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自怀的头像

黄自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17
分享

“桃花”春韵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的,从鸭的脚蹼上,首先感受到了春的来临,但,那毕竟是属于鸭们的情趣。倒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让人看到了春天的脚步。透过桃花,双眼前便是大好的春光;透过桃花,肺腑里满是古韵的芬芳。

《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时就将桃花的情态与姿色与美女联系起来了。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动人画面,曾经定格在多少人萌动的心田。那如桃花般娇嫩粉红的笑脸,勾起过多少风流雅士的遐思,只是到头来多是“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空叹罢了。桃花作为春日里最为显眼的花儿之一,可以说也是一面生活的多棱镜阿!不是吗——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清代袁枚面对桃树充满了对“流年”的感叹,那“初开”的一朵,是何等的生机与活力呀!只可惜都将成为“残红”而凋零,剩下的也就只有叹息的份儿了,这与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相比,格调虽显消沉,但内涵却要实在得多。

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从田园风光的角度,还原了桃花作为大自然景观的形象。这里,桃红柳绿,宿雨春烟,使得画面朦胧而清晰,素淡而芬芳。作为景物的桃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常和“流水”相连,不知是雅致多些还是慨叹多些!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虽其意不在桃花而在“鳜鱼”,但那“桃花流水”的情致,与张旭的“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不亦有同样的韵味吗?那些捕捞“鳜鱼”的人,感受恐怕也不亚于晏殊的“小园香径独徘徊”吧!面对桃花,杜甫言“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谢枋说“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李白叹“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明代无名氏也道“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桃花流水,写景也好,抒情也罢,在这里都有一种零落的美,一种消逝的美!

至于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则从另一角度阐明了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时入初夏,大林寺的桃花才盛开,那不是迟来的春天,那是大自然要把春天留住,让她“转入此中来”的,这样,自然万物(包括桃花)都显得多情多义,何况人乎?以自然变化作为描写对象,杜甫的“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贾至的“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也将杨花、青草、李花等为陪衬,描绘出一幅春花烂漫的图画。

风景也好,美人也好,将桃花的境界拔弄到最高境界的,当然数陶翁了。那“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给人的感觉是何等的鲜美呀!陶翁看来,倘若沉醉于桃花的艳丽芬芳,那就是俗不可耐的事情。在桃花的深处,就是陶翁朝思暮想而寻之不到的“桃源”了。陶翁的桃源,虽属不着边际的遐想,但那种境界,那份情愫,却成为许多后人逃避现实时的精神寄托。难怪陆游感叹“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谢枋也说“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春天来了,桃花又开了。现代人关于桃花的歌儿又飘进了思绪——“桃花美,桃花艳,开在那三月间,桃花儿红,女儿娇,梦儿飞满天”;“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把那花儿采,桃花朵朵开”……看来,这美妙的桃花与永恒的爱情,自从“桃之夭夭”时被连在了一起,就不能再分开了,直到海枯石烂;而这春天的韵味呀,也将因桃花而多彩多姿!

走进春天,走进桃林,感受桃花中的悠悠古韵,聆听春风里的绵绵情歌,眼前出现的,恐怕不止是那与桃花“相映红”的人面吧!

                                                                  2020年3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