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宾的头像

李文宾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2/13
分享

远去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那时候不仅盼吃的,盼穿的,而且也盼玩的,当然还盼压岁钱。这几样中,最盼的还是玩的。玩的主要是放炮,要是能弄一挂长鞭炮,然后拆成零的,装到衣兜里,然后点根香,走着放着,一会啪一下,一会啪一下的听响,那就太美了。

那时候一到年关,空气里飘荡的都是鞭炮放过的炮味,卖炮的就开始聚集到一条街上。那时候,大人小孩都喜欢逛炮摊。

那时候卖的炮都是自己做的,不像现在管的严不让私人做炮。

那些卖炮的,为了招揽生意,常常会放炮比试,看谁卷做的炮瓷实,炮纸炸的碎,崩的响。

不比不知道,只要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那些着的快,崩的响的自然是被抢购一空。

但是逛炮摊的远比买炮的多,多数应了那句人家放炮爷听响的话。

与比炮相比,炮摊着火更让人感到刺激震撼。说这话有些幸灾乐祸的嫌疑,但事实并非如此,毕竟炮摊着火的事不可避免,也是时常发生的事。

一个炮摊着火,让整条街的炮摊都跟着动。跑的慢一点,就会殃及自己的炮摊。那些卖跑的各自推着自己装满了炮的架子车疯狂的样子确实非常热闹。

即便如此,明天卖炮摆炮摊依然还是这样,热热闹闹的挤在一起,谁也不舍的找个清气的地方去卖。任由炮摊着火的事情一再上演,很有些乐此不疲的假象。

与之相比,大赵的炮名声最好,炮崩的最响,卖的自然也是最好。

但是也有不服气的,暗地里在黑火药里加了明药,然后卷成了炮,捻子也换成了细导火索。然后跟大赵比炮,现在卖炮的桥头的地上放,随着一声巨响,把地都跟震的直发颤。响过之后过去一看地面,地面硬生生被崩出了一道裂缝。然后又把点着的炮扔到护城河里,那换成导火索的炮捻也不怕水,扔到水里后,呲呲呲的在水里往外冒白烟。随即一声巨响,把护城河的臭腥泥崩到了天,然后跟天女散花一样落了围观人的一头一脸。那场面还真有些撼天动地的架势。

响确实是响,可是太响了,跟炸药包似的,谁也不敢买,都害怕回去把房子再跟震塌了。所以,那个不服气的,虽然做出了响泡,比过了大赵。可还是没有人敢买他的炮,只落个卷的炮响的名声。

也有一些敢做敢卖的,做的炮不仅蒻捻断火,而且都是放屁打通的居多。这种炮要是被那个贪图便宜的人买回去,在年三十晚上再那么一点,噗噗嗤嗤的弄一通,不仅招致家里老婆孩子一顿糟讥,落个不会买东西办事的埋怨。而且,一年的好运气也在这种噗噗嗤嗤中败坏完了。

有一回,我跟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张铁一块在逛炮摊时,捡到了一挂长鞭。我们两人如获至宝,拿着到了旁边背人的地方拆了,然后用麻绳一个个码起来捆好,捆成两大盘,然后在炮摊上找了个地方卖炮。

有大人逗我们两个小屁孩,问我们炮响不响?

我们自信的说响的很,大赵的炮,能不响?

那大人就接着逗我们说,光嘴说可不行,放个试试叫听听。

我和张铁就煞有介事的拿着烟头,点着一个炮扔了。可是很丢脸,连着点了几个都没响。

引得那大人哈哈大笑,羞臊的我们俩个很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赶紧拿了炮跑了。这种难堪,以至于现在想起都还脸红呢!

与炮相比,炮摊上卖的起火更是让人难忘。

起火也叫窜天猴,现在的起火都是紫红色的小细棍,头上是一个胶壳。但是当年炮摊上的起火,那可比现在的看上去要彪悍的多。

那些起火都是用整根麻杆做杆的,头上用牛皮纸卷的火药,大小跟巴西雪茄一样。点着以后,嘭的一声便直插云霄,半晌之后才直索索的落到旁边的护城河里。当年,护城河里插满了那种麻杆,那情景很是壮观。

逛炮摊只是过年其中的一项,还有看杂技团表演。

有一回,我挤在第一排看杂技团的演员表演杂技,其中有一个变魔术的节目。

那个演员大把大把的从一个蓝布袋里往外抓糖,他也给了我一个,我接过糖迫不及待的剥开。没想到汤汁里面包的却是一个烟头,恨的我把烟头又扔给了那个演员。旁边的人看见我这样,不由的快怀大笑。

过去过年不出正月都是年,与过年相比,正月十五比过年三十还要热闹。

到里正月十五,很多舞龙的,玩狮子,划旱船,踩高跷的就会进城表演,沿着城里的街道一圈一圈的转,一直转到大半夜。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疲倦,跟着人家屁股后挨条街的转,直到人家玩累了走了,还不舍得回家。

那时候舞龙的前面有开道的,开道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链子,走着甩着,把手里的链子甩的跟一个光圈一样。链子的两头是两个小圆笼,里面放着点着的木炭。那些炭火一经甩动,火焰立刻便红亮起来。行人一见,便赶紧避让。

那时候的人过年的热情很高,那些舞龙的,玩狮子的,划旱船和踩高跷的,走到谁家门口,如果看着好,给点点心果子就行。不跟现在似的,啥不啥动不动的就要钱,人情薄的还没有纸厚。

另外,那些艺人也很敬业,远非今天的人能比。我亲眼见过一个踩高跷的艺人,他在大踏步的往前走时,高翘没有踩实,身子一歪便摔倒地上,摔的下巴流血。可是他从地上一个鲤鱼打挺便又站了起来,跳着就去追那些踩高跷的人去了。当时这一幕让很多人动容,忍不住让人对着他的身影啧啧称赞。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们那些同辈人便会结伙挨家去拜年,凡是去的家,人家都会热情的拿出糖果香烟相让。等到一圈转下来,身上的大小口袋都会装满各家的糖果。

正月十五晚上挑灯笼也是过年的重头戏,为了十五的夜里挑着灯笼来回转。老早就开始准备,自己动手扎灯笼。用纸杆扎成的骨,用纸呼成的灯笼虽略显笨拙,但是那时候并不讲究,有挑的就行。到了十五,切段萝卜,在中间挖了坑,倒上油,然后用棉线做成灯捻点着,挑着便开始转了起来。

有一些没有灯笼的小孩,见别人挑着来回转,便新生嫉妒,趁着不注意,便点了鞭炮扔到人家灯笼里,要不就是炸烂了灯笼,要不就是引起油翻,引燃灯笼。如果炸的是男孩的,少不了惹得骂上几句。如果是女孩,女孩感情脆弱,便会梨花带雨的哭起来,少不了惹的大人过来,撵着崩了人家小妮灯笼的坏孩子骂。

虽然现在的日子好了,可却总是想念小时候过年,那时候的年味,现在已经感受不到了,炮摊也见不到了,脸面越来越重要的住进楼房里的人们各自为政,谁也不愿意去主动给谁拜年。就连过年都是静悄悄的,远去的年味只留在了记忆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