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厉彦山的头像

厉彦山

网站用户

其他
202310/22
分享

筠石园有约

在五莲县洪凝街道莫家居,有一座长12米、高10米牌坊,名曰“六合门”,是五莲县城南的地标性构筑物。过六合门向南百米,就是五莲颇有名气的“五莲县筠石园民俗博物馆”了。

一、筠园拜访赵先生

筠石园民俗博物馆是一所由赵洪新先生投资兴建的民俗博物馆,也是我市少有的几家经由山东省文物局备案的民俗博物馆之一,仰视其门楣,雕梁画栋,色彩厚重,额匾“民俗博物馆”五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大门口两侧分列着貔貅、石墩和松树盆景,门南有一块竖式题字“筠石园”的灵璧石,更让静幽的博物馆威仪有加。

说起赵先生,他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务过农、当过兵、任过中学校长,最大的看点就是在知天命之年,毅然创办了五莲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为五莲县培养了大批的建筑专业人才,并成立了五莲县永昌建筑公司。赵先生生性豁达,淡然名利、爱好广泛,他不但是国家级别的收藏协会会员,还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分别于2004年出版哲理性诗集《我笑我说我》; 2013年出版摄影集《清游》;2017年他又开始筹建我市唯一一处由个人投资,并经省文物局备案的“五莲县筠石园民俗博物馆”;2022年起,赵先生在耄耋之年,又整理出版了自己四十多万字的文集《云烟》。用他自谑的话说:一生“当过兵头校头和工头”。仔细品读赵先生的人生经历,工农商学兵样样游刃有余,确实让人感到无比的敬佩!

二、筠园纤巧景可读

走进筠石园民俗博物馆,放眼环顾,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院内门口处,两侧各有一棵修剪规整的球形七角枫,在秋阳的照射下,油亮可鉴,尤其引人入目。赵先生爱石,园中奇石以灵璧石和太湖石为多,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其中有一巨型“无极”太湖石屹立于院中央,石上藤蔓攀附,花草丛生,造型伟岸,令人啧啧称奇;先生爱园林,松树盆景旁逸斜出,青翠苍劲,造型奇特;先生爱荷花,瓮栽荷花星罗棋布、亭亭如立,姹紫嫣红,或蜓蜓飞舞、或蝴蝶嗡咏。徜徉于园林内,向东还有一处小园林,林内的山榆、松树、竹子、银杏、柿树、石榴树、葡萄、枸杞树等种类繁多,在春暖花开之时,则迎春、映山红、牡丹、芍药等花儿次第开放,为筠园增色添香;在小园林中央,有荷花池塘一处,被隆起的造型小桥分为两个小荷花池,东池塘边立有“莲入境界”碑字、西池塘边立有“静幽”的石刻。每当夏日来临,映日荷塘叶碧花红、鱼戏蛙鸣,荷花盛开之时,许多摄影爱好者和绘画爱好者都会慕名而来,或摄影、或绘画,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成了艺术家们的打卡地;每到秋季来临,便硕果满园,鲜红如灯笼的石榴、金黄灿然的柿子、满天如星的银杏、形似狗奶的枸杞和拖着长辫子的葡萄,都在园林里争先恐后的上台表演,当然、松树和竹子也不甘寂寞,一阵风吹来,共同描绘一幅流动的“青松翠竹图”。尤其是金秋八月,则桂花飘香,香远数百米,暗香沁人心脾。待到九月残荷凋敝,百花谢艳之时,筠园的菊花则粉墨登场,冷艳簇簇,品种繁多,傲霜高洁,大有“香阵浸筠园,尽显黄金甲”的韵致。再沿着园林内的曲径前行数十步,在尽头,有高一米有余的灵璧石,竖刻“啸长风”三字。字迹苍劲有力。沿着石级向东南幽静处仰望,有仿古石亭一座,亭楣刻有“静思亭”三字,入亭,古色古香,内设石桌石凳,亭之邻壁,皆壁画石刻、书画传情,坐亭内,仿佛看见赵先生在亭内,或精心研读一般、或把酒临风、或掩卷静思、或是三五好友品茗诗对,可与古之兰亭相媲美也。来到筠石园,当必坐于静思亭,坐在亭内环顾四周,荷叶田田,翠竹婆娑,青松苍劲、鸟鸣花香,可体验“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幽静。在闹市中,静心于“静思亭”,岂不快哉?先生将其命名为“静思亭”实乃恰当至极。细思之,游历筠石园,让人们仿佛是置身于苏州园林的狮子林:亭台楼榭格外闲、小桥流水现悠然。

三、馆藏瑰宝堪称奇

赵先生自1992年便开始收集收藏民俗文物,其涉及旧家具、耕作用具、绣品、手工艺品,奇石、根艺、民用瓷器、古玩、砚台以及书画作品等。经过他多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年底,赵先生投资1000余万元的“筠石园博物馆”终于落成,博物馆为独立院落,占地三亩,建筑为上下二层楼房,展厅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形成布局合理,设计规范的一处综合型民俗博物馆。目前,有四个展室,分别是: 民俗、奇石、陶瓷和砚台书画展室。

我县著名作家,原文联、作协主席省斋先生曾有诗赞曰:“筠影拂窗窥古意,奇石入眼送新知。小园纤巧偏有味,博物大观见良癖”。走进上下二层的展馆,门厅、走廊和墙壁都是“古色古香”,隔扇、屏风、字画、奇石琳琅满目,精当有致,四百九十九件藏品,仿佛就是一件件故去的历史,在倾诉着古籍的来历,在传唱着远古的呼唤。四大名楼的微型楼模和北京四合院等古建筑微缩景观,件件栩栩如生,仿佛在彰显着古代文人骚客的不羁和诗书画的辉煌;雕梁画栋的彩色斗拱翼然灵动,室内彩色披肩和官员坐过的轿子似有灵犀,相期无言;静默无言的织布机仿佛又让游览着听到了“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回到了那男耕女织的小农时代,百工艺人的锛凿斧锯、“箍炉子”挑担、也仿佛又让参观者回到了那旧时弯曲的街巷、听到那故去的吆喝声。一起在回味那故去的“乡愁”,这岂不正是老泉诗对“园中浸润齐鲁韵致,馆内张扬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吗?一件万年檀龙碧在南屋的展厅里占据了首要位置,万年的修身加上根雕艺人的造诣,成就了这件馆藏镇馆之宝,昂起的龙头像是在昭示着她腾空出世的吉利;一尊尊奇石或意象或威武,造像各异,丑陋皱态、以丑为美、以奇惊羡,让来访者阅尽世间百态。这也正印正了赵先生自己的撰联:“秦砖汉瓦沁润千秋古韵,雕梁斗拱传承万代乡愁”的门对。

民俗馆作为守护“精神家园”的文化地标,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成为年青一代“记住乡愁”的重要教育基地;用赵先生的话说:“我想通过个人的努力进行收集、保存古今有价值的民俗品物,丰富我县民俗学科宝库,推进我县民俗学事业的发展。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五莲县一个特色旅游景点筠石园民俗博物馆。”赵先生在耄耋之年兴建这个博物馆,初心就是要为青少年建造一所记住乡愁的教育基地,可以说是颇具“家国情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