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光之的头像

光之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5/07
分享

云南人的米线

1

云南人从出生起,便和米线绑在了一起。

印象中我与米线连续最为紧密的,莫过于上学那几年。

迎着清晨的微光,家门口车站旁的米线店五点半营业,风雨无阻。鸡丝米线、焖肉米线、炸酱米线、卤米线……爷爷兜里揣着大蒜,我背着书包,每天准时向老板娘报道。

每到周末,家里人睡个懒觉,醒后相约去街上吃一碗“正宗蒙自过桥米线”,人小碗大,汤汁鲜、米线滑,下肚只觉得十分满足。

米线,早已成为云南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2

俗语说:“一张白纸好作画。”

米线就是食物中的白纸,任凭云南人写写画画,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不同的味蕾色彩。煮、烫、拌、炒,无论哪种烹饪方式,都能衍生出十八般武艺的美味。

一煮

煮米线最大的特点便是热乎,入口前需吹上一吹,待挡住视线的雾气褪去再入口,暖身、解馋。要想米线煮得好,器具是关键,铜锅、砂锅、石锅、罐罐……不同器具煮出来的米线味道不尽相同。

昆明的小锅米线便是“煮”中代表,6个灶台加上6个铜锅,是小锅米线店铺的标志性厨具。

上班早高峰是小锅米线最受欢迎的时刻,一波又一波的客人让老板不得不6个铜锅同时开工,不用三头六臂,老板们早已轻车驾熟。

热汤放入铜锅,调足火候,等热汤开始“咕噜咕噜”冒泡时,将准备好的米线、韭菜、豆芽和肉泥迅速加入铜锅,红油辣椒和酸腌菜是点睛之笔,有了这点酸辣,小锅米线才显得完整。

一锅接一锅,煮到沸腾、煮得热汤溢出铜锅,掺着香味的雾气吸引着来往的人,映成一副街头巷尾的烟火画。

二烫

米线中名气最大的,还是以“烫”来烹饪的蒙自过桥米线。一则妻子过桥给丈夫送米线的典故,让过桥米线具有了浓烈的仪式感,高中状元、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只要米线一过桥,统统都在这一碗中。

对过桥米线,汪曾祺曾评价道:“汤极鲜,真是食品中的尤物。”没错,汤是过桥米线的精髓,以鸡肉和大骨熬制成的高汤做底,熬到滚烫放入大如盆的石碗,金黄的菊花点缀,加之一层金黄的鸡油将温度封锁。

表面看上去平静温和,不冒热气,实则鸡油下暗暗沸腾的高温,能将鹌鹑蛋和薄肉片顷刻烫熟。如果不慎碰到石碗,那狂野触感一定会让你像着电般忍不住一“哆嗦”。

不同套餐的过桥米线所含的食材不同,但下食材的方式却是一致的“先生后熟”。将大大小小碟子中的食材放入石碗尽数烫熟,最后一步,才是给米线“过桥”。米线本身便是熟制,放入醇厚的鸡汤中耐心等待几分钟,便可拿起筷子与汤勺小心翼翼的品尝这口过桥的美味,肉片嫩、米线滑、高汤鲜美养人,每次吃完全身都为之暖热,心静如怡、如沐春风。

如果说过桥米线是享誉全国的大明星,那宜良县的猪脚米线,便是当地人才知道的小霸主。

“有猪脚米线的地方,就有宜良人。”广场对面的菜市场里,一家猪脚米线店已经开了20年,店内的两间空屋,店外的一片空地八张桌,从菜市场开始吵闹起,便被来买菜的宜良人坐得满满当当,吃完后还不忘打包一碗,带给家里馋嘴的孩子。

每到周末,还有特地从昆明赶了40分钟路程的食客光临,只为在中午售罄前,吃上这一口美味。6元一碗,20年如一的售价,猪脚肉满满一层铺在烫好的米线上,让人不由得担心老板会不会亏本。

香气浓郁的猪脚汤,浇上秘制酱料、撒上葱花,看起来赏心悦目,碗里多加瘦肉还是多加皮子,由食客说了算。猪脚肉瘦而不柴、熟而不烂,猪皮Q弹、肥而不腻,夹一块肉添着米线大口下肚,来去为这一碗,便也是值得。

三拌

夏天一到,图清爽的云南人便把凉米线摆上了台面做主角,午饭可以不吃,凉米线却必须来一碗。

用来“拌”的米线种类很多,有卤肉米线、豆花米线、稀豆粉米线……

但相比其他的“拌”米线,凉米线的售卖点显得十分自由,且千人千味。大理的味甜、丽江的味甘、昆明的辣爽,大到餐馆里的菜谱,小到路边推着小吃车的阿嬢,都有一手独特的凉米线酱料。

在昆明有民歌曰:“米线摊上最热闹,辣子酸醋加花椒。一堆阿妹吃米线,嘴巴辣得吹哨哨。”

阿嬢将葱花、花生、黄豆、酸菜、醋汁、鸡丝等佐料按缸装好,在路边叫卖,艳阳高照,口干舌燥的赶路人为之所吸引,忍不住来上一份爽爽口。早已准备好的阿嬢依据食客的口味,熟练的将佐料放进米线碗中,冰凉的口感,醋汁的清爽,加之焯过水的豆芽与韭菜作为配菜,酸辣解暑,盛夏清欢。

四炒

要说煮、烫、拌类的米线总是占据着云南人的早餐与午饭,那炒米线就是一个不争不抢的乖孩子,总等着夜深人静了,才出现在各类烧烤摊上。

炒米线的做法较为单一,但十分考验厨师的技术,米线软糯,在爆炒时,既要保证不糊锅,又不能把米线搅碎。将必不可少的韭菜段和肉沫均匀的翻炒进米线,看准时机用咸酱油滋润,才能使得每一碗炒米线都色泽银红,油润可口。

如果有想吃的食材,如鸡蛋、鲜虾,也可尽数加入炒米线中翻炒,在一天结束前,炒米线总能包容着食客的欲望,翻炒出一番新的天地。

3

这是一碗文化的缩影。

初到丽江,秋日早起的动力,莫过于一碗土鸡米线。微凉的早晨,刚刚苏醒的肠胃,沿着城市的微光,转角就能遇到一家土鸡米线店。那些熬了一辈子土鸡汤的老板,成为了这座城市苏醒的守望者。

悠闲的丽江人来到店里,店家将提前准备好的米线烫熟,浇上熬制好鸡汤,放上口感紧实的土鸡肉,一碗简单的米线抬上桌,不过三分钟的时间。

极简至鲜的土鸡汤冒着黄油,汤色透亮,暖胃热身。洁白顺滑的米线缠绕着味蕾,饱腹提神。有的店家会在熬制土鸡时加入火腿,乳白的鸡汤透着火腿的香气,也别有一番风味。

每到旅游旺季,香气四溢的土鸡米线,吸引着不同口音的旅客,尝过的行人无不称之鲜美。对于旅客来说,每到一地口味需适应适应,才能品出当地的滋味,而土鸡米线却打破了这层屏障,让世界各地的味蕾都为之接受。

美食与文化总是相通的,一碗米线就是云南一地的缩影。

土鸡米线产自丽江,也像丽江,抬上桌需要3分钟,将丽江旅游一圈也只需要3天。而纳西一族背后的文化底蕴却如同提前熬制好的鸡汤,需整整一晚的述说,才能愉悦旅客们那来自不同地域的胃。

4

十多年后离乡,我再难以尝到家门口车站旁的米线,每逢清晨蒙亮,“乡愁”之毒攻心掠胃,仅一碗米线可解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