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逆流的头像

逆流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2/02
分享

象牙塔尖的光芒

象牙塔尖的光芒

(逆流)

当前,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大多数出自于象牙塔的顶端,他们身上总是散发着一道道神秘的光芒。然而,只要你离得够近就会发现,这些光芒当中,有的真是源自于知识宝石的光辉,而有的不过是手中摇曳的烛火而已。

“学术腐败”这个词,近年来新闻报道是屡见不鲜的。“白天是教授,晚上是野兽”,研究生导师霸占、玩弄女弟子的现象屡屡曝光。假论文更是司空见惯。除了抄剽他人外,找人代写以及随意编造数据、伪造实验结果的论文更是大量存在,中国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虽然名列世界前茅,但90%以上的论文都是“垃圾”,这样的结论真令人触目惊心。而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双一流”“985”“211”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动辄打着学校旗号,通过搞什么产学研合作,筹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之类的高大名堂,在地方政府、高校或企业当中忽悠项目、忽悠钱、忽悠荣誉和地位,挂着“高科技”“创新创业”的壳,四处投机倒把,刻意鼓吹欺诈,不仅捏造的项目难以落地,更能通过伪造科研经费财务数据,就中谋取私人利益。

中国的学术界,道德的底线正在彻底失守。


第一章

“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创业人。创业是一个充满激情且危险的字眼,挑动着每一位有志男儿的心弦……”我并不知道这段话是姜博士亲自书写,还是别人为他所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工作者率先创新创业,将知识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带动地方经济与社会效益,让科技真正落地生根,这是一种何其重大的历史使命!

赵东晟,原某市国有汽车塑料部件制造厂生产计划专员,2017年,传统制造企业再次面临寒冬,他从工作了五年的这家汽车配件企业离职出来,想要投身高科技行业来实现个人转型,于是便在网络上广投简历,希望有一家智能制造型企业能够破格接收。1125日那天,赵东晟接到一家名为“清安科技”的人事主管的电话,说公司正在推进智慧消防业务,让他下午过来参加面试。

这是赵东晟第一次见到姜沐梼博士。姜博士身材高大、长相老成又略露富态,言语之间,一股书生意气溢然而出。他介绍自己博士毕业于我国某双一流名牌大学,同时又是国外某知名大学的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高速铁路火灾安全,目前正在组建省内建筑交通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协会,重点组织全省关于建筑、交通及高科技创新创业相关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活动。短短几句话,立刻让赵东晟对眼前这位名校博士刮目相看。想到自己那不入流的文凭及微薄才能,赵东晟便有些自知之明,谈吐间多了一丝不报希望的随意,然而,也许正是这种随心随意的沟通,反倒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赵东晟顺利地成为了该公司的一员。

那天出来的时候,外面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赵东晟的心里却是晴空万里。

在那时,这个对内自称某某大学建筑交通智能化产业基地的公司已经招募了十几个人了,这些员工当中最长的工作已经将近半年。虽然赵东晟认为创业公司很多时候都面临着资金的困难,但这个公司似乎看上去并不缺钱。在整个创业园区内,不少创业团队只能蜗居在百十来平方米的创客空间里,而这个公司却占据了整整一层大楼,三四千个平方,光职能部门办公室便分为十来个,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建设,从产品研发测试到产品市场推广,从综合管理到党政建设等各个方面,不仅如此,还高调配有学术处、秘书处与院士工作站等学术研究部门,整个布局给他的感觉就是与别的公司不一样,别具一格,不仅有一种政府机关的味道,还蒙上了一层学术机构的面纱,显得十分高大上。只是当时,许多办公室都是空缺的,整个场地显得有些空荡荡,凭空给人多了一份浪费的感觉。

因为新入公司熟悉业务需要一段时间,赵东晟因为文笔不错且精通办公软件就被安排在了学术处,专门负责姜博士对内外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与整理,同时协助接待一些来自高校、政府及企业领导的来访。偶尔,赵东晟也会跟着姜博士去参加一些由政府、学校或者投资机构组织举办的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的路演。

当他第一次坐在这样的路演现场,看着周围那么多的市委领导、科技局领导、投资方、新闻媒体都聚焦在这位名校博士的身上时,不由为自己能够加入这样的团队而感到欣喜,他这样感慨道:“看啊!这万众瞩目的人生是何等地耀眼与精彩啊!一定要好好地珍惜现在,给自己一个华丽转型的机会!”

第二章

因为相信,所以追随。就算周围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你,我也不会停下追随的步伐,因为你是做学问的,他们不是,你所谋划的,他们也不一定懂。

因为赵东晟的办公室就设在博士办公室的隔壁,又从事行政文秘的工作,因此也被大家一度认为是姜博士的秘书,但是他自己却很清楚,作为研秘来讲,还有太多不足的地方。因此,平时行事说话赵东晟都非常地低调,过了不久,周围同事都和他熟络起来。

这一天,吃完午饭后,大家坐在一起,突然谈论起姜博士来。只见规划设计部的同事开始抱怨道:“他根本不懂规划设计这一行,居然能开出一年三百万的指标!现在大院大所那么多,我以前工作的设计院,十几号人天天做这个,加起来一年也就这个数,现在公司才我一个人,这个业务指标完全就是他拍着脑袋想出来的啊!”工程建设部的同事也跟着抱怨说:“我现在天天做PPT,改来改去,比在工地上还累!就我手里这个小工程,本来打算找他们项目经理直接谈,都约好了,博士又不让我去,我都不知道工作怎么做了!晚上还要被他拉去喝酒!”然而,一提到“喝酒”,大家仿佛“群情激奋”起来。这个说,某天都后半夜快两点钟了,还被博士还打电话叫起来去喝啤酒、吃龙虾;那个说,某天约领导吃饭,桌上五个人喝了六瓶白酒、两瓶红酒,最后还在博士坚持下,去了大排档,喝了两箱啤酒!还有人说,你们那都不算什么,有一次为了赶酒场,博士叫了辆专车,从上海一路狂奔回来,光车费就花了好几千……对于这些同事调侃的言论,赵东晟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内心里却有不同的见解,因为在他看来,姜博士作为名校毕业的博士,有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个性和追求也是正常的。

但是,当他的办公室新来了一位陶院长后,赵东晟对姜博士甚至对整个公司开始有了一丝不安。

这个陶院长,也是这所名牌大学的博士,但和姜博士“半路出家”不同的是,他的本硕博都是毕业于该校,他的父母、爷爷还是这所大学的教授,属于纯正的“嫡亲”派系,因为他曾经在某研究院作挂职副院长,所以就有了“陶院长”的称号。

陶院长其实年纪也不大,70后,穿着很随意。他说他本来是留校做老师的,还在某管委会挂过副主任的职务,但是觉得当老师和当官都没啥意思,于是就出来创业,正好有次吃饭,听到姜博士说有这么个地方,就过来借个地方办公。赵东晟便问他做什么样的业务,他说正在和中国联通搞合作,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自从陶院长来到公司之后,赵东晟出于尊重,就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尽力服务好这位院长,听他的差遣,当他的学生。陶院长很健谈,思维逻辑非常清晰,他常常讲授一些学校和创业的故事,也会谈论一些现在发生的热点问题。大抵有时无话可说了,他便会教赵东晟一些职场的小窍门。比如,工作需要时刻保留痕迹,无论多忙,都要做好每日的工作总结,来证明自己的工作量。虽然赵东晟认为工作并不是做给大家看的,不完全认同,但又不能明着不听,因此,虽没有全部照做,但也确实做了一些,以致于后来的某个时刻,也的确证明了陶院长的先见之明。

但接触时间久了,赵东晟却越来越觉得陶院长与想象中的高校学者在品格修养方面相去甚远,陶院长不仅爱说粗口,而且不止一次地,抱怨他的妻子过多干预了自己的私生活,甚至有一天,他在电话里对她吼道:“男人在外花天酒地很正常,你**要是看不惯,你也去花,又没人拦着你不去。”不仅如此,他还不停地抱怨自己的老丈人爱喝酒,是个十足的混蛋。虽然赵东晟一开始就听说了陶院长的妻子比他小很多岁,他的老丈人估计也大不了他几个年头,但对于这种过分“屌丝”的状态,还是让他一时很不习惯,最终导致两人的关系貌合神离,渐行渐远了。

而显然姜博士对于他的这位师兄也并不了解。有一次,他问赵东晟:“陶院长现在在做什么?”赵东晟便告诉他正在和联通合作推进大数据建设。姜博士听完,很是诧异:“他不是搞幼儿教育的吗?”,赵东晟也很诧异,幼儿教育与大数据,这玩意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去啊!时隔多日后,赵东晟忍不住向陶院长问起幼儿培训这个事情。陶院长告诉他,这是他几年前的项目了,亏了不少钱进去,之后才开始做起大数据的。赵东晟便笑着问他:“行业跨度这么大,创业项目没有问题吗?”只见陶院长狡猾一笑,说道:“我和你们的博士一样,都是HUB,这个问题,我想他告诉你会更好一些。”这是赵东晟第一次听到“HUB”这个词,虽然印象很深,但当时也没怎么在意,所以也没有继续追根究底下去。

大抵因为陶院长和姜博士两个人都是同一所名校的博士,也同样都是创业者,赵东晟总是忍不住将他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虽然他们各自从事的项目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对于创业,他们的脑子都很“活”,而且会把自己出身名校的事迹放在嘴边,百说不厌。

第三章

现实主义,还是拿来主义?真真假假中,他所编织的是一个虚幻美妙的梦。

姜博士平常待在公司的时间并不长,大家也显得比较自由。他喜欢一到公司便通知大家开会,也只有这个时候,大家才会对自己当前的工作做个汇报。

然而这些会议在赵东晟看来,却并没有多大的意思:规划设计部的同事几乎每次汇报都是在整理资料;工程建设部的同事也是查不完的公告信息;投融资的同事更是整天把盈利模式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够落地的项目一个也没有。然而,这种业务上的滞步不前,似乎并没有引起姜博士的足够重视,反倒对于赵东晟写得一些对内外的文件,他抓得很紧。不但对文字格式字体符号要求很严,连语气说法也要反复考究。有一次,他对赵东晟文中的“习总书记”的说法表示了批评。当时,赵东晟心里很不服气,因为这种说法也并无不妥。但在姜博士摆出“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必胜姿态之后,赵东晟无奈之下,只好妥协,把“习总书记”更正为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虽然细节能够决定成败,但动辄为了一句语法或说法,便要查知网、翻论文,非得证明你错了的做法,不但让赵东晟觉得十分难堪,也让他一度变得十分苦恼。

公司例会原本是为了解决当下的棘手问题,但是几次会议下来,在业务推进及问题处理上,赵东晟发现姜博士解决问题的思路总是重理论不重行动,对待诸如资金保障、合同签署等关键性问题爱避重就轻,既不谈解决方法,也不提推进计划,而是喜欢就着宏观热点大谈特谈,讲其中蕴含的商机。比如看到某个商场起了大火,他便会说,明天小赵你给我写个报告,我去交给省消防总队的谁谁谁,开展一次针对全省范围大型商场的消防安全巡查评估和整改。一开始,赵东晟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也很卖力地顺着他的想法写一些报告与申请,以为这是项目推进的需要,但时间一长,赵东晟就有些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业务需要?他说这些的目的,只不过是向周围的人来显示自己的人脉资源丰富而已。因为,类似的话一说完,大家总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具体怎么去干,而姜博士自己到了后面也会忘得一干二净,仿佛从来没有说过。而最让赵东晟难以理解的是,这些政府、学校或行业主导的“份内”事情,又怎么会让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插足去做?

对于该疑问,姜博士的解释是,有些事是这些单位不想干的,我们能干,有些事是这些单位干不了的,我们也能干。至于为什么给你干,说出来可就更有意思了。

每次开会到了尾声,姜博士便喜欢查阅各式各样的政府网站,他对这些任职的官员如数家珍,有时候能反复讲到晚上十一二点。举一个例子说:一次例会上,赵东晟把几个省内高校的博导、硕导大约有三四百位专家资料整理出来,放在投影仪上,就听见姜博士随机点了几位教授的名字,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他们的简历,然后打开对照,什么出生年月、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挂职、什么时候调任什么职务竟然说得分毫不差。让你佩服他超强记忆力的同时,更让你自然而然地猜测他与这些教授、官员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些猜测,曾让赵东晟一度错以为住建部的某位姜姓司长才是他背后真正的靠山。

但这种徒劳的工作会议却成了姜博士来到公司能做的唯一事情,也成为了大家有希望“当堂办案”的唯一机会,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办公软件上报送的问题会一直搁置到你怀疑人生为止。领导如此,周围同事更是得过且过,对公司的生死漠不关心。

赵东晟因为怀抱期望而来,见到公司处于这种状态,抑制不住内心的担忧,终于有一天,他敲起了姜博士办公室的大门。姜博士正坐在老板椅上打电话,赵东晟说我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您。他说你说。

赵东晟便说道:“我来公司两个多月了,虽然公司处于筹建期,但任何公司,它的主营业务方向一定是明确的,而这个主营业务又必须要体现到产品、技术或服务上。我刚入公司的时候,您和我强调要做消防安全智能化集成设备,但一直以来,我并没有看见我们的研发团队,也没有看到我们的产品生产线,那么我们的产品从何而来?”

姜博士听完,似乎早有准备,对他说道:“我们的公司和你说的这些公司不一样,我们只做资源的整合,我们不搞科研,而且一定不能搞科研。因为搞科研要很多钱,很多人,很多时间,这是以后的事情。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把现有的高科技的东西拿过来,包装一下,哪里能用上,就直接拿来用。”赵东晟听完,心里忍不住“咯噔”一下。

尤其是那句“一定不搞科研”,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赵东晟也无可厚非,但是从姜博士的口中说出来,竟是那么刺耳!赵东晟暗想:“您可是堂堂双一流、985211名校毕业出来的研究学者啊!这种话,怎么能说得出口?”

只听他继续说道:“我们的业务方向就是消防、建筑、交通三个版块,作里面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部分,作资源的整合。比如消防,可以是消防设计、消防工程、消防产品、消防服务,什么我们都能做,我身后有几百家一流的公司,什么资质都有,上千样的产品。”

“我一直强调要把眼光放开,智慧消防我们能做,那智慧路灯,智慧工地,智慧停车场我们一样能做,再大一点,智慧城市我们找个大一些的合作单位,一样能做。”

赵东晟心里很难受,但没有表露出来,从一个说好的研发型公司突然变成了一个披着“高科技”的贸易型公司,这种转变也太离谱了,他尝试着问道:“我们不缺产品,只推市场是吧?”

对于赵东晟的“一点就通”,姜博士点点头,笑道:“这个市场,也不是靠你漫天撒网式地乱推,而是利用我的资源,精准对接。打个比方,市人防办的主任是我的老师,我去找他,或者我打个电话,你去拜访一下,介绍一下智慧人防,这样业务不就开展起来了吗?”

赵东晟便问他:“既然您有这么好的想法,又有这样的资源,怎么不接些业务回来呢?”

只听姜博士反问他道:“你看我们公司谁能干得了这种事情?现阶段不是我不去接业务,而是就凭现在的团队,业务接下来,谁能消化得掉?所以,你要尽快加强学习,加强业务锻炼,往后我带着你跑一跑,牵头我来牵,但业务来的时候,我需要一个人能扛下来。”

也许是无知,也许是相信,一番话竟让赵东晟无言以对。赵东晟在心里这样说服自己:“贸易型公司也好,研发型公司也好,只要有业务,只要能赚钱,不是一样有自己发挥的平台?万一要是他真得接来几个项目甩给你,你又如何才能接得住,又如何才能接得好呢?”

第四章

看似单纯的公司,表面上风平浪静,暗流下却杀机无限。那一句“看似有情,实则无情”,说的真是你吗?

然而,令赵东晟意想不到的是,从入职到春节放假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那次谈话不出一个月,公司便宣告了停工休整。

那一天是201821日,当时,雪花飞舞,天地银妆。姜博士的夫人突然亲临公司,整个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紧张。

“听说公司要放假了!”一位和赵东晟几乎同时入职的同事悄声告诉他。赵东晟很震惊,连忙问道:“怎么腊月初就放假了?”那人说:“现在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所以提前放假了,搞不好工资都发不下来!”赵东晟哪里肯信?这好端端地,工资怎么就发不下来了?那同事见他不信,便嘲笑他:“你这样还当董事长秘书啊?今天董事长夫人都来了,还要找我们私下谈话呢!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本来就不知道这公司到底是干嘛的!”赵东晟一阵无语,转头望向窗外。

果不其然,公司的员工一个接一个都被叫到姜博士的办公室,赵东晟也不例外。当他走进办公室时,只见博士夫人坐在办公桌后,姜博士则坐在一侧的沙发上,低着头一言不发。那女人盯着赵东晟,阴沉着脸,整个表情就像欠了她很多钱似得。她问赵东晟来公司几个月了,都为公司做了哪些贡献?赵东晟受不了她的口气,也不想多作解释,便指着姜博士对她说:“我做了什么,博士最清楚。”只见博士清清嗓子,说道:“他是某大毕业的,主要是干些办公行政,现在还在熟悉公司环境。”赵东晟这时候才知道陶院长“凡事要作记录”是多么正确,本来以为用不上,但还是拿出这几个月的工作报告,递给了他们,同时递上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六大建议。他们也没想到会是这样,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

当天,这种单独交谈持续到了晚上七点多,公司上下包含保洁都被叫去一一问话,再晚一点的时候,办公室发出通知,宣布公司从明天起开始正式放假,至于工资发放及上班时间均未提及。

意外的放假,并没有让赵东晟彻底散失对公司的信心,因为转念一想,依照公司目前的状态,作出重大调整或许反倒是件好事。

好不容易过完了春节,到了年初六,大部分人已经返程的时候,赵东晟的心开始焦躁不安,因为工资一直未发,上班通知也迟迟不来。到了正月十六那天,姜博士终于打来了电话。接完电话,赵东晟如释重负,心想:“没有看错!姜博士绝不会是那种没有交代就把公司解散掉的人!”

谁知,回到公司,物是人非。那天来上班的只有赵东晟、会计、还有一位刚从部队退伍回来的消防老兵。因为不见那位私交很好的规划设计部同事,赵东晟便打了个电话给他。只听那位同事说道:“当初我来这里,是因为朋友在这里,但那一天博士夫人却逼着我的朋友离职,因此我也不干了。”赵东晟听完,唏嘘不已。就在挂断电话之际,他对赵东晟诚恳地说道:“姜博士这个人,看似重感情,其实最无情,你以后可要小心一些!”赵东晟知道他去意已定,便不再劝说,至于他对姜博士的评价,也只当是善意的提醒。

因为赵东晟知道,在这种状态下,心生怨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若换作是自己,难免不会这样,何况在公司重组这件事上,自己是赞成的,不主动做事,不重视业务,一直空耗,迟早会拖垮公司,断、舍、离虽然一时很痛,也一定会引来众多非议,但从长远来看,终究会挽救公司的生命。

第五章

姜博士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的公司就交给你了!”

新年的第一场例会,会议室内仅有寥寥数人,除了姜博士夫妇及现有同事外,还来了几位赵东晟曾未见过的人。

在会上,姜博士指着那几个新来的人,说道:“去年,因为投资人本家四叔的资金链出了问题,公司不得不作出重大调整,导致现有人员的变更。目前,新的投资人已经敲定,工资也会照常发放,流失的人员也要会按照业务需求重新招聘,补充到位。”

随后,赵东晟被正式安排在办公室作主任,负责股权重组及综合办公,新来的退伍消防老兵老韩与姜博士的表弟共同负责消防业务推进,财务部依旧由原先的会计一人维持,原有的规划部、工程部、招投标、投融资等办公室留存,但不再运行。

因为股权重组的需要,赵东晟开始整理姜博士名下的公司信息,他这才意识到,从2017年开始,以姜沐梼作为法人代表新注册的公司,竟然多达十几家!

姜博士对赵东晟说:“看得出来,在之前的老员工当中,只有你是真正为公司着想的,因此你留了下来,以后,我主外,你主内,我的公司就交给你了!”为了不负重托,赵东晟以公司为家,不仅为股权重组操碎了心,又由于人手不足,日常行政接待、宣传设计、人事招聘、法务、方案策划也全部落到了他一人之身,所以,每天工作都要忙到晚上10点以后,而姜博士这个阶段也显得格外“忙碌”。

下午四点刚过,姜博士整个人便焦躁不安,开始电话不断,不是有人约他就是他约别人,因为“酒瘾”犯了。有时实在无人可约时,也会把赵东晟几个留下来拉去喝酒。

一到酒桌之上,姜博士顿时显得精神奕奕,什么“三中全会”、“五大发展”,妙语连珠,十分活跃。尤其是几杯白酒下肚,那个谈天说地,真可谓“上到九天揽月,下到五洋捉鳖”,无所不能。若有领导在场,则略有收敛,转而曲意奉承,溜须拍马,时而卑贱之态溢于言表,时而不失时机点出数名与该领导相关之人,陈述厉害,然后又查短信又打电话,以示关系非同寻常。酒场之上但凡有姜博士在,必是场中焦点,足见其社交能力之强。

但酒桌上姜博士也有个讲究,就是不谈正事。有一次,一位受邀而来的领导接连问他几次有什么事情要谈,他也只是劝酒,只字不提要谈之事。赵东晟起先是不太理解的,直到有一次,看到他在酒桌上满口答应某人请求之事,转身却把这事给忘了,才突然悟出一个道理:“酒桌上的话怎能当真!”大抵他把酒桌上答应别人的事当做耳旁风,也并不指望别人在酒桌上的约定能够兑现,所以,这个不谈正事,也算是“两不相扰”,倒省了很多麻烦。

除了喝酒以外,姜博士的“忙碌”还体现在热衷于参加各类研讨会、技术考察、企业合作等活动。他常常在全国各地作一些考察,身份也不同,有时是技术专家,有时是成功企业家,有时候是潜在大客户。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内,时常看见他今天在青岛参加这个峰会,明天在杭州参加那个座谈,他热衷于这些会议,不仅不在乎这些高额的交通费、住宿费与活动费用,对公司业务的推进更是心不在焉,属于“推一步走一步”那种,这个所谓的“主外”工作,却形成了一种“员工催着老板要结果”的奇怪现状。

久而久之,赵东晟感觉到事有蹊跷:他的这些做法,分明不是为了开展业务。他整天把自己的这个产业基地公司挂在嘴边,又是科创企业,又是高新企业,又是研究中心,又是院士工作站的,各种来头大大小小的领导只要被他一粘上就马上变成他“丰富”的背景资源,加上又整天出席这些搞学术研究的各式各样的会议,让人一眼望去,很难分辨得出他到底什么来头,而这种效果也许恰恰正是他所想要的。

赵东晟突然想到刚入公司的时候,姜博士就曾告诉过自己,他开这些公司并不是用来赚钱的,但直到现在,赵东晟才猛然醒悟过来,他开这些公司的真正目的其实是用来标榜自己作为创新创业成功企业家,刷新个人背景身份的!

第六章

姜博士最喜欢说:“不是我业务接不回来,是你们能力太差,消化不掉啊。”

姜博士的这种工作状态,也很快引起了新投资人的不满,因为就算他个人的光环再耀眼,也只属于他个人,股东也不能从中直接受益,他们所期望看到的,是拿到挣钱的项目。但姜博士并不认账,认为这些股东目光太过短浅,更将业务推进不力的原因归咎于赵东晟等下属的能力太差,难以对项目进行消化。为让投资人重拾信心,从18年的6月份开始,姜博士开始要求赵东晟等人每天晚上强行加班到十点半以后,并且要求赵东晟对公司现阶段所有的项目进行梳理与汇总,而他自己迫于压力,也开始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推掉,尽量待在公司,但又以业务需要应酬为由,酒场活动依旧如常。

然而,这些障眼法,依旧挽回不了投资人的信任。因为一方面投资人已经看出来,他们的股权虽属总公司,但公司名下重组进来的几个分公司,都是新注册的空壳公司,并没有实际业务往来,而对于已经产生业务的清安科技公司姜博士则以他夫人实际控股为由并未整合进来;另一方面,从3月份到6月份,整整三个月,公司始终没有新增业务产生,反而每月都会产生庞大的招待及差旅费用。随着注入资金的快速消耗,双方矛盾也愈积愈深,一触即发。

而对于赵东晟等人来说,“业务来了接不住”这个锅也确实背得冤枉。姜博士所谓的业务其实根本算不上真正的业务,与其说是业务,倒不如说是一个业务信息或者称为客户需求,但要将客户需求或想法变成黑纸白字的项目合同并加以实施,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中间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环节要进行。在这一点上,赵东晟曾和他讨论过,但是姜博士显得很不耐烦,不愿多说,只是一再强调自己只适合跑前端,项目信息抛回来,你们就要接好。

因为不知道业务怎么“接好”,仅有的某镇消防安全巡查第三方购买服务进行了半年之后,政府相关部门开始不满起来。说来惭愧,一个对外声称出自某某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业团队,居然连消防自动报警系统都不熟悉!每次检查不过就是看看楼道有没有被遮挡,试一试消火栓有没有水之类,尤其是当公司大调整之后,原本十来人的消防巡查服务,突然就变成了两三个人的消极应付,这样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政府部门又怎能视而不见?在接到多次投诉后,一方面姜博士开始要求赵东晟将每次的巡查报告务必写得高大上,动辄多达数百页,厚厚一本,精装后上报;另一方面,若是小领导不满,便会买个手机,用EMS邮寄给他,若是大领导不满,就会不失时机约上其上一级某位领导,大家吃个饭,让领导出面点一点,拨一拨,缓和一下局面。

但是,就算这些做法勉勉强强维持下去,光靠这一个咨询服务类的业务来支撑整个公司的运营,又能走多远?姜博士多次把自己定义为跑前端的“业务员”,但投资人却很不留情面地指责说:“你算什么业务员,业务员都是拿订单来说话的!公司的订单在哪里?”博士便让赵东晟把一直以来汇总的几十条项目拿给他们看,谁知他们看后,更是气愤:

“你看看这些都是什么,今天做智慧消防,明天做智慧工地,大后天又来搞什么消防产品自动贩卖机!我看这一个星期都换了七八个业务方向了,你到底要玩什么?你搜集的这些项目哪个是能落地的?你的高科技到底在哪?”

姜博士听完,也不敢多说,只是喝酒的时候,多了一些关于投资人的牢骚,发誓一筹到钱,就把这些新老投资人的股权全部收回来,叫他们“滚蛋”。

第七章

“你们这些投资人都不是优秀的合伙人,把所有的错都推给我,我就问问你们,你们又为公司作了什么?”他不敢当面说,但此中的恨意,让我又好笑又担忧。

到了2018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别的公司早就拿着礼品回家了,而产业基地公司却又再度陷入了资金危机。为解决工资问题,一方面,姜博士开始频繁向某镇政府讨要消防巡查的服务款;另一方面,又连续召开股东会议,要求投资人再次注入资金,但投资人早已对他失去耐心和兴趣了。

在会上,投资人代表以姜博士刻意隐瞒某消防工程款私下转入其夫人“清安科技”公司为由,认为融资前存在欺骗行为,一致要求解除投资关系,转为债务关系,纷纷要求撤资。但姜博士有他们签订的股权协议在手,显然不会认账。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协商后,最终投资人同意暂缓撤资,但也不会再投一分钱进来。

事后,姜博士问赵东晟怎么看待这件事情。赵东晟此时对眼前这个名校博士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便说道:“现在的投资人都是看重眼前利益的,资金投进去,喜欢短平快地收回来,现在这种状况,他们肯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怀疑,我认为只要专心做些业绩出来,他们自然舍得投入。”姜博士听完,却很气愤,说道:“他们这些人都不是优秀的合伙人,花一点小钱,占了公司那么多股份,什么忙都帮不上,什么事都不干,我自己才占24%,做起业务来又有什么意思?”赵东晟听得暗暗摇头,只好提醒他说:“这些股东当初进来,也是看公司情况紧急,在某种程度上是让它活到了现在。当然,若真无法继续合作下去,就应该趁早把股权理一理,该退出的退出,再找些靠谱的人进来,不要合作不成,反把自家名声搞坏。但不管怎么说,所有的投资人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投钱之前都会看您公司的业绩,没有哪个投资人只听您说,不看您公司运营能力的。”博士听完,便默不作声了。

也许赵东晟的一番话起了一点作用,或者说是为了缓和一下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向投资人做做样子,姜博士开始带着赵东晟等人在几个他比较熟悉的乡镇跑了几趟,说是为了开展业务,但其实也就是约个别领导吃个饭,谈个意向,然后就回来。就这样,还未坚持两个星期,姜博士便觉得有些无趣,可能这种求人的事情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吧。他开始找赵东晟谈话,意思是你去跑,我打电话给你安排好。

但这一次,赵东晟并没有答应。因为在整个过程当中,赵东晟发现这种乡镇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消防巡查服务的业务在推进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因为从乡镇层面来看,这种自下往上的推法,既没有上一级的文件支持,也没有相应的投资预算,相关部门甚至还存在“一做就错,不做不错”的错误思想,推进起来难度很大。赵东晟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梳理了一下,给姜博士提出了“由县及镇,由区到街道”的推进策略建议,希望他能够通过自己深厚的人脉在市或县一级的层面上整体运作,形成由上而下的推进通道。

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向标榜资源深厚的姜博士,这时却对他说:“公司的业务要推进,就一定要走标准化路线,现在最重要的是先练好内功,而不能单靠关系。”

 

第八章

业务开展得不顺,导致公司内部人心惶惶,一片混乱,但在外界看来,却丝毫没有影响公司高大上的形象。

从投资人和他关系彻底破裂起,有鉴于赵东晟的“领悟”能力及文字功底,姜博士开始安排他编写各类莫须有的工作汇报,编制花样繁多的科技申报项目,什么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大赛、重大科技专项等等,偶尔还要冒充专家去地方现场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越来越让赵东晟困惑且无聊,甚至还有些惶恐。

然而,正是这种“无用功”,再加上创新创业企业家和名校博士两杆大旗,在2018年上半年的这段时间内,姜博士先后接待了来自A市、B市及C市的三波招商部门、科技部门领导的来访与考察,达成了系列科技项目投资意向书。

A市,姜博士获得政府免费提供的3000多平方的行政大楼用来搞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的安全科学研究;在B市,则获得了政府提供的7200多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承诺用来生产和制造微型消防车辆;在C市,得到了当地政府1000平方的办公区域,还有用来购置办公器材、人才引进等各类补助资金,并承诺要建院士工作站。

起初,赵东晟并不理解姜博士为何这样热衷于到各地去“占地”,虽然能拿到相应的政策和补贴,但是这些政府都是有要求的,比如A市政府给出的要求,其中有一项是“2020年的产值达到人民币2000万”;而C市政府的要求是“建立院士工作站”。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几乎倒闭的公司来说,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但在这件事情上,姜博士显然“技高一筹”。在A市,利用政府先行拨款的优势,大搞产品展示厅建设,营造出科研与资源整合的假象,来应对政府部门的各项检查;在B市,姜博士安排人员将产业基地公司空置的办公家具都迁置工业厂房里,让政府相信我们即将大刀阔斧真干一番;在C市,他则特意招聘了一名同济大学材料学博士,要求每周前往当地坐班两天,算是公司正常运营。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先做些样子出来,政府给钱就真干。”

但是,这样的权宜之计,一旦时间久了又会怎么样?没想到赵东晟的疑虑又一次被姜博士所打消,只听他说道:“这些地方的领导要出政绩,我便给他们作功课,但是投资总是有风险的,先应付个三年五年,就算那时公司倒闭,领导还在不在主要位置上,谁能说得清?你看看我们,在本地这样的二线城市搞投资屁都不是,到那些地方就不一样了,小地方投资政策是真得好,答应去了就能把你当宝一样对待!”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倘若哪天真被政府看穿了,估计最终结果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一旦追责起来,这里面会牵扯到很多人,不仅招商部门、科技部门这些直接部门难逃干系,甚至连当地的市委、区委也会因为审查不严担负失察责任,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认倒霉”,最终不了了之,息事宁人。更别说某些部门可能本身就把这种事情当成一种潜在的交易手段,就算捅出来也会千方百计把它压下去,哪里能深究得下去?想到这里,赵东晟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第九章

一面不断摆出摇旗呐喊高歌猛进的姿态,一面又不动声色玩起金蝉脱壳的把戏,只因为身上摇曳的光芒,刺瞎了众人的双眼。

A市的高速铁路安全科技研究中心项目,是姜博士玩得最溜的一个项目,可以称为“姜式骗局”。

他先是在当地找了几个颇有资源的合伙人,通过他们与政府牵上线搭上桥,利用自己名校出身及企业家背景,以人才引进的方式,一分钱不投,就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办公大楼、装修启动资金、个人房屋补助还有后面的几百万政府专项风投基金,就连原先要求的每年2000万产值,也因为“科研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不能以产值作为考察指标”而和谐掉了,本事不可谓不大。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不以产值考察,那么政府又以什么作为考核的依据呢?而答案就是所谓的科技成果。这对姜博士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赵东晟在未入公司之前,真的认为一个公司拥有一两项核心技术专利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进了公司之后才发现,实用新型可以找人写,软件著作可以找人写,甚至连发明这类东西,都是明码标价,只要有钱,甚至一个假想或思路,这班人都能帮你杜撰出来!A市公司一注册,姜博士便委托第三方专利申报公司,杜撰并申报了一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

正是这些人为的批量输出的知识产权或者称为“科技成果”的东西,成了姜博士有恃无恐到处忽悠的“优质项目”,也成了他名下十几家空头公司申请什么高企、科创板、科技火炬企业的铺垫石。而我们的产品及业务,也因为这些可怕的“伪技术”,已经由最初的消防安全巡查巡检、乡镇推广微型消防站,逐渐转变为绿色建筑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进而又变化成轨道交通火灾安全研究、高速铁路火灾安全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池防火研究、5G数据机房防火研究、智慧城市、智慧金融,几乎“无所不能”!疯狂伪造和鼓吹“科技成果”的背后,姜博士看到的是政府对科技招商的“盲从”。

“科学是第一发展力”“智造强国”的大浪潮下,政府坚信科研型企业比一般的生产企业具有轻资产、无污染、高附加值等难以取代的优势,于是,对“科技型企业”招商大开绿灯。但是,就算一家初创型科研企业真有一些可转化的核心技术,但要把这种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应用到市场上,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专业人才以及其他科研条件的,而这个过程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风投机构也好,政府也好,对待科技创业项目如其说投项目,还不如说是投“人”。而这个“人”如果光环够耀眼,演技够高明,是很容易让人看走眼的。

当然,政府里面也不全是瞎子,既然A市企业要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型的企业,有些样子还是要做的,光靠这些专利技术显然是不够的,在这一点上,姜博士可谓煞费苦心。在筹建初期,姜博士就把A市公司定位为“有看点”,因此大搞展厅建设。没有展示产品的时候,姜博士就要求赵东晟等人使出浑身解数,从全国各地的消防器材销售厂家、生产厂家借调一些产品,贴上公司标签来充实展厅,应付上级部门的来访、调研和检查。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领导来了,听听问问看看,也就过去了,但总有个别领导对这些产品有些见解。一旦发觉领导对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金量存疑时,姜博士便岔开话题,开始拿出专利上那些什么“5G数据机房防火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防火”正在调研生产线来大讲特讲,这种张口就来的功夫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学会的。而对于那些要来工程中心看实验室建设及实验设备的,姜博士则以实验室要建立在研究产品的基础上,必须先完成产品生产线调研等等为由敷衍过去。

有了这些表面上的“成绩”,姜博士不仅成了该市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他所谓的专家团队,还由市科技局进行推荐,申报了A市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在这份接近两百页的人才团队申报书内,姜博士的个人资料再一次被放大。本来仅有的1篇能被SCIEI索引查询到的论文数量被改成十几篇,什么省级二等奖,部级一等奖,全部莫须有,而所谓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大部分是他的同学,几乎都在学校担任全职,在人才引进这件事上,有的知道这回事,有的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而专业相关度更是无从谈起。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些申报材料加上一些身份证、毕业证或相关合同附件,动辄一两百页,里面多少真,多少假,谁去细查?”

不但忽悠政府领导游刃有余,忽悠那些当地合伙人也是信口拈来。很显然,这些合伙人对于这个冠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全都一知半解,更不了解这个所谓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概念。而姜博士早就吃透了这一点,他从开始就鼓吹要在A市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制造高速铁路和谐号动车组上的细水雾防火装备,到后来又忽然叫嚷着要给A市政府建设智慧消防平台系统,再到后来干脆变成了什么数据机房防火安全装置,硬是把这些合伙人玩得团团转。而他真正高明的地方则是,他从一开始就把企业法人转让给了当地的一名合伙人,自己只占少量的股份,这么一来,就算政府发现问题,追究下来,倒霉的也是当地的那几个人。

第十章

头狼的精神常常被现代企业所追捧。头狼身先士卒,守护狼群,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曾一度,我坚信姜博士就是我心中的那匹头狼。哪怕前路未知,但是若是真有危险,难道这匹头狼还能放弃狼群不顾吗?

姜博士的确很聪明,胆子也很大,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功夫不仅用在地方政府身上,同样用在一些大型企业当中。其中,国内某上市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某上市集团,在B市有一家传统铝材加工制造企业。因为传统钢构行业毛利润已经非常低了,随着原材料不断涨价,工艺革新、技术人员、政策变动等各种成本要素也在不断变化,公司迫切需要企业转型升级来纾解现实压力。这个时候,姜博士作为名校博士的优势再一次显现出来,他不断向对方鼓吹自己的科研团队,同时利用前面B市政府给予的资源与支持,作为拔高身价的筹码,很快,他们便相信了姜博士的说辞,聘请他作为公司新材料研发部门的技术总工程师,负责新材料防火性能研发与推广。

20186月份,姜博士正式进入该集团在B市的铝材公司任职,年薪约20万,同时为其配置高配迈腾一辆,专职司机一名,工资及油费全由集团公司报销,最高每月贴补2万。因为人手有限,赵东晟等人摇身一变,作为销售人员加入业务团队当中,但除了这种身份变化外,其他一切并无实质变动。身份的不停变换,姜博士天马行空的行事方式,对于赵东晟来说,已经屡见不鲜。

按照计划,姜博士在组建完销售队伍后,必须尽快安排人员前往中建、中铁建等施工单位以及住建厅、各地市建委等建设主管单位进行联络沟通及汇报,进行第一轮的预热交流,为全面推广及建立新材料标准体系做些准备。但是,一连数月,姜博士心不在焉,每日仍旧热衷于各类会务、社交娱乐。直到对方不断催问进展之时,姜博士才对赵东晟说:“你连夜写个工作汇报给我,明天要向集团董事长汇报。”赵东晟只得硬着头皮,把他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会议全部写成对外宣传、业务交流和合作考察,胡编乱造了一份交了上去。

谁知,这样的做法,不但集团方面没有发现问题,反而B市铝材分公司更要与姜博士加深合作,重新签订了一份销售协议,大意是:只要我方每销售1吨新型材料,包含防火材料、涂料,对方即支付100元的业绩提成。这对于姜博士及众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讯:因为按照正常的体量来说,这种新型材料每年的销售量保守估计就能达到10万佘吨,也就是只要干得好,一年下来,公司就能创造上千万的业务额!

那一天,姜博士拉着赵东晟等人喝了很多酒,开始吹嘘道:“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亲自邀请我去他们总部任职,但我想到了你们,一口回绝了他!我现在去算什么,我要把自己的公司做起来,然后整体打包,让他收购,到那时,就算给我们一个点的股份,我们也吃喝不愁!跟着我好好干,你们不会一辈子打工!”一番话,让赵东晟一帮打工仔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憧憬当中。

    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里,姜博士又显得慵慵懒懒,也不行动,也不要求,整件事又陷入原地踏步的状态。赵东晟不禁疑惑,既然这件事又只是说说而已,那又何必大费周章,搞这么一个合作协议?

他的同事消防老兵老韩在这件事上却看得清清楚楚,大抵是因为有时要兼任司机的缘故。他说:“集团分公司的钱总快要退休了,钱总给集团干了一辈子,退休的时候,不想着弄点花样?”赵东晟示意他讲清楚一些。他便说道:“打个比方讲,就好比一个管家,想问东家要点东西,但是他自己又不能动手,所以需要一个帮手,演一出好戏。博士拿我们公司来签这个协议,意图还不明显吗?你想想看,他们整个集团年产值上百亿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工程建设不用这个材料?只要他钱总透漏个信息给我们博士,用我们的公司去谈,到时候赚了钱,大家分一分,谁知道这里面什么文章?我们的公司就是个洗钱的池子啊!”

老韩一番话,让赵东晟茅塞顿开。这么一来,一切便想得通了:什么业务汇报,什么技术合作,都只不过是对外做些样子,虚张声势而已,而实际上他们私底下想做的,就是为了建造这个能够实现利益共享的“洗钱的池子”。

第十一章

有些人为了让自己成为专家,千方百计地想着包装自己,因为一旦成了某位“专家”,就算满嘴跑火车,也会前呼后拥,不断上演讽刺的《皇帝的新装》。曾一度,我也被扣上教授的光环,但你良心痛时,就会发现成为伪专家所收获的不是荣耀,不是金钱,而是内心的恐惧,是那种假李鬼遇见真李逵的恐惧。

那一次,某市消防支队作为全省典型被消防总局要求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地方标准的编制。为使标准显得规范,该支队特意将标准委托给姜博士,希望他能以某某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的身份,参与这份地方标准的起草。显然,这件本该由姜博士亲自主导的事情,却再一次落到了赵东晟的身上。

当时,赵东晟被吓了一跳,赶紧推辞说:“您也太高看我了,我哪里能做得了这些东西?”姜博士却说:“你在网上找一找,抄一抄,资料一大堆。”赵东晟觉得还是干不了,继续推辞说:“标准应该是非常严谨的,我是个门外汉,这么草率会出问题的。”姜博士见他老是拒绝,便有些不快,过了一会,又开始劝说道:“标准本来就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有什么不行的?把格式搞得规范一点,把有些条款酌情删减一点,有什么难的?什么门外汉,我说你是教授,谁敢说不是?”赵东晟还想回绝,但看到姜博士难看的脸色,只好再一次妥协,答应下来。

经过两天两夜通宵达旦地努力,赵东晟终于在网上资料当中东抄一抄,西凑一凑,硬着头皮把它给拼凑出来了。他把资料发给了姜博士,希望他能把把关,修改修改,但实际上,姜博士除了每天开会应酬喝酒娱乐以外,哪有心思改这种东西?后来赵东晟就发现这份标准被原封不动地转发给了某市消防支队的支队长。

那几天,赵东晟一直惴惴不安,害怕标准上出现低级错误闹出笑话。果然,没过几天,支队一名组长给他打来电话,问道:“教授,这个标准上第九条引用的法律法规早已在十年前就已经废止了,怎么还写在上面呢?”赵东晟心里咯噔一下,但只得强定心神,找了一些牵强的理由糊弄了过去,当对方挂断电话的那一刻,他的那颗心啊,都快挤到嗓子眼里了!

通完电话,却听同事老韩一旁笑道:“哟,什么时候成教授了?”赵东晟只好苦笑一声,自嘲道:“什么教授啊?李鬼罢了!”

当天晚上,赵东晟夜不能寐,忽而想起网络上盛传的那个拿毛笔在纸上一通乱涂乱画的书法“大师”;又联想起电视上那名穿梭在“蒙药传人”、“北大教授”、“藏药专家”之间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还有那些“空中巴士”、“无人驾驶”之类琳琅满目伪科技项目的始作俑者,不由想到:“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和自信能让他们这群“假李逵”敢在万众注目下故弄玄虚,招摇撞骗?”

后来,随着这份地方标准在某市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并公布,宣告这次“伪科学”的胜利。赵东晟没有丝毫欣喜,因为一个门外汉编制的标准,最终经过几轮讨论都没发现重大问题而成为正式标准予以实施,在不可思议的同时,却让他想到一个可能,那就是也许从一开始起,这种事情就只是走个形式,应付应付上级要求,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乎,也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会去严格实施和执行。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某市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上。不可思议的是,赵东晟作为一名大学管理学毕业的生产计划人员,在姜博士的“关照”下,先后变成了消防安全标准化的专家,生态城市建设的专家,安全科学工程中心的技术专家……

或许有人觉得,这不是很好?有些人一辈子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在赵东晟看来,这些光鲜耀人的头衔背后,存在许多别人所看不到的真相:那是他昼夜匍匐在各类专业的书籍文献之中,一边强输滥灌,一边生拉硬挤的痛苦;那是他为当今社会遍地“跳梁小丑”、各类“学术不端”大行其道的痛绝与愤慨;那是他为自己助纣为虐、不懂拒绝、放任堕落的痛心与后悔!

科技改变未来,那么被这些“伪科技”改变的,可能只有人心。

第十二章

战场上,为了试探敌方的兵力,总有一部分人会被挫骨扬灰,称之为“炮灰”,而此时的指挥者,也许正远远地观察着局势的变化。战争本来残酷,能够与士兵同生共死的指挥者固然令人感动,但为了逃生却要命令士兵冲锋来吸引火力的指挥者也大有人在。我们在庆幸自己没有生在战争年代,却往往忽略了每个公司都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因为在A市、B市和C市占完地要做样子,赵东晟等几个“炮灰”开始频繁奔走于几地之间,其中的猫腻也不知不觉进入了姜博士自己或其夫人的私囊,而产业基地公司的业务则全面陷入没人干,没钱干,干不了的困境。

“春江水暖鸭先知”,渐感不妙的姜博士其实早已开始耍起了“金蝉脱壳”的把戏,混乱不堪的公司业务丝毫不曾影响他个人名声在外,先是报名中国铁路集团的事业招聘,后又申请了碧桂园的“领袖计划”,再到申请到某理工学院作副教授,最终,名校博士、访问学者、创新创业企业家、先进科技工作者等数道光环,让他拿到了这所三本学校的聘用书。

赵东晟问他:“您要去做老师了,公司怎么办?”

他说:“我去做老师,公司只会越来越好,学校有些项目正好拿到公司来做。”

其实,听多了他的大言,赵东晟也麻木了,但在这时候,他高调聘请了一位佘姓的总经理,这样说道:“我特意聘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佘总来管理公司,他先后在市建委、燃气公司等政府、事业单位任职,又作了十几年的房地产老总,以后,我只管业务,你们吃饱饭我来负责,但你们想吃肉就要一切按照佘总的指示办事。”

佘总的到来,让赵东晟干涸的心田有了一丝雨露,原先抱定离职的他再一次犹豫了。赵东晟心想:“前途的确黑暗,但这一次会不会迎来黎明呢?坚持这么长时间了,又来了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现在要是选择离开,实在是不甘心啊!还是先观察一下,再下定论不迟。”

佘总第一天上任,公司聚餐予以欢迎。饭桌上,佘总一言不发,静听姜博士畅谈公司发展。赵东晟一直盯着佘总,看他如何说话。

只听佘总问道:“博士,我看现阶段公司的业务听上去都挺高端的,也挺复杂的,但业务不能聚焦,绝非好事。当然这些是过去式,我就想知道你后面要怎么玩,是想要广播呢,还是要深耕?”赵东晟暗想:“佘总这个人真不简单,还没到公司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也许他的到来,真的可以带来一丝希望。”就见姜博士想都不想,回答道:“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讨论,现在还不是深耕的时候,我手里资源这么多,放弃哪一块都可惜。”佘总笑着说道:“要是你的资源十分可靠,那也可以先玩一玩。”一听这话,姜博士顿时兴奋起来,开始捣鼓起那些与政府领导的聊天信息,却被佘总很快打断:“不用看了,相信你这些资源都是可以拿来利用的,但光有这些是不行的,我到公司来,你还要给我一个保证:运作的资金必须到位。”姜博士将手中白酒一饮而尽,显得毫无压力,大言不惭道:“您尽管大展拳脚,资金的问题您绝对放心。”

之后的几天,佘总总是找赵东晟问话。谈到公司的事情,赵东晟也不敢隐瞒。听完这些汇报后,佘总对赵东晟说:“小赵啊,看得出来,你给公司做了不少事啊。但我可看你的工资还不如其他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赵东晟笑笑说:“之前姜博士承诺我很多东西,现在想想公司业务开展也不顺,大家平时相处也很好,也就不好意思提工资了。”佘总说:“贡献多,就应该获得更高的报酬,这个不需要你开口,公司必须要考虑到的。这几天,我会把公司存在的问题理一理,抽空和博士谈一谈。上次看见财务也是好几天前了,也没细问财务的事情,你们的工资报销能正常发放吗?”

说到这里,赵东晟只好实话实说。佘总听完,有些吃惊,问道:“上次吃饭,姜博士说资金不是问题,你也听到了吧?”赵东晟点点头。佘总眉头深锁,似笑非笑,对他说道:“看来你们的博士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和我说清呢。”

那天晚上回家,HUB”这个词不知为何几次萦绕在赵东晟的耳边。他翻开手机,查看了一下百度词条:“HUB”,中文意为“多端口转发器”,数据转进来,不处理或简单处理转出去。经过这么多事,再一看这个解释,赵东晟才醒悟到什么叫“当局者迷”,刚进公司之初,陶院长就已经指出了姜博士的勾当,只怪自己后知后觉,不谙世事啊。姜博士的“公司”或“他”这个人不正是一个“HUB”吗?业务不分好坏转进来,再找些能够消化的人或单位转出去,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的,难怪他说一定不搞科研!这哪是什么不搞科研啊,而是这样挂着高科技幌子进行“倒买倒卖”的贸易型公司,根本就和“科研”两个字沾不上边啊!

虽然赵东晟不知道这和佘总的到来有什么关系,但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已让他彻底醒悟:此时的公司,此时的博士,已与自己当初来到公司的初衷相去甚远了,但,赵东晟还是不甘就此放弃。

也许是公司命不该绝,资金链断裂后,一个意外的新项目让公司短时间赚了30多万。有了这笔钱,赵东晟等人的工资发放了,佘总也因而留了下来。

有了运作的资金,佘总开始展现了从事房地产多年的业务能力,不仅与政府部门玩得溜,与姜博士处理业务的方式也大为不同。在业务推进上,他从不过问除消防安全以外的其他业务。在他看来,公司只有开展消防方面的业务才能“玩下去”,一是可以依托实验室的背景,二是这些业务现有团队可以勉强消化,三是这些项目利润空间不错,属于实实在在可以挣钱的。

在他的主导下,虽然2018年某镇消防巡查业务差强人意,但政府部门还是愿意将本镇16家安置房回迁房小区的消防安全提质改造项目交由产业基地公司运作。赵东晟仿佛看见希望的曙光正在冉冉升起。赵东晟在心里对自己说:“以后,佘总就是你的方向标,他若无法挽回公司,你就坚决离开,因为公司真的无药可救了。”

第十三章

但凡历史上由胜及衰的故事背后,总会存在这样一位人物:或好大喜功,或刚愎自用,或生性多疑,或贪得无厌。若此人持国,则国灭;若此人带兵,则战失利;若此人合伙行事,则同行者难有善终。

某镇安置房消防提质改造工程是佘总上任以来主抓的一个项目,赵东晟与消防老兵老韩参与其中。由于政府采购数额较大,需要走公开招标程序,而产业基地公司因为没有资质,再加上资金有限难以垫付装备采购预付款等因素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但又不能眼睁睁任由一年努力创造的机会拱手让人。为此,佘总给出的建议是寻找一家合作单位,共同实施。姜博士便对他说:“我有个朋友开了一家消防公司,你和他谈谈利润分成。”

佘总按照他给的联系方式,约了对方来公司详谈,赵东晟陪同。一开始,对方便显得处处为难,尤其谈到利润分成时,对方更是耍起嘴皮,说道:“事情我们能办,控标我们能控,标书我们也能做,但这里面的拆装工程人工成本实在太高,照政府给的定价,根本不挣钱。”佘总就问他:“你就说说我们能拿多少吧!”他便说道:“看在与博士多年的交情上,给你们两万作为辛苦费,我们一分钱不赚,就走个销量。”赵东晟听得直想骂娘:“这只老狐狸,真当我们是傻子么?”

佘总把这个结果汇报给了姜博士。姜博士先是不说话,后来问佘总:“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佘总便问他:“这个人到底和你什么关系?”他说:“没什么交情,就是之前合作过,觉得他人还不错。”佘总这才笑道:“这人说话油腔滑调,故意拉高成本,区区两万块,根本没有合作的诚意。”姜博士说:“可以再谈一谈。”最终,对方极不愿意地把利润分成提高到了五万,虽然赵东晟极力反对,认为预期的利润要比这样高出许多,但姜博士还是答应让他来做。

然而,到了开标那天,因为这家公司的粗心及失误,项目竟然流标了。

政府相关领导对这次流标事件十分恼火,深责姜博士办事不利。但经过佘总反复协调,政府这才答应让产业基地公司继续筹划二次开标,并且同意对部分器材参数价格及投标资格进行更正调整。

鉴于上次的教训,赵东晟迫切地意识到寻找一家可靠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于是,他和同事老韩开始在本地到处寻找合适的器材厂家或者代理商,终于,一家名为某江的消防器材代理公司因为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优惠,不需预付资金,且能运作招投标等原因,让赵东晟等人心中一喜,马上把这一重大成果向佘总作了汇报。

第二天,佘总带着赵东晟亲自到访。对方也显得十分重视,双方就该项目初步一系列协议,其中就包含,对器材参数进行重新修改及控标等,连标书制作费、保证金、围标单位等等都由他们自行运作,难能可贵的是,经过估算,事成之后,即支付产业基地公司二十万的利润。

从五万变成二十万,佘总对这个结果是相当满意的。一回到公司,就向姜博士作了说明。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姜博士非但不接受,反倒十分不满地质问他:“政府文件上已经把投标公司资格改为小规模纳税人了,他们怎么还要收我们14%点的个税?”佘总解释说:“这中间有些装备是他们公司从别的一般纳税人公司购进的,所以这个费用最终会算到我们公司的成本里。”但姜博士却不依,坚持要按照小规模纳税人3%的点来谈,为显得自己权威不容置疑,他几次拉高声调说道:“这不关钱的事情,这是不合理的事情,他们内部的事情为何要我们来让步?要是他们不按这个点来算,生意宁可黄了不做。”

佘总听了,连连摇头,却没有当面和姜博士继续争论下去。事后,他对赵东晟说道:“你看,前面那个什么公司给个五万他都肯,我们给他争取到二十万,他还不满足!这哪里是做企业的料?他这是对我们做事不信任啊。不单这件事,我曾多次对他说,我多年的至交好友在某地乡镇政府担任党委书记,抽个时间可以一同拜访一下,但他毫无兴趣,对这种可靠的业务不屑一顾。既然这样,当初又何必要请我来?”听着佘总的说辞,想着过去发生的种种,赵东晟更是一肚子说不出来的滋味。

然而,老板毕竟是老板,佘总虽有万般不愿,但还是找了某江公司进行二次协商,但对方并没有丝毫让步。而这时,姜博士似乎又不记得当天“若不让步,宁可不做”的“豪言”,变得“健忘”起来。而更令人哭笑不得是,他竟指派他的表弟向该公司的负责人偷偷询价,来猜测佘总在中间是否吃了回扣。某江公司的负责人很是无奈,对佘总说道:“我们做生意都是讲究规矩的,挣钱有挣钱的说法,出钱也有出钱的理由。我实在搞不懂你们的老板为何要这么做!”

这事之后,赵东晟便看出佘总对公司的工作已经心不在焉了。大致这几个月的时间,佘总对姜博士的品性已经有所相当了解。

这一天,佘总对赵东晟说:“我看这个公司,也就你干得活最多最累,但是这并不是在夸你,你这样下去,可想过有一天公司开不下去,博士去当他的老师,你能去哪?”一句话,戳得赵东晟心里隐隐作痛。

只听他无奈地说道:“佘总,您是见过世面的,看事情也看得明白。只怪我眼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摸透博士的想法。他的确早已想好了退路,但公司一日不解散,他也是一日不会让我走的,就算我厌烦这样的工作,也不是说走就走的。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和我现在的情况很像:一个老实人每天给乞丐一些钱,久而久之,有一天你没钱可给的时候,这个乞丐不但不理解你,还会埋怨你,甚至还想着要害你。”佘总听完,叹了一声,对他说:“不瞒你说,要不现在我家孩子正面临高考,我早就不和他玩了。你说得也是实情,但这个公司不是理想的公司,早作准备不是坏事。另外,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承担下来,要懂得拒绝。”赵东晟使劲点着头,心里很明白,这公司就快到头了。

第十四章

一日三变的人说出的话,真真假假也就算了,如果你认真了,你就输了。 

2019年,又是一个端午节的到来,上次的端午节是股东吵着要分家,本以为这次的端午节会好过一点,但到了晚上10点左右,赵东晟一家人还沉静在团聚的喜悦当中时,突然,姜博士来了电话。听得出来,敬业如斯的他今夜又喝了不少酒。

就听他说:“小赵!公司已经支撑不下去了,是个毒瘤,必须清理掉,不然就要癌变了!”

赵东晟便问他:“那要怎么办呢?”

他说:“我要对公司作一次休克性治疗,你懂吗?”

赵东晟一阵无语,说道:“就是要解散了,是这个意思吗?”

他说:“不解散怎么办?几个股东不出力,工资又发不出来了!

那时候,赵东晟竟有种鲁迅笔下听到父亲弥留时不断喘息时的

想法:“赶快断了吧!”,但还是对他说道:“我已经明白了。但您真要解散公司,您名下十几家公司的注销、现有业务的延续以及员工安置处理都需要慎重考虑,尤其还有政府那边……”

但姜博士很快打断他的话,语气很强硬:“我意已决,你就在群内发个通知,告诉大家公司开不下去了,要关门解散。”

赵东晟有点突然,但又似乎并不意外,不由冷笑一声,对他说:“这样也好,这个通知我可以来写,但我是不会发的。”

挂了电话,赵东晟看着窗外月色,想想跟在他后面就快两年了,工资拖欠,绩效没有,过节费不发他都忍了,末了,竟然还要给自己送这样一份大礼!

他压抑着苦涩,连夜写了一份以他署名的告员工书,向大家公布了这个消息。

谁知第二天,大家却都不当一回事,更多的是觉得姜博士又喝多了,乱发神经了。只有佘总仔细地询问了赵东晟是否知道事情经过,然后开始拨打博士的电话,但却一直无人接听,发去信息也迟迟得不到回应。一连数天,姜博士就仿佛失踪了一样。

不得已,佘总在姜博士未出席的情况下,安排了一次内部讨论会,商议解散事宜。事后,赵东晟把会议上讨论的一些重要问题,写了一份汇报,发送给了姜博士。这回,姜博士回了几个字:“在医院,星期五见面说。”而且很快地,又给他发了一堆需要申请的什么高企、什么专利的材料让其填写。面对姜博士这样特殊的“关照”,赵东晟既无语也纳闷:“公司不是都宣布解散了吗,还弄这些玩意干嘛呢?”

星期五的前一天,赵东晟突然接到姜博士的短信,上面写道:“下午你到某某地方来,我们单独聊聊。”很快,他们见了面,姜博士说道:“小赵啊,现在这公司里面,也就你还在老老实实地干着,我都看在眼里啊。你看你都快四十的人了,还没有住房没有车,孩子上学也是问题,你要是给别人打工,就算一年挣个20万,能解决什么问题?你要相信我,公司没钱,我个人有钱,跟着我好好干,这些我都能给你谋划。明天开会的时候,你要配合我。”

此时此刻,赵东晟已不是两年前的他了,要是还相信这一套,就当真是“蠢”到家了。什么解散公司?胡扯,公司本来就是他用来刷新个人背景与身份的筹码,现在副教授的聘书已经到手,又摇身一变成了什么轨道交通协会的副秘书长,还顶着某地科技镇长的光环,公司有什么好干的?他现在利用完了公司,就还想着利用赵东晟来继续给他摇旗呐喊,好让他有大把的时间来过着纸醉金迷,风花雪月的快活日子。看看他的表弟吧,已经彻彻底底地沦为他游历大江南北的专职司机了,而赵东晟的将来也可以预知,不过是他呼风唤雨指点江山的“神笔马良”而已。

赵东晟刚来公司的时候,一位同事就对他评价姜博士其人:“看似有情,实则无情”,那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实在一点也没有错。

第十五章 

他们的演技真好,眼睛闪烁中常带着泪光,痛心疾首间,满满都是对我们这班打工兄弟的理解和同情!

到了星期五,一日三变的姜博士突然又说公司不解散了。赵东晟猜想可能是员工的安置问题和政府业务的延续问题让他还未想好对策,解散风险太大。但既然不再解散,佘总也好,其他同事也好,还是一副习以为常、风波不惊的样子。

但仅仅又过了十几天,他再一次告诉大家,公司真得不干了。这一次,佘总也不再说些什么,只是警告他,不仅员工的安置和补偿问题你要负责,自己来公司之前姜博士你所承诺的东西也要一一兑现。

在佘总的要求下,产业基地公司开了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具体商量员工工资及补偿的事情,说到员工安置,姜博士便装模作样地对赵东晟等人说道:“那个谁谁谁,你不是想要考研吗?我可以安排某某老师带你;还有谁谁谁,我觉得你去学校做些事情还是最好的,我找个师兄来带你。”

赵东晟和佘总相对一视,尽皆无语:“都这个时候了,还要虚伪下去,不能自知一点,坦诚一些么?”最终,公司因为当场无法偿付员工工资而草草中止,而姜博士迫于面子或是压力,与大家约定了最后的偿付期限。

佘总在离开公司的时候对赵东晟说:“今天工资没有结清,一离开公司,这个就很难保证了。他这个公司是不可能注销的,不过是找个借口,把人遣散掉。你和老韩也算是劳苦功高,你们的利益可要好好争取。我在会上,话虽然那么说,但他真要不给,我也不会和一个后辈争这几万块钱的。”

谁知,一语成谶。约定期限来临的那一天,姜博士把几个投资人都喊了过来。他对这些投资人说:“今天,我们把员工工资问题先解决完,谁不解决,谁都不能走。”这些投资人个个露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姜博士便指着其中一名投资人,说:“四叔,当初搞企业你承诺过的,现在怎么办?”那个被称为“四叔”的,其实就是前文提过的那个资金链断裂导致工资大调整的股东,在失踪了快两年的时间内,不知为何今天会出现在这里。

提到钱,这位四叔开始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尤其是当佘总提到今天把事情了结的时候,在大家目光的注视下,显得又疲惫又苍老,让赵东晟等人几乎觉得:“这样下去,这个可怜的受害人会不会想不开,跳楼了去。”但因为到了最后期限拿不出钱,姜博士又把所有的债务推到了四叔身上,大伙更不能把姜博士和这一班投资人怎么样,最终只好再一次妥协,把最后的期限又改到了下一周。这时,四叔开始信誓旦旦地承诺:“工资由我来解决,我发誓,卖了房子也要把你们工资解决了!”

这一次的无果而终,一方面看上去继续闹下去就显得有失脸面,另一方赵东晟等人其实也很无奈,他们不给钱,还能把他们吃了不成?因为吃准了这一点,到了下一个约定的最后期限时,对方人影都见不到了。赵东晟这才知晓,上次不过是他们之间演得双簧,那四叔早就债务缠身了,他原本举债投钱到公司,就是觉得姜博士一个名校博士生能给他带来财富收获,谁知道竟遇上一个“科技骗子”,不但一分钱没挣到,原先的债务更加高台垒筑。

后来,还是在佘总的努力下,姜博士答应见面谈,再一次承诺当面解决。此时,赵东晟还是对他寄予希望的,毕竟他是个博士,人要脸,树要皮。

这一次,还是姜博士和四叔来到现场,但依旧拿不出钱。佘总便很不客气,因为姜博士几天前居然打他前公司的电话,询问他当时的薪资待遇。

就听佘总说道:“姜博士你也了解到我之前的待遇和薪水,我一年二十五万,是我从事房地产以来最低的。你之前答应我的,我看你也不大记得了。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我也不差这几万块钱,我在几个公司都有干股,不去工作,一年几十万也不成问题。但开公司不是这么玩的,既然公司要解散,就得按照规矩来。”

姜博士先是不吭声,过了好久,大家都盯着他,他才对大家说道:“公司现在真没钱,几台电脑你们谁要谁搬走。”

佘总说:“某镇安置房小区提质改造的资金以及某市生态城市的尾款都到了,加起来也有二十来万,怎么叫公司没钱?”说完,便叫老韩把某江公司支付的十七万转账记录翻给大家来看。

但姜博士便指天发誓,说这些钱都没到位,然后说:“佘总的工资是要优先支付的,公司还有辆车,买的时候十六万,现在当场卖,就算五万好了,你们谁要也可以,佘总要就把车开走。”然后他的表弟开始装模作样现场找买家,现场一度十分滑稽。

佘总笑嘻嘻地看着他们演,但赵东晟实在是看不过下去了,就对姜博士说:“车也别卖了吧,十几万买来,几个月时间就卖四五万,的确可惜。既然某镇资金就快到了,我倒愿意再等上几天。大家虽然压力都很大,但大家好聚好散,日后兴许还会见面,也避免一些尴尬。”赵东晟知道这样做就相当于得罪了佘总,但毕竟共事了近两年,他依旧不愿相信姜博士会一直耍赖下去。

果然,佘总听了他的话,十分恼火:“公司都解散了,这是你一个员工该操心的问题?这种事情传出去,见面怎么可能不尴尬!”但是,既然赵东晟这名资格最老的员工表了态,佘总也没办法,甩下一句“这个事情,大家好自为之,不要吃相难看。”就扬长而去了,众人也觉无趣,就又各自散了。

就这样,没有了佘总,直到今天,事情过去都快半年了,赵东晟的工资依旧还在拖欠着。而我们的名校博士还是一如既往地繁忙,忙到酒精中毒了依旧为中国高铁安全智慧事业通宵达旦,摇旗呐喊;忙到身无分文了还要天南地北考察求知,博学论证。看着他在朋友圈内风光无限地指点江山,感慨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赵东晟不禁想到:

“一个骗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答案很是经典,那就是“要想骗到别人,先要骗到自己。”

第十六章

我们的确很蠢。我能想象的到:当我们冒着三十六七度的高温挨家挨户开展业务的时侯,我们的博士正在用他那颗聪明的大脑算计着“花点小钱就能办事”的得意画面,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十分恶心,竟趴在卫生间里吐了起来。

姜博士解散了公司,但是那些业务因为无人可干,又开始找上赵东晟和老韩。这一次,他不出面,而是让平时和他们关系不错的表弟出面来求他们帮忙。

他的表弟对赵东晟说:“博士自己是不干了,但这些业务丢掉太可惜了,所以我就把他们承包下来了。我也没多少钱,你就看在同事一场的份上,帮帮我,我按天付工资给你。”

赵东晟暗想:“我的工资到现在还拖着,要是不答应,还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不如以怨报德,说不定他不念功劳,还念些苦劳,把工资早点给我呢。”于是便答应下来,大抵,老韩和他可能也是同一个想法,也答应了帮忙。

那一次还是为某镇作消防安全的例行巡检,就他们三个人,白天在烈日酷暑下开车跑十几个小时,晚上还要通宵熬夜做资料分析。

有天晚上,赵东晟和老韩聊到工资的事情,老韩忍不住发了一条请款信息给姜博士。不料,姜博士很快打来电话,老韩听了一会,就把手机的外音打开了。就听见姜博士对着老韩吼道:“现在你问公司要钱,一分没有!我也是受害者,股东那么多,凭什么就要我一个人承担?要钱,你去找四叔,找那一帮投资人,找我没用。你们要觉得解散有问题,欢迎你们回来,一个月一千块,能干就干!还有那个带头大哥,哼!我知道你们都是一群有故事的男人,我姜某人敢于接受任何手段,我姜某人来者不拒!”一番话,气得老韩瑟瑟发抖,若不是亲耳所听,赵东晟真不敢相信,曾经心目中的神竟是这样的一个十足的无赖!

过了一会,赵东晟的电话也响了,姜博士打来的。赵东晟打开外音,对他说:“姜博士,大家都在,也开着外音,您有什么想要说的。”他顿时换了一副语气,说:“老韩刚才问我要钱,我很委屈。”赵东晟便对他说:“博士,员工讨要自己的合法工资不算过分的要求吧?你是法人代表,又是执行董事,经营权决策权都在你,就算股东共同承担债务,那也是博士您的事情,怎么让我们去找其他的投资人呢?我们在公司做事是因为你,今天来这里,也是因为你,现在你却觉得委屈,把皮球推给那一班投资人。你说得没错,你是受害者,会说‘凭什么找你不找别人’,同样的,我们也是受害者,我们也会说‘凭什么企业解散了,我们却拿不到血汗钱?’我认为,现在这件事情处在一个爆发点上,而且我认为对您是危险最大,因为你和这些投资人很不一样,一点风吹草动,都影响到你未来的身份和地位。”在赵东晟的说辞下,姜博士一阵沉默不语,过了一会,他信誓旦旦地再次承诺“你和老韩的工资,就算我卖了房子,也会给你们结清!”

那一天,老韩吵着要回去,但被赵东晟劝了下来,最终干完了为期一周的巡查,而姜博士信誓旦旦“就算卖了房子也要把你们的工资结清”的承诺,至今也未兑现。

第十七章

我相信,无论你有多么虚幻华美的光环,在濯濯烈日之下,总是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为了讨回工资,赵东晟向姜博士的夫人求助,但他的夫人更是冷酷无情:“姜某某与我无关,谁欠你工资你找谁”;找姜博士本人,他便推给四叔,说自己身无分文,万般诉苦,说得你反倒一点旧情不念似得;找四叔这个投资人吧,他每天都在“想办法”,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当承诺一次又一次破灭后,赵东晟想过要委托仲裁、司法甚至实名举报等正规途径去维权,也想过要委托讨债公司、挂横幅闹学校等非正当途径去讨要,但都没有真正去实施,因为他始终都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一个培育科学技术人才的国内顶尖学府,竟会教育出这样一个不知廉耻、毫无信义的“骗子”!难道现在的高等学府对学生德行的考察已经没落到这种地步了吗?

有人说,现在的名校本来就是“金本银硕铜博”,像姜博士这种属于“半路出家”的,学校更是关注得少,所以难免有些害群之马;也有人说姜博士的事例只不过是某某大学的小小个例,拿个例来质疑一座学校的教育质量既不科学也有失公允。但是,赵东晟认为:只要足够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难看出,姜博士身上所映射出的,是当下许多高学历人才创业不为人知或知而不言的乱象怪象:随意私刻学校公章搞产学研,挂着学校的名义搞研发中心,开办各种名目的创新创业公司来包装自己,巧立科研项目套取政府的政策奖励,请人代写或伪造科学实验数据来刊登发表EISCI文章,聘请第三方公司来编制上百份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来申请高企,科创板……在姜博士身上,我们所看到的“研究学者”或“高校教授”不再是实实在在去搞研究,作学问,而是高举着“科研”“创新”的大旗,将自己层层裹在耀眼的光环当中,为“名”为“利”四处投机倒把,真正将“拿来主义”与“借力打力”的学问用到极致,用一颗“聪明”的大脑将学校、政府、企业与他人统统玩弄于鼓掌之上!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原先,在赵东晟的心目中,某某大学真是个人才汇聚的地方,能够进入到这里的人必定经过了重重选拔与严格考察,他也坚信这里面出的科技成果,是通过实验研究发展而来的,是真正反映现代化高科技水平的,代表着国内外至高科研水平的。赵东晟的儿子今年已经十岁了,在未遇到姜博士之前,赵东晟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他说道:“将来你有能力就去某某大学吧,那里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我会以你为荣的!”但是,现在呢,赵东晟开始疑惑了:“我又该相信什么呢?将来,我又该指导他去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呢?”

回过头来,如今的姜博士摇身一变,已经成了某某学院的副教授了,还会成为两名研究生的导师,但是,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够为人师表?

习近平20149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强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思索了良久,赵东晟决定将自己的经历撰写出来,让社会更多的人或部门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有所警觉或者有所反思。  

因为他相信,无论你有多么虚幻华美的光环,在众目睽睽之下,总是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全文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