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是灰暗的,我高考落榜了,好在父母没有半点责怪。然而,我的心里却是火辣辣的难受,向父亲请求去县城再复读一年,父亲以沉默拒绝了我。
母亲把我拉到厨房,流着泪悄悄说:“娃,家里拿不出一分钱供你上学,读书的事你别再嚷了。谁叫你出生在穷苦人家哩?本是种地的命呀,祖祖辈辈都改变不了,还是认了吧!”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我觉得很无奈。
一个雨天,父亲不能出门去干活了。吃过早饭,他急忙去木楼上打点着杂物,在靠东面的篾壁上开了一扇窗,安上小木门,然后摆上一张长方形条桌和一根木凳,微笑着对我说:“娃,这是你的书房,雨天不干活时,你在这里看看书吧。”
我知道这是父亲唯一能为我做的事情,不再嚷着去县城复读了。我转念一想,何不如利用休闲时光,在家自学一年,明年再次参加高考。
于是,我借来了许多课本,包括初中、高中的历史、地理、语文、政治、数学等课本,堆满了条桌。我白天干活,晚上点亮油灯,开始了学习,心里向往着喧闹而高雅的大学校园,向往着充满时代气息的都市生活,坚信有一所大学是属于我自己的。
寒来暑往,我系统学习了所有的初中、高中课本,十几本厚厚的硬壳笔记本写满了学习重点和难题。在学习中,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每每遇到难题,会让我的学习进度停滞不前,甚至是彻夜难眠。在我出生的这个穷乡僻壤,周围的乡亲个个目不识丁,少数有点文化的也仅仅是上过几天私塾的老头,对于“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哲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科目,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新名词,我无法找到一个帮助我解答疑难的老师。夜间,父亲看到楼上的油灯还在亮着,便厉声吼叫:“睡得了,家里的灯油快没了!”听到父亲的喊叫,我马上吹灭了油灯,等待父亲睡着之后,我又悄悄点上,开始学习着。我时常坐在窗边举头遥望窗外的星星和月亮,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我不想一辈子在土地上艰辛度日,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次年七月,我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当时高考实行“预考”,我顺利过关。心喜之余,我又马不停蹄地进行复习,在简陋书屋里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很快迎来了高考。高考场上,我感到万分得意,认真填写了每一科答卷。回家后,在焦急的等待中,高考分数揭晓,我以十几分之差,再次与大学失之交臂。
接到高考分数的当天晚上,我坐在小木屋里,点上煤油灯,欲哭无泪,开窗仰望满天繁星,不得不从童话般的向往中彻底地清醒过来:应该面对现实,踏踏实实地跟随父亲干农活。其实我什么也不会,第一次牵牛犁田时,远处的田坎上,站满了十几个放下农活前来观看“西洋镜”的人们。看我笨脚笨手的样子,他们个个笑得前俯后仰,甚至有人高呼“秀才”,我内心承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羞辱。
第二次高考落榜后,我选择了民办教师这个收入卑微的职业。在离家十几公里的孤寂荒村里教书,寒月孤灯,以书为伴,继续着我的阅读里程。后来,我参加文凭提升学习,获得了中师毕业证,又顺利考上了公办教师。我更加专注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业余之时,我还是手不释卷,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不停地充电、补脑,以便更好地胜任教学,许多勤奋的山娃子从我手中放飞,我成了勤奋者奔向成功的奠基石,失落的心得到了些许的慰藉。
我不停地努力工作着。暗暗思忖,在高考这条路上,我失败了,青春也随之一晃而过,自责尚未抓住白驹过隙的美好机遇,心情无法平静。悔恨与叹息之间,猛然醒悟,我在书屋里的那段辛劳并没有白费,而是让失败赐予了我的果敢与坚毅。我兜了一个圈子,走了一段弯路,最终回归了梦的赛道。
夜阑人静时,我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敲打键盘,总结人生,权衡得失。总是在想,曾经奋斗过,努力过,庄重地挑战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成败,今天少了悔恨,少了失落。孤灯之夜,我心如止水,不停地看书和写作,几十篇文稿先后刊登于省州、国家级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2008年9月14日,我的散文《今生难忘的一首歌》还登上了《中国作家网》,使我在失败中看到了成功,犹如夜行人在黑暗中看到了闪烁的启明星。
经历了成功与挫折,惟一相拥的是一场场血与火的淬炼,对人间灵魂有了更加细微而透彻的洞察,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不得不说是苍天在感动中拥抱和亲吻了顽强不息的失败者,赐予了苦命人至高无尚的眷顾与青睐,让自己倍感万分从容与欣慰。
每次回到老家时,总会从结满蜘蛛网的书柜中翻开尘封已久的十几本学习笔记,依依不舍地抚摸着青春时代遗留在纸页上追梦的痕迹,又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盏陪伴我度过春夏秋冬而身披尘埃的油灯,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贫困的呐喊和母亲无助的泪珠,觉得那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与至高无尚的殊荣。叹惋这茫茫尘世,没有失败者的呻吟,哪来成功者的凯歌?
岁月去了,不会再来;父母走了,成为永别。脑海中仍旧浮现着昔日窗外那片悬挂着无数颗星星的天空,默默地感激父亲,感激他在沉默中给我的那扇窗,让我从人生谷底窥探到了窗外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