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厉彦山的头像

厉彦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1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我的女同学》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虽然现在已不住在农村了,但是,却一直喜欢关注“三农”工作,也曾经写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这其中的缘由是:我有个哥哥当了几十年农村支部书记,而且,有几个同学个也是农村支部书记,其中还有一个女同学,她叫张守英,支部书记当得相当出色,是全国“脱贫致富和互助养老”模范,还向北京去领了好几次经呢。与他们这些人交往的多了,自然就增加了对“三农”工作的了解和关切。

我是1976年的秋天上的小学,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是这年的九月九日逝世的。由于当时正值人口出生高峰,孩子们又多,所以大致每个村都有小学,老师也以民办教师为主,学习条件十分艰苦。1981秋天,我上的初中,当时的初中叫联中,就是相临的六七个行政村,联合办一所初级中学,各村小学的学生经过选拔考试,考上的就上初中。因为初中就建在俺村里,所以,我是在本村上的初中。

张守英是我初中的同学,是我们邻村的。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上学的少,爹娘不让上,要么是看弟弟妹妹,要么就是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我记得俺班里也就六七个女同学吧,上学时男女同学很少说话,一说话都脸红,倘若是有男女同桌,有的还把桌子中间划上一条线隔开,互不往来,所以也就没有早恋这个问题了。

初中三年,我和张守英不是同桌,甚至没有怎么说过话,只记得她大眼睛,胖嘟嘟的,好像是喜欢扎辫子,别的就记不起来了。初中三年很快就结束了,一个班也没几个能考上高中的,毕业后就各自干活去了。在以后的十五六年里,我和她就再也没见过面。

初中毕业后,我继续升学,上完学后在本县一家企业工作。大概是在2000年前后,同事说有一个女的来找我,是我的同学,我一听是同学,格外高兴。当她来到我的办公室时,我愣了,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见面,又加上她长相也变化很大,就记不起她叫什么了,便急急忙忙的招呼着坐下。然后,这个女的就说,她是我初中的同学张守英,和她一块来的是她对象,婆家是城关镇红泥崖村的,现在还干着村里的妇女主任。

张守英这次来是想找我帮个忙,因为她听说我哥哥在外地当干部,还给县里一家纺织企业招来了工人,她家也开了一个针织厂,正缺工人,就想让我哥哥也帮着来解决“用工荒”这一难题。这事我和我哥进行了沟通,因为太远,也没有招来人,以后就不了了之了。通过这件事,我和她就有了来往。她的厂子效益挺好,两口子干得很有劲头。在不断的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十几年不见得女同学是一个“金点子”,很有头脑。

由于和她交往的熟了,就和她对象也成了“同学”,她对象这人很喜欢交往,面还挺广的,这里面有县电视台的摄影记者、有开电脑门头的、有作石材的买卖人,还有我也加入进去,星期天没事时常约着一起去爬山。我也去过她家几次,她就住在村里,这个村在一个山岭上,整个村子破破烂烂的,连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张守英是这个村的妇女主任,她说这个村有村民500余户,光棍就30多个, 村子穷的叮当响,村民有事就去上访,连个村干部都不好找。言谈之间透出对村里前景的忧虑。后来,由于我们都很忙,也就有事见个面,或者是打个电话,没事就不怎么联系了。

这是201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她两口子又来找我,寒暄之后,张守英说镇党委书记找她谈话了,要她当村里的支部书记,还简明扼要的复述了一遍书记的谈话内容,“守英呀,红泥崖不能再这样乱下去了,你就把支书的担子挑起来吧,只要把村里稳定了,别再有上访的,我就承认你有工作能力。”她复述完之后,接着又说,“街道一把手亲自点将,这是对咱的信任,我觉得自己既是妇女主任,又是党员,就狠了狠心答应了”。我也接着说:“这是好事,从你办厂子就看出你确实有这个能力,不然人家党委书记也考察不到你,既然领导信任你,就大胆地干吧,踏踏实实的为老少爷们干点实事。”

说实在话,我觉得张守英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不黏糊,典型的庄户娘们,头脑也灵活,办事不怵头,凡事总是能想出办法。但是,我却看到的是她脸上挂着愁容。看样子接着这个烂摊子好像不是很情愿,愁着这个书记怎么个当法吧。大概有月余,张守英来电话了,说是顺利的通过了村民选举成为村支书。她是这个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书记。

因为村里的工作和企业工作两头忙不过来,她就把针织厂给转让了,我想,看样子是没留后路,专心干这个村的书记。说句实在话,这是一大损失,因为企业都正轨了,效益也很不错,完全可以两头都干着,而农村工作又千头万绪,想干好确实不容易。企业只要干着就是一条后路。在以后几十年的实践看来,我的这种思维是庸人之举,干什么事,首先想到撤退,没有破釜沉舟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量和气魄,瞻前顾后和优柔寡断的处事风格,必定是一事无成,这从我和张守英的对比也验证了这个道理。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和张守英的交往一直很少。忘记了是哪一年的秋季,她来电话说要注册一个农字号项目,牵扯到一些涉农政策,需要和业务主管部门对接咨询,想让我帮着牵牵线,我联系好后,就和主管部门一起去了她村,这个村几年没来了,现在已经是大变样了,村里道路整洁、路灯杆子比直,两边有排水沟,路边有花坛、垃圾箱,主要街道还办了宣传栏,完完全全是一个新农村的气派。张守英在接待室里接待了我们,还例行性的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我们一看,已经超出了我们对农村办公条件的认知,有接待室和会议室,这办公接待也不输我们企业的水平,这气派,看样子她是回来干了点事实,汇报时她还念了稿子,简要的介绍了一下自己上任以来的工作情况,这是我当时在会场记录的内容:

一是修路和整治村容村貌。她说刚上任时确实很愁,眼看着要撂了挑子,她公爹是建国前的老党员,看着她茶饭不思,就在饭桌前开导她,让她先干眼皮底下最要紧的事,于是,她就琢磨着先修路,把村里的路修好后。她又领着两委干部整治村容村貌,为这事还险些和村霸拍了铁锨打起来。

二是扩大集体和村民收入。建起了车间,用来加工手工煎饼、纯天然石磨面粉,还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又借着大青山4A级旅游景区开发有利时机,建起农家乐、搞起采摘游和乡村游,还在村里建起电子商务服务站,注册了“红泥百花庄园”商标,把土特产花生、地瓜、小米和煎饼等农家乐产品在网上销售;并且在村里办了育婴师培训班,让农村妇女学有一技之长。

三是获得的荣誉。红泥崖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脱贫攻坚任务顺利的完成。在2018年2月她被山东省妇联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2018年4月她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2018年7月她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并记三等功;2018年10月她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我只是点了些主要内容,就说整治村容村貌这事吧,在农村,扛着铁锨打起来的事还真不少,所以实际干起事来肯定是要遇到很多挫折和付出很多汗水。汇报完以后,她领着我们参观了村里的纯天然小型面粉厂、手工煎饼厂、电子商务中心和省道商务驿站等。

作为同学,关于张守英的脱贫攻坚方面的新闻,我在刚开始关注的不是太多,是通过这次到她村汇报时我才知道的,为此,我越来越对这位女同学“估不透”了,她总是激情四射,面对困难总是有办法。

以后,因为企业效益问题,我通过人才交流中心调到另一个城市去工作,彼此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不过,我喜欢看报纸,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省级报纸上看到了张守英创造性的开展农村“互助养老”的事迹,我带着疑问,打电话问她是怎样发现“互助养老”这个创举的。她说“互助养老”这事也是摸索着干的,就是就地取材互帮互助 ,还说,上到中央习主席下到地方政府都要求抓这项工作,是工作重点,自己只是牵了牵线。她轻描淡写的和我在电话里介绍了创新农村互助养老的过程:

红泥崖村有贫困户38户54人,老弱病残等造成失能和半失能的18人,这部分弱势群体给钱也不会花、不舍得花,送米送面也做不了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她举了个例子:村里有一个80多岁的郭大爷,与40多岁的智障儿子一起生活。爷俩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张守英去他家,掀开锅一看,一锅粥已经凉了半天。说是早上做的,中午和晚上温温再吃。扶贫给他们送去的米和面,还放在那儿一动没动。如果这样的话,把钱给他们也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张守英去找了村里的贫困户陈大姐,和她商议,一月发600块钱,来照顾郭大爷,给他爷俩做饭洗衣服。因为陈大姐要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也没法外出就业,正在家里发愁呢。于是两人就一拍即合。陈大姐接下这个活后干得很上心,每天给郭大爷家熬白菜炖豆腐,隔三差五还蒸大包子。这样以来,郭大爷和他儿子生活有了着落,而陈大姐每月也领到了工资。通过这个例子,张守英觉得可行,就又和村两委商议,在村里聘请4名贫困妇女,结对照顾18名贫困失能老人。可以同时解决了贫困家庭脱贫和失能老人养老的两大难题,可谓一举两得。于是,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就诞生了,并很快在县市省得到了介绍和推广。

这之后,她村里又有一个70多岁的厉姓老人找张守英,说是能不能找个地方,让老伙伴们一起拉呱。同时,张守英也发现,一个护理员照顾三四户,一家一户烧菜做饭,既浪费食料,也耽误时间。经过深思熟虑后,就决定变分散照料为集中服务,这样既方便老人日常照料又能让老人交流娱乐,可谓一举多得。于是村里建起了一个养老服务站,命名为“幸福大院”,对贫困和失能老人们实行集中供养。在幸福大院里,老人们每天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而且还天天都不重样;在幸福大院里,老人们拉呱、下棋、看电视,生活的非常幸福。由于创造性的开创了养老模式,红泥崖村于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我听完后,好不感慨,看看人家老同学,在村支部书记任上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根源就在于实心实意地想着村里的老少爷们,把他们当自己的亲人,设身置地的为这些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领导,好支书呀!

张守英带领红泥崖村走出来一条可借鉴的山村脱贫之路,开创性的创造了“互助养老”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特别是去人民大会堂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以后;在我地传开了,各级新闻也碾压式的报道,我才知道张守英又成功了。她成功的基础就是真心实意的为老少爷们服务,也难怪,村里的老人们都称呼她“闺女书记”呢。

这是2020年的年底,我回老家过年,她知道后,约我去她的村里看春晚,我以为是听错了,她又补充说,是她村里办的春晚,起了个名叫“红泥崖的春节晚会”,每年一届,就是村民们聚在一起,唱唱现在的好日子,演演过去的大懒汉,吹拉弹唱,土腔土调,却有红泥崖村自己的味道,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引导群众团结和谐。很可惜,因为当晚我有事没去,后来她发给我一些视频和图片,确实办得不错。农村的工作能干上这个水平,确实是动了很多脑筋。

2021年秋,疫情结束后,我去了一趟云南,回家时在县里正好碰到了她,因为我看到了她去人民大会堂领奖的报道,还成了省里的人大代表,我就说:“守英,你现在可成了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了,对以后发展有什么打算?”因为她急着到县里有事,就简单的聊了几句:在继续扩大“幸福大院”养老投入的同时,准备去农业大学里请教授来指导成立蘑菇种植合作社,把相邻的几个山区村全部纳入红泥崖社区,进行种植产业帮扶 。我说:“这是条路子。人家石林景区都把石林烟纳入景区专营,还把食用菌进行了深加工销售,顾客们很受欢迎,你们也借助于大青山4A景区开发,做好配套文章,应该向人家借鉴学习。”

从此以后,我们联系的不是太多,但是我经常关注张守英和红泥崖村的信息,同时我深深的解剖了一下自己,常常认为自己老了,完全是一种“躺平”的状态,没有激情,倚老卖老,不思进取,等着退休,再看看人家张守英,还干劲满满,为村里的老百姓跑前跑后,自己确实是落伍了。

作为同学,从1981年至今已经四十余个年头,在同学当中,有的成了干部,有的成了富翁,也有的成了贫困户,更有的自从毕业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即使是同学聚会,也都是小范围的。虽然当村支书的同学好几个,但是,还真没有在村支部书岗位上干的这么出色的。

张守英在村支部书任上已经十几年了,她完全可以自己发家致富,而她却选择了舍弃小家致富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为村民服务,和村民共同致富的艰辛的路,这让我这个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人汗颜,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胸怀和担当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