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振君的头像

李振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27
分享

回故乡

  2020年5月中旬的一个周末,驾车与父亲、侄子去了一次河南兰考老家。这次回乡探亲,春节前都有计划。

 父亲一天天变老,今年已经83岁了,他从18岁考入当时的菏泽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菏泽执教,可以说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菏泽的教育事业。春夏秋冬规律交换,轮回岁月不待人。俗语称:“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不幸和意外,时常伴随。疫情期间,周末电话里,父亲又多次提起回老家,语气非常坚定。想法是:他从小跟随奶奶,祖母已经去世20多年了,目前在世的亲人,从血缘上,只有他小姨一人。小姨长他一岁,小时候,他们常在一起玩。

  父亲的小姨,我的姨奶,家在河南省兰考县小宋乡唐寨村。从菏泽出发,单程要一个多小时。从菏泽到兰考路的两侧,220国道主干道东西两边,自然村的密度非常高。村与村紧邻,过去骑自行车,还可以看到农田,现在几乎是一栋楼房紧挨另一栋楼房,目不暇接。真可谓,“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姨奶的家在村的最西头,紧靠村的水泥路。两间正房,一间配房,正房居住,配房为厨房,有地锅。家里的陈设也只有两张床,一个吊扇,还有多年前购置的衣柜。房屋是上世纪90年代建的,门口正前方就是自家的麦田。麦田的正前方是邻居的樱桃林,右侧是邻家核桃林,正房的后边,是参天的白杨树,上面筑有老鸹窝。

  得知我们要来的消息,姨奶一大早就安排大儿子在村北头迎接,这足以显现亲人急于相见的心情。我们一见面,姨奶就说:“智生来了”。智生是父亲的乳名,现在能够有资格叫父亲小名的人已经很少了。他们平视着,相互嘘寒问暖,牵着手到屋里,谈往事,感叹岁月的无常;谈趣事,老来逗乐;谈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挺自豪的,并引以为傲;谈孙子,流露出满足,流光溢彩,激情飞扬。

  我不愿打扰他们,就一个人索性悄悄地溜出去,沿着乡间小道,到麦田里,享受着难得的安宁。我喜热闹,尤喜独处。一个人在这麦浪涌动的初夏,呼吸新鲜空气,排泄长期疫情的压抑,享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淡定与快乐。姨奶家有四个儿子。老大,曾在本村小学担任过校长,退休后,在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负责管理工作。二儿子,叫张玉军,为小宋乡中学老师,原担任毕业班班主仼,由于长时间加班,积劳成疾,治疗不及时,耽误了最佳治疗期,于几年前离世;我俩同岁,这些事情是我后来听到的。我知道她内心的痛,见我如见子。不愿提起,更不愿意触及她心灵的深处。

  午饭准备得很丰盛,大大小小十几个菜,有地锅炖鸡、凉拌粉皮、红烧鱼等等一桌子菜。饭后,我搬个小板凳坐在乡间小路三叉口处。姨奶慢悠悠地从堂屋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小君,听说你们要来,这几天我都睡不着觉。”她已84岁,所有的苦难和沧桑,都刻在她满脸的皱褶里。两眼真诚地注视,让人无法忘怀与平静。她静静地听我讲,是那样的平静。对于这个世界,她已无所求。她还说:“算上抚恤金,我和您姨姥每月一千多块钱,够用了;穿的衣服,都是孩子们送的,够穿了,你和你父亲都不要惦记我们。”我看她的腿走起来的时候有点拐,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讲:“前几年,放羊时,被羊拉倒了,造成骨折。”看她走路蹒跚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能及时来探望她,也很内疚。我的两眼湿润了,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吧!

  返回的路上,我反醒自己。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年四季,单位发行服、羽绒服、呢子外套等等;休闲服,连内衣,家兄都定期给我送到家,兄长对我的呵护与关爱让我动容。我几千元的工资,除去房贷,还可养家。而她们从不向别人伸手,对他人没有一丝一豪的抱怨和愤恨。

  一个人的幸福,与金钱的多少无关。鸠摩罗什认为,财富有五种:福,戒律,口才,博闻强记,深谋远虑。我对财富的追求不多,够用就行,更谈不上奢侈。回到菏泽,家兄来电话。询问这次探亲的情况。他说:“儿子李炎给他讲了姨奶家里的摆设等经济状况,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对于她们的窘境,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给予帮助,让她们尽量过得好一点”。我们商议再等一段时间,送台电视机、风扇等家用电器过去,只愿让他们尽量过上更好的日子,更幸福一些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