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英富的头像

廖英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3
分享

与黑白电影结缘

也许是年龄的日渐增大致使怀旧恋旧思想愈加浓厚,也许是身为老干部的父亲遗传基因,我对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摄制的有关革命历史题材的黑白战斗故事片、反特故事片情有独钟。几十年来,无论是长时间身居异土他乡工作,还是偶尔短暂的回家休息;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白雪皑皑的隆冬,闲暇时,我除了在电视机或电脑里面观看一些拍摄不久的大型历史古装剧之外,更多的则是观看那些所谓“过时”的黑白老影片。当我沉浸在《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等百余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里,我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那人头攒动、欢乐无比的露天电影现场……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全国人民都勒紧裤带过苦日子。尤其是农村缺吃少穿,生活艰辛,精神文化生活也随之极端落后。那时,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一年难得看上几次露天电影。只要一听到本村要放映电影时,便会乐得一蹦三尺高的奔走相告:“要放电影咯!要放电影咯!”一吃过午饭,不少家庭大人尤其是小孩就会迫不及待将家里的长凳(一般可坐三人)和竹椅,早早搬到放映现场并摆放在前几排正中位置,生怕晚了一步最佳位置会被别人抢占去。这也难怪,如此稀见像过年一样好不容易看一场电影,其争先恐后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夜幕降临,村上数百名男女老少早早吃过晚饭,便络绎不绝的鱼贯而出。不多时,偌大的露天电影放映现场便是人头攒动,熙熙囔囔,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俨然过年或集市一般热闹。当然也有一部分忙于农事、家务事而晚去的村民,嫌位置太远太偏而被前面观众遮住银幕,也就只能站起来在后面观看,带去的凳子椅子几乎是多余的,实在站累了就坐一会,如果觉得距离太远看不过瘾,就跑到银幕反面去观看。虽然银幕形象和画面较正面观看模糊点,有时大风也会把幕布吹得“呼啦啦”响的不停晃动,但毕竟离银幕近,音乐、画面和人物对话均比较清楚。不过选择到银幕反面去看电影,那只有在悬挂银幕的地方没有靠墙或靠边的前提下才行,否则没有余地。

当然,仅仅依靠本村放映电影,对于看电影心切的村民来说是远远不过瘾的。所以当别的村庄要放映电影时,有村民则会在白天被亲戚请去吃晚饭,晚上接着观看电影。而没有亲戚的,就只能在晚上摸黑步行去观看。那时,由于我和村上那群顽童极爱看电影,只要一听到哪个村庄要放电影,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也无论风是多么大,只要没有下雨下雪,便会不顾一切,乐颠颠的跟着熟悉道路的大人后面去观看。只见一行数十人宛若一条长龙,影影绰绰行进在阡陌纵横的田埂小路,甚至是雨后泥泞的小道上,常常有玩伴因晚上漆黑一片看不清前面道路而摔下田沟或被绊倒。待到爬起来时,往往满头满身都是泥巴,大家近前看到他们这副狼狈相,都会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有时还会因个别顽童贪看而离群站到别的地方去观看,散场回家时,因夜黑人多拥挤、看不清人脸相而找错找不到同伴,急得慌不择路的大声叫喊,几经曲折方才跟上同伴。但即使是这样,仍改变不了我们这些孩子乐此不疲观看露天电影的积极性。当我们还走在路上还差一段距离走到放映现场,就听到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正在播放激越雄浑的《解放军进行曲》序幕,正中间镶有“八一”两个字的斗大五角星,正以强烈的动漫画面闪闪发光说……”这些声音时,便不顾一切飞也似地向前奔跑,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村内放映现场,那种激动亢奋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978年春季,18岁的我去社办企业工作仅一个月,便受当时公社工业办公室领导的派遣,与万生军等三名同事去了鄱阳县东风榨油厂跟班实习培训一个月。岂料我们跟班学习仅仅两三天,榨油机就出现了重大故障。在停产维修、闲得无聊的那天早上,三位同事看我还没睡醒,便撇下我出去玩了。当我醒来时发觉同事们都不在,便也觉得无聊,当即去县城逛街,获悉下午二时影剧院要放映《林海雪原》这部战斗故事片,知道京剧《智取威虎山》就是根据这部黑白影片改编而成,极为惊险好看,于是当即购买了这张电影票。直至午饭后,三位同事还未回来,等我午休一觉醒来,却发现睡过了头:距电影放映时间只差一刻钟。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来不及擦把脸就像一头疯牛一阵猛跑赶往1.5公里之外的县城影剧院。虽然影片刚刚开演我一身大汗赶到了,但此时的我早已在路上急得憋出了尿,此事我至今甚感好趣又好笑。

尽管我青少年时代看了几十部黑白老电影,但对剧情印象最深刻的便是1969年观看《英雄儿女》这部经典黑白影片。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身为县政府干部的父亲加入“五七大军”不久,他依照以前在县政府工作时经常接我去县城玩的惯例,带我去家乡附近的“五七大军”驻地湖陂大队玩。清晰记得那天晚上电影《英雄儿女》开演时,站在黑压压的观众最后面靠大队屋檐墙边,我突然发现年长我八岁的哥哥不知何时站在了父亲身边。只见他一面目不转睛的看电影,一面饶有兴趣的和父亲侃侃而谈影片里的剧情。当影片播放到中段,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只剩下英雄王成拿起报话机大声呼叫“向我开炮”时,幼稚的我竟也被王成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所陶醉,兴奋得忘我地跟着叫起来:“向我开炮!”惹得身边观众纷纷转头看我,这时的我害羞得躲到父亲和哥哥后面。然而,当我看到王成端起机枪一连扫倒迎面扑来的几十个美国鬼子,在子弹全部打光又一连搬起大石头砸向敌人,接着又一连摔倒三个从后面抱着他的敌人时,兴奋得又失声叫起来:“打得好!打得好!”惊得身边观众再次回头看我。好在他们发现我是男孩子,才没有说我什么。然而,当我最后目睹英雄王成引爆手中的爆破筒纵身一跃与敌人同归于尽时,我禁不住难过得抽泣起来,特别是银幕里那乌云急剧翻滚的画面和悲壮的哀乐,更使得我幼小的心灵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沉痛。这时,我听到哥哥这样对父亲说:“这是拟人化的艺术手法,烘托王成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别开生面的影评,至今在我心里流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从此英雄王成的名字就一直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几十年来一直鼓舞着我铭记革命先烈,发奋读书,好学上进。

清晰记得那晚观看《英雄儿女》这部经典黑白电影后,父亲便让已是成年人的哥哥随村上来看电影的同伴回家而留我住了一晚。次日早上我便独自奔回家,走了不远,便踏上一条较高的大路,紧靠大路北面是一条足有五、六亩面积的大池塘。此时正值冬季,河面四周已结冰,冰冷的河风刮得我感觉有些难受,便蹦蹦跳跳加速前进,想以最快的速度越过这道河面。就在这时,我少年雪亮的眼睛却突然发现了池塘中间的水面上,漂浮着四、五只冻死的水鸭(野鸭)。少年的好动好趣,促使我顾不上寒冷,在路上寻找到几十块石块,然后瞄准二十米开外的河面那几个目标一味使劲地扔,试图通过石块激起的波浪一步步将那几只死野鸭推向岸边。然而,那几只死野鸭就像故意和我打斗,扔一块石块,它就动那么一点点,甚至还有回弹的迹象。这样,任凭我使劲的扔了数十块石头,那几只死野鸭靠近岸边的速度极缓慢。大概是昨晚观看《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众多银幕英雄形象的鼓舞,年幼的我竟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硬是将这几只冻僵的野鸭提回了家,让几周没有开荤的全家人过了一把红烧野鸭瘾。当晚父亲回家吃到红烧野鸭时,称赞我说:“英富不错!看了英雄的电影起了作用。”他停了下又说:“看来以后还要让你们多看这些影片!”父亲这么一说,让此刻有了成就感的我更加趾高气扬了,也让祖父和妈妈支持我晚上随村民去外村看电影多了一个理由。

有人说,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影响一代乃至几代人。是的,此话一点不假。虽然青少年时代的我在那段黑白露天电影岁月里有过不少奔波,也有过几次虚惊,但更多的是给了我诸多的快乐和收获,她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幼稚可笑的少年,逐渐明确了我们的红色江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全国人民推到三座大山得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参加工作后,虽然我取得了一点小成绩,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但都是通过观看《董存瑞》《赵一曼》《刘胡兰》等银幕英雄形象所深深感染的结果。可以说,我是伴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壮大而成长起来的,我的每一步成长道路都离不开这些红色经典影片的熏陶和鼓舞。

时下,黑白电影、露天电影早已渐行渐远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不免给一些酷爱黑白老电影的中老年人一种极为遗憾的感觉。幸好现在网络里仍存有数百部黑白影片,可以随时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搜寻点击播放,这无疑弥补了我们过去绝大多数黑白战斗故事片、反特故事片一直没有看到的缺憾。有些虽然是以前看过,但时隔几十年后的今天重演,总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童少时代那天真烂漫的美好时光,在有益于身心健康、增添乐趣的同时,无形中增强了自己缅怀革命英烈、爱党爱国的热情。幸好我的爱人也喜欢观看这些黑白影片,女儿也欣然加入了观看行列,备受感染,受益匪浅。我想:如能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尤其是在党政机关时常组织观看这些红色经典黑白影片,重温中国革命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对于在全党全军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增强拒腐防变观念,提高执政为民意识对于在广大的青少年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红色传统教育,激励自己发愤图强,爱国奉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大有裨益。

行文至此,我的耳畔又荡然响起董存瑞烈士“为了新中国,前进!”那气壮山河的声音。联想起江姐“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员的意志不可摧!”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叶挺将军“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众多银幕英雄形象的豪言壮语。正是这些银幕英雄形象,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大公无私、赤诚奉献。我将与这些红色黑白经典老电影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代代相传下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