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赖运胜的头像

赖运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5
分享

拜谒王阳明


去浙江余姚,行贵州修文、走江西赣南、游福建平和,无不都去拜谒“大圣人”王阳明先生。

而回广东和平故里,更是要拜谒那缕500年不散的和平之魂。

是日,举步前往东山岭王阳明公园,从山下第1级石阶梯(故称“天梯”、又为“六六大顺”)攀登伊始,依次逐级而上至666级后,终于到达公园广场。站在公园的栅栏旁远眺,和平县城全景式的画面尽收眼底。接着,拜谒王阳明塑像,观摩王阳明博物馆,阅读、聆听王阳明与和平的相关史迹、文物资料、民间传说等等,让我也摭拾到王阳明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内核:

“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

“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

“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唯此三者,虽久不废,百世流芳。用后人话说,是以其德影响人,以其功造福人,以其言教诲人,从而诠释生命的真谛,塑造不朽的人生。

一般认为,在我国历史上真正能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王文成公王守仁、曾文正公曾国藩(半个)。

儒家认为,历史上能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四个人: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据载,在王阳明的人生中,并没有把追求功名利禄和建立“事功”放在第一位,而是要做个“大圣人”,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把所学一点一滴教诲于众人,让“人人的心中都有根定盘针”。

脚步匆匆,终于到了伫立在公园广场的王阳明铜像前。

这就是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的王阳明。

这就是作为和平人,不能不晓的王阳明。

这是一位面容清癯的老翁,身材伟岸,肤色古铜,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尖尖下巴蓄着稀疏的山羊胡,平静淡泊的目光里,幽谧深邃,透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智慧光芒。

这是一位深衣鹤氅的老者,手握书卷,腹藏经伦,一身栩栩如生的风采,表现了一代先贤,深沉哲思,弘华夏文化,扬教化民众的理念与精神。

这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叠着腿,端坐着,眼视前方,似乎在看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看,却风神潇洒,神秀独出,如仙风道骨之姿,似温文儒雅之神。

我在想,阳明先生就应该是这样子的一个人。

因为,王阳明一生浸润了儒、释、道三家的色彩,当然终归是个儒家,还集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是目前被公认的“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之一。非但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且能统军征战,还是门人甚众,影响深远的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王门心学体系: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明德亲民的王门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行程匆匆,虔诚拜谒圣人,铜像前我肃立致敬,凝神思远,重觅先生人生之道路轨迹,重温先生之思想集成。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

年少时,他无意之中,被父亲丢落河中的象棋激发了凌云壮志,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唯一的目标:一心要“读书做圣贤”,宦海沉浮,始终如一,此心不变。

年青时,他熟读兵法,骑马练射,考察边关,勤学悟道,坚守操行……后因为坚持正义,上疏为戴铣辩冤,得罪刘瑾,廷杖四十,虽然幸免不死,却被投入监狱,后再贬谪贵阳修文,聚会、讲学、悟道。他原本官宦出身、前途光明,跌入人生低谷,也破灭了所有的富贵和美梦。

壮年时,他的人生路途,虽曲折徘徊,十九载痛苦,却终获答案,付诸践行,并在受命中获安抚南地闽赣粤等“剿抚”、平定“匪患”、“匪盗”之事功。

晚年时,他忍辱负重,醉心圣人之道,沉浸讲学快乐,不断丰富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心学四诀,让“致良知”的思想学说,成其论学宗旨和其学说的最终形态,最终经久不衰,千古流芳,激励人们永远求真向善。

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荒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后的平静,让其求得了内心的安宁,逐渐通过“知行合一”,而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精神力量。王阳明的三“点”一“线”所连成的知行轨迹,不但完整地构成其人生追求之较完整的圆圈和阳明精神,而且在“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实践追求中,充分地得到了人生过程最真切的展现。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矢志光明”,通过艰苦思索,才悟出“三大命题”为核心的宏大心学体系及经世济用、教化育民的学问,为东方儒学发展,开辟了全新道路的传奇。虽其心也纳闷不平,直至临终还留下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后人曾有概括性地总结说,所谓阳明精神,就是为之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也是人生追求理想的一生。他是一位思想巨匠,拓展儒学成一代“心学” 宗师;他是一位军事奇才,师出无门,却雄韬伟略,战无不胜;他是一位诗文英杰,文思如天风浩荡,文心如川流滔滔;他还是一位文化巨擘,集立德、立功、立身、立言于一身,彰显于后人。

让我惊诧的是,身为浙江余姚人的王阳明,却与粤东北的和平县域有不解之缘。据史载,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其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管辖江西南安、赣州,湖广郴州及粤东粤北各地。先后率部进入“剿抚”,平定匪患。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又带兵平定了九连山浰源自号金龙霸王池仲容为首的“匪盗”后,经勘察,认为此地“四县交界之隙、三省闰余之地”,政教不及,因而多有贼巢。为此,上疏朝廷,请求“复建县治以扼其害”,“移司设县,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以为得宜。”不到四个月,朝廷批复恩准,割龙川县和平都、仁义都并广三里、河源县惠化郡,在原广东龙川县和平峒羊子埔设立和平县治,将和平巡检司移至浰头以据险要,使“百姓永享太平之乐”。

后人为感恩和纪念王阳明设和平县治,惠泽百姓安居乐业所作贡献,遂将原羊子埔改名为阳明镇,并一直为和平的县治所在。还以阳明命名了阳明纸,阳明伞,阳明学校,阳明桥,阳明公园,以及与其传说有关的蜡烛草物件、建筑和机构等。和平作为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之地,也是“文治武功”的实践之地,更成就了人类终极向往的太平盛世——和平之魂。

王阳明一生“知行合一,吾心光明”, 集文学、思想、教育、军事和书法等才华于一身的先哲精神光束,虽穿越了几百年的时光隧道,却依然光耀身后500年的世界文化和人类精神。如今,王阳明早已成了和平县城镇、乡村的文化记忆和符号,更成为和平人民为实现中华振兴,和平梦圆的理想,“知行合一,砥砺前行”的实际行动。

来去匆匆,结束拜谒之行,崇敬之情却不减,还让我从中摭拾了许多,尤其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吾心光明”光辉,更是照亮了我的心灵,撤下了精神与智慧的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浸润下,生发领悟,践行真知,感受成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