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泽光的头像

李泽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4
分享

走进张良庙

对于张良这位历史人物,因久仰其名,还算是有所了解的。但对于张良庙,则知之甚少。曾两次到汉中,听说留坝县内有座张良庙,是他隐居的地方,幽深古茂,很是怡人。当时因其他原因,想去而未能去成。这次到留坝火烧店镇避暑,正逢其时。第二天,我们一家由儿子开车,翻山越岭约四十多公里来到这里。

张良庙坐落于秦岭深处的柴关、紫柏二山脚下。周围崇山峻岭,苍松紫柏挺拔葱翠,云雾缭绕,大有护法卫道之势。两旁古木参天,绿意盎然,幽静肃穆。庙宇依山傍水,古朴典雅,颇有仙家灵气。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环抱,二水轻流低吟,鸟语清脆,幽谷传声,充满清新与活力。庙外有一条仿古街道,古董和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停车场挤满大小车辆,游人如潮。山风拂面,带着森林的淡淡清香和草木气息,让人心旷神怡。行游其间,仿佛进入幽深莫测的神秘之境,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

我们先到游客中心办理门票,并通过景点简介才明白。原来,张良庙,也叫“留侯祠”,是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的著名游览胜地,是全国最大的祭祀张良的一座祠庙,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三洞天”。仅这些头銜光环,就已经把我们的游兴牵引着快快往里走去。

经牌坊,入庙内。只见殿宇楼阁,飞檐耸脊,雕梁画栋,千姿百态,院、亭、廊、径古茂幽深。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向。整个古庙群依山而建,随形就势。建筑与山林相映,北方宫殿与南方园林交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特色鲜明独具。据介绍,庙宇由殿、堂、阁、舍、亭、廊、榭等组成,共九个错落有致的院落,大小房屋156间。可真够宏伟壮观了。难怪导游说,这里素有“紫柏山雾气腾腾,张良庙赛过北京城”的美誉。而且自古香客游人云集,名人学士“过必登,登必览,徘徊数日,不忍离去”。

我们跟随导游缓步前行,边看边听边拍照,将其中的“火神楼、川祖楼、牌楼、进履桥、灵官殿、东华殿、三清殿、三官殿、三法殿、娘娘殿、药王殿、大山门、二山门、拜殿、张良殿、上官厅、拜石亭、回云亭、云梯、草亭、授书楼、第三洞天山洞、石鱼、竹林、五云楼、北花园、南花园、梭萝神树”等景观游了个遍,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尤其庙后山脚那片“拐拐竹”林,下拐上直,青翠圆劲,直插云天,稠密阴森,给人一种道家的神秘之感。“挂甲垂柏”“庙台槭”等树也让人意味深长。挺拔的“授书楼”高耸入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颇有仙风道骨之貌。

当走到“进履桥”时,大家都停了下来,这是张良出道前,在桥上给黄石公捡鞋穿鞋之处。虽然大多数游人都曾听说过,但仍然很耐心地再听导游讲述了一遍。

张良年轻时,一天在河边漫步,一老者坐在桥头见张良走过来,便把自己的鞋脱了扔在河里,对张良说“喂,给我把鞋捡起来!”张良什么话也没说,就去把鞋捡了起来。老者又把脚翘起说:“给我穿上。”张良点点头恭敬地给老者穿上。刚一转身,老者又把鞋扔在河里,再让张良去捡来给他穿上。由此经过三次的捡鞋穿鞋后,老者对张良说:“五日后来这里见面”。过了五天张良来到这里,老者已经坐在了桥头,看到张良后转身就走。并说:“你来迟了,五日后再见”。五日后张良比上次早去了一个时辰,结果老者又已坐在桥头,一见张良又起身就走,并说:“五日后再来”。张良经过两次迟到的反省后,第四天的傍晚就来到桥头等候。到了半夜老者来了,见到张良,满意地点点头,拿出了一本书给张良,让他熟读此书成大业,并告诉他就是黄石公。张良顿时惊喜异常,原来这位老者就是隐身岩穴的高士,世称“圯上老人”的黄石公。天亮时捧书一看,竟是《太公兵法》。张良如获至宝,从此,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深谙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星”。这个流传至今,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在身临其境中回味起来,更觉智意深长。

所到之处,我饶有兴致地观赏了庙中的一些遗迹。庙中现存全国文物重点保护的珍贵摩崖石刻51通,碑刻39通,古楹联40通,锦匾36通,以及诸多字画,碑廊中古今名人雅士的惊叹和敬仰的碑刻难计其祥。特别是矗立在碑廊、殿堂、亭榭中的各种砖、石、木刻与碑刻,以及以篆、隶、楷、行、草书写刻的匾、联、诗、句和碑文书法。虽然风格不同,却几乎囊括了宋、元、明、清几百年间的大体遗风,每一件都体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内容或称颂张良,借古抚今,或状物写景,或感怀嗟叹。取典相同,却书风迥异,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方整厚重,有的峭拔雄强,有的灵秀妩媚。真可谓“石语载春秋,书丹展艺术”。如此丰富的人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让人感叹的是那块刻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石碑,它生动地描绘了张良的智谋与远见。还有殿中那座张良塑像,更是栩栩如生。他神情淡定,目光远眺,似乎在思考着更深邃的谋略哲理。

在多个以不同形式展示张良人生轨迹的殿堂里,张良“椎秦报韩”“圯土授书”“巧遇沛公”“智取咸阳”“谏主安民”“鸿门救主”“火烧栈道”“谏联三雄”“借箸安刘”“计扶彭韩”“劝都关中”“辞汉万户”“举荐四皓”“紫柏归踪”等故事和主要功绩,让人进一步认识了张良的智慧和品格。正如其中一处“结束语”所说:“从博浪椎秦的血气男儿,到苦读十年的智囊才俊;从奇谋建功的能臣人杰,到归隐山林的道家神仙。张良的故事绝不是传说。他用一计一谋辅佐帝业江山,他用一事一断帮助安邦固国,他用品德操守成全逍遥自在。智慧卓然,进退从容。这就是张良,与青山不老,共紫柏长存。”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看到这些史绩,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张良作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以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谋略,辅佐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被后世誉为“谋圣”。成为“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首。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

尽管如此,而张良却与众不同。他更善审时度势,洞察秋毫。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以当西汉立国,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中,潜心修道辟谷成仙。他这一举措,其实也正中刘邦下怀,特敕封张良为留侯。

庙中有记载说,400年之后的东汉之末,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后,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因他曾被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从那时起,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历代都不断在这里修缮奉祠,形成如今规模。并且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中心。四方览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赏。

观游中我就一直在想,张良庙其实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不仅仅是对张良个人的纪念,更多的是中国历代,对于智慧、忠诚和淡泊名利等道德的推崇。张良深邃的智慧和忠诚,淡泊名利等高尚德智,已经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张良的故事启示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需运用智慧和策略;张良功成身退,不贪恋权位的选择,启示人们要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张良对汉室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忠心,启示人们应保持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不仅如此,张良庙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保存的古代建筑艺术,传承的道教文化、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元素,对历史的传承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庙里出来,我们和许多游客一样,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慨缓缓离开。在车上不时地回望这座隐幽在秦岭深处的庙宇,它仿佛就是张良这位智圣的化身,一直跟随着,启示着我们走向远方。

2024年8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