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映珍的头像

吕映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26
分享

山茱萸红了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重阳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流传久远,飘洒着淡淡的乡愁,让无数人记住了一种植物——茱萸。

茱萸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茱萸实际上有三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可做药用;一种是芸香科的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能做驱虫药;另一种则是芸香科的食茱萸,又名“红刺楤”,是能发出香辛气味的重要调味品,与花椒、姜并列为古时“三香”。诗里的茱萸,指的是以气味著称的吴茱萸。

山茱萸在我老家很常见。当三月春风吹进山林,一夜之间数不清的山茱萸花,密匝匝挤挨挨地汹涌在还没长叶的枝头。花儿黄艳艳的,算不上漂亮,但娇俏别致。二三十朵小黄花,从一个点飞溅出来。每一朵花,都尽力向上向外伸展。长长的花蕊,兴致盎然地端坐在外翻的四枚花瓣中间,或安静沉思,或浅吟低唱。

金色阳光下,小小的花茎高低错落,合力伸展成半个圆球,像一束飞溅的蒲公英,更像元宵节天空里绽放的烟花。一阵暖风,便引燃了朵朵“烟花”。和“烟花”一起绽开的,是花朵清幽的香。这香也秀气,丝丝缕缕的,与花朵很配。

从此,这一年的希望,开始你追我赶地生长。风雨轮转,冷暖更迭,山茱萸悄悄把喜庆的金黄收敛,再把出落成珍珠般的小果子由青染黄,继而染上国旗一样的红,时令,就到了秋天。红艳艳、亮晶晶,如红豆般绚烂,如珠玉般圆润。它们和我对视,如一双双情窦初开、撩人心魄的少女的眼,摇曳顾盼、百媚生辉。

山茱萸的红果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殷红的果实可入药也可食用。《本草纲目》把山茱萸列为滋补上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说:“山茱萸……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三虫。久服,轻身。”此外,山茱萸的果肉还能加工成饮料、果酱、蜜饯、罐头等。

重阳节怎么和茱萸扯上关系?早在《续齐谐记》里就有记载:相传,汉朝的桓景跟随费长房学道。重阳节这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他家将遭受灾难,让他赶快带领家人各做一个彩色锦囊,里面盛满了茱萸,缠在手臂上,登高山,才能免灾。桓景依照他的吩咐做了,等到傍晚回家,果然看见家里的家畜皆暴死,才知道自己免受了一灾。从此,茱萸被人称为“辟邪翁”,插茱萸便成了重阳节的习俗。

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它是重阳节起源的传说之一。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不过,茱萸能去驱邪避瘟疫,倒是有史料可寻的。《淮南子·毕万术》里说,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水中,饮此水无瘟疫。《风土记》载:“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茱萸见到此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诗词中多有描述,比如,诗人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晋朝周处在《风土记》中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不过,到了宋元时期,插茱萸的风俗越来越式微了。这些年,对山外的城里人来说,山茱萸的欣赏价值逐渐得到认可,花鸟爱好者纷纷前往山中取景拍照。

一到重阳,山坡灌木丛中,山茱萸的果实挂满枝头,色泽殷红,娇艳欲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