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长白山脚下镜泊湖边的宁安农场,始建于1947年6月13日,是全国第一建成的国营农场。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炮声隆隆正响,东北解放早松江省第一机械农场就是国营宁安农场的前身,宁安农场建场的农垦人发扬北大荒精神,把荒火从这里点燃,第一粒种子在这里播种,拓荒者住马架吃窝头喝甸子水,烈日晒蚊蠓咬历尽艰难,这就是北大荒人奉献精神所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宁安农场建成现代化小城镇,跟上农垦发展步伐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忆往昔创业难,至今健在的89岁刘全志老人,讲述了农垦第一支马车队的故事,他是1948年参加建场。当时没有机动车,全场只有8辆马车成立了大车队,王国恩任队长挎着99式步枪,当时提防匪徒劫车再有狼多防狼,出车就把枪放在车板下,单车出行时经常有狼跟在车后边,距车百十米车走它就走车停它就停,狼好像有思维,车夫轻易不在道上开枪打它,狼嚎叫可以引来多只狼,车老板子们拿枪下车单腿跪地,做出瞄准射击样就把狼吓跑了,一会狼又出现了有时跟到马舍,在马舍车老板蒋发用步枪打死两只狼,农场七队赶车距总场有37里地路程,从总场往回拉种子.粮食.饲料等每天两趟,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大雪封道都照常出,上世纪50年代末农场马车队壮大了购买的全是前苏联马,有“卡布靳”“沙丽”欧洲马200多匹,这些马个高体大套车时马杨头套包都套不上马头上,,马身宽1米多蹄子像大海碗那么大。全场马车发展到近百辆有400多匹马,光七队就有20多辆马车,建有几千平方米的马舍,饲养着上百匹大马,那时农场有不少山坡地和小块地,不利于机械耕作的地块都用马耕种。马车也由木制花轱辘车,改造成胶皮轱辘轮胎式大马车,去场部拉物质出车时10多辆马车排成大队,头车老板子大鞭子一响,后车按顺序马鞭跟着响起,像炮竹炸响声“啪--啪--啪”,再看马车队一路飞奔,夏天一溜儿烟冬天杨起满天雪雾特威风,马蹄和铜铃声交织在一起“嗒嗒嗒----哗哗哗----”。很有节奏很气派,车老板儿不停吆喝着驾.驾.驾,时不时的老板子们唱起小曲来表达心中愉悦。
随着时光的流逝宁安农场车把式换了一茬又一茬,因养马形成规模,马匹过冬得需大量饲草,夏天有一支打草队,这些人住在远离生产队的风水山上,用钐刀割草晒干用马车拉回马舍冬天喂马。年轻的车老板候宪国驾车行至在石头河南岭,风吹路边树叶做响把马惊毛了,马车狂奔候宪国从车上跌落地下,为了控制马奔跑他手里还攥住缰绳不放手,最终裤子被车轮的钢板螺丝绞住,人被车拖出几十米,惊车被人拦住了,候宪国两条腿多处骨折,肚子里肠子外露,失血过多已牺牲,他的遗体经过整理停放在空旷的马舍里,生产队为他举行追悼会,人们怀着悲痛心情安葬了他,妻子在他坟上哭的死去活来,孩子很小,他为农场畜牧事业献出了年轻生命。
最年轻的车把式叫范平,他是牡丹江市下乡到农场知识青年,当年他下乡到农场才19岁,在农场三队赶马车,人们都叫范老板儿都夸他是个好手,因他表现优秀农场保送他去体校学习,回场任学校体育教师,2010年他走完了60个年轮,他坟茔前的那条大道,就是他年轻时赶着马车经常走的路,那翠绿的青松鲜艳的山花静静的守护着他。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机械化普及,交通运输能力迅速提高,田间大机械作业公路上行驶的各式各样机动车辆,已取代了马车运输,马车已完成运输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