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宾的头像

李文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9
分享

我和书

     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没有书,人活着的第一需求是饱暖,只有在这个需求满足的情况下才有了别的需求,一切的需求都是建立在饱暖上,饱暖是基础,饱暖是温床,这个条件不能满足一切都是妄谈。由此我认为书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在吃饱喝足之后的一种需求,就像饱暖思淫欲一样,尽管形式有别,但意义相同。我不认为喜欢书就是高雅,贪淫思欲就是低级趣味,其实,精神的需求跟生理的需求都是活着的需要,这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不可否认的事实。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形形色色,也分三六九等,性格不同,爱好也不同。爱好跟人所处的环境和层次有关,在哪个层次说哪个层次的事,这也就有了人各不相同的爱好。


       有人说,爱好就是需求,爱好就是欲望。这种欲望会跟着人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会永远无法满足,知足常乐只是人自己描绘的一种意境,活在世俗里的人很难达到。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故事说一个饥饿难耐的乞丐趴在路边感叹,要是我天天能有馍吃,那我这一生就知足了!一个坐轿的县官正好从此经过,听到乞丐的感叹后,县官从轿里下来,把乞丐请进了自己的轿子里,然后抬回家,每日白面馍供着他。过了一段时间后,乞丐又感叹道,要是每天再有些菜,这种日子我就知足了!县官听后,不仅供给乞丐菜,而且都是鸡鸭鱼肉。有过了一段时间,乞丐再次感叹,要是能有一个女人陪着,那我就更满足了!县官一听,立刻吩咐下人把乞丐赶出了家门。县官感叹道,一个乞丐的欲望都是无休无止的,看来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由此可见,乞丐尚且欲望难平,何况众生?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四大皆空无欲无求,但追求无欲无求境界的本身也是一种欲望,想成为星云大师的和尚一定不在少数。西游记里的唐僧西行求经,求经为的是普度众生,普度众生也是欲望,所以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无欲无求。我有一个同学,他读了六年的高三,最后考上一个知名的理工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年薪二十七万,不仅有房有车,还有成群的美女环绕。我想他很好的诠释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目的就是动力,有目的读书一定会有所成。温饱是人生最大的主题,但是人生也不全是吃饭,人生应该还有些别的爱好。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喝酒吗?另一个人回答,不喝。另一个问,那你喜欢抽烟吗?另一个人回答,不抽。另一个又问,那你喜欢女人吗?另一个回答,不喜欢。另一个人又问,那你打牌吗?另一个人回答,不打。于是,问的人说另一个人,那你死去吧!笑话归笑话,但笑过之后,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人活着确实需要爱好,有爱好人活着才不会茫然。世上的人爱好五花八门,什么样的爱好都有,有人爱好女人,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爬山,有人喜欢钓鱼,有人喜欢下海,有人喜欢骑车,而我喜欢读书。当然,我读书也是有目的的,一开始或许是寂寞,到了后来或许是为了借鉴和汲取。我跟我那位读了六年高三的同学相比,我读的书都是闲书,读的都是自己喜欢读的书。我读书都是在吃饱之后,我的日子里从来没有离开过书,在我消磨过的那些日子里,我和书一直如影随形。回头凝望,我是读过一些书的,并且受益匪浅。我的第一本书是小人书,名字叫烈火金刚,小人书每页的上半部印的是图片,下角是故事的文字。这种既有图片又有文字的图书非常让我喜爱,我把这本小人书视之如宝,小心翼翼的珍藏轻易不往外拿出。那时候象我这样喜欢小人书的孩子很多,但是有小人书的并不多,看的时候多半都是从有小人书的小伙伴手里借着看的。给不给小伙伴们看自己的小人书这取决于有小人书的孩子心情,也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友谊。我就是这样的,只有在和最最好的伙伴在一起的时候,我才舍得把小人书拿出来给他看。小时候的欲望没有现在这么现实,那时候的欲望都是围绕着玩。那时候的我只是渴望自己能拥有更多的小人书,成为我的那些小伙伴中拥有小人书最多的人。可是这种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毕竟小人书是需要去买的,而去买就要花钱,然而在那个并不富裕的时代,花钱去买小人书毕竟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上学开始写作文后,写作文一度是件让我头疼的事情,提起笔吭哧半天也憋不出几个字。即便是搜肠刮肚写出一篇来,也是天马神空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毫无头绪,看的让老师头疼的一头雾水,末了用红笔给了评语,剪不断理还乱!恐怕你自己都难看懂!老师摸着我的头说,你是个让我发愁的孩子!


     后来,我又有了两本书,一本是金色少年,一本是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时至今日,我仍能记得金色少年里的一篇文字和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里的两篇文字。金色少年里的那篇文字描述的是一群到森林里探险的少年,在森林里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汹猛的洪水淹没了森林,毫无防备无处躲避的他们情急之下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榕树。他们没有被脚下的洪水吓倒,他们在树上用树枝铺成柔软的床,晚上挤在一起看着天上的星星睡觉。那棵大榕树上面栖息着许多鸟,那是一个鸟的天堂。饥饿的他们便爬到树上有鸟窝的地方,从鸟窝里掏鸟蛋,用带的猎枪打鸟。没有火种,他们就用望远镜对着太阳把干柴烤着引燃树枝,把鸟蛋和鸟肉放在火烧烤熟后坐在树上吃。就这样,他们在树上生活了一个星期,直到洪水退去顺利脱险。历险少年们用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了恶劣的大自然,这篇文字激发了我的历险幻想,我甚至渴望一场这样的历险。我找寻着这样的机会,然而在现实生活里,这种机会一直没有出现。无比渴望历险经历的我,只好把这种渴望演变成一次次爬上门前的那棵歪脖子柳树,从这个枝头爬到另一个枝头找寻着在树上生存的感觉,把原本就很弯的柳树腰身压的更弯。


      那本优秀作文选里的两篇文字,一篇讲述的是一个过生日的少年,他的生日在八月的一天,在过生日的那天清早,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到地里采摘了新鲜的毛豆,刨出了嫩花生,然后把毛豆和花生带回家里。少年上学后,他的父亲把那些毛豆和花生洗净放进锅里的清水里煮,当他中午放学回家掀开锅盖,那煮熟的毛豆和花生散发出的香味立刻飘满房屋。他的这个生日虽然简单质朴,但却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父爱,父亲用浓浓的父爱给他过了一个记忆深刻的生日。这篇文字让我无限的憧憬那毛豆跟嫩花生放在一起煮熟的滋味,也想象过父亲在我过生日的时候也给我煮上一锅鲜毛豆和嫩花生。但是这种想法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上,现实里我的父亲除了在我过生日的时候会给我煮鸡蛋,蒸卤面条外,根本就不会想到我还有这种奢望。


      另一篇描述的是一个少年和他家养的一头猪的故事,少年家养的那头猪是一头浑身没有一根杂毛的白猪,少年把那头猪从小养大,少年和猪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少年对猪喜爱有加,给猪洗澡,给猪挠痒,少年对待猪已经突破人和动物的界限,那种情感的投入更像是对待自己的一个玩伴。付出终有回报,动物和人一样有感知和情感,少年对猪的情义让猪也对少年产生了信任和依恋,少年和猪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猪长大后,少年带着它一块上学。少年的书包常挂在猪脖子里,猪驮着少年去上学。到了学校门口,少年进学校里上课,猪就在校园门口等着他。少年放学后,猪再驮着他回家。少年的这头猪引起了小伙伴浓厚兴趣,小伙伴们都想骑一骑少年的猪,可是一爬上猪背,便立刻被猪颠了下来,那头猪只让少年骑,根本不愿让别人骑,猪只属于少年的忠诚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那少年有猪陪伴上学的日子快乐无比,一年的时间在这种快乐中很快过去。快过年的时候,少年和猪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当邻居家的猪开始歇斯底里的嚎叫,少年家的猪也同样面对着要被杀掉的现实。少年哭着请求大人们不要杀了他的猪,可是大人们怎么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奢求呢?少年想保护住自己的猪,他把身体趴在猪的身上。但是最终,少年还是被大人们从猪的身上拉开,那头猪也被固执的大人们强行摁倒宰杀了。无助的少年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玩伴被杀,可他又无力挽回这样的局面,他只好无比悲哀的跑回屋里,把自己关起来不去目睹玩伴被杀的情景。


      我不喜欢猪被杀的结果,但是我喜欢少年和猪度过的那些快乐的时光,尤其是猪驮着少年上学,脖子里挂着书包,在学校门口等待少年放学的情景。看了这篇文字,住在家属院的我竟然也产生了想要养头猪的念头。可是我无论怎么恳求大人,大人始终没有同意,不甘心的我死缠不放,直到把大人缠恼,给了我一巴掌,扔给我一句,买头猪就让你搂着它睡!巴掌没有吓倒我,但是这句话吓倒了我,一想到猪想啥时候屙就啥时候屙,而且不论时间不论地点的习惯,这事才算了。


      如果说小人书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喜爱的话,那么金色少年里的这篇文字和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里的这两篇文字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启迪。也就是在我看了这本金色少年和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后,我的作文水平有了飞跃式的提高。有那本汇集了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精华之作垫底,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不再茫然,虽然谈不上笔走蛇龙思如泉涌妙笔生花面面俱到,但也有声有色有板有眼读着顺溜。就连曾经看了我的作文被弄的犯愁的老师也情不自禁的愁云散去眉开眼笑,抚着我的头说,进步很快,孺子可教!读这两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相信读书确实可以帮助我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在我结束了少年时代,刚刚迈进青年时代的那些日子里,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的那些一起长大的少年伙伴一个个都跟着父母相继离开了那个山窝里的家属院,回到了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家。他们走后,曾经一度热闹喧嚣的家属院一下空旷冷清了下来。留下来的我就像一只忘记跟随雁群南飞被剩下的孤雁,无尽的寂寞将我层层包围。正处于需要朋友需要倾诉的青春期的我,只能百无聊赖的使出浑身的劲尽最大可能的把石头扔向最远的地方,然后面对空荡荡面无表情的大山歇斯底里里呐喊,直到把自己的嗓子喊哑,让回声在大山之间回荡。除此之外,落寞的我无计可施。我在这种状态里生活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在一间早已经搬走了人的空房子里捡到了一本书后,这种状态才有了改变。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楼梦,书皮是鹅蛋清色的,上面印着三个黑色的大字红楼梦,旁边是四个小字,曹雪芹著。封皮简洁朴实,一点也不花哨炫目卖弄,但却透露着一种不可言喻无与伦比的大气。翻开书页,里面的字成竖行排列,而且字体皆是老写繁体字。这对于看惯了横行排版印刷的我来说,看着确实有些费劲。然而在看过几页之后,里面的文字却将我深深吸引,这种竖行老写字体的印刷并没有妨碍我的继续阅读。


      在没遇到这本书之前,我是听说过红楼梦的。在邻居家里的墙上见过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越剧图画,也曾听大人们谈论起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一些事,但对红楼梦这本书却从没有见过。说实话,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并没有读懂,一知半解的懵懵懂懂。那种感觉就如同贾宝玉在秦氏房中做的那梦一样恍恍惚惚稀里糊涂,然而那书中描绘的事情仿佛有根绳子一样将我牵引,忍不住想把它看懂。而想把它看懂的方式就是再一次从头看起,再次徜徉在曹雪芹给世人描绘的虚幻之境。正如作者在红楼梦里第一回中所说的那样,此书可在闺阁之间相传,能让看书之人愉悦烦恼尽除。我那原本烦躁的心情就是在反复阅读这本书之中逐渐平静下来,日子也不再那么难捱。名著就是名著,它与一般作品的区别之处就是耐读性,它能经受住岁月的消磨,无论在任何时代,无论世事怎么转变,文字里说的人和事都跟现实里的东西有着共同点,都能找到相似之处,这也许就是我对红楼梦百读不厌的原因所在。红楼梦是我读的遍数最多的书,每一次阅读后的感受都不尽相同,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这本书展现给我故事情景也越来越清晰。有人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述的故事,其实写的就是他自己经历的事。对于这种说法,我也有类似的感受。有句话叫作品来源于生活,这话说的就是这事。我相信没有生活,没有经历是写不出红楼梦这篇旷世之作的。曹雪芹的身世可窥一斑,他的曾祖父任江宁织造,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曾祖父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帝的宠爱。康熙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其曾祖父接驾,并住曹家。曾祖父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先后续任江宁织造。曹雪芹自幼在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长大,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后来曹家遭受革职抄家,曹家开始衰败,曹雪芹的命运也由此改变,从此开始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从上层社会沦落到底层社会,这种生活层次的落差让曹雪芹深感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看透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人非圣贤孰能无情,任何一个经历了身世变故的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想法,更何况是曹雪芹这样一个出身于豪门望族,生长在锦衣玉食环境里,突然在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变成了社会的底层人,这种身份的转变肯定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愤慨。然而,面对强大的封建社会,渺小的如沧海一栗的他又无力改变什么。或许是为了宣泄,或许是为了揭露,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于是他掘弃封建社会,粪土权贵,忍辱负重卷曲陋室守着清贫,写就这宏篇巨作也就不言自喻了。我始终觉得红楼梦里最大的亮点是贾宝玉和那些女人们的情感纠葛,这些女人的代表人物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很多人觉得贾宝玉应该是跟林黛玉结合的,喜欢林黛玉的人也多一些。可是在现实生活里,像林黛玉这样的女人恰恰是不适合做老婆的。一个病歪歪见风就倒,动不动就吃醋生气的女人显然是不能生活的,男人娶了这样的女人那日子肯定鸡犬不宁。与之相比,薛宝钗却是可以做老婆的那一类女人,大方宽容且具旺夫之相。可是喜欢多愁善感,没事背着花锄去葬花的林黛玉的贾宝玉偏偏不喜欢薛宝钗,这种放着好过而不过,不能不说是一种自找难受的举动。悲剧总是阴差阳错,但也是天意,一个再具旺夫相的女人,可是碰到了一个心思不在自己身上的男人也是枉然,悲剧自然是在所难免。或许也应了那句话,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这有点像人们永远忘不去的初恋。我很庸俗,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羡慕那个生在富贵中泡在脂粉堆里被众多女人捧着追着爱的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一个男人一生如果有那么多的女人喜欢,那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贾宝玉这个幸福的粉男不知羡煞了多少男人的眼睛,我相信和我一般这种想法的男人不在少数。然而,在羡慕的同时,当我看到贾宝玉最后的结局,我又不免感叹。人生还是平常些好,最起码不会大起大落。再者,人生还是应该遵循先苦后甜的模式最好,在经历了苦难之后,经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苦难的命运,这种苦尽甘来才是人生的真谛。贾宝玉式的先甜后苦着实让人措手不及难以接受,不说心理上的落差,就是面对苦难的现实就够茫然的了。红楼梦之所以叫红楼梦,也许故事的一切都从贾宝玉在秦氏房中做的那个梦开始,这一具有总结性的梦幻,不仅让贾宝玉初试了风月,也对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进行了预示,红楼梦归根结底也就是一场大梦,梦醒人散一切皆空,富贵荣华都是浮云,正所谓人生如梦。人都是会做梦的,但梦却不相同,象贾宝玉那样的梦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我很浅薄,终日为生存忙活,我始终无法超越自我看破红尘超凡脱俗,现实里的艰难常常令我也渴望做一个贾宝玉那样的梦,虽然结局不佳,但要是能在梦里体会一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滋味,那也不枉此生。人们不是常说那句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吗?我在梦里拥有一回又如何?


       有一个成语典故黄粱美梦说的也是梦,有一个书生,途径邯郸住在一个旅店,正好与一仙人同住,书生向他抱怨自己的穷困。仙人给了他一个枕头说,枕着它入睡即可获得荣华富贵。当时店主人正在煮饭,吃饭的时间尚早,书生接过枕头躺下即刻如梦。梦里他娶了最想娶的美丽的女人,生活阔绰风光体面,随后又考中进士,做官之后,他一心为民,建功立业,仕途摇摇直上官至宰相。然而就在此时,荣华未尽,灾难已来,嫉恨他的奸臣捏造罪证把他陷害入狱,就在要杀他之时,他对他的妻子说:我老家还有良田五顷,足可以糊口渡日。可放着安稳日子不过,我却外出求荣觅禄,只落了这样个下场。我不如死去……说着就要拿刀自杀,妻子连忙劝说,这才没有死去。后来,皇帝明察秋毫,给他平反,并封为燕国公。这时他已经对功名不感兴趣,他决心要成为名门望族。在他的努力下,他的这愿望最终实现,不仅拥有了豪宅良田,而且美女成群,但此时他已经老去,就在他要与世长辞的那一刻,他的梦醒了,醒来后的他发现自己原来只是做了一个梦,就连锅里煮的饭还没有熟。


       他不禁感叹:适才的梦,真算得是一个美梦。人一生的荣与辱,穷与富,得与失,生与死,都让我领略到了!书生经历此梦后,茅塞顿开豁然大悟,立刻放弃赶考,入了道门修行。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黄粱美梦里的书生相比,世上的人多数难抛世俗杂念,争着抢着削尖了脑袋也要跻身到富贵之中,不经历一番其中滋味定不会令其大彻大悟,正如那句经典之语,城里的人想往城外去,城外的人想到城里去;笼中的鸟想飞出去,笼外的鸟想飞进去,人的愿望多半如此。我看了红楼梦后,也渴望做一场梦,一场集富贵荣华,美女如群的大梦。可是这场大梦始终没有出现,不仅大梦没有,就连跟富贵沾边的小梦也没有。无奈之余,我只得在现实里不安分的躁动,为生存不遗余力。在看过红楼梦之后,我又得到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收获。得到这本书的经过跟得到红楼梦的经过一样,也是在一间人去房空的地上捡到的。那天午后,我进到了那间空房里,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房子里,窗户框子的影子被阳光投影在地上。那本收获静静的躺在窗户影子的框子里,书上的阳光灿烂的就像旖旎佛光。我原本只是出于好奇,看着房门开着不经意的走进。当我看到那本书后,这才往它走去。捡起那本书,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油然而生。


       那本书的外皮一样不显山不露水,然而在翻开里面的内容后,我立刻便感受到了它广纳包罗的深厚,那里面的文字都是金字塔顶尖的神来之笔。在这本收获里,我看到了一篇题目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文字,看这篇文字并不费劲,我是一气看完的。至于让我这样看它的原因,我觉得这篇文字里是带着钩子的,一个可以勾住人的钩子让人止不住的往下看。当时正处于青春期的我还没有经历男人女人之间的情感,对里面说的男人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似乎应该是费解的,但我确实是看懂了。这世上的男人和女人就是那么奇怪,只是那对视的一眼便已注定了一生的缘分,就如同是冥冥之中的事一样。一开始就算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没能在一起,但最终仍能转到一起,那篇文字里的男人和女人就是这样。文字里的那对男女一个是男犯人,一个女犯人,在特定的环境里,他们被限制了自由,但是他们的欲望却是活跃的亢奋的。他们命里注定要发生些事情的第一次对视是在一个午后,午后的阳光明晃晃的,芦苇荡里响起哗哗的拨水声,男人寻着那水声拨开芦苇,一个光着身子的女人正用窝成勺子状的手掌撩着水。女人的身子丰满圆润,她的皮肤并不太白,是那种偏白的乳黄色毫无矫饰的自然美,她撩水的身体生动得无可名状。男人就那样看着,直到女人洗完转身的那一瞬看到他。女人看见男人没有惊呼,也没有慌乱的躲藏,在和男人对视之后,突然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对男人莞尔一笑,然后用毫不防备的姿势站在那里。这种姿势是一种无声的明确的告白,这里面有诱惑,有渴望,有鼓励,可是男人在女人没有看见他时产生的生理要求,一下子竟然被女人这种好不防备的姿势弄的消失。男人落荒而逃,任由芦苇锋利的叶子把身上拉出一道道血口。那次对视之后的一次擦肩而过的机会里,女人小声的对他说,我恨不得宰了你!女人从灵魂里迸发出的这句话撕扯着男人的灵魂。这次之后男人和女人再次见面已是八年之后。八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的事,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此时的女人已经离了几次婚,已经不再是当年男人在芦苇荡里看到的那个女人,然而她在男人的眼里依然是八年前在芦苇荡看到的赤裸裸的女人,除了离了几次婚之外,别的没有任何的不同。男人在过去的八年里从来也没有忘记过这个女人,这个女人是他世界的全部,再没有别的女人能走进他的世界。命运再次让男人遇见女人,男人这次不想再错过机会,当男人跟女人告白后,女人立刻就同意了。两个应该在一起的男人和女人终于在一起了,可是命运似乎并不想放过他们,仍然兴趣十足的捉弄着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女人的男人面对女人茫然的无从下手,这让女人不得不为之导航,然而长期处在压抑和幻想状态下的男人力不从心,最终不欢而止。


      这世上的事恐怕再没有比男人做不了男人更让男人觉得没有面子的事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男人在女人面前都是低着头放低身姿。无能的表现甚至让男人想到了离婚,结束他们的婚姻,放过女人,让她去找一个完全是男人的男人,可是女人拒绝了。就在男人惶惶不可终日想死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洪水改变了一切。把身上最后一丝力气用完堵住决堤的窟窿回到家里的男人一下瘫软在门口,女人心疼的把他弄到床,解开衣服的扣子,敞着柔软的胸怀用女人的温柔拯救着他虚脱的身体和灵魂。在那一刻,男人被激活了。当女人说,你好了!还能吗?男人凶狠狠的说,能!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男人找回了自己的另一半。完整后的男人思想开始活泛,他想到了过去的八年,以及八年里女人离的那几次婚。还有在他没有找回自己另一半的那些日子,女人对他的态度以及不贞。想到的这些让他狂躁,让他不安分,让他想要报复。最后他决定和女人离婚,他要离开。女人知道自己留不住男人,她同意了离婚。在男人即将离开她的头天夜里,她哭着把家分了。她把家里的五百块钱分给了男人二百,她说,以前离婚,她都是拼命向人要钱,而这次却是心甘情愿的送钱。分完家,女人还热辣辣的对男人说,上炕吧!今晚我要让你玩个够!玩的你一辈子也忘不了我!末了,女人还说,我告诉你,你将来是准不得好死的,因为你亏了心了……可是,不管有多少人给你送葬,送花圈,心眼里真正哭你的就我一个,你信不信……以后,每到清明,我不管在哪儿,都给你烧纸,你就到我这儿来拿钱花好了……你别忘了,是我把你变成真正的男人的……看了这篇文字,我忍不住一阵酸楚,男人和女人是不应该这样结局的,他们辜负了当初命运安排给他们的那一次人生的对视,更辜负了命运安排给他们的结合的机会。这世上的男人和女人有他们相视的机会的大有人在,然而拥有结合的机会却寥寥无几。相比之下,他们是多么的幸运,然而他们自己又放手这份幸运。面对他们的不珍惜,我非常为之惋惜。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高级所在,可能就是灵动的思维和复杂的情感。人在拥有这份高等动物的优越感的同时,也被这种灵动的思维和复杂的情感纠结着,无端的生出许多纠结和烦恼,所以才就有了一出出爱情悲剧。当然动物们也可能有思维有情感,但我们无法知道。这世界从有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的情感纠葛就一直存在,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情感故事一直在不停的演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男人不能没有女人,女人也不能没有男人,也只有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彼此才算的上完整。男人和女人是这个世界的灵魂,男人女人彼此相爱快乐着,但又彼此相爱折磨着……


      当一份渴望的爱情没有得到的时候,人总是单纯的,想的都是好。然而当这份爱情真的得到的时候,灵动的思维便开始滋生渴求完美,一旦出现了瑕疵破坏了心里的美好,这种瑕疵会让人抓狂疯癫,甚至变的忘乎所以,就连当初视为珍贵的东西也会轻易丢弃。这篇文字里的男人和女人虽然是以悲剧结束的,我也跟着瞎难过了一段时间,但是这并没又妨碍当时正值青春期的我渴望一场酣畅淋漓的爱情。很多人在犯错之后喜欢嫁祸于人,说自己犯错完全受别人的鼓惑。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避重就轻,不愿正视自己本质的龌龊表现。人都是有明辨事理能力的,书是教育人,感化人的,看书可以从中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以防重蹈覆辙。我在这篇文字里读到了人性的纠结以及人性的卑劣,但更多的是感悟。我很向往文字里的男人和女人的第一次对视,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也是有过这样的对视的。受他们的激发,我甚至想过如果命运安排我也能像他们那样幸运的话,我一定珍惜这份幸运,绝不会轻言放弃,但遗憾的是最终我也没有等来命运安排给我的幸运。


      随后,我还看了西游记。看西游记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看过电视西游记,对西游记已经有所了解。看过西游记,我发现看小说西游记跟看电视西游记完全是两回事。看电视西游记,那是人家拍好的,你不用想,直接瞪着眼看就是了,人家怎么拍你就怎么看。但是看书却不同,看书的时候,人的思维会跟着文字叙述的情节走,那些文字会随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变化成情景。如果让我做一回导演的话,我相信我拍出的西游记肯定跟那些导演拍出的西游记是不一样的。这好比做饭炒菜,同样的食料,让两个人去做,做出来的却是两种味道。这可能就是看电视跟看书的区别,为什么很多人会在看了电视之后,还要去看小说的原因所在。相传,吴承恩是个孝子,写西游记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哄他的父亲开心。吴承恩见年迈的父亲整天郁郁寡欢,便想让父亲高兴起来,于是就动笔写了西游记。吴承恩没有想到父亲看了他写的西游记后,精神一下好了起来,喜悦的象孩童一般看完一集后马上向吴承恩索要下集。吴承恩不敢懈怠,于是就一集接着一集的写了下来,最终完成了西游记的全集,由此产生了脍炙人口的西游记。这部传世巨作透露着不朽,也透露着一个孩子对父亲的爱,这片孝心同西游记本身一样不朽。西游记里那个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妖魔鬼怪的克星孙悟空,无疑是幻想刻画虚构的人物,现实里根本不可能存在具有这样超凡能力的人物。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妖魔鬼怪是现实里的邪恶丑陋现象,邪恶也许可以逞一时之强,但在正义面前最终被战胜,邪不压正是西游记里灵魂所在。孙悟空身上释放出来的正能量是现实里缺少的,这种正能量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需要的。


      西游记充分的展示了中国人的想象能力,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三头六臂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拔毛成兵的孙悟空把人类的想象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惯使的兵器,能大的捅天,能小的如绣花针藏到耳朵眼里金箍棒也极具人类的智慧。当我们津津有味的欣赏猫和老鼠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叹外国人的奇思妙想时,不妨读读西游记,我想从中会产生一些想法的,中国人从来也不缺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不比任何一个国家逊色,然而,现代人迷恋外国文化又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正在把我们的本土文化丢失。当然,我们也不能沉浸在过去聊以自慰,我们需要在坚守我们特色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是完全把我们的文化抛弃,去盲目的追寻所谓的世界顶端文化。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有句话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觉醒,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觉醒,这种觉醒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一直所追求的顶端文化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五千年的积淀里,只有打着深深中国烙印的才是我们要的。我们每人都有一个这样或者那样的梦想,但是让我们的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的文化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这个梦想就是现在我们描绘的憧憬的伟大中国梦,勤奋的中国人正在以从来没有过的民族自信心大踏步的往前迈进,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不遗余力。我想,中国的文化肯定会成为世界上的主流文化,这一天会到来的,因为西游记是没有人能够超越的,是世界上任何一部同类小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除了这些书,我还读过别的一些书,只不过这些书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一些。我有读书的习惯,但却没有藏书的爱好,或许在小的时候还有些,大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了。看过的书,或者被看到它的人借走,或者被弄丢,没有一本保留下来。虽然没有藏书的习惯,但是我固执的认为喜欢藏书的人跟喜欢藏钱的人形式是一样的,只是价值取向不同罢了。藏书的人把书装满书柜排满房屋,然后把自己放在这种环境里,感受着坐拥书的快乐。藏钱的人把钱弄满房子,要不数钱玩,要不把钱铺满床躺在上面,感受着守着钱的那种快乐。书和钱我都喜欢,可我不会藏书,也不会藏钱,因为我看过的书丢了,得到的钱花了。花了的钱没有记忆,看过的丢了的书却留在了脑子里,啥时候想起那些文字便会生动的浮现出来……


      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超级的U盘,只要是看过的书,它都会有或多或少或深刻或浅薄的记忆存储,并且没有删除功能。我一直觉得站在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的人都是爱看书,并且记住了书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气定神闲绘声绘色如数家珍,那是他们把看过的书存储到了大脑里,然后凭借着自己对书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讲述。我偏执的认为,站在百家讲坛上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肯下功夫去读一本书,并将这本书完完整整的记在脑子里就可以做到。但我也知道,这话说着容易做着难,如果喜欢看书的人都能完整记住一本书,并具备超凡的讲述能力,那百家讲坛就该人满为患了。我读书的目的似乎达到了,但又似乎没有达到,这可能就是我的贪心,就是我无休止的欲望。因此,我还得把书读下去。我的人生或许就是在读书中丰富起来的,没有去的地方,读了之后似乎就有了些印象,不知道没有经历过的一些事,读了书后也就知道了,似乎还明白了一些。在过去的那些年,我始终觉得我和书是朋友,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看过的书是老朋友,正在看的是新朋友,有书相伴,时光里不再寂寞。生活在尘世里,我很浮躁,唯有读书的时候才会静下来,任由时间在字里行间溜走,不觉中时光荏苒。


     过去,我在读书中快乐忧伤着醒悟着感受着汲取着;将来,我仍会在读书中快乐忧伤着醒悟着感受着汲取着,我喜欢读书的这种感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