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泽光的头像

李泽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9
分享

难忘红柳

从新疆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春暖花开之际大都住在内地,每当漫步在万条垂下的绿柳之道时,就会想到新疆大漠戈壁的红柳。

虽然红柳绿柳都是柳,可二者的命运和境遇却完全不同。绿柳被苍天安排在气候和环境条件都非常优越的青山绿水、江河湖畔、潭池溪流边生存,享尽大自然与人类给予的荣华富贵,祖祖辈辈,时时处处都受到特别的关爱、呵护与赞美,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宠物。它们总是无忧无虑,悠闲自在,潇洒飘逸地生活着。然而红柳就不一样了,它们生长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沙漠戈壁,面对的是严寒与酷暑,世世代代、年年月月都要与狅风沙暴、烈日灼热、干旱饥渴和冰霜雨雪的折磨摧残相抗争,依靠自己的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艰难而孤寂地生活在旷野荒漠,默默无闻地为大自然的和谐稳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

我第一次见到红柳是70年代初在新疆克拉玛依当新兵第二年夏天。因参加班、排组织的野外训练,当天上午,我们排四个年度的新老战士,真枪实弹全副武装,顶着40度的高温,列队齐步加跑步两小时,来到烈日烘烤的戈壁荒滩。只见一望无际的旷野上,除了沙土、细石粒、鹅卵石和一些零零星星扑在地面不知名的小草,就是稀稀拉拉,相距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蓬蓬野生小树丛,挂满绿色细小叶片的枝条向上撑开,离地面也就一两米左右。我们这些从内地来的新兵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

心里正嘀咕时,只听排长安排完训练科目特别强调说,当与敌人在平地的行进战斗中,来不及修筑战壕等工事时,那一丛丛的红柳和大大小小的小沙丘,就是我们作战的掩体,就是临时的简易工事。大家一定要像这戈壁的红柳一样,以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坚守自己的阵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些植物就是我们都要发扬它崇高精神的红柳。随着排长一声令下,新老搭配的三人一组,迅速冲向远方寻找各自的掩体。我们组选择了一丛比较茂盛的红柳,头向树丛卧倒,趴在一侧,与红柳近身相依。置于眼前的红柳,由多只主干组成,笔直向上,坚劲挺拔,表皮光亮,呈暗褐红色。分枝很多,交叉互拥,枝条柔韧,竞相上展,紫红油亮,枝条上的绿叶细小稠密,有点像鳞片,大小约2厘米左右。在短暂的休息中,我趁机向身旁二位老兵请教。从他们的描述中得知,红柳又名柽柳,三春柳、观音柳。是一种小乔木,比较矮小,树高一般只有2到3米。每年冰雪消融的四月中旬萌发生长,五月下旬至七月开花,花期一直延续到九月底至十月初。我当即抬头细看,的确如他们所说,枝条上部确有盛开的花束,花瓣呈卵状长圆形,颜色粉红,一串串一束束,在阳光的照射下,凌空独耀,煞是好看。当时就觉得红柳虽然生长在戈壁荒野,不比绿柳逊色。一丛红柳就是一处风景,就是一处屏障,一处工事,戈壁荒滩因红柳而增色添彩。

在连续进行多次掩体训练后,突然阴云密布,开始刮起大风。一时间,沙尘滚滚,石子飞扬,风声呼啸,已看不清几十米外的物体,人已无法站立。排长在风啸中发出哨音,要求先隐蔽休息。我们小组三人仍然趴卧在红柳树下。稠密细直的柳枝与叶片象一堵篱笆墙将风沙挡住,不断摇动的柳枝发出阵阵与风沙搏斗的嘶鸣声。狂风和沙尘暴是新疆戈壁滩和沙漠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有时候一天要发生多次,今天我们正好赶上。虽然风狂沙暴,因为有红柳的遮挡,大家都安然无恙。风沙停止后,排长集合带领队伍由原路返回驻地。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红柳,但却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深感红柳虽然矮小却具有刚直不阿,坚韧不拔,昂首天地,从不向风沙暴力弯腰低头的精神气质。从此之后,不论在军营还是后来到地方,接触红柳、听闻红柳已是一种常态,提倡发扬红柳精神很早就已成为新疆军地激发人鼓励人的传统习惯。诸如驻扎在沙漠戈壁、边防哨卡的官兵以及地方单位的职工专门在驻地内外种植红柳,以此来防沙和美化环境,激励扎根边疆坚守本职的意志等等事例非常普遍。

在新疆,人们不仅把红柳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而且把红柳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功用发挥到极致,或者说是红柳把它自己对自然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发挥到了极致。在七十年代前后,乡村的农牧民大都将纤长柔韧的红柳枝采集回家,用来编制箩筐、漏斗、筛子、耮耱等生活、劳动用具,编制盖房用的房席、炕席,用红柳来做家禽牲畜养殖的围栏、篱笆等。尤其是用红柳框装运土石,成为新疆很多代人开荒修渠,兴建水利工程不可缺少的生产方式。

红柳的嫩枝、细叶含有粗纤维和蛋白质,牲畜食用后耐饥、蓄膘,是羊、驴、骆驼等都很喜欢的良好饲料。春季的嫩枝、嫩叶、嫩花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红柳枝叶入药,可以解热透疹,治疗风湿病,有祛风利湿的功效。在民间,小孩出了麻疹,老人找一些红柳枝条熬水给小孩服下,疹子就可以消除。因嫩枝含鞣质,还可以提取栲胶。尤其是红柳烤鱼,鲜香嫩滑,皮骨酥脆,味道精美,成为新疆特有的美食。更为奇特的是,人们发现依靠红柳寄生的沙漠人参(也叫肉苁蓉、大芸)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由此红柳特有的这种济物助生的功用,在新疆也广为发挥。特别是在地处沙漠边缘的和田地区几个县,红柳与肉苁蓉的栽培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开发项目。

2003年我和几位同事曾到我们单位对口扶贫的民丰县考察参观万亩肉苁蓉基地,实地听取过技术人员讲解红柳滋养肉苁蓉寄生的过程,很是耐人寻味。据他们介绍,先将母体红柳栽培成熟,然后将大芸种子(种子在自然环境里要经过两个冬季才能成熟,成熟的肉苁蓉种子很轻细,每克约10000粒)放在红柳新生的幼根根尖,根尖从肉苁蓉种子的珠孔端穿入种皮内,分泌化学物质,诱导胚细胞进入活跃状态,吸收胚乳提供的营养,在珠孔形成吸器并与红柳主根一起由珠孔伸出种皮外,逐步分化产生芽原基,再发育为肉苁蓉植物。红柳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全部营养和水分,一般需要1—3年,有时可达4—6年或更久,肉苁蓉才能成熟。

当时我们看到长出地面的肉苁蓉,体形圆柱,根部长在沙中,高约一米左右,大小高低不等,中部较粗,顶部变细,通身肉质肥厚,不分枝。体外为黄色肉质鳞叶,如覆瓦状排列,呈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在阳光照射下,犹如金黄椭圆的小塔林挺立在红柳树下,鲜艳娇美,十分别致而赏心悦目。它的母体红柳虽不显眼却始终陪伴着它,并为其遮挡风沙。成熟后的肉苁蓉干品市场价好几百元一斤,是一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名贵中药,有“沙漠人参”的美誉。由此可知,红柳将自己的营养水分慷慨地提供给肉苁蓉,经过多年抚养使肉苁蓉慢慢长大成熟,成为人类珍贵的滋补药品。人们往往只记得肉苁蓉,红柳的付出却鲜为人知。然而红柳这种不为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价值却无以伦比,它更珍贵,更让人感佩。

1995年9月,我国第一条横贯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漠腹地的沙漠公路建成通车,它是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等级公路。沙漠公路非常笔直平坦,全长522公里。90年代末我曾两次因公乘车穿越沙漠公路。所到之处有436公里的沙漠路段两边都是种植的红柳等防风固沙灌木。在沙漠中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所见时树还比较矮小,树丛中连接着滴灌的黑色塑料管,一路上都有管理养护人员。在停车休息中,曾与路边管理人员闲聊,据他们介绍,沙漠路段种植的红柳、梭梭、沙拐枣等灌木已达2000万株,全线采用滴水灌溉技术,每约2公里设立一个浇灌增压站,长年有护林员管理,年耗水总量600万方。人工种植在沙漠中的红柳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成活后则替代了原来的草方格和草栅栏的防风固沙材料,同时也绿化、美化了环境,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条“沙漠绿色走廊”。在没有种植红柳防护之前,公路经常被风沙掩埋,影响正常通行,需动用机械人工清理。自从有了红柳防护,就很少出现被沙阻路的情况。第一条沙漠公路及其红柳防护工程建成后,又陆续建成了阿克苏至和田400多公里,尉犁至且末300多公里,阿拉尔至且末100多公里等多条沙漠公路及其红柳防护。

我们在身临其境的穿行中深深感到,红柳固沙防风护路工程与沙漠公路的建设太伟大太不容易了。千千万万株红柳等灌木,根连枝携,交叉互撑,团结凝聚在一起,用它们插入沙层几十米深的根系将流动的沙土牢牢地把控固定,用它们瘦小而柔韧的躯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与狂暴无度的风沙相抗争,形成一道道犹如铜墙铁壁的绿色屏障,成为沙漠公路的保护神,大漠生态的铁卫士。这不得不让人萧然起敬,终身难忘。

2024年6月于西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