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泽光的头像

李泽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02
分享

到少数民族家的节日拜访

6月17日这天,早晨起床一打开手机,新疆的几个微信群里就不断出现汉族给少数民族战友、朋友“祝贺古尔邦节快乐”的短语,我也赶紧发去祝词。虽然退休后长期在内地,但每年互相间的节日祝贺依然如故。每当这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到少数民族家节日拜访的情形。

在新疆,除了全国统一的节假日外,还有两个法定的少数民族节日。这就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包括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族等)的肉孜节(放假一天)和古尔邦节(放假三天)。

肉孜节(是波斯语,意为斋戒)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伊斯兰教历对应的公历每年时间不一样)。每年开斋节前为斋月,需封斋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月期间,穆斯林信众要在日出之前吃完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饿,都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平时抽烟的也要暂时停止。到了晚上,当清真寺的钟声响起,人们才可以进饮食,左邻右舍也可团聚。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需再封一日,到30日的第二天为开斋节。从这天开始,可以吃食物,刷牙、沐浴、穿好看的服装、开斋施舍、低声诵念赞词等,或举行隆重的节日活动,以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在开斋节到来之前,家家都要清洁或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准备节日用品等。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时间为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当日,朝觐者要进行宰牲。经济宽裕的穆斯林要在伊历12月10—12日3天之内宰牲,逾期无效。穆斯林信众特别重视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节日中皆着盛装参加会礼,游坟诵经、缅怀先人,宴请亲友。有条件的家庭大都要宰杀一头羊,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联欢,以示庆祝。

两节期间的少数民族家中客厅摆满丰富多样的喜庆之物。包括各类新疆干果、水果,少数民族特色的点心、糖果、油炸面点、馓子、茶水以及现做的烤羊肉、手抓羊肉、熏马肠等精美食品,以招待客人。回族家过节还要做粉汤,恭候贵客和亲友们的到来。过节的粉汤特别讲究,需由凉粉、羊排或羊腿骨、冻豆腐、青菜、木耳、菠菜、蘑菇、西红柿、香菜等多种原料制作而成,味道鲜美,酸辣适度,开胃爽口。和维吾尔族的烤羊肉等美食一样,很受各民族的喜爱。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历来十分重视相互间的友谊和礼节。每逢这两个节日,在通讯还不发达的90年代前,新疆的汉族都会三五成群地到本单位的少数民族家里去拜访(或叫拜年),祝贺节日,少数民族自己也互相走访。民、汉同胞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少数民族特色的风味佳品,一边喝酒聊天,弹唱起舞,很是热烈欢快,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记得80年代在乌鲁木齐部队期间,每年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我们都要约上几位机关干部一起到维吾尔族干部家拜访,以表祝贺。有一年的肉孜节上午,我们首先来到军分区买买提副司令家。按照民族礼节,进门打招呼时,大家都很自觉熟练地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并与主人一一握手。随行的女同志,则和副司令的夫人以脸颊相碰行贴面礼并拥抱一下。然后主人安排我们在茶几周围的沙发、椅凳落座,倒上茶水或奶茶,让大家选用摆满茶几的各种食品。接着,主人买副司令又用维吾尔族小刀将盘中热腾腾的大饦手抓肉等肉食削成小块,让大家品尝,并说烤肉、手抓饭和拉条子等饭菜很快就好。并给每人斟上一杯白酒,共同举杯,祝贺节日。副司令陪大家喝茶饮酒、品食聊天,有的还与副司令及夫人一起唱歌跳舞,很是开心快乐。热闹一番之后,我们随即告辞,去其他干部家继续拜访。

90年代初在南疆工作期间的一个古尔邦节,我约了几位维吾尔族和汉族干部一起,到退休多年的维吾尔族老领导家拜会,他住部队附近县城边老家的一处私家平房小院。我们一到门口,老领导就热情相迎,把我们领进院内。只见与屋檐齐平的葡萄架,覆盖着整个小院,每串葡萄足有一两斤,一粒粒晶莹透亮,珠连玉抱,挂满藤架,让人格外养眼醉心。葡萄架下铺了两幅大红地毯,地毯中央安放了长条茶几,覆盖着花色鲜艳的桌布,上面摆放了许多盘牒,盛满各种干鲜果品,如葡萄、西瓜、甜瓜,点心、油炸馓子、麻花等小吃。老领导得知部队的战友要来拜访,非常高兴,提前几天就张罗准备。已有几位维吾尔族朋友先我们而到。一阵寒暄之后,老领导陪同客人围坐在茶几周围,并说:“你们难得来一次,今天正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一起热闹热闹”。大家在品尝鲜果茶水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当年老领导在部队严格要求、关心部属的许多往事,很让人肃然起敬。

不一会,一位维吾尔族壮小伙(可能是帮忙的客人或亲戚),从院侧的墙角边拉出一只肥胖的大尾羊准备宰杀。这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待客方式。一般都是客人来后才宰羊,显得既新鲜又礼貌。我们都起身围过去观看。在其他两位客人的帮助下,维族小伙把羊摁倒,动作麻利地拔去羊胸前的绒毛,再用刀在胸口处划开一个小口,然后将手伸入胸腔内。并给大家解释说,先要抠破胸膈肌肉,用中指勾断大动脉,使羊血全部流进胸腔内。在场的维族朋友也告诉大家说,这种宰杀方式从动刀到羊死亡,一滴血也见不到。这是维吾尔族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宰羊方法,俗称“宰羊不见血”。当时的宰杀现场也的确没见到一滴血。这种独特的宰羊方式我们还第一次见到,所有的汉族干部都为之惊叹叫好!不断称赞维族小伙娴熟的宰羊技术。紧接着,他们把羊倒挂起来,拔皮、破肚,分割成块,然后拿进屋内制作。不到1小时,一只欢蹦乱跳的成年活羊就成了节日的美餐。诸如烤羊肉串,手抓羊肉,手抓饭等摆满茶几,肉色鲜嫩,香气弥漫。

大家再次围着茶几席地而坐,一边品尝鲜香味美的羊肉和干鲜果品,一边喝酒。老领导开场白后,前三杯大家共同祝节日快乐,感谢主任盛情,祝老领导全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等。三杯之后,按照维吾尔族的习俗,从主人开始,端上托盘,放一瓶白酒,两个酒杯,把酒倒满,由左至右,主人一杯,客人一杯,依次往下转。主人把一瓶酒都敬完后,再新拿一瓶放在托盘,仍然是两个杯子倒满,一起交给下一位客人,按同样的方式敬酒。一桌有几人喝酒则需轮几瓶,饭菜等食品则随便,还可即兴唱歌跳舞、说笑,很是热闹欢快。这对能喝酒的民族同志来说已成习惯。而对酒量小的汉族同志,则成了一大难关。因为我不会喝酒,加上同来的几位汉族同志酒量也不大,经协商,就由民族同志参与端托盘敬酒,能喝的汉族同志只喝敬来的酒,不能喝的就随意。由此,大家边喝、边吃,民族同志还以酒助兴,与老领导及家人,并携上汉族同志一起唱民族歌,跳维吾尔族舞,气氛非常活跃。不知不觉就已经下午三点,大都醉醺醺的,老领导似乎也喝高了些。我一看,已喝完了5瓶伊犁老窖,赶紧提议酒就不喝了。大家一起吃了些抓饭、水果后,我们便与老领导及家人、朋友告别,离开小院上车回到部队。

到少数民族家的节日拜访,虽是90年代前的习俗,但至今让人常常怀念,终生难忘。尽管后来,随着通讯方式的不断现代化,成群结队到家中拜访的越来越少,已由最先的电话、短信发展为如今的微信进行节日祝贺。但各民族之间的友情始终延续不断。

2024年6月20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