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泪中鱼的头像

泪中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9
分享

榨油小记

      家有良田,又有余闲,我便抽空在家随性地种了几块地。去年种了一些油菜,收获了几十斤油菜籽,放在三楼,虫子在里面结了软茧。今年又收获了几十斤菜籽,两批菜籽晒干后,装有三小蛇皮袋。在老婆的催促下,这天上午十点,我用快递三轮车拉着菜籽,来到县城幸福路兄弟油坊。

兄弟油坊的老板是我邻村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兄弟取得了我们村委会农产品加工作坊经营权,先后开办了稻谷、油菜籽和红薯等农副产品的加工。由于村委会变压器负荷受限制,别人没办法增开农产品加工作坊。所以那些年他们兄弟的生意十分红火,每年纯收入几十万,让人很是眼红。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种地收入倒挂,农民也不满足,仅仅是解决肚皮的温饱问题,他们纷纷放弃耕作中的土地,大量外出打工赚现款。我们村委偏隅湖滨,不靠近交通要道。村委会加工作坊的客户也只能是本村委会农户。由于分田到户时,种田地劲头最足的那一批农民己老去,加上去城里陪读的人越来越多,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户逐年减少,加工作坊的生意也一落千丈。撑到本世纪初,这家曾经红火的加工作坊最终关门,最后将榨油坊迁到了县城。

我到达兄弟油坊时,油坊内只有一个老师傅在看店。他说今天的生意已经忙完,炉也熄火了,赶明天早上七、八点钟来吧。

白跑一趟,看来干什么都得赶早!

第二天七点半,我照例用快递三轮车拉着三小袋菜籽,再次来到了幸福路兄弟油坊,可是油坊卷门紧闭。

这是没开门呢,还是生意又忙完了?我用手挠着头皮,油坊门上也没有留个电话,看样子今天又榨不成了。

刚想转头回去,猛然想起动身前,老婆对我说过徐宗是也有个油坊,这里离徐宗是不远,到那里去碰一下运气吧。

徐宗是油坊是家老作坊,从小就听说有这么个油坊存在。

徐宗是村在县城西北方,是个比较大的村庄。北多公路穿村而过,公路向北可辐射北山乡北面大片区域。便利的交通位置,和密布的稠密人口,让徐宗是油坊生意绵绵不绝。

徐宗是老油坊的原址,在现在的幸福路二妹废品收购站斜对面,当年还是土砖墙黛青瓦。后来城市扩建,幸福路拓宽,老油坊被拆除了。现在运营中的徐宗是油坊,我还真不知具体位置,没有招牌和指引路标,问了两三个人,才在北山加油站斜对面的一个坡底下找到。

油坊正开着工,菜油那特有的醇香扑鼻而来,很让人享受。作坊的铁棚下有人在扇菜籽,有人扒散滚烫的菜枯,有人在灌油。

油坊老板是个魁梧的汉子,看上去很热情。他替我将三袋菜籽抱下车,放在磅上过秤,两年的收成,总共才九十二斤。

老板说,三袋菜籽可作一锅炒,加工费三十元。

三十元!昨天我在兄弟油坊问过,炒一锅菜籽的加工费是二十六元,两家相隔不到一公里,价格上也能显出差异来。转念一想,算了,最多也就一年榨一回油,三十就三十吧,既然来了就把油榨了,省得明天又要张罗这个事。

老板将我安顿好,指引着我排在一对老年夫妻的后面。老年夫妻有近三百斤菜籽。锅炉里正炒的有他们的菜籽,但榨油机出油口,流淌的还是上一家的油。

油坊的榨油师傅人比较精瘦,应该有五十好几的年纪。穿着一件蓝色过膝的工作褂,头顶一个褪色的红帽子。他在榨油机的料斗上足料,随后主要注意力放在炒籽的锅炉上。

榨菜油要先炒籽,这我知道,我年轻时种过田,在油房榨过油。那时候炒籽是灶上一把,灶下一把,灶膛添柴火,灶上锅里翻炒菜籽。现在炒籽还是沿用从前的柴火,在锅炉底下加热,锅炉内的菜籽现在不用人工翻炒,锅炉由电控自动旋转,这比以前就轻松多了。更轻松的还是榨油这一关,以前靠两三个大汉,扶着长长的撞杠,撞击木楔挤压出油,十足的体力活。现在只要摁一下按纽,出油嘴自动流油,出枯口枯片翻卷跌落,很是轻松方便。

如今榨油的关健工序,就在这炒籽一关。同样的菜籽,每锅菜籽出油率都有细微的差距,这主要在于榨油师傅,炒籽时对火候的掌控上。菜籽不能炒焦也不能炒成夹生,这不但影响出油率,还影响菜油入口的味觉。一个炸油坊的名声是否远扬,在于油坊榨油师傅是否有过硬的榨油技术和经验。显然这个榨油师傅都是油坊老板高薪聘请的。

再看眼前的这位榨油师傅,会时不时地用一根长竹皮,从锅炉里挑十几粒热腾腾的菜籽出来,放在锅炉的角铁架上,顺手拿一个硬木块碾压菜籽,然后将头伸过去,近距离查看压碎后菜籽的颜色。经过几次间隔碾压看籽之后,榨油师傅会在某一刻快速拉下电闸,停止锅炉的旋转,然后旋按钮,让锅炉的菜籽自动卸在容器中,等待着下一步,倒进榨油机的料斗里榨油。

在排队等候之余,我同榨油师傅攀谈起来榨油行情。

油坊师傅说,由于今年上半年冠状肺炎的影响,加上如今居高不下的洪水,油菜籽的价格比去年有所上涨。去年二百五十块钱一担,我们老板能够很轻松地从外地调来菜籽,压榨加工卖菜油。但今年的油菜籽已经涨到了三百二十元一担,好菜籽甚至达到三百五。菜籽的正常出油率,一般一担菜籽能榨出三十五斤油,成色最好的菜籽,一担可榨出四十斤菜油,最差的应该也能榨出到三十斤油。

去年菜油零售价九元一斤,今年我们油坊老板要卖十块了。菜枯也由去年的一块钱一斤涨到一块二,很显然菜籽的加工费也跟着上涨,去年炒一锅菜籽压榨出油,加工费二十六元,今年已经是三十块了。虽然同步上涨,但算起来,我油坊今年还不及去年的利润了。

听着师傅的这番讲解,我的思路偏离了油坊师傅的主题。

在我看来,一担油菜籽三百来块,按农民劳作成本来说,价格还是偏低的。一个农民外出务工,就算去工地做小工,一天的工资也有二百来块。做两天工买一担菜籽还有钱多,农民只要去工地做个三五天,就能解决一个人一年的菜油钱。而想从土地上产出一担菜籽,先从时间上来看,从头年秋季跨过整个冬天,直到来年的春末。而种油菜要先翻地再播种,接着锄草,施肥打药驱虫,最后收割晾晒,花费大量的劳作时回不说,还要贴化肥和农药钱。所以现如今种地是最不划算的。调整农副产品的价格,国家喊了多少年,农民依然看不到希望。

很快轮到我炒籽,油菜籽从蛇皮袋里一倒出来,榨油师傅就说,你油菜籽好差哦!

我有些羞愧!我的菜籽差我心知肚明,在于自己种油菜的经验不足。春上收割油菜的时候总是以阴雨天为主,为赶在大晴天收割,油菜没有完全成熟,我就将它割倒。母亲后来也说,油菜还没有长老就割倒,会影响出油率。没有成熟的菜籽晒干后颗粒小颜色偏红。而长老了的油菜收割晒干后,菜籽粒大且呈现紫黑色。加上我的菜籽里,还有去年的陈籽,且被虫蛀,这么多因素在里面,我的菜籽能好到哪里去。

很快我的油从榨油机出油口流淌出来,一样的纯香,一样的暗褐色。其实现在机器旋转炸出来的油,比人工撞击木楔压榨出来的油要浑浊得多,因此现在这个出油口的油还不能灌瓶,要趁热先收集在桶里,然后掺些食盐水,再倒进过滤器里面沉淀过滤,经过过滤器过滤后的油才可以装瓶。

正当我用铁锹将地上堆积在一起的热菜枯摊开散热时,榨油师傅从后面的菜油过滤器底层清理出一大盆湿湿的油泥,倒在我摊开的枯片上。

油泥和菜枯一样,也是很好的农家肥料,更是油脂化工厂重要的原材料。这一盆油泥看起来应该有七、八上十斤重,这一大盆油泥,显然不是哪一位菜油加工户的菜油沉淀出来的。油泥沉在菜油过滤机的底层,油坊老板其实可以不定期地暗中收集堆放一起,变成油坊的一笔额外收入,相信菜籽加工客户就算知晓,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但油坊老板默许榨油师傅,将前面客户沉淀下来的油泥,不定期赠给后来的加工客户,油坊老板的坦荡,谦谦君子之气,便昭然若现!

我思忖着,农村经济虽然萧条,但不消极。外出打工的,过完年就拔腿就走,而留在家里种地的,照样在默默地耕种。

譬如这油坊里三三两两蹲坐在一旁,吸着烟等待加工菜籽的人。当然也包括早晨在家里翻地播种,下午去城里送快递的我。

农副产品的加工虽然做起来比较艰难,但做的人还是很执着,干的很有风骨,给人温暖!如这家油坊的老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