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买的肉包当早餐,勉强吃了一个后,再也吃不下第二个,如果不是怕饿着肚子影响工作,一个都咽不下。包子皮干干软软的,没有一点韧性,吃到嘴里就像吃雪花,都没感觉到什么味道就化了,肉馅既不鲜又不香,而且还腻。先生说我嘴刁,让我想想以前吃不饱的时候。我脑海中第一个冒出的竟然是南京中央饭店的大肉包,我咽了咽口水,想想就已经口齿生津了。我感觉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就是美食了。
小时候能吃饱就是最好的,想要有奖励就是帮家里干活,最好的奖赏就是两个鸡蛋。我年年拿三好学生奖状,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从来没有任何奖励,爸妈说学习好是应该的,这是你作为学生应尽的义务,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是有次我割了一轮又长又宽的麦子,小小的我一手挥镰刀,一手抓麦秆,一小把一小把的割完,爸爸给了我两个白煮鸡蛋作为劳动奖励,理由是我超额完成了任务,帮爸妈减轻了工作量。那是我感觉最好的美食了,而且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以前是追求温饱,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是最好的,能吃一碗,有蔬菜搭饭已经不错了,有时候酱油都能拌下一碗饭吃下去。
现在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温饱不愁了,讲究生活质量了,味蕾更挑剔了,鸡蛋早已经满足不了我的味蕾了,饭也不再是主角,每次吃饭只吃碗底一口,其余都是菜,每顿都要荤素搭配,换着花样的搭配,但总觉得寡淡无味。有的时候真的鄙视自己,年纪越大越矫情。对美味敏感的我把胃养的又刁又娇,一段时间没有美食祭我的胃,胃就不舒服。自从数月前吃过中央饭店的大肉包后,其它的肉包已经不在我的眼里了,要不是今天又到零下,面包太冷硬,怕吃了胃不舒服,我也不会吃,最起码肉包是热乎乎的。
此肉包勾起了我吃中央大肉包的回忆。
那是在2020年的11月底的一个周末的下午,外面寒风凛冽,我和先生坐上了去南京的高铁。高铁上很舒适暖和,速度也很快,半个小时就把我们带到了南京站。下车后都没出站直接坐上了3号地铁线,大行宫站出站,虽然才五点多,但已经是夜幕降临了。时间还早,我们先到处转转。
我和先生徜徉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路上车来车往,络绎不绝,行人却很少,路两边商铺林立,霓虹灯闪烁,南京的梧桐树到处可见,虽然梧桐树树叶差不多落光了,地上偶有散落的黄色叶片,但它们的枝干依然遒劲伸展,挺拔傲立在寒风中。看着一列列像哨兵一样整齐排列的梧桐树,好像看见了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树,蒋介石为她把法国梧桐树栽满了南京,春夏秋冬都是不同的风景。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去南京一两趟,一般去南京我们都是游景点,吃美食。著名的景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该吃的特产也都品尝过,但没有什么特别记忆深刻的美食。
等我们逛了一圈回到中央饭店门口,抬头看着饭店大楼:高处是“中央饭店”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墙壁是褐红色的,间隔点缀的白色的柱子,窗户又窄又高又多,窗外侧是镂空的铁质栏杆,典雅精致的大楼灯火辉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中央饭店始建于1929年,原设计为七层大楼,因其位于总统府的正南方,有关当局认为这么高的建筑会对国民政府的安全构成威胁,于是只批准了三层。1930年1月,中央饭店正式开业,当时的中央饭店不仅是民国时南京最为奢华的饭店,也是国民党活动的重要场所,蒋介石与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很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在这里酝酿谋划。中央饭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虽然经过几次重新改装,重新开业,但仍然保留了当年的独特风貌。今天的中央饭店已经成为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怀旧寻根的重要场所,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进入饭店主楼,里面又是一番天地,服务员把我们带到包间,很大,自带卫生间,操作间。几个人在打掼蛋,我们一边看一边等人。人齐全后开始上菜,吃了一会儿,每人面前上了一个大包子。恕我孤陋寡闻,当时还不知道中央大肉包的名气,一个朋友在中央饭店里做部门经理,她来跟我们打个招呼,今天的菜肴都是主人托她安排的,让我们提提意见。她让我们尝尝大肉包,说这是一包难求的中央饭店大肉包。我心想:“肉包有什么好吃的?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饭店的肉包,肉圆之类的,谁知道肉馅里掺了什么东西。肉包哪里没有吃,这么大的肉包吃完,还吃什么菜呀?我到南京来吃个肉包回去,说说都要被人笑话的。”我把肉包往旁边一放,没想吃。一桌人一边闲聊一边吃包子,都说这包子好吃,名不虚传。一个朋友看我不吃,好像看穿了我的心事,主动跟我说:“快尝尝大肉包,味道不错,这可不是一般的大肉包。这大肉包有个故事呢,说民国二十一年二十八日,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等各派人士均出席。会议结束后,在南京中央饭店进行宴请,席间有一道‘鲜肉大包’主食,少帅张学良将军第一个夹起笼中热气腾腾的包子,咬一口转身和别的官员调侃道,“这包子肉散味鲜,卤汁多而不腻,葱香浓而不厌,皮松软而不绵,殊不知天下还有这么好吃的包子。我看,可谓是‘中央大肉包’。”不久,中央饭店‘中央大肉包’在南京享有盛名,成为独具特色的民国名点并流传至今。”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犯了嘀咕,那就尝尝吧!
我夹起大肉包,看了看,皮很薄,能看见里面的暗红色肉馅,夹了夹,感觉大肉包有弹性,松松软软的。我先小小的咬了一口,咬下去的刹那,有一股从面皮之间窜出的清甜味,入口后发现包子皮不是那种入口即化的绵软,而是很有韧性,很筋道的皮子。我又咬了一大口连皮带馅的,发现大肉包的肉馅很多,除了外面一层薄薄的皮子,里面一大块全是肉馅。嘴里有葱花的香味,面粉的香味,还有肉馅的香味,鲜嫩而不腻,把我的味蕾都调动起来了,一口口的我把一个大肉包细嚼慢咽吃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真的是口齿生津,齿颊留香。虽然不过瘾,但桌上也没有多余的大肉包了。再吃后面的菜,觉得味道都没有大肉包的鲜美了,都是浅尝即止。
宴请结束后,我们再出去转转就到酒店休息了。第二天中午另外一个朋友请客,一边吃饭一遍聊到下午三点才结束,我们准备返航的时候先生的一个同学不让我们走,邀请我们去中央饭店的西餐厅坐坐,吃了晚饭才让我们回家,回家的时候给我们带了一盒中央大肉包,一共10个,一个8元。在南京的一天一夜,其它的菜肴都没印象了,唯一记得的就是“中央大肉包”。
我跟先生说:“等我们下次再去南京的时候,再去中央饭店吃大肉包。”先生说:“你想吃,我让洪琪带,他每周都要回南京的。”我想了想,觉得还是直接去吃热乎的大肉包更让人心动。
美好的东西谁都向往之,每个年龄段的追求都不相同,吃一道美食,了解一座城。现在的我可能年纪渐长的缘故,更喜欢美食了,也更喜欢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