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灵芝的头像

胡灵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0
分享

水韵泸溪

天一生水,水生万物。

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优秀的中华儿女。

在湖南,湘资沅澧四水蜿蜒,一路奔涌向前直入洞庭湖,造就了湖南人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品质。

沅水,一条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河流,屈原为它行吟,王昌龄、刘禹锡为它赋诗,沈从文、黄永玉为它倾心,沅水流域以其独特的文化元素丰富着中华文明。

感谢这条河流,以开阔的胸襟容纳万物,滋养文明,恩泽泸溪。

一卷泸溪,万钧白沙。

白沙过去叫屈望滩,系荆楚之地,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流放地、文学大师沈从文解读悬棺之谜的笔耕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存地。

行走在江畔,俯身细看沅水转过弯道直奔下游的湍急身影,你会发现它一个接一个的漩涡,深不可测。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们曾吞噬河岸,冲毁家园。沈从文曾感叹:“这和水的争斗,在这条河里,至少有廿万人的……”

人们痛定思痛,擦干眼泪从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守护自然、敬畏自然的角度去重建家园,美好就这样在顿悟和守护中诞生、延绵。

当你站在如今已是泸溪县城所在地的白沙,你的眼前是沅江如黛,白沙如盘,十里画壁如诗如画,楼台亭阁错落有致,街道小巷绿树成荫,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让人身心舒适。当你知道它头戴着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最年轻氧吧县城的桂冠后,你的心里只剩下惊喜和感叹。

这让人心生眷恋的新白沙背后是泸溪县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生态期盼,向人民群众交出的一张生态答卷。

“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在描摹浦市的文章中,沈从文的语言最为动人。

水是浦市的灵魂。沅江沿镇而过,古镇因而沾了水的灵气,既显清新隽秀又存朴实繁华。

 邓和生穿过古镇直奔河洲而来。他是浦市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用忠实的镜头记录着浦市的历史变迁。

 这明丽不凡的沅水,临洲河水极清浅,河床中的石子圆如棋子,石上绿色蓝丝摇曳生姿,一群中华秋沙鸭在激流险滩处潜水捕鱼。邓和生不仅是为拍摄而来,更是为守护这群被称为“中国的活化石”的鸟儿而来。

“这些鸟儿非常挑环境,要有老龄树木的成熟林,这样才有可供选择的天然营巢树洞;再就是溪流要清澈,同时富含石蛾、林蛙等水生动物。因此,中华秋沙鸭被学界称为生态环境指示物种。”邓和生说,中华秋沙鸭来浦市,是浦市环境美和人美的结果。

不仅仅是中华秋沙鸭,野天鹅、水雉、白琵鹭、豆雁、宝兴歌鸲等珍贵鸟类把浦市当做中转栖息地,成群结队而来。这里,变成了鸟儿的乐园。

浦市,当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现在交汇于此,当“国家历史名镇”与“全国文明村镇”、省级生态乡镇”碰撞与此,所有的春天都在此刻浮现:高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旗帜;下足水功夫、做好水文章、搞活水经济的举措;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画面;环境卫士护卫沅水的身影……

峒河,与大陂流村相依相偎,守望千年。

峒河是沅水的支流。它秉性温润,波光潋滟的,与土家苗寨浑然一体,形成了难得的野趣天成,美如水墨山水画卷,如庄子所云:“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又逢五月,龙舟竞渡。大陂流村人插秧上坎,杀鸡放炮拖龙船。

一声号令,龙舟赛始。峒河上顷刻间喧天锣鼓如春雷滚动,漫天水花似春雨飘洒。龙舟劈波斩浪,龙头高昂。指头人跪于舟头,舞动桡片,俯仰有度;桨手埋首划船,整齐有序;船中一人,紧鼓密锣,鼓舞士气,艄公稳立龙尾,全力掌舵。

河里龙舟你追我赶,岸上看客欢呼雀跃。呐喊声、助威声,声浪阵阵。龙舟在冲刺,人群在沸腾,鼓起桨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好一场酣畅淋漓的龙舟赛。

行走在大陂流村,村支书向常生会告诉你大陂流村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美村的蝶变故事。

“做活‘山水’文章,让‘陌上菜花黄,十里油葵香’成为大陂流的靓丽名片。”尤其是泸溪县委、县政府深入基层与大陂流村村民在院坝会上共同绘就的“富春山居图”,使这里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的树一定会触碰到星星,因为它是大地的欲望,大地的梦想。”大陂流村做活山水文章的梦想正在锣鼓喧天地开启。

人们将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春看油菜花,夏观龙舟赛,秋赏彩油葵,冬听峒河雪,陶醉在大陂流村的山光水色里。

大陂流村人幸福的生活,就像峒河水一样长,像油葵花一样明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