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凯:阅读世俗
历史拒绝赝品
饭庄没有回头客。
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兜售狗皮膏药。受众敦请“下课”。
揭露“学者”的抄袭劣迹,见诸报端。
某先生因染发、某女士因整容住进医院。
撒了谷种,出了莠子。
高跟鞋,高档的,上午买回,下午上街,鞋后跟便与摩登主人“拜拜”。
法庭上,一直期盼叫爸爸的儿子向母亲讨还生父。
水果摊上,荔枝长出了柳叶,桔子长出了冬青。
“大中华”烟盒里冒出了“大前门”。
……
历史拒绝赝品。
结婚礼金
给朋友的结婚礼金,实际上是你的银行存款,到你举行婚礼之日,就是“银行”向你支付这笔款项之时。至于利息是飙升、猛跌或持平,这与你结婚那阵子的礼金“行情”有关。
你送出去的礼金之和与你收回来的礼金之和相等。大抵如此,大抵……
有鉴于此,送礼金的慷慨者总是不太乐意成为移风易俗不收礼金的集体婚礼行列中的一员。这自然是精神向物质的屈从。
这就是人情的前因与后果。
原来,人情与经济学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人情离不开钱的铺垫。
何止人情,权与名有时也会兑换成现金。
退休之累
她曾经是他们的上级,退下来后,现在她总觉得他们都成了她的上级,见了面,她先得向他们打招呼。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她还在咀嚼这打招呼的滋味。还有人们对她的那种异样眼神。对于这眼神她似乎一直没能读懂。
她认定,自己在位时,对部属是蛮好的。怎么,现在……冤哉枉矣!
她发现,在熟悉的面孔中,她每天都在遭遇尴尬。
许诺与“谎言”
一位朋友在大学里任教,在评副教授的职称时,他硬着头皮登门造访了几位职称领导小组成员——这些他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他(她)们的回答令他十分满意,几乎是众口一辞:没有问题,我这一票你别担心。最后投票的结果也着实让他莫名惊诧:同意他晋升的票是〇。此后,这位朋友一见我就长长地“唉”了一声。我想,你“唉”什么呢?!……
假如你不去找他们呢,那样就既没有许诺,也没有“谎言”,也用不着你生一肚子的气。
我想,给自己评职称,低眉“下话”,照君子之道,似有不妥。
究竟该不该找呢?眼下似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办事不找人与“放弃权利”几乎是同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