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泽光的头像

李泽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0
分享

大漠边缘的平原水库

九十年代中,我在新疆巴楚县工作期间,曾经常到县城附近的“红海”和“小海子”两座平原水库,留下的印象至今难忘。

红海水库在巴楚县红海乡境内,紧靠314国道,距县城约12公里。是民国30年(1941)时任新疆国民政府主席盛世才向中共请求由延安派来的共产党员李云杨任巴楚县长时主持修建,库容只有三千多万立方米。新疆解放后,经多次改扩建,形成了如今坝高6米,宽5米,坝长28公里,库容七千多万立方米,集灌溉、水产、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原生态水库。堤岸周边绿草茵茵,水流潺潺,绿柳绕堤,栈道蜿蜒,牛羊成群,散发着恬淡清新的田园气息。库内水域宽广,水天一色,白云飘渺,水鸟纷飞,野鸭、锦鳞游畅,苇丛繁茂,景色宜人。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秀美,又有大漠戈壁的辽阔雄浑。为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亘古未有的勃勃生机,灌溉润育出的片片绿州,使巴楚成为新疆的产棉产粮大县和后来的旅游盛地。凡是去过的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赞佩它不愧是大漠绿洲的一颗璀璨明珠。

小海子水库,为图木舒克市管辖,距巴楚县城东南19公里,是60年代由兵团农三师的官兵在叶尔羌河下游,沙漠边缘的玛扎山下平原上筑坝修建起来的,之后逐年不断加固完善形成规模。小海子水库,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是绵延数十公里、面积数百万亩的夏河原始胡杨林,水库面积约150多平方公里,坝长48公里,库容量约7亿立方米,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

水库的名称之所以叫“小海子”,据说是综合多方面因素而得名。如参考维吾尔语“硝库勒”的变音;根据库区包尔其山背后的古生物“化石沟”在远古的白垩纪时期曾经是大海的史料;更主要的是当年聚集的兵团建设者很多都是来自大海边和长江、黄河一带,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能见到浩瀚如海,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景致,本身就是大漠垦荒人心目中的大海。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里堤坝四周绿树环绕,乔木、灌木丛生,胡杨、柳树、榆树、沙枣、红柳等参差有致,芦苇、麻黄草等点缀其间。大雁、天鹅、黄鸭等鸟类栖息于此,野兔、蜥蜴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水面微波荡漾、清澈明净、烟波浩渺,沙滩绵延,海韵无限,蓝色的水面和飘动的白云相映成趣,水鸟、野鸭、白鹤、灰鹤在平静的湖面尽情嬉戏,徜徉游弋,游人泛舟而过,恍入蓬莱仙境。水库中的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鲢鱼、鲤鱼、草鱼、鲫鱼、武昌鱼等。春夜降临,蛰伏在草丛中的牛蛙耐不住寂寞鼓起喉舌,引来片片蛙声争鸣。夏季时分,绿意无限,生机盎然。洪水时节,这里更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水天相连,浪涛翻腾,潮声颇似大海。秋天到来,万顷碧波衬托着蓝天白云,并点缀着岸边金黄色的胡杨林,极富诗情画意。每当风和日丽,静坐亭台廊榭间或依山面水观湖光山色,杨柳依依,听涛声阵阵,犹如置身在江南水乡与大海岸边。周末和节假日,周边的居民以及单位职工都会来到这里休闲观光,举行各类娱乐活动,尽情感受海的风韵。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

记得96年的夏天,一支野战部队来巴楚驻训演练,政治部主任是南方人,我曾陪他到小海子水库参观,一上大堤他就被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和倒影中的蓝天白云、雪峰绿岸所陶醉,连连赞叹说:真是太美了!没想到在大漠戈壁还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感到仿佛回到了江南湖海。我的一位做后勤工作的部下从小在小海子水库边的兵团水工团长大,他的父母是从原籍江苏进疆的老军垦,也是小海子水库的首批建设者。据他们介绍,当年这里全是寸草不长的荒漠戈壁,为了垦荒用水,把沙漠戈壁变为良田,在机械设备极少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成千上万的军垦战士连续三年冒严寒顶酷暑,迎着怒吼狂卷的风沙尘土,吃咸菜,啃窝窝头,住帐篷,靠铁掀十字镐、两轮小推车,铲挖推拉,垒堤筑坝建水库,将叶尔羌河水截流其中。坚持不断垦荒种粮,植树造林,修渠引水灌溉农田。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因为有了小海子水库,人们慢慢地汇集到了她的周围,使昔日的荒漠戈壁有了绿色,有了牛羊,有了良田,有了村落、团场和城市,成为如今水草粮棉盛茂、物产丰富的大漠绿洲。我们曾多次问他们退休后是否回江苏老家住?他们说,和老家差不多,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没有必要再住回去。

因为离水库很近,我们同当地其他单位一样,经常利用暑夏的节假日组织大家到小海子水库和红海水库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如钓鱼、划船,游泳等。到了中午,有的时候是安排在水库边上的小饭馆就餐;有的时候是围坐在岸边树荫下欣赏海景,品尝当地的红柳烤鱼、烤羊肉、手抓羊肉。当然每次都少不了要互相对饮一番,喝得面红耳赤,醉意浓浓时,便在树荫下的草地上,一边纳凉,一边甩打当时流行的“双扣”扑克,甚是欢欣。直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返回驻地。

2016年9月于乌鲁木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