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会站在边城的高楼上瞭望眼前的山脉,凝视着从山那边飘过的白云。我总觉得云上有座古老的城,叫碎叶城。我住的边城和它只有一山之隔,山那边是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在无数次想象中想象出无数个样子。每当晴空万里,一朵朵白云从山顶上飘过来,李白站立在云朵上,长衫飘飘,俯瞰大地,把一篇篇诗歌散落下来;每当雨雪天气,云朵把雨滴、雪花片像诗句一样洒满大地。这时的天地间到处都充满了诗意。一条河流、一座山、一处大峡谷、戈壁滩、田园上、一汩汩泉眼都幻化成脍炙人口的诗篇。
我所在的这座城,现在叫乌什。是汉代三十六国之一的温宿国所在地。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西南约8公里处。千年古城托克马克,是丝绸古道上的一座重要城市,属于唐朝安西都护府最西边的城镇,碎叶、龟兹、疏勒、于田并称为“安西四镇”。因此,碎叶成为唐代西域最西边的政治军事中心,丝绸之路上的名都大邑。宋代这里曾是喀喇汗王朝的都城八喇沙衮,西辽契丹政权的首府虎思斡耳朵,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曾名噪一时。现在人们还能记住碎叶镇是因为中国的诗仙李白曾出生在这里。
李白的故乡在这里吗?千百年来,关于他的出生地颇有争议。现在碎叶城是李白出生地的说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唐代史料中记载热海道上繁华的丝路重镇碎叶、李白的故乡,而如今只留下一片杂草丛生的土丘,一片被遗忘的土地。
最早记述碎叶城的历史文献是唐代僧人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记载:“清池(即伊塞克湖)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即碎叶城),城周六七里, 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糜、麦、葡萄,林树稀疏,气序风寒,人衣毡褐。素叶以西,数十孤城,城皆立长,虽不相禀命,然皆役属突厥。”《大慈恩三藏法师传》还记载了玄奘在碎叶城见到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得到可汗所赠丰厚资助及通行国书,并派一名懂汉语的少年随行,一路护送西去。
与托克马克市仅隔着一条楚河的东干人聚居地还有个李白的衣冠冢。我怀疑这衣冠冢是后来建造的,因为这些东干人是清代晚期白彦虎带着从陕西渭南一带来到这里的,当然知道大唐这位赫赫有名的诗仙,这些最初的移民从小就会背诵李白的诗,是在唐诗的熏陶中长大。关于李白出身碎叶城的原因众说不一。有学者认为是其祖先在隋时因犯罪被流徙;还有人说是家族经商迁居于此;另有一说是李白之父李客本在唐军中服役,调防来到碎叶。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李白确实出生在碎叶,而国学大师陈寅恪甚至曾断言李白就是西域胡人。我不知道李白“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是不是在明月夜里思念碎叶?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川,由川入荆楚、入山东、入长安、出入大明宫,仙游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写他的诗。
1864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包括碎叶在内的楚河上游原属中国的领土。乌什与吉尔吉斯斯坦只有一山之隔,在当时勘分边界时是以卡伦所在的山顶为界,别迭里、巴什阿克玛、曾丹、贡古鲁克卡伦山口的界碑如今还竖立着,我前些年还和朋友上山看过这些界碑。当你站在山巅眺望苍茫的碎叶镇,脑海里总是浮现着李白、唐玄奘的样子,可以海阔天空的去想象。在前苏联时期,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吉尔吉斯人,都极力回避谈论吉尔吉斯斯坦同中国在历史的联系。因此,吉尔吉斯人很少知道在托克马克附近有个碎叶城,更不了解碎叶城同中国大诗人李白有何干系。苏联解体,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之后,随着中吉两国的交往日益增多,边界问题顺利解决,李白和碎叶才逐渐成为两国人民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碎叶城早已不是古道重镇,如今留下的只有一片杂草丛生的土丘和几段土城墙的断壁残垣。从照片上如果不仔细看,你很难发现这是古城的遗址。然而,经过1000多年风吹沙打,雨水冲刷,这座唐代中国城已风化瓦解成为一座巨大的土堆。在这座荒草丛生的古城遗址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唐朝军队修建的周长达26公里的墙断壁。
不管碎叶现在是什么样子,我心里的这座城坚不可摧,永远都充满诗意。乌什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口岸开通在即,我期待着有一天亲眼目睹碎叶城的风采,带一瓶酒在城墙上与李白对饮,最好把天山明月也邀请上,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