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他人重复写过多次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创作挑战,这些东西已经被前人的作品“定性”“定位”,如果没有独特的视角和新的史料发现,很难跳出旧的窠臼,极易成为别人嚼过的馍而无出新意。
新近出版的《铁面皇帝雍正》摒弃了传统的创作手法,且在史料上,又有不同向度的挖掘和发现,既实现了历史人物的人性化、个性化创作,又在新思维与旧思想之间进行了统一与整合,让人耳目一新。
这部二十六万多字,散发着厚重历史与哲思气息的著作是著名作家吕志勇的第十六部精品力作。
吕志勇笔名大爱无痕,是知名的先秦和明清史学者,职业作家,先后出版《曝光》《商场无兄弟》《凤舞未央(上下)》《大秦相国吕不韦(上下》等畅销书十八部、近五百万字。
《铁面皇帝雍正》是一部传记体历史小说,从雍正的蓄势夺位、铁腕执政、绝义诛杀手足、勤勉律己、爱民富国、重用人才、打击朋党、作风凌厉严苛、以及背后帝王的孤独这几个章节对雍正的一生作了全方位的剖析。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吕志勇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作手法——“哲理文史写法”。这种写法在《铁面皇帝雍正》里得到了充分运用。
“哲理文史写法”简言之就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叙述时简洁恰当地给予哲学与理性的思考。拂去杂乱,露出真容,从而揭示事件的本真,褒扬或批判,抑或兼而有之,甚至衍生出事件以外的借鉴意义给读者,而不是单纯地进行叙述。作者这种时时事事有意的哲思导引,就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理解提示或咀嚼消化暗示,进而从历史事件或人物言谈举止、事件的决策中获得借鉴和收获,继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种有意识地把哲思带入写作,并公开视其为一种创作手法,在文学界应该尚属首次,且值得研究、关注。
著作中带有哲思的语言很多,例如:
“人一旦躺过幸福的温床,是绝对不肯轻易放弃的。”(113页)
“任何事物,一旦长期形成一种社会习惯,突然的打破带来的裂痕,总是需要时间来修补的。”(124页)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这样,雷霆暴风过后,是潜移默化的改变,直至被广大民众和执行者所接受,才算成功。像伤口自愈过程,瘀血慢慢被吸收才不会留下疤痕。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128页)
“人最痛的伤疤,最好不要去触碰。揭开伤疤时,他人脓血也会溅你一身。”(149页)
对臣子田文镜的部分评价:“历史终究是历史,想极力掩盖的,总会露出真容,这是谁也无法逆转的……人才是一直存在的,但必须遇到最能赏识的上级,才能发挥出过人的能量。遇到雍正,是田文镜的幸事;敢于重用田文镜,也是雍正的胆魄。”(160页)
对臣子李卫死去时的评价:“粗人李卫,去了!精明的李卫,去了!功过是非,后人论断吧!”(173页)
……
人知“以史为鉴”,可鉴什么?怎么鉴?从何而鉴?读历史类书籍这是首先必须明白的问题,也是史学著作必须呈现、给予或说反馈给读者的“核”。
《铁面皇帝雍正》有这样的“核”。
语言带有哲思便具有了理性和思辨的光芒,使用这样的语言创作,作品便具有了深度和厚度,宜于反复咀嚼,且久嚼不烂,余味悠长。然而这种创作手法却又是一面双刃剑,掌握不好就容易冲淡作品的故事氛围、破坏作品的叙述环境,给人以说教嫌疑,或画蛇添足之感。
因此,掌握“哲思语言”在叙述时的分寸和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就需要作者具备高超的写作技艺和极强的文字把控能力,语言力求简洁、干练、准确、适度。
无疑,《铁面皇帝雍正》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值得借鉴和学习!
作者凭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透彻理解和认知,每每有迥于寻常的见解和看法。他笔下的人物大多贵为皇帝、大臣,亦事隔几百年,但其写出的人物不是不踩泥土的空中神仙,也不是高居庙堂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人物,而是都有“作为人”而有的一切血肉情感,让他们的思维也连接住当下的思维,让他们的神经也接通我们的神经,如此今古贯通,上下联系,读来觉得这些历史人物就在身边般触手可及,读者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呼吸和体温,能察觉到他们的脉搏在文字间与你一起跳动。这些人物的成败,甚至一言一行都能在作者极其简洁的哲思语言的引导下,分析其得失与对错,并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历史上,雍正为清除政敌、扫清改革障碍而杀伐决断与铁腕冷酷,是一个颇受争议的“暴君”。作者尊重历史,“铁腕、绝义、律己”是作者的写作主线,也是对雍正的整体定位。但作者还有一条与之并行的复线,这条复线的主要作用就是时时深究雍正“铁腕、绝义、律己”背后的原委,及其作为“一个肉体的人”所具有的情感世界,把笔触的毫芒深入到雍正血肉疼痛的内心深处。
在帝王威严寒霜的背后,在其冰冷龙袍的掩盖之下,雍正的心仍然是温热的,甚至是沸腾的。在处理一些政务时是带有感性的。作者用一件件不经意的小事和一个个奏折上的“朱批”来揭示雍正作为帝王,内心又是怎样充满七情六欲拉锯一样的矛盾。
“雍正二年六月十二日,雍正下诏给御膳房:凡粥饭及着馔等类,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90-91页)
——雍正的节俭由此可知。
“朕实落泪览之,卿真良臣也。
卿之言,字字出于至诚,句句朕皆动容览阅。
鄂尔泰在朕前不过数日,朕每念之不置,偶阅伊奏折,辄为泪下,岂亦君臣宿世缘分耶!
凡诸外用大臣陛辞,朕不忍别至于落泪者,惟卿一人耳!”(178-179页)
——雍正在鄂尔泰的奏折朱批里坦诚落泪。
“惦记鄂尔泰熬夜,雍正说:‘凡夜晚办事,最是伤人。务教他(鄂尔泰 )善体朕谕,以仰副垂注至意。’鄂尔泰得了一点小病,雍正却小题大做,找人给他推算命理,得到的结果是大寿,他才说:‘朕之心病已痊愈矣。’”(180页)
对得力臣子的关爱、惦念无以复加。
几乎妇人一般的细致关爱之心,这里谁又能看出这是一个铁面帝王的言谈举止?
正是这些矛盾给我们呈现一个既狡猾冷酷又充满人性、真真实实的、人格饱满的雍正。
这本“独特”的历史传记著作多重的写作维度,使之既有小说那样严谨的逻辑表达,又有散文化的语境描述,让读者在作品中找到阅读的趣味和快感。
所以,读《铁面皇帝雍正》得到的启示绝对不是雍正帝为了一己之私的冷酷无情、“铁腕、绝义”,我们读之得到的是办事的果决而不是犹豫,就像该书封面说的那样“专治优柔寡断,从此当机立断。读之得到的是做事的勤勉、“律己”,而不是懒惰、放纵,读之得到的是对员工下属的关爱有加而不是冷若冰霜、漠不关心。
《铁面皇帝雍正》以及志勇其它历史著作的哲理文史写法,让读者在阅读中不单有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还有可资的现实借鉴,使作品真正成为既重视历史的故事性叙述呈现,又注重批评与继承的文学作品。
同时,作者的语言又是及其凝练的,绝不拖沓。
诸如:
“太子被废,如大火刚熄,在灰烬里暗藏底火!”
寥寥数字,就把太子被废后,各个皇子以及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各种纷争随时会爆发的情势,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别人不舒服了,尽管你未必有错,都可能升级为潜藏的仇恨。
人在高升之时,最应该留心那些失意之人。……仇恨,有时候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挡了别人的道。”几句话就把嫉妒者的心理剥露无疑。
“等待是漫长的,漫长最适合蓄力。”
“箭矢依然锐利,奈何强弓已是摆设。”
“博弈日久,渐成水火。”
……
这样的句子在作品中俯拾皆是。这些都是这部书呈现给读者的独特的文字魅力,也是这部书在全网甫一上架,便迅速成为畅销书,并在京东、当当等平台迅速占据历史和史学理论新书热卖榜第一的缘由。
我觉得,读志勇的著作,基于历史和当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此双重视角下,于文史写作中的继承与批判上,已经做出了独特且大胆的尝试。
即:将哲学的色彩轻轻涂在文学的底色上,以文史为底子,将文史与哲学打通。
好的继承,坏的摒弃。因此,读《铁面皇帝雍正》仿若打开一面清晰的镜子,既可以照己,又可以照人,既可以照古,还可以照今。特别是对现代社会的治理者、企业的管理者,确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2023.12-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