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和同事常对我说,你该和我们谈谈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说心里话,每次听到这些,我的内心都有些惶恐。原因在于,自己也只是养育了一个孩子,还在摸索中。再者,也担心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误导了那些殷切希望自己孩子即刻变得独立优秀的家长的心。
我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接触心理学的。初衷,只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涌起对别人的莫名感同身受。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离世时,我的一位同事看了相关的报道说:“他妈的这个人真是有病,好好的一身黑皮肤,有病了去做了全身的植皮,让自己变成白皮肤,结果整天靠药物维持。他妈的都是有钱害的!”听到这样的谩骂,我这个杰克逊的歌迷,心里瞬间升起一股怒火。
“话不能这样说,你不了解他童年的生活经历,还有在一个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国家,黑人所遭受的待遇你能想象吗?你听过他的歌吗?你知道他对流行音乐的贡献吗?”我问同事。
同事被我愤怒的样子惊住了。
这件事过后,我曾后悔过自己的态度。至少,我们都不能苛求他人。
女儿是5岁还是绘画的。5年前,她的好朋友进入了青春期,女儿有了一些惶恐。因为她还在享受着童年的美好时光,每天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除了完成作业,每周新到的漫画,堆满了我家的书柜。她的原创漫画《狂想》和《十二个月》,已经画到第4话,这样说吧,手稿有400页左右。她的人物设定来自周围的同学,事件则是模仿自己读的那些漫画。
“妈妈,我想画《十二个月》,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画下去。”
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当我醒来的时候,女儿做在台灯下了。听到我醒来,她问:“妈妈,是我吵醒你了吗?真对不起。”
“你没有吵醒我,现在是妈妈该起床给你准备早餐了。但是你起床这么早在干嘛?”
“我在画画,我有灵感了,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把那两部漫画完成,那是属于我的童年的。等青春期到了,我的想法会改变的。”
原来是这样。她每天早早起床,是为了赶在青春期之前完稿。
2年前,绘画课回来,她央求我帮她下载一个游戏软件,说是老师推荐的,可以用来自己制作游戏。
游戏下载好了,找到了教程,我和她一起简单学习了如何操作。几个月后,当我再次面对这个软件时,已经是作为第一读者的身份,观看她的创作了。
游戏的制作,经历了软件崩溃,素材丢失,前期几个月的制作白费等过程。结果是,1年前,她的游戏过审了。6万多字,15万左右的关注量。
而我,只是她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是她创作中的第一位读者。有没有想过影响学习?想过,但是每次看到她专注的样子,还有因为长时间握笔手指和手心的茧子,我都没有办法阻止她。至少,在绘画和创作的过程中,她是开心的,学业,她是首先完成了的。这就够了!
在接触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庆幸。学习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我的庆幸就加深一层,在于在这些关键的阶段,出于母爱的本能,我的选择都还刚刚好。正如那句话,养育孩子,我们只是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我们能做的,只是陪伴,鼓励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