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振君的头像

李振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07
分享

穿越母爱隧道的眼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家庭电话仍是奢侈品。母亲住在菏泽市牡丹区的中和路天水巷90号,现在的金河湾小区,与曹州书画院毗邻,紧靠护城河。那时正常供电问题刚刚解决,已经不用经常换保险丝了。在家兄的一再催促下,父亲去邮电局办理了电话预交押金手续,2980元,之后就是等候安装。当时的家距市中心较远,主网不通,这一等就是多半年。

家庭聚会时,妻子经常抱怨,饭等人。由于没有手机联系,常常隔着窗户眺望。我当时居住的西环生活小区,建设早,较规范,各项设施比较齐全。由于在办公室工作,处理事情综合叠加,下班时间常常身不由己。一个人,顶酷暑,冒风雨,骑车,从东城到西城。

西环小区,主网已通,接线盒就在我们楼下。母亲毅然让我家先装机。我当时还认为仅为了告诉妻子是否回家,安一部电话,太不划算。由于是母亲安排,所以也就没有推辞。

一年多后,单位处理公用电话,每部500元,号码为0530 5611079;后勤主任问我要不要?我要了一部,给母亲装上。从胡同口的水泥电线杆拉的线,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可以通话后,当天晚上,是母亲往我家打的第一个电话,那是我们母子俩用现代通讯工具的第一次沟通,让我终生难忘。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声音清晰如在眼前,我们娘俩既高兴,又激动。这之后的岁月里,用电话与母亲联系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不能回家,打个电话,是问候母亲的最好方式。

那时,病中的母亲身体急剧消瘦,眼睛几近失明,走路气喘吁吁。一百米的路,要走好长时间,还要歇一歇。我望着生命枯竭的老母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一次,上班时间,我用单位座机与母亲通电话,铃声响后,父亲接的。那时,母亲已是糖尿病后期,伴随心梗、脑梗、小脑萎缩、偏瘫等多种疾病,已卧床了。电话机就在床头边的桌子上,她急切地说:“让我接,让我接,是老二的!”后来,我经常利用上班的间隙,与她通话,让她高兴高兴。

周末的一天,在母亲那里吃过午饭,我们要回我家。母亲拄着拐杖执意要送我们到大门口。儿子最知母亲的心意,我随口说:“送呗”,她很高兴。她一直送到门口,坐在门口的小石狮子旁,目送我们一家三口。

到了胡同口,我回头看,她仍在那儿,呆呆地望着,是那样的不舍,又那样的无助,不停地挥手!我与她回应,让她回家吧!正是这次目送,我发现了她的孤独,她的寂寞,她对生命的爱恋,对亲情的渴望。因此,没有其他事情,我节假日就去看望母亲。有时上下班途中,顺道绕个弯,坐一坐。哪怕只有一小会儿!

时光如梭,永不再来。对母亲的思念,如同美丽的浪花,常常在我的记忆深处翻腾,又像是一颗颗珍珠,镶嵌在了我的生命里,美好而珍贵。

现在,我已做了爷爷,有个小孙女,一岁多一点。妻子到昆明去照看。视频聊天时,望着她天真、可爱的样子,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神态、动作、眼神和穿的新衣服,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美好。母亲不在了,孙女在一天天长大。这就是天伦之乐吧!我知足,庆幸。天天在享受亲情的温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