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有成的头像

卢有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2
分享

街头的钉鞋匠

昨晚下了一夜雨,总算是消停了,早晨起来,天依旧阴沉沉,秋风从身边掠过,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


今住院医病,外出想吃一口热乎乎的面条,走在路上,身上感觉冷冰冰的,才想起来真正的秋天该到来了。


路边看见一个同龄人,摆着钉鞋的地摊,穿着厚厚的衣服,也没有人光顾,独自一人坐着吸烟。静坐于九月的秋风中,看着实在是清冷。


不知何故,我顺便找了一个马扎,坐下来一起吸一口烟,彼此慢慢攀谈了起来。攀谈中得知,他是东北通辽来的,因打小就没有父亲,母亲改嫁,自己孤身只影,大老远跑城里靠钉鞋补衣为生。这几年因患有脑梗塞,走起路来有一点瘸,行路非常不便。因从小没有父亲,一个人无依无靠,家境贫寒以至于至今孤身光棍一人,膝下无儿无女,在郊区租着一间简陋的平房度日。


说起来了过去,刚刚进城,还有人们来钉鞋补衣,生意也算“兴隆”。可是现在几乎没有人光顾了。尤其是今天,天气冷了,阴天下雨,一天晃过去了,也没有一丁点儿生意。钉鞋匠说起来,有一点惆怅,我心里也一点忧伤。


回想起来我们小时候,包括鞋袜和帽子之类的衣服,破了都要补衲。当时有一句流行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我们上大学的八十年代,也是如此。就是我读大学时候,洗澡堂是一伙人在洗澡池洗澡的,没有什么桑拿和喷淋;衣服都是裁缝家做的,穿破了补衲一下再穿。说起来皮鞋,那可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呀。


记得第一次穿皮鞋,是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的那一年。忍痛割爱,把一月46元的工资拿出来一半多,花25元买了一双三接头皮鞋。穿着三接头,走起路来“嘎登,嘎登”神气十足,我几乎把它当宝贝一样对待,每天给它上鞋油,每天必擦。


眼前,看着这位和我同岁的兄弟,不得不动恻隐之心。看着眼前的这位兄弟,因为年岁大了,身体有病,再说修补皮鞋和补衲衣服的人少了,实属清冷若“秋”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不断进步,物质文化的丰富,当今人们不再钉鞋补衣了。其实随地走走看看,很多传统手艺活几乎都“失传”了,像这位年岁已老而且患病的难兄几乎快失业了。


我们一起攀谈了好久,回忆了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年代。他摸着手里的烟包,仅剩下一颗烟了,于是我找了一个由头,我帮他买烟去,他再三推辞,说马上就骑大二八自行车回家了,不让我去。


我急急忙忙地找到一家烟酒店,买了两盒“苁蓉云烟”回来,他拿着非要给我一包,我说我平时抽“南京十二钗”,找了一个理由推辞了。他却说,他平时抽的烟那儿都买不到,因为是最便宜的。听起来更加为他辛酸,为他的未来思量。


聊了很久,我要回医院,他要收拾收拾回家了。临别两人合影留念,并且我再三叮咛他:尽快回老家吧,起码还有侄儿,万一不小心病倒了,身边没有人怎么办呢?同龄的他爽快地答应了。


送走了他,看了看阴沉沉的天气,望着一瘸一拐地推着自行车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当下物质文化丰富了,好多人把好端端的衣服弄几个“窟窿”;还有好好的衣服丢个扣子也不修补就扔掉了;还有很多人袜子一买一大堆,脏了就换;还有夏天的时候,膝盖和屁股后弄几个“洞洞”。相比我们没有穿过袜子和裤头的年代,是进步还是浪费?我真是难以回答。


同龄同病的钉鞋匠兄弟走了,看着他过了红绿灯走远了,但是我还是为他的明天思忖。在衣食富足的今天,还有一些为衣食忙碌的孤寡老人,为他们着想,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多么希望大家共同献出一点爱,让那些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希望不再有钉鞋匠一样的孤独老人孤身在外带病流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