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南麓洛河上游北岸,有个地方叫张坪,四面环山,南临洛河,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张坪村前几千亩一块大平地,从东到西一溜线地连成东村、中村、西村,人称东村三村。现在三村合并改称张坪村。我和父亲聊起过去在村里的生活,今昔差别,感慨万千:
从前穷。过去村里人天天都在地里泥里刨,土农村、土农民、土里土气,浑身上下是土,但却接地气。住的是土房子,路是土路。在秦岭的土地上、山石头缝里谋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去,村民就是在土里刨,不但要刨出吃的,还有有结余刨出用的,更要为以后日子着想,壹分分的攒钱、一毛毛的包在洋布手巾里,几十年就攒了那么几十块钱,还偷偷压在炕席的一角、箱子最底、墙土缝里,只等儿女婚嫁时小心翼翼找出来,派上用场。这些最朴素最辛苦最珍贵的毛毛块块钱,是在生产队上工之余,闲暇的时候,去上山挖药卖药、打柴、捋猪糠、粜粮食、摘山茶、摘槲叶得来的,绝不容易绝不简单,用庄稼人的话说,是下苦换来的。就有去山上打柴,被滚石滚木砸伤的。
从前苦。过日子不容易。春夏之初,五月端午前,村民要到秦岭深山里去挖药,挖菖蒲,三五个男女搭成一伙,占领一条小沟、一块地盘,青山叔说,当年上秦岭刨药,结成团队主要预防不测的侵害,防止“狼虫虎豹”的侵袭,狼指的是野狼、披着人皮的狼,虫是长虫即蛇,虎豹指凶猛的动物如熊野猪羚羊和鹿等;去时带上干粮和背上米面,在秦岭深山里搭上草庵子(草棚),吃住在山里十天半月,好好挖药,天气好运气好药材好的话卖药能挣上个百十来块钱,够补给一家人一年生活花费。挖完药,接着去山外下麦场。等下完渭南华县一带的麦场,又回到山里收麦种秋。秋天冬天,除过农活,在山里砍了树、刮了皮、稍微晾干,在黑夜里扛出秦岭,到山外去卖个好价,换点油盐钱,俗称“肩山”。
从前冷。那时,每到冬天,积雪深厚。山上有积雪、河里结着深厚的冰层,直到春上才融化。要穿着肥大的棉裤棉袄棉窝窝才能过冬,人们怕冻怕冬。秋天有霜,农民早晚在田间地头用柴草点着生烟,给麦苗庄稼防霜冻。那时候,冬天难过,没吃的,感觉冷,讨饭的多的是;取暖难,没农电和取暖器材,有办法的人家一年称几十斤木炭过冬;穿的少,棉花棉布凭证供应少,棉袄棉絮露在外边的常有。
从前慢。牛曳地,人挖地。走路没班车,出门靠步行。早晨,6点20分县广播站准时播放《东方红》歌曲,然后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点25分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少年的我们在纸喇叭这些声音的催促下,头顶着星星月亮冒着寒气起床上学。上学的时候,看时间,看日头晒到的界线,日头晒到房顶就是社员起床上工了,日头晒到瓦房中央横向线,就是九点左右的样子,日头晒过房沿台阶就是十点,该放学了,再晒过两米,就到上学时间了。改革开放之后,有了电子手表,村里人才慢慢看表讲时间。从农民种庄稼到学生上学走亲戚去远方,一切都是在慢节奏中度过。去山外,第一天先要步行赶到县城,第二天要从县城坐车去西安得五六个小时,去渭南华阴罗夫车站得3个小时。日月漫漫,过着集体生活、农耕生活、农家生活,生活平淡、物质紧张、精神单纯。
故乡纯。故乡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东村有口好井水,叫做水泉的,村里人吃水都在哪里,水质特好的,冬温夏凉,喝到嘴里甜滋滋的。穷困的年代里,深山里的妹子老远愿意嫁到这坪里,图的就是这里的平地和一泉好水。中村和西村交口的沙渠上,原先计划经济时代,修有水电站,傍晚供三个村里农户照一会明。东中西三村原先都有水磨。中村还有过水轮钢磨子,电站和水磨后来都废了。计划经济时代,除过高音喇叭外,看电影是唯一娱乐的方式。东村三村,供销社是村民唯一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的地方,营业员对老百姓一视同仁。乡里的信用社,乡亲们更多的是去存那省吃俭用积攒来的毛毛分分块块钱!张坪小学原来是张坪的老庙改建而成,教书的老师,往往是教了祖孙三代,平时闲暇给乡亲们办扫盲学习班,手把手教土生土长没有半点文化的乡亲们识字、写画、算数,扫盲十几年,文盲很少的了!
故乡亲。过去,家家住大杂院,土瓦房,家家家里头都一贫如洗。虽然每个人穿的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但是童年少年时代是快乐的、勤朴的、有趣的。少年时,冬天,打雪仗;夏天,常常到洛河去,下河游泳。晚上,常常一起赶几里、几十里去看电影。《渡江侦察记》、《上甘岭》、《地道战》是常看的电影;英雄的形象就是那时树立的,多少年来对英雄的崇尚之情,永难磨灭。小时候,和同伴经常去南山挖药、寻猪草、割柴。每次担柴回到家,无论多早多晚,那顿饭真是好吃、口香,因为饿的缘故,也因为有收获感的缘故。记得和小伙伴们,曾去南山偷果子吃,南坡台砭上的梨、山下陈先生门前的苦李子、碾子沟的核桃,都是我们“偷袭”的对象。
故乡变。故乡山水清秀,人情古朴,民风淳厚。过去呀,张坪就在那里,就是那熟悉的大村道、大院落、大地块……现在呢?张坪仍然在那里,也是大村庄,只不过楼房多了院落没了,中村伸出两排街市建筑;三个村里伸出南向的水泥路,宽阔敞亮。三个村子,在前年,也被水泥村道就联通了。张坪小学,靓丽的教学楼格外显眼,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在后山的空灵空旷里传出,圣洁而有高远……,一切都在变,唯有书声,寄托着未来的希望。现在,村里的大片大面积土地,2016年开始被西安的客商搞开发,集中连片集约经营,2017年种植花草,搞起了“花海”。平时,吸纳些三村的闲散劳动力整地养花种草,日子工70元。东村三村最大的变化近一两年变成了花海,每亩地村民拿年度补贴600元。村子下游修建了张坪水库。
现在快。出门去有摩托、小车、班车、高速、高铁甚至飞机。去西安的蓝洛公路1小时半的路程。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村里出了博士生,研究高科技皮革材料,一件薄溜溜的衣衫穿在身上,大冬天也不冷!还有不沾灰不沾水的衣服,还有大豆纤维、蜘蛛网做成的高科技衣服,令村里人炸了眼!
现在新。房新路新景色新。现在,村里盖起了一层层、一行行、一排排的楼房,通村公路水泥硬化,晚上有路灯照在路上,亮堂堂的夜空一片。门前,西安某公司集约经营租种的村里几千亩土地上,枫叶林阔绰向前伸展、花海五颜六色一片,令人神迷,风景华丽。村子下游张坪水库,风景如画,两岸群山陡立,绿树成荫,群山倒映其中。多鱼沟口新架起了一座桥梁,南坡村娃念书不再熬煎洛河涨水过河了,家住沟口的老同学陈书明从洛源卫生院回家,再不用敞河、支裂石过河了。村民视乎离土远了,出外打工、做生意、上学的越来越多。新修的省道宽敞笔直,遇山开路逢河架桥,一直通向省城西安,一个多小时前在秦岭南麓山里,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西安钟楼。
现在好。现在,一切都慢慢好起来。吃的好了、穿的暖了、住的亮了、用的多了,道路好、天地好、日子好。农村人也有三金,养老金、医保合疗、高龄补贴,回村见到同村同班同学安乐他妈、周玉石大娘都说现在的社会好咋了!一早一晚,在村委会所在地,社娃哥带领着乡亲们在唱歌跳舞,吃饱了撑的,锻炼锻炼,伸展伸展身子骨,保养好身体,好日子还在后头哩。现在,故乡的山上树多草多愈发葱郁,山下平地全种上花草火炬树枫叶树人称“花海”,村东边张坪水库真是高峡出平湖。山河依旧、山水相依、山地花开,故乡真是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