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出版了,祝贺张映姝老师,祝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师。也为我们的诗歌之路喝彩,为诗歌照亮的人间鼓掌。诗与远方是多少灵魂的洗涤,又是多少人毕生追逐的梦想。路在脚下,诗歌承载了多少人的砥砺前行。《她·们》出版了,不知为什么就有一种冲动想为这本诗集写个评个评论的想法。或许是这本诗集真正触动了我,感染了我。
从“花诗”让我认识了张映姝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她那颗亲近自然,善于洞察的心。她笔下的植物诗如同光束,又如同大自然给予她的礼物。灵性,真切,以不同的视角呼吸着花花草草,以温柔的触摸打开草木的机关。以一位女性细腻柔和,与自然界恰到好处的衔接,那些富有灵气的文字,是花草对她的褒奖,是人间赋予她最真诚的祝福。
其实写这篇诗评之前,我刚刚应张映姝老师邀请,参加了诗集《她·们》的首发式。那天我收到张映姝老师的邀请我就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去,我错过了《空白之地》的首发式,再不想错过《她·们》的首发式。那天我早早收工,就算少拉两趟货,就算少挣一,两百块钱我也愿意。辗转大半个城市的劳顿奔波,或许在别人眼中大热的天在家休息多好,但是我就是要去,我真的没有不参加的理由首先是我对诗歌的致敬,对文学的致敬,因为爱,因为对文学的执着。还有就是张映姝老师算是我的“伯乐”,是我一生感恩的人。
记得那年在诗人刘年来乌鲁木齐见面会上有幸与张映姝老师相识。在以后的日子里,张映姝老师看我是个打工者,看我对诗歌如此执着。她不断给我的写作提出见意,还让我订几本诗刊,多读名家的作品。从《天山文萃》到《西部》再到《绿风》以及《你好,乌鲁木齐》征稿获奖,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收获,都感觉与张映姝老师的帮助密不可分。感激之情无法表达。
一个农民工,一个打工者,一个在九鼎以骑三轮车拉菜的人。怎么能评论一本诗集呢,传出去也许会被人笑掉大牙。但是我就是要写,我也知道我的水平有限。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除了能为《她·诗》写篇评论,我又能做什么呢?
手捧映姝老师的诗集《她·们》有种让人迫不及待的感觉。《她·们》塑造了一百多位低处的女性,因为我也是一名来自低层打工者,每次看到写关于低层文学的作品备感亲切。低处有许多作者无法看见的真相与命题。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家庭,生活,责任背负一生的一代中国女性。以女人之心靠近女人,那是发自内心的靠近,那是身份的转换,伟大与卑微的对峙,诗人用诗歌之眼切入,仿佛听见鸟虫的呻吟,上钩鱼儿的挣扎。用诗眼挖掘更深,更深刻的视角,让人间听到呼喊的声音。作者的的爱,作者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百位平凡女性的塑造,呈现低层以及平凡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遭遇。放大她们独特的内心世界。我感觉他们就呈现的是我的母亲,我的妻子,那些在我生命中遇到的大多数女人。说实话能给百位女人每人写首诗让我震撼,也是诗歌界的震撼。《她·们》是诗人从草木花心到人间大爱的转型。看似毫无关联,仔细品味可以看映姝老师那颗善良的心,火热的靠近低处,深挖,耕种,她的诗歌如同她种下的种子,清澈,纯静,如同她那温柔的心和清澈的眼睛,让大地长出一片绿色,让低处有了春天,似乎一缕阳光已经在路上。她用诗眼洞察女人们生活的细节,聆听低处的声音,从女人们的眼神中读出她们的期盼与无奈,她用诗歌抚慰,她用诗歌做为背景,煮着女人们的艰辛,她多么想化作天使去拯救,可诗人毕竟也是一个人,诗人也很平凡,诗人也很无奈。映姝用具鲜明个人诗歌创作风格,成批量走出去,这是文学创作的一条路,她为我指明创作的方向。品读诗集《他·们》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她深挖西域隐匿的地理,构建了独具匠心的新疆特色,去平凡的女人中间绘织她们生活的图画,比当代诗人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强百倍。写诗歌需要采访,如梦初醒的领悟。映姝又为我们上了一课,仿佛是用教鞭狠狠的打到我的痛处。
或许因为我生活在低处,品读诗集《她·们》有莫名的亲切感,与熟悉感。仿佛映姝的诗真正的触动我的灵魂。这样一本贴进低层,代表低层女人心声的诗集必将打动人们。比当代动不动就抒写美好,歌颂大好山河的诗作是种很好的讽刺,能走入老百姓中间,能深挖低层的作品才称得上上乘之作。相信映姝的诗集《她们》会以一股清流注入当代文坛,必将留下永远辉煌的一页。
《姐妹俩和山羊母子》这首诗深深的触动了我,来自甘肃农村,一个背靠腾格里大漠的村庄的我,一下子让我想到小时候的场景。四只山羊,两对母子/母羊沉静,小羊咩咩,仿佛是父亲养的羊,站在屋檐下,老屋破旧不堪,四面露风的墙,我的父亲,那位皮肤黝黑的西北汉子,一生也没有离开过土地,他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一辈子以养羊为生。羊是庄稼人的命,庄稼人离不开他的羊群。谢谢映姝让我又一次打开回忆,窥视童年,让我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是父亲的羊,那是我的羊,那是一个家庭的支柱。父亲爱羊,我也爱羊,从小到大羊与我们贫穷的家从来都没有与羊断过联系。十四岁的姐姐,默默的,握着牵母羊的绳子/六岁的妹妹,蹲着,和小羊说着话,牵着母羊绳子的姐姐一句话也不说,十四岁的年龄与其说她对羊有感情,不如说她已经懂得羊对这个家庭的重要,穷人家的孩子早担家,学费,买作业本,新衣服,甚至零食,她明白失去了羊她曾经算是游忍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将化作泡影。六岁的妹妹,只有对羊的不舍,她只知道羊是她的好朋友,是她的玩伴。年龄差异,塑造出两个女孩各自的心理特征,让我们感叹岁月之美,又感叹时光之快。小时候渴望长大,长大以后才明白才发现是个错误。一句随意而合乎情理的问话/一块坠入水面的巨石,这句话顷刻间就从我脑海中蹦出,“把羊卖了行不行”,当然不行,回答是否定的,那是两个未成年孩子的一声惊雷,此刻我都有买下羊送给两个孩子的打算,逼真的喧泄,情感极限冲撞。仿佛是地动山摇,天地蹋陷。四只羊,一千六/要一起卖。急切的一句,不可言说的心思,文本内外一针见血反应出羊贩子的刻薄,对薄情人世间的痛斥,是阴谋,有种乘火打劫的弦音。在利益面前,人性如此虚伪,形象揭示了人世间的薄情。一起卖,就是断了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斧底抽薪,人间冷暖表现的淋漓尽致。父母的无奈,孩子们无助,是那样的痛彻心扉。姐姐的手,一下握紧了绳子/妹妹抬起的蓝眼睛,泪珠摇摇欲坠,姐妹的不舍,让我有一种上前阻止这桩交易的意念。本该是天真无邪的童年,却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太过于懂事或许是种伤害,苦难,贫穷激励了一代人,我深有体会,感怀深受的触摸。我制造了一场风暴/之前,她们已经经历了多少场,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今天卖羊,明天卖鸡,后天又卖树,窟窿天穿永远永远缝补不了,庄稼人的难,低处的痛唯有有良知的人才能倾听,以怜悯之心书写人间大爱。此刻感觉我与诗人的心靠的更近了,感谢映姝深挖人间疾苦,呈现不为人知的真相。农民的苦,村庄的痛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是想像不到。对于贫苦家庭出生的我深有体会,小时候连一毛钱的作业本买起来都难。农民不容易,尤其是偏远山村的农民更不容易。制造的风暴,诗人用自然和谐的笔调否定了这栋交易没有成,但诗人知道这种交易发生过千万次,这是诗人驻村期间亲眼目睹,向伟大的驻村干部致敬,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历经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为了民族团结,也为了千万个贫穷家庭摆脱贫穷。他们也是当代最可爱的人。这一天,她们都在风口浪尖上/风暴的中心,两对山羊母子安然,诗最后一节,诗人一针见血指出生活的不易只是暂时,相信春天的阳光正在路上。诗人用平和的语气畅述,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中国毕竟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或许还有为数不多的偏僻山区还未过上小康生活,但诗人相信在不送的将来华夏儿女必将走上富裕的道路。映姝用善良畅想,让故事最终有了圆满结局。经过暴风雨之后,经过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姐妹俩一定会接受良好教育,沐浴社会主义的春风,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诗人留给我们太多的暇想,把苦难的励志埋得很深但又如此深刻,或许苦难真不坏事,它们会成为励志,成为我们胜一切困难的力量。随和,没有华丽的词藻,用朴实的语言塑造一个场景,没有愤也没有怒,有的只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与向往。仿佛说了很多,仿佛什么也没有说。
映姝用善良和真诚采访了她笔下的女人们,她同情低处的女性,利用节假日,一天四个人的采访量,为了她笔下的女人们不此劳顿,她对文学的敬业,对文学的执着令人敬佩。她用诗歌的眼睛,用和蔼可亲让那些女人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她和她们打成一片,是姐妹,是闺蜜,又像是朋友,她用尊重,致敬的目光挖掘、洞悉、尽可能找寻她们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在诗歌《酿酒的女人》中,如果不是临时起意,我就错过了铁买克乡/错过了哈拉萨木森,那个叫“红松”的村庄,仿佛是偶然也是必然,每个诗人心上都有一团燃烧的火焰,每个诗人心上都有一把打开万物的钥匙,是的,每一次邂逅,每一次驻足,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是诗人的诗与远方,这来自于对文学的忠诚。爱无悔,诗人那热爱生活的心一直在捕捉,像猎人,又像是一只正在啃着青草的白兔。细腻的情感为扎实的文字功底铺路,往往是情感隐藏的很深,可每一次敲击键盘的声音都会碰撞出久违的火花。错过那个用一把刀/了结爱情的酿酒的女人,爱情是美好的,甜蜜的,令人神往的,酿酒女人没有爱情,或许是因生活,是的生活的柴米油盐博夺女人爱的权利,生活在低层的女人爱情仿佛成为奢望,爱情到底是什么?誓问当下生活的竞争,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那有心思卿卿我我,夫唱妇随,更多的是争吵,在这个离婚比结婚多的年代中,更多的是搭伙过日子,抱着各自的手机,刷着搞笑的视频,生活的色彩被颠覆,年轻人不思进取,在直播中浪费光阴,美团,快递让年轻人更加懒惰,手机,游戏成为毒瘤,成为学生学习退步的主要原因,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原因,值得社会反思。爱情已经成为多少人的奢望,只有在快手,抖音中独自聆听心灵鸡汤。读着宫峻讽,林徽因的文字,仿佛是对我们自我的嘲讽。
再比如,《晨读的女人》的女人仿佛是找到在九鼎菜市场的自己。那个环卫工女人,在早晨坐在地下通道口读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浮躁,攀比横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每天都读书的找不到几个,包括我自己。作者用巧妙而隐匿的文字无止境赞美了环卫工人。这位城市的美容师,更感动诗人的是环卫工人对知识的渴望,热爱读书,热爱学习。或许她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或许有的人会嘲讽她作秀,故作悬虚。全民阅读不知提倡了多少年,那种形式主义歪风席卷横行,拍个视频,以及上一次新闻,报刊,难道全民阅读就如火如荼的在进行吗?没有,全民阅读是一种空白。诗人笔下的环卫工人,是全民阅读的清流,让我们看到一种希望,看到一场春雨在路上。我自我陶醉一下,我也算是一股清流。在乌鲁木齐九鼎菜市场,我的车座位下放着几本诗刊,每到中午闲下来的时候,我就会认真阅读翻看。别人都投来异眼的目光,嘲笑,讽刺,但我从不退缩一直坚持。慢慢的有些人看到我发表的诗歌,有些批发蔬菜的老板,以及蹬三轮车的师傅经常主动找到谈心,他们年轻的时候也热爱文学,他们也有追逐文学的梦想。是的文学虽然走过它鼎盛时期,但在每个人心上都藏着一个文学梦。难道不是吗?那些热爱文学的老板,同事时不时递上瓶水,时不时请我吃饭聊天,让我感到文学的荣耀,诗歌的光芒。爱诗者无界限,打工者心上都藏着文学梦,打工者心上都有追逐诗与远方的理想。
在《摘葡萄的女人》一诗最后一节中,这个清晨,在楼兰酒庄/我是那些采摘葡萄的女人/或者,成为一串成熟的葡萄/被锋利的剪刀剪下/然后,被清洗,压榨/沉睡中,悄然发酵/黑暗里,不知不觉,慢慢甘醇,清晨是起点,是叶面上露珠的晶莹,是第一缕阳光,楼兰酒庄暗指整个西域,整个新疆,诗人把自己想像成摘葡萄的女人,她把自己真正融入新疆大地,她深爱着这片土地,爱的如此真切厚重,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用自己手中的笔一直推介着新疆,新疆是她的骄傲,当然她也是新疆的骄傲,她是新疆文坛结出的果实,是新疆这片热土滋润了她,培养了她,启迪了她。她是时间沉淀出的西域美酒,她是岁月素描的新疆背景。她愿意一直书写大美新疆,她愿意为新疆付出所的心血。诗人巴掌大的心装满对新疆的爱,对故乡的情义。祝福映姝愿新疆这颗塞上明珠撑起映姝文学的天空,把她璀璨成当代文坛耀眼的星星。
这不是什么诗评,这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写下对诗歌的致敬,对老师的祝福。映姝是为优秀的诗人,她的诗贴近生活,如同一贴膏药捂在多少女人的心上,她的诗是治愈,是抚慰,似一剂良药,又似一缕春风,勤奋映姝,努力的映姝,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她永远似那枚圆月亮,照亮了诗歌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