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永生(修黎)的头像

李永生(修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04
分享

小川之恋

【散文】作者:李永生(修黎)

甘肃省内很多邻水的地方名字里都带一个川字,平凉泾川、白银平川、金昌金川、永登秦王川、天水张家川……兰州国际机场所处之地叫中川,所以机场自然叫中川机场了。

我要说的地方叫小川,是一座沿黄河傍水而建的小城,是当年临夏州永靖县的所在地。地形狭长、只有几条街道的小城规模不大但名气却不小,因为除了叫小川之外她还拥有一个极为响亮也令世界广为人知的名字----刘家峡。

平生第一次知道刘家峡还是在中学的物理课本里。在交流发电的章节有这样的描述:“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的国内最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黄河的上游,源源不断地向电网输送着强大的电力。这是广大工人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在‘自力更生’精神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数理化课本里加入一些激情豪迈的内容是那个时代曾经的特征之一,不过这也挺好,让我在少年时代就早早知道了刘家峡的大名。

后来每每朗读贺敬之的诗:“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脑海里除了构想黄河的奔腾豪迈、浊浪拍天以及高原的沟壑纵横、苍凉辽阔外,想的更多的就是那个在课本里认识的刘家峡水电站。

高考时在犹豫徘徊中选了理工、学了电机,毕业后搞了发电控制,少年时因为课本的缘故对刘家峡的向往与渴望竟然有一天真的变成了现实。有时想想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在曲折蜿蜒与徘徊不定中终有一个道路的定数。

第一次来到小川是在大学毕业不久。我和课题组的几个师傅坐陇海线的火车一路西行,那时没有动车和高铁,坐在开开停停的绿皮车里,望着车窗外忽而延绵不断的高原和忽而嶙峋陡峭的山势而遐想连篇,一路不知在心里把那首《西去列车的窗口》又背诵了多少次。

那时候的小川确切地说实在是有些荒凉,河右岸两条灰土土的小街沿黄河延伸着,长度倒还不短。临河的前街上要数电站的办公楼最为气派了,尽管只有四层楼高,但整洁、安静,楼前的绿化树木修剪的有型有样。门厅上方立着一块电站累计安全运行天数的自动显示牌,看上去宏大凝重中还带有几分高深莫测。

我们到达的时候错过了招待所的饭时,于是放下行李就去了街上。转了一周发现街上只有两家吃饭的地方:一家牛肉拉面,一家四川饭馆。牛肉拉面的卫生状况似乎有些堪忧,于是我们就统一意见去了那家四川饭馆。对四川饭馆的选择果然不错,那里的卫生条件尚可、菜量实惠、辣度可选且米饭管够。

饭后我们沿着河边把这个狭长的小城逛了个遍,于是小川就这样正式进入了我的生活,而与其漫长的生命渊缘也就从这个风尘仆仆的下午开始了。

人类的灵性在于逻辑更在于情感,无论是对人、事物还是某个地方。对于小川尽管自己仅仅是一个时断时续的过客,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投入了深深的感情。

在小川,我平生第一次看到水库开闸泄洪时黄河水排山倒海的雄姿。水雾弥漫里奔腾的河水呼啸而下仿佛裹挟着雷霆万钧,因为河床走向的缘故冲出谷口不久便一个急弯向北流去把崎岖的峡谷甩在了身后,于是河面骤然变得波光闪烁天地也从此开阔了起来。每当走过这段河段,总让人想起人生,想起人生的起伏与曲折、想起生命的目的与源泉、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到生命的蓬勃和广阔。

永靖地区的历史悠久。在刘家峡水库里乘船逆流而上至积石山就可以见到始建于隋末西秦时期的炳灵寺。更有人把这一带的历史追溯到了约五千年前的羌人部族。不过小川这里倒是没有看见什么异乎寻常的部落遗迹或是历史文化名胜。细细想来,之所以把小川这样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平凡小镇收藏起来作为生命中可圈可点的人生驿站,其理由更多的是因为小川的人们。

深深浅浅的肤色、南南北北的口音、形形色色的人群。男人有男人的执着与坚定,女人有女人的柔顺和温情。

无论你来自何方,也不管你是上海人、浙江人、江苏人、广东人还是哪里人……只要进入了小川、只要经历了黄河涛声的洗礼、只要沐浴的是西北高原的太阳,久而久之你就不由自主地变成一个地道的西北汉子--黝黑、粗犷、坚定、挺直着腰杆。

很多人在风华正茂时分走进小川,也许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也许是钟情河水的力量、也许是眷恋小川的质朴、也许是因为无法割舍的爱情,总之把一生都留给了这里。如此下来小川便积淀了更多生命的厚重。

小川的人们朴实、敦厚、豪放、热情。这里的男人很少有人不喝酒。酒桌上坐定,选桌长、行酒令、打通关,从夕阳西下可以一直喝到人静夜深,也是一番别样的“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那些关系好的千杯万盏兄弟在,有过节的多会举杯互敬抿恩仇。高潮时分还会有人用原生态的喉咙吼上几句秦腔或是花儿,当然也有标准的美声和通俗。

这时酒桌上的气味会变得又浓又重,白酒的浓烈、烟草的刺鼻、还有男人们身上来不及洗去的汗味交织在一起。每每置身于这种混合的气味里,喝着烈酒、抽着卷烟、倾听你的朋友操着南北各色的口音把心底的门扇向你一扇扇打开,你会觉得飘浮的生命竟在这里瞬间找到了一个坚实的落点。

因为长期的课题合作以及穿梭往来,我成了刘电不是客人的客人,曾经作为嘉宾参加过电站投产三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也曾经破例以外人的名义在《刘电工人报》上发表文章,家中的书架里至今还保存着那次庆典活动的纪念册和纪念光盘。

我时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刘家峡水电站,地处黄土高原的一项水利水电工程,远离都市、条件艰苦,就装机容量而言也早已不再是全国第一的地位。那么它究竟具有什么魅力会让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地为之热忱献身而无怨无悔呢?在反复思忖尚无结果之际,不料想竟然是一群作家给了我最终的答案。

那年我领着一队人在刘家峡水电站做电站AGC控制的系统调试,刚巧遇上电站正在举行“刘电笔会”,与会的人里有好多位都是全国著名作家。那次本人也有幸认识了林希先生和张弦先生。

后来参加这次笔会的作家们出版了一本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合集:《在一部巨著面前》。我知道作家们笔下的巨著说的就是刘家峡水电站。作家们说刘家峡水电站不仅是一项宏伟的水利水电工程,更是一项伟大的人类精神工程,这话竟让我的心在一瞬间豁然开朗。

那次的刘电笔会让我印象极深,我有时会在心里发出这样的感慨: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域因为某些原因也不排除会与文化渐行渐远,有些地方因为人的缘故即使是一片沙漠也终会长成文化的绿洲。而催生出这绿洲的神来之水则必定是源自一条精神的河流。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川的风貌在不断改变着,有的潜移默化、不疾不徐,有的变化如神、日新月异。自然与人工、传统与时尚、繁华与宁静…….多元的氛围有足够的时空让小川的人们演绎着更为生动、更为真切也更为感人的故事。

屈指而数,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有再次造访小川了。前一段刘家峡的朋友发来了几个小川的视频,旖旎的夜景里小川河段的黄河两岸高楼星罗棋布、到处霓虹闪烁。错落的灯火与河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华光璀璨。想起当年那几条灰土土的小街和那间唯一的四川饭馆,再看视频里小川如今的繁华美景与风光夜色,抚今追昔不禁心中感慨万千。

时常会想起小川,想起刘家峡的那些朋友、想起那烈酒卷烟和汗水混合的久违了的气味、还有那部流水转动力,高峡出平湖的宏伟巨作。这一切都曾是精神的钙质强化了我生命的硬度也让其拥有了更为坚实的质地。

很想有机会再住小川。头枕着黄河的涛声进入梦乡,这该是我的梦中之梦吧?

小川,记忆深处的地方,我祝福你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