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艳民的头像

李艳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03
分享

最“难缠”的病人

我实习时的那家医院,是当时全市最好的医院。

说她最好,原因在于在别的医院还在招收医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时候,他们已经率先只招收研究生学历的医学生,而且,在上海、北京等地毕业的研究生如果和他们签约,他们还给出了优厚的条件,那就是为其提供医院对面的三室一厅居室一套。这在九十年代的,是相当优厚的条件。

因为如此这般的各种优越条件,这家医院吸引了许多高学历顶尖人才,实力和名声与住院病人成正比。

实习期的第四个月,是骨科。

75个住院病人,我和同学被带教老师分成两个组的组长。每天早晨,每组的组员按照三查七对将所有的液体给病人挂上,我和同学分头开始静脉穿刺。正常情况下,等所有病人穿刺结束,进入首批病人的换液体时间。

每天十点半左右,各项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开始我们的巡视时间。所谓巡视,就是在各个病房转转,观察新入院病人病情变化,监视手术后病人肢体颜色改变。骨科的病人,除了新入院和手术后,各项指证和正常人完全相同。

307病房里,是我所在的小组分管的病房之一。其中,住着的两位资深老病人,一位曹姓,一位谭姓。说他们资深,一是因为我们轮换到这个科室时,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二是他们俩个都是公费医疗,并不着急出院。

那时候,为了一次通过四门自考课程,每天巡视的时间里,我都抱着自制的复习指南在各个病房间穿梭。

谭姓病人由其妻子陪护。他的手术已经过去了20多天,治疗也渐少了,只需要每天做牵引。

“医生不给我们输液了,也不打针了,对我们也不关心了,真是觉得手术做了就行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我们还得多住一段时间呢,你说对不对?”谭姓病人的妻子问我。

我耐心地和她解释,医生并非对他们不关心,相反,医生每天都会认真查看病人的肢体颜色和生命体征,手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术后的功能恢复。她对我的回答总是似信非信。

“我帮你挑题吧,你背给我试试。”有一次,谭姓病人的妻子对我说。

于是,帮我挑题成了我到307病房巡视的内容之一。

“这次科室最佳医务人员评选的结果出来了,除了2位带教老师还有一个学生入选,就是我们的实习生——小李。”一天早会上,科室主任说。

我却一脸懵懂看着大家鼓掌。

最佳医务人员评选,有一多半的票是我发给住院病人的,还一再给他们说要选医院的正式工作人员。究竟是谁选了我这个实习生?
“小李,是不是觉得很意外?307老谭的妻子来问我,让选最佳医务人员,说谁对病人的态度和服务最好选谁,实习生也有权力入选,我同意了。就是没想到,他们想选的人是你。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征服这个最‘难缠’的病人的?”护士长笑着问我。
我一脸尴尬。怎么征服的?实际上,我从来不知道病号老谭是这个病区最“难缠”的病人啊。

“我知道怎么回事。”我的带教老师郭老师说。

“老谭的妻子跟我说过,小李每天都去他们病房巡视,每次都面带微笑,还常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你们记得吧,老谭刚住院的时候,她妻子对咱们的治疗方案不满意,说咱们医生给单位省钱,不舍得给他们用最好的药,因为打针,不知道和护士吵过多少架,输液从来不让扎第二针,把咱们几个护士都气哭了。小李每天去巡视,他老婆缠着小李给讲为啥不能用最好的抗生素,他们才知道咱们的治疗方案是为了他们好。”郭老师说。

“307病房的老谭和老曹,都是‘难缠’的病人,现在老谭态度转变了,老曹自然就转变态度了。填选票那几天,老谭和老曹还去别的病房做工作,让大家都选小李呢。

原来如此。因为我对307两位最‘难缠’病人老谭和老曹的一无所知,所以没有先入为主,因此无意化解了之前的种种,无意被他们选了最佳。

时至今日,我依然还会想起那两个最“难缠”的病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