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一峰的头像

李一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9
分享

一碟洋芋丝

在陕南山区,上世纪农业学大寨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前,农业社分给农户的洋芋,是按劳力计的工分的。洋芋也叫芋头、马铃薯、土豆等,有多种吃法。在哪贫穷的岁月里,记忆最深的,是父母每天给我们炒着吃的洋芋丝!洋芋丝是养育我的珍贵宝物,少年时代给了我健康愉悦的身体。父母养育了我,洋芋滋养了我,一碟洋芋丝,永远包含着恩情亲情乡情。

那时候,生产队按工分分口粮和洋芋,我父亲教书、母亲常年有病上工少,我家没劳力,三四个小孩在念书吃饭,年年缺粮,常常分得的洋芋很少堆很小,别人家的洋芋堆大又多,常常令人羡慕。因此,劳力多的人家,锅里老煮着蒸着洋芋吃,我们家很是吝惜洋芋,常常用做了炒菜,煮的吃、蒸着吃的时候就少了许多。家里烧的希糊汤能照见人影,但是,父母在缺吃少穿的日子里,能炒一手好菜洋芋丝,每次只是炒一碟,多的没有了!真正好吃极了!放学回家,常常吃上美味的洋芋丝,真是每每打人牙祭,常常使人忘记了饥饿和忧郁。兄弟姊妹们多抢着夹菜,往往到了最后一碗饭几口饭,洋芋丝没有了,只能吃钱钱饭。弟弟小时候比较刁钻,常常一口菜夹很多,筷子抄的洋芋丝特多,俗称“夹麦秸垛”,常常引来家人的嗔目瞪眼,但他下次还是依旧不改,照样多多益善。因为洋芋丝太好吃了!

在那个年月,只记得每年春上,每到青黄不接的三四月里,家家穷人借粮食,逃荒要饭的也有哇。饥饿、贫穷、无助,也曾使多少走投无路的可怜的乡亲自杀,活不下去的人跳水自溺、女的喝药(农药)、男的跳岩(村子东头洛河之滨的狮子疙瘩高五六百米的悬崖),想起来使人后怕。而父母对我们,象温暖阳光普照,不让我们受太大的委屈和饥寒;省来的、借来的、精心储藏的粮食和蔬菜,总是能在最饥肠辘辘的时候派上用场。在春上,精心储藏到地窖里的洋芋,刨出来了差不多出了小小的白芽,除留足种子外,所剩无几,天气变热,洋芋很快就会长出绿芽、变蔫甚至变臭,得抓节时间吃上几顿,但又不能多吃,得留足下一顿的。记得又一年初夏,没菜吃,家里保存着掰去了几次牙的蔫蔫芋头,父亲大清早起来就把这几只芋头泡在水里,等放学回家,发胀发硬的洋芋也好刮皮,父亲就仔细的切好洋芋丝,用他那娴熟的手艺炒了两大碟洋芋丝,让我们就着糊汤吃了个饱!如果没有洋芋了,就到街上称上几斤五分钱一斤的菠菜,回来做成菜吃!

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分的地多了,洋芋也家家种的很多,我家也种了收了不少。之后,父母就把洋芋丝多炒几盘,让我们顿顿吃个够!

近几年,吃的越来越丰富又营养,不论时代咋样发展进步,但是洋芋丝在我们眼里,永远是珍品!永远是绿色食品!永远是父母的恩情寄托!

今年元月,国家把洋芋定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是对洋芋的极大重视。这几年,秦岭南麓的故乡掀起种植洋芋的高潮,家家都种,山上、河边、沟岔、平地、房前屋后,成立的洋芋专业合作社也不少,深山的人家年收成有六到十汽车的洋芋,可惜洋芋价格一直徘徊在五毛钱左右,洛源镇几个村子有人买了打粉机,农友们卖不出去的洋芋,就打成粉晒干,自吃或卖掉。洋芋多了,卖不掉又不好储藏,真正是个愁。愁到最后,只能到县城、西安联系销一点,解解乡亲们的燃眉之急。

真正的乡愁乡思永远在梦里,在一代人心灵深处。祝愿父母以及父老乡亲,在洋芋的故乡健康生活,永远幸福。

幸福在乡亲们用汗水种植洋芋收获洋芋享受洋芋的口福的平常日子里。吃着洋芋丝、煮洋芋、蒸洋芋、洋芋糍粑、洋芋疙瘩、洋芋丝馍、洋芋糊汤、洋芋模糊面,心里口里的那个美呀,说不完……

每回一次家,父母和乡亲都要把自家种的洋芋大袋小包的让我带到城里吃,虽然不值钱,却是最为朴实的沉甸甸的宝贵的稀罕物。

不论何时,回到家乡,再嚼上一口洋芋丝,吃到嘴里美到心里消受到身体里,真有味!

写作时间:2015年12月20-22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