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春的头像

迎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7
分享

我读田沁梅的《蓝》

我读田沁梅的《蓝》

文/行云

《蓝》是一部诗集,作者田沁梅,山西岢岚籍诗人,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与我同龄,又曾同事。

沁梅的诗集《蓝》,在2017年的9月曾赠送给我一本。那时的我,别说是涉足文学,就连喜欢文字都算不上。

沁梅爱写、会写,这谁都知道,但要说到自己出版一本书,这对于当时我的认知,还是既感到新鲜,又感到稀奇。也是出于这么一种好奇,接过了沁梅的赠书。这本诗集并不厚,封面素雅,整个封面呈现一种淡蓝色,像天空一样的蓝,当时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件穿了很多年已褪色的衬衫,没有一点哪怕是色调上的夸张与凸显,看不出丝毫特别来。接过来,也就顺手搁放起来,没再去理会。

我以为,就算写得好,又能好到哪里去?还能好得过朱自清、老舍、鲁迅的文章?说实话,就是那些名人的名著我都读不进去,读半天还总是一头雾水,也总是看不了几页就扔一边去了。老感觉那些名著平淡无奇,没啥意思,还不如武侠来得痛快、过瘾。那本《蓝》就这样被我闲置在了一旁,宠辱不惊地默默接受着尘土的蒙落。

2019年,时经两年,我在各位老师的引领下,也触摸到了文学领域的边缘。我又想起了那本诗集来,我想去重新拿起读一读,我却有点不畏缩了,因为在这之前,我曾有幸拜读了沁梅的一篇散文《素写岢岚》。那篇散文里,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沁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曾不止一次地沉下心来,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触摸岢岚这片土地。每一句话里,每一个字里都融入了沁梅对岢岚这片土地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不再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一个字都是不可更改的。肤浅的我深深地感觉到,那时的我还不足以能拿得起这本书。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对文字、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敬畏之心让我不敢轻易地去打开那本诗集。

又时隔半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想试着去接近这片领域,接近里边的每一个精灵。也愿意同样地沉下心来,以我的心去触碰那些叫作精灵的字符,看能否得到它们的一丁点的接纳。

还没来得及接触这本诗集的内容,我就被开头的两篇“序”所深深吸引、深陷其中,而有点不能自拔。“《蓝》得有些晕眩”这既是一篇序的题目,也同时是一句诗语。简单、朴实、生动、具体,一句话就是一个活灵灵的生动可感的生命。

“豌豆,这种晋西北极为普遍的植物,处苦寒之地,而果实坚硬,极具地域特性,仿佛那山、那水、那人。而豌豆开花的时节,就是满山遍野的美丽和质朴,又仿佛那情、那爱、那魄。”这是苏建斌老师给《蓝》的序言里的话语,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豌豆写活了起来,赋予豌豆花以灵魂,有了情感,简短的两句话,却让我觉得更是一篇优美的微诗。这也让我对沁梅的第一本诗集《豌豆开花》充满了期待。

沁梅在《蓝》的自序里曾这样提到:“40岁这一头的我,在时光匆匆前进的步伐中开始恐慌,我到底要奔向哪里,留下什么?一遍遍地追问之后,我不能欺骗自己:我最想念的是我的岢岚,那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县城。我一直那么强烈地渴望回归,从身体到心灵的回归,现在终于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漂泊?”

沁梅的人生,每走一步都有着深思熟虑的思索,都有着对生命的探寻与感悟,所以她的每一篇文章都在一种平缓的口吻中,自然流露出对家乡的爱,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体验。正如苏建斌老师所提到的:“具有独立人格与品格的诗人,无不在借用文字建设自己的灵魂殿堂。这精神之圣殿,充满诗性的光芒。既照亮了诗人,也通过诗人照亮了它能够抵达的境界。”

沁梅的文章就是这样,每一句都融入了她对生命的个性体验,每一个字符都凝聚了她的情与思,也正如她在序中提到的“诗歌,让文字获得更加丰富的内涵。那种无法道破,无法说透的美令我痴迷。”

沁梅在《蓝》的自序里不止一次的提到“生命”,我能深深感觉到她的每一首诗,都是对生命的一次虔诚的审视和认知,这让我更对《蓝》这本诗集有了一种迫不及待想要读完的冲动。

两篇“序”,我读了一遍反回来再读一遍,读过还想再读,那些方正的精灵身上闪烁的那种光芒,总让人流连忘返,不忍,也不舍离开。我相信《蓝》这本诗集,不仅仅是一部诗集那么简单,而是沁梅用心血写下的生命历程,我相信这本诗集一定会对我的诗歌创作、人生引领都起到不可估摸的影响。借用沁梅的话说,它会让我用情、用力,热爱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以及和生命相随的一切:故土、亲人、工作、生活,当然还有诗歌。

我不由得抬头又看向蓝天,那蓝水晶一般的天空,真是蓝得让人有些晕眩,就像这本诗集的封面。

我的文学之路是沁梅带入的,手捧这本《蓝》,我想对沁梅说:《蓝》,已超脱出了诗集的范畴,她更像是在引领一位读者探索作家之路,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懂得怎样面对世间万物之生命。诗歌源于生活,但低于生活。我愿沁梅在这条路上永远活的如天一般的蓝,走的如天一般的高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