一圈,告诉远玉:“这是你爷爷用一生的积蓄修建起来的四合院。解放时的时候被分了,只剩下一间半房屋。如今要拆了,我是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做。旁边那户人家已经拆了半年了,将一堵公用的山墙,孤零零的飘在风雨里,遇到下雨,刮风,我们家的主寝室就要遭灾。弄得一家人天晴漏阳光,下雨成鸡汤。这下要拆了,盖新房,以后再不会过这个背时(倒霉)的日子了。”

东祥去广新场找一个叫刁德银的八字先生算了一下,要六月初六才能拆。还有三四个月时间,他开始做修瓦房的前期准备工作。

要修瓦房,就得有瓦。老房子的瓦历经几十年风雨基本不能再用。东祥决定自己烧一窑瓦。在队长赵远金的支持下,赵东祥选用赵家沟田坝带有很强黏性的黄泥巴,制作场地选在生产队的保管室,既可以遮风又可以挡雨,并在晒坝里晾晒瓦坯。知道赵东祥要修新房了,附近的村民都来帮忙。先挖出一个直径约十米左右的料坑。大家就用锄头把地表面不能用的沙土和腐泥土挑走,然后把坑挖一米深,能用的黏土留下,不够的要从其他地方取土倒进坑内。

料坑建好后,用水浸泡三天后。赵冬青牵来水牛进去踩、一圈又一圈,直到把黏土踩匀。几个男劳力用弓子把坑里的坯泥切割下来,赵远玉和张桂芳就用背篼背到晒坝里,码在坯泥台子上。外边表面用板子拍打平整,用潮湿的草帘子盖着,防止水分过早流失。

赵东祥从四队借来做瓦坯的模具,它是用多块木条镶起来的,有点像木水桶,只不过没有桶底。

准备就绪后,开始制作瓦坯。赵东祥围上围腰,完全像一个泥瓦匠。他熟练地用钢丝弓在泥坯料上切割一块的泥坯料,并把它包在瓦模具上,把接头处的泥压紧粘牢。去掉多余的泥料然后用左手转动模具盘,右手用一个弧形瓦拍上下不停地打压坯泥,并抹平坯泥,还要不时地沾点水磨光表面。然后,用一根带钉子的标杆在转动盘时,把超过瓦长度的泥坯料划齐。因为模具桶有三条凸起的木棱条,把瓦坯分成了三块瓦坯,松开模具就能将瓦坯提起来。离开工作台把瓦坯轻轻地放在平整好的平地上,松开扣卡,瓦坯筒子就放在平地上了。

瓦坯筒子做好后,还没有完全干透时,用一个铁针趁瓦坯顺着瓦坯里面的三条棱印都划一下,等瓦坯干透了,双手从外面轻轻地一拍、瓦桶就散开成了三片瓦坯。制作瓦坯是很复杂的,赵东祥每天起早贪黑,只能做50个,日复一日,两个月后,瓦坯就制作完成了。当瓦坯风干后,远玉就和其妇女们一道,搬到旁边的场地上码起来,进一步风干等待进砖窑烧制。

赵东祥请来几个村民在石场边挖出一个圆形瓦窑。风干后的瓦坯要码在砖窑里。一般先把瓦坯一层一层地堆码,而且层与层之间、行与行之间都要留出烟火通道。由于没有煤,都是用麦秆和苞谷秆当柴火来烧窑。烧窑不能熄火,要连续作战,直到两天两夜后,最顶上的瓦都变色了,用泥土将窑封闭,在上面用水降温。三五天后,温度降下来,就可以出窑了。

听说赵东祥家烧瓦,远斌的姨爹杨长华一家人也来帮忙,姨爹做瓦工,姨娘张桂花就来做饭。每天十几个人吃饭,中午有肉,晚上就只有吃红苕稀饭了。

黄昏时刻,赵东祥望着辛苦几个月烧制的而成,并堆码成一座圆锥体的青瓦时,他那紧皱的眉头露出了希望的微笑。这时队上那个拥有八弟兄、号称赵家沟第一家庭的赵东辉,带着神秘的笑脸凑了上来,说道:“东祥大哥,恭喜你啊!你家要盖新房子了,还是你能干,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并烧窑,盖瓦房。”

“东辉老弟,你莫夸我,也是憋到这个地步的,要不是给儿子说婆娘,我才不劳这个神呢。”话虽然这样说,赵东祥心中却饱含着希望。

“那你好久拆旧房子啊,我来帮忙。”赵东辉的眼珠子一转,想打听一下拆房的时间。原来赵东辉一家人早就盯上了东祥的老屋,都说远斌的爷爷朝老爷家里很富有,藏了很多的金银财宝,解放时,大家都没有瓜分到。要看这次拆下来,会不会找到。要是找得到,赵东辉凭借八大金刚,一定要从东祥这个单弱的人身上,抢过来,也好发一把横财。

赵东祥早就知道赵东辉心中的打米碗了,口气生硬地回答道:“拆是要拆的,就是现在天热,要等到冬天凉快了再说。”赵东辉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也就悻悻地钻进了竹林走了,走时撂下一句话:“赵东祥,你这个地主崽子,要翻身了,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夜里,煤油灯的微微火苗照亮着破旧的房屋。赵东祥知道,赵东辉这伙人以前分了自家房子,还不甘心,就像村里的老猫一样,眼馋着这块肥肉。父母亲去世后,自己一个人打拼,好不容易看到儿子长大,要修房造屋了,人家眼红了。心想,自己一个人也斗不过他们啊。一杯酒下肚后,赵东祥想到了办法。于是,叫张桂芳去找来姨爹杨长华商量对策。

杨长华说:“你莫怕,现在都是改革开放的时候了,他们几爷子翻不起浪子。我们给你扎起,先不要把拆房的时间透露出去,我们来一个措手不及,改天去通知远斌娃的舅舅和冯店那边的亲戚,越多越好。我把四队的要好的社员都通知到,做好一切准备。老子就不相信,未必他们几爷子要翻天了。”

“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了,等我的瓦阁子做好了,就通知你们来拆房子,到时我家会感谢你的。”赵东祥如释重负,也咬咬牙,坚定了要做这件事情的决心。

丘壑纵横,沟陇开阔的赵家沟,田地肥沃,民风淳朴,道路通畅。星罗棋布的农家院落紧靠长满翠柏的红花梁子,洒在一簇簇的清脆的竹林中间,清风吹拂,竹韵悠悠。赵家沟这里的百姓修房建屋都要选在竹林盘里,即使没有竹林,也要在新房周围遍种竹子,彰显出原乡的风景。

赵家沟青翠的竹子虽然没有群芳争艳,却有鸟语花香,这就是竹的潇洒,竹的胸怀。人们不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情调,但知道竹子是村民们的最爱,悠长的岁月里,包围在赵家沟院落的一簇簇竹子,用一颗平静而淡泊的心情去默默地守护着乡民们平凡的日子,练就了一身清风傲骨,任风急雨骤,我自节节有声。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赵家沟这个世外桃源,成了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竹子的美不仅仅在于风景,还在于它可以作为农家的有用之材。修瓦房,就需要树木,树木丰盈的时候,都是用树子改锯成一块块板子,作为房顶支撑瓦片的瓦阁子。前几年,由于柴火短缺,红花梁子上的树木基本砍伐一空,所以如今百姓家修房子都用竹子替代。智慧的村民在光滑的竹子上绑上谷草,防止瓦片滑落。

瓦格子很快就做好了,堆成一大堆。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上房给赵东祥一家遮风避雨。

一切准备就绪后,赵东祥决定在农历六月初六拆旧房。

拆房前,赵东祥领着远玉来到神龛前,点燃一炷香,向赵家祖辈三叩首,嘴里低声念道:“列祖列宗,为了赵家人的传宗接代,现在这个房子已经住不下了,不孝后人赵东祥,决定将这老房拆掉,修建新瓦房,请保佑我们一家平平顺顺。”完了,赵东祥指挥请来的村民开始拆房。远斌的姨爹一家人前来帮忙,姨爹上房拆瓦,姨娘就去冯店通知张桂花的娘家人。

请来帮忙的人很快就将房顶的瓦片拆了下来,堆成一个圆锥体,满地散落着破碎的瓦片。赵东祥脚踏碎瓦片,站在瓦片堆前,久久不愿挪动脚步,望着这堆瓦片,赵东祥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老房子的瓦片,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在风雨侵蚀下,这些瓦片虽已变得斑驳破碎,但更显得别具一格,尽显古朴之美。它们默默地守护着赵家沟过去的记忆,岁月的痕迹在这些灰色的瓦片上留下深刻的烙印,看起来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见证了赵东祥一家人酸甜苦辣的时光,犹如一本翻开的历史书,默默地讲述着赵家沟过往的故事。

当房顶的瓦全部拆完后,露出一根根巨大的柏木,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就像云顶山上大寺庙一样,彰显着这座四合院的雄壮,也体现着东祥父辈家底的殷实。高达四层的土炮楼轰然倒下,发出巨大的声响,卷起了楼房高的灰尘。响声惊动了赵家沟的村民。

听到赵东祥拆房子的声响,赵东辉马上召集自己八兄弟前来盯着,一旦发现有金银财宝就来硬的——抢。可是赵东辉游说一圈后,只来了四个弟兄,他们脱不开赵东辉的死缠烂打,那四个兄弟就坚决不来,老三说:“东辉啊,这是人家的祖产,不管人家有多少金银财宝,都不要去想,况且,东祥的父亲朝姥爷是个善良的人,在村里开办私塾,教书育人,从来没有整个人,都是他自己挣来的钱。东祥哥老倌也是个老好人,我们不要去干缺德的事情,否则会得到报应的,生个儿子都没有屁眼。”

赵东辉钱迷心窍,哪里听得进劝告。一声吼道:“老三,你不去算了,人家说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要是弄到银圆,我们不给你,你装什么好人啊。”

四个人来到赵东祥的老屋背后,站在山坡上假装看闹热。站在大门口的门槛上指挥着村民拆房东祥,瞟眼一看,发现了赵东辉等人那邪恶的眼神。心里着急的他,又望了望远斌舅舅那边的人,还没有到,心里毛焦火辣,不知所措。他叫大家慢点,拖一下时间,等到自己的人到了,才锯堂屋的大梁。不一会儿,杨长华带着四队的人马赶到,赵东祥的心才踏实一些。杨长华凑近赵东祥的耳边说:“不要怕,东祥老挑,你指挥起人,整起走,那边的人应该快到了。”

寝室被拆了下来,开始拆堂屋,当拆到中横梁的时候,从横梁的中央,掉下一包东西,赵东祥赶紧冲上去,抓住那包东西。这时,赵东辉等人一拥而上,想抢夺那东西,赵东祥势单力薄,只好死死抱住那包东西,趴在地下,就像足球守门员死守足球一样。“停到起,无关的人滚开,哪个敢在这里撒野,老子手上的锄头不认黄。”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赵家沟响彻。这时远斌的小舅等人从冯店赶来,看到这场面急中生智,顺手抓了一把锄头,扬在空中,阳光照在锄头上,发出强烈的光亮,折射到赵东辉脸上,赵东辉用手遮了一下光亮,看到自己已经被东祥的亲戚围住,就往后退了两步。赵东祥见援兵已到,从地上缓缓站起来。

“东祥大哥,我们看一哈嘛,你那包东西是么果(什么)。”赵东祥不情愿,赵东辉几弟兄的口气也变缓和了,哀求道:“反正东西都是你家的,我们认账,让我们看一下啊。看一眼又不得舍(失去)啥子。”见有一帮亲戚扎堂子,赵东祥就缓缓打开了那包裹,剥开一层又一层,已经变色,变脆的红布,里面包裹着一个小盒子。打开盒子,赵东祥心想也应该是金银等宝贝。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赵东祥将老父亲藏在房顶的小盒子打开了,结果,小盒子里面装着一个大大的印章,上面雕刻着“赵府朝”三个楷体字,大家大失所望,赵东辉等人见没有搞头,只好离去。赵东祥却感觉到拿到了宝贝,这是曾经风光一时的朝姥爷留下的唯一财产,也是东祥家的传家宝。赵东祥知道,这是父亲办私塾时给学生的作业和结业证上的印章。他收好后,放在了自己知道的地方。

赵东辉这个横行霸道的人最终得到了报应,不到七十岁,就得了重病,他的儿女都不管他,撂下他,外地打工去了,一年半载都不回来,无钱治疗,孤独而痛苦的他,最后用一根鸡肠子带带,在自己亲手种植的柏树上结束了一生。这是后话,但是印证了那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一切准备完成后,赵东祥又去广新场找八字先生刁德银择了个日子动土,日子选在谷子收了后,一是天气逐渐阴凉,便于施工;二是有了谷子,修房的匠人就有干饭吃,才有力气干活。到了“黄道吉日”那天,赵东祥请来匠人,开始放线,随之挖基楚,砌大脚。赵东祥特别重视基脚,这是一栋房子的基础,必须做牢靠。当时没有水泥,就请龙娃的石匠队在红花梁子脚下,开山劈石,打出坚硬的大石头,一块一块搬运过来,先砌大脚,砌平地面后,砌小脚,这样土墙就可以压着小脚向上修建了。

当门槛石落定后,赵东祥亲自动手,照住大线、垛正墙板,一挂鞭炮放过后,舂土墙便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基础做好后,泥瓦匠开始忙碌。他们将两块木板搭在一起,置于将要打成的墙体两侧,构成一个适当宽度的墙盒子,填土于盒子内。然后用杵舂墙,以便夯实。舂墙的赵远金技术较好、又善喊唱号子。有句俗话叫“快活不过打墙的,造孽不过喝酒的”。几个舂墙的泥匠随着节奏喊着号子“嗨哟着、嗨哟着!”悠扬委婉,节奏感强烈,此起彼伏,快活之极。

老单身汉赵东青笑着说:“远金老侄,莫喊号子,我都听厌了,来点好听的。”赵远金是个老实人,知道冬青的想听黄段子,就说:“你把瓦房修好,找到婆娘了,就晓得婆娘的那东西是怎么样长起的了,咬到你,才晓得厉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接下来就是拍墙的人要用木拍把墙体拍实,然后用刷子浇上水,再拍。整座房子的泥巴都是人工一筐一筐地担上去的,墙修得越高,担起泥巴就越辛苦。每一圈完成后,都要用竹片铺垫,作为墙筋。就是现代的钢筋,保持墙体的整体性。

土墙完工后,就要上大梁,这也是赵家沟人修房造屋非常讲究的仪式,标志着房屋接近尾声。

上大梁的仪式感极强。按照惯例,先要选梁。主人家要细心选择一根适合的树木,作为正梁。选梁是个细心活,且最为重要,需要考虑树木的品种、粗细、大小等因素,一般选槐木、杉木、松木等不易腐蚀、质地坚硬的树木。包产到户前,队上的树木基本砍光,找不到新木头做大梁,赵东祥就选用老房拆下来的旧房梁,一是传承,二是旧房梁的材质都是优质柏木,符合要求。他给选好大梁的大木上系上一根红布带,就像一个新郎一样,标示已被选定。主梁已经确定,木匠建娃挥起斧头,简单修整一下,然后再用刨子抛光,并刷上鲜红的油漆,副梁就选用一般的木头。分别贴上“福禄寿喜、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吉祥喜庆”等大字。

上梁仪式选择在农历八月十六这个吉日良辰,以表示要发、要顺。

赵东祥请来赵家沟有名的掌坛师赵东河,赵东河曾在朝姥爷的私塾读过两年书,自己也善于钻研,喜欢风水,逐步掌握风水的规律,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他出来当掌坛师。一般是给两斤肉、一包糖和一个红包。

掌坛师赵东河来到工地,点香燃烛、祭神。嘴里念道:“各位天神,地神,今天赵东祥新房上梁,请保佑平平顺顺,万事安康,主人家赵东祥新房子上梁仪式现在开始,第一步,祭梁。请赵东祥家人上来祭梁!”

话音刚落,赵东祥带着儿子赵远玉,来到摆满鸡、猪头、香烛、南瓜等祭品一个供桌边,敬酒祭拜,并叩首祈求上天保佑房屋安全牢固,一家人平平安安。

完了远玉给正梁贴上一副对联“上梁逢吉日,竖柱遇良辰。”

“请木匠、石匠、泥瓦匠各就各位,上梁开始!”

龙娃领着石匠将大梁小心翼翼地运到屋顶,建娃指挥着木匠将大梁不偏不移地落到预定的位置,安装在立柱墙壁之间,并合隼对好。在大梁落款后,梁娃点燃了鞭炮,这时赵家沟鞭炮齐鸣,烟花腾空。形成一朵祥云,赵东祥开心地笑了。掌坛师赵东河高喊“上大梁呀,大吉大利!”“建新房,上大梁,一年更比一年强”。

“好果、好果!”匠人们齐声回应。

大梁安装完成后,赵远玉爬上屋梁顶,给大梁绑上几个镍币,还挂上长长的红布,寓意长寿财运、平安和顺。然后向匠人和村民们撒下母亲张桂芳早就准备好的红花生,赵东祥向匠人们递上纸烟,给掌坛师赵东河送上一个装着12元钱的红包,示意月月红,以示感谢。

“新房子上梁结束,主人家赵东祥给大家准备了好酒好菜,希望大家喝酒吃肉,一醉方休,下午不做活路,大家就安心耍。”

张桂芳两姐妹和妇女们忙碌两天,做了10桌酒席,大家喝酒吃肉,心花怒放。赵东祥带着儿子赵远玉给大家敬酒,表示对他们最真诚的感谢。括娃举着杯子回敬道:“东祥老辈子能干,修这么大的瓦房,瓦房子修好了,远玉马上就会接到婆娘。我们又来喝酒啊!”

一旁大口吃肉的窦媒婆,看到新房即将完工,喜在心里,吃完午饭,回家抹上胭脂,打扮得花枝招展,屁颠屁颠跑到竹林去说媒去了。

二〇二四年五月十二日于赵家沟竹韵书院之耕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