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长鹏的头像

马长鹏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6/11
分享

长沙贾谊故居楹联寻踪

长沙一词最早见于东晋罗含所著《湘川记》:“长沙之名始于洪荒之世,而以之为乡为郡,则在后世矣”。洪荒可以理解为无可考证,而秦始皇设长沙郡则一定是“后世矣”。长沙西周时就有人聚居,春秋时期楚国在此构筑军事要塞,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开始修筑长沙城。此后三千年斗转星移人世代谢,巍巍岳麓见证几多沧桑,涛涛湘水带走亿万生灵,这座城市名字却从未变更。五千年变幻无穷的中华文明史,一直书写着三千年城址、城名不变的长沙。与长沙名字同在的还有一座宅子,起起落落两千余年,宅基从未变更,它叫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初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府邸。《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为雒阳人,精通诸子百家,文帝召以为博士。每诏令议下,其他人都不能言,唯贾生尽为之对,众人都认为贾谊很有才学。文帝想越级提拔贾谊,却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嫉妒,在文帝面前诋毁贾谊,文帝遂贬贾谊为长沙王太傅。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贾谊英年早逝。因贾谊的政论对西汉影响深远,武帝决定重修贾谊故居。此后的两千多年间,贾谊故居先后历经了64次重修。明成化年间,长沙太守钱澍再次找到贾谊古井,修建贾太傅祠,贾谊故居始以祠宅合一的形制重修。

1938年抗战时日军打下岳州,逼近长沙。国民政府惊慌失措,蒋介石密令火烧长沙。11月12日晚间开始纵火,14日大火才熄,长沙全城房屋大都焚毁,史称“文夕”大火。火烧长沙事件中,贾谊故居也没能幸免,文物几乎全部烧毁,仅存亚殿一座。1997年贾谊故居再次重建,1999年对外开放。重新开放的贾谊故居分三进院,由门楼、照壁、贾太傅祠、太傅殿、寻秋草堂、贾谊井、古碑亭、偑秋亭、碑廊等九部分组成。癸卯初秋,笔者有幸走进这座两千年未移址的贾谊故居,与两千年前的古人近距离交流。

走进贾谊故居大门就是第一进院。绕过影壁,西墙壁边有一完整的飞檐翘角小亭,亭下便是大名鼎鼎的“贾谊井”。亭柱两侧悬挂一副楹联:

不见定王城旧处;

长怀贾傅井依然。

此联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排律诗《清明二首》之一,贾谊井因之又名“长怀井”。

排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平仄、对仗等规则相较于普通律诗要求更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对仗。由于限制过多,古人也极少创作,名篇更是少之又少。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排律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即便如此,杜甫流传下来的七排律诗数量也不多,《清明二首》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因营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开始了生命中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前后杜甫初到长沙,正遇清明节,触景伤情、有感而发,遂创作了七排律诗《清明二首》。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为《清明二首》之一的第四联。上联的定王名刘发,汉景帝刘启第六子,其母唐姬本为程姬侍女,身份卑微。景帝酒后要临幸程姬,程姬正逢月事,于是命其侍女唐姬替她侍寝,唐姬一幸即孕,生下刘发。因唐姬不受汉景帝宠爱,刘发被封于很小的长沙县。刘发封地虽小,但机智而至孝。景帝后元二年(前142年),刘发回长安向景帝祝寿跳舞时“但张袖小举手”,众人皆嘲笑其笨。景帝亦感奇怪,便问怎么回事。刘发回答:“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大笑,便将武陵、零陵和桂阳三郡划给长沙国。定王城又名定王台,相传系刘发为孝敬母亲,用长安运回的泥土筑成的高台,每当夕阳西下时,刘发便登台北望,遥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故定王台又称望母台。下联的贾傅即贾谊。杜甫游历了长沙“定王台”、贾谊旧宅后,有感于定王、贾谊失宠于皇帝,被逐于偏远卑湿的长沙,昔日的定王府已无踪迹,贾谊宅也仅古井依旧,联想到自己被贬漂泊到此,于是借古遣怀,咏出《清明二首》的第四联。

南北朝时期宋人盛弘之《荆州记》载:“湘州南市之东,有贾谊宅,中有井,即谊所穿也。上敛下大,状似壶。”可见此井确是贾谊所掘,有文献记载的贾谊故居毁建数十次,每次重建都是以找到这口井为基准。将诗圣杜甫的联句悬挂井边,情、景相融,更显古井之重。

第一进院的南侧墙边建了半座附壁古碑亭。历代重修贾谊故居时均立碑以记,现大多遗失。1996年在贾谊故居的夹壁内发现两方残损的石碑,一为清乾隆元年所立,一是清顺治七年所立的“屈贾双祠序碑”,现存放于古碑亭内。亭柱悬挂楹联:

岳峻湘清,长怀太傅;

地灵人杰,并驾三闾。

该联作者易仲威为当代联家,湖南湘阴人,曾编著《湖湘名联集萃》。“岳峻湘清”典出长沙城南书院,宋代大学者张式题写的二字联,上联“岳峻”,下联“湘清”,描绘了南岳衡山的高峻险阻和湘江的清流如玉。“地灵人杰”典出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三闾”即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易先生上联以湖南胜景起笔,极言怀想太傅之久;下联点题,太傅与屈原并驾,言长沙为屈贾之乡,人杰地灵。贾谊故居现悬挂的楹联中,当代联家撰写的只此一联。易先生亦为湘人,看来从古至今,三湘大地确是人杰地灵。

第一进院北侧的正房是“贾宜祠”,也称“贾太傅祠”。祠中贾谊铜像是由湖南著名雕塑家钱海源先生设计的,贾谊坐像前的石碑上,镌刻贾谊的《过秦论》片段。贾谊坐像身后的屏风上,刻着当代书法家沈鹏先生所书写刘长卿的《长沙过贾宜宅》。祠内东墙竹书贾谊的《鵩鸟赋》、西墙竹书贾谊的《吊屈原赋》。

“贾太傅祠”外廊悬挂清人秦瀛撰写的楹联:

绛灌亦何心,辜负五百年名士;

沅湘犹有恨,凭吊千万古骚人。

秦瀛(1743-1821年),原名沛,字凌沧,江苏无锡人。自幼聪颖,作文操笔千言立就。清乾隆、嘉庆年间曾任浙江按察使,刑部侍郎,内阁学士。秦瀛赋诗作文,皆力追古人,能有所自得,文学创作在当时颇有影响力。

“绛灌”即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上联以贾谊受周勃、灌婴嫉妒而遭贬长沙入笔,慨叹“绛灌”何以忍心辜负五百年一遇的名士贾谊?“沅湘”本意沅水和湘水,代指湖南。下联转笔言今,因贾谊遭贬,湖南仍恨“绛灌”,至今凭吊千秋万古的骚人贾谊。相去近两千年故事,因贾谊之故,瞬时左右相联,这就是楹联的魅力。

“贾太傅祠”内廊悬挂清人祁隽藻的集句联: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荣曜秋鞠,华茂春松。

祁隽藻(1793-1866年),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人。清嘉庆进士,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为“三代帝王师”。长书法、工诗词对联,其对联书法尤为后人喜之,流藏甚广。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本意是说庭前的台阶似用瑶制成,林中挺立着玉树琼枝。典出谢惠连的《雪赋》“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诗仙李白很推崇谢惠连,散文名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便有“群季俊秀,皆为惠连”之句。

“荣曜秋鞠,华茂春松。”本意是说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典出曹植《洛神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释文》鞠,本作菊。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魏武帝曹操之子,后世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之评,王士祯更言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祁隽藻集谢惠连、曹子建名句入联,足见其对贾谊之形象俊美、文采斐然的由衷赞叹。

过了贾太傅祠就是第二进院。第二进院主要是太傅殿,陈列贾谊生平及思想介绍。“太傅殿”外廊悬挂清人左辅撰写的楹联: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左辅(1751—1833),字仲甫,号杏庄,江苏阳湖人。乾隆进士。曾知县官安徽,治行素著,能得民心。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工诗词古文。

上联写屈、贾二人的品质。长沙又称“屈贾之乡”,古已有之,左辅此联合写屈、贾平生。屈原,芈姓,先祖为楚王室,故称屈原“亲不负楚”;贾谊曾为梁怀王太傅,与皇室毫不沾边,却亦尽忠梁王,故言贾谊“疏不负梁”。屈、贾二人虽然都是人生坎坷,但无论是亲是疏,都尽忠爱国,是有真气节的君子。

下联写屈、贾二人的著作。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代表作《离骚》堪称最具权威的“经”,故称“骚可为经”;贾谊的代表作《治安策》居安思危,痛陈汉初危机,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毛主席评价《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堪称史书,故言“策可为史”。《离骚》、《治安策》都是永久流传的大文章。

《联律通则》规定,楹联忌不规则重字。此下联的“经”字为不规则重字。笔者认为,虽然联律很重要,但现在的联律是结合前人的经验,为了规范现代楹联创作而出台的规则,不能以现在的规则去衡量前人的优秀楹联。且楹联的优劣,首先要考量的是联意,若联意绝佳,适当突破联律也未偿不可。左辅此联对仗工整,大气磅礴,虽有一不规则重字,但读来绝无拥塞之感,堪称佳对。该联悬挂于介绍贾谊生平的太傅殿,再合适不过了。

内廊悬挂清人胡啓爵撰写的楹联:

千年祠宇巍然在;

多少文人拜下风。

笔者才疏学浅,未能查到胡啓爵的生平信息,只知道其在同治年间作过樊城知县。该联虽无用典,但写得大气磅礴,看似可以横扫一切。此等笔力,也的确配得上贾谊的才学!

由太傅殿前行便是贾宜故居后院,即第三进院。后院主要建筑是座二层小楼,名曰“寻秋草堂”,为清人所建。草堂之名出自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自清以来,草堂一直是文人聚会,吟诗作赋之所,现在草堂不对外开放。

草堂正门悬挂清末王文韶题写的楹联:

故宅重新,喜湘水天涯,依然三载栖迟地;

苍生无恙,对夕阳秋草,正与诸君凭吊时。

王文韶(1830-1908年),字夔石,号耕娱、庚虞,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同治间任湖南巡抚,后任云贵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三载栖迟地”,依然典出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栖迟”一词最早见于《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游息之意。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任官四年余,刘长卿因有“三年谪宦此栖迟”句。王文韶题贾谊故居之联,亦应是为重修故居所作。上联写贾谊故居仍建于湘水之滨,太傅栖迟三载之故地;下联写当代“苍生无恙”,文人雅士正可常聚于草堂,凭吊先贤。全联并无生涩用典,通俗易懂。王文韶虽身为朝庭重臣,亦未过于渲染粉饰太平,只用“苍生无恙”平叙其时,不失文人本色,应为题写“寻秋草堂”之佳联。

“寻秋草堂”虽不对外开放,但草堂正门敞开,可见明间陈设。上悬匾额“天下治安”,一幅山水画轴两侧配史鹏集句联:

秋草独寻人去后;

断流空吊水无情。

上联出自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下联出自晚清诗人黄遵宪的《长沙吊买谊宅》“诗寒林日薄井波平,人去犹闻太息声。楚庙欲呼天再问,湘流空吊水无情。”

黄遵宪(1848-1905年)晚清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后院东墙边建半个附壁亭子,曰“佩秋亭”,始建于清光绪三年。亭内原陈列贾宜石床,现亭内陈列复刻的《大汉敕刻》碑。汉武帝时期,朝廷为表彰贾谊功绩特向长沙赐碑,原碑早已遗失。唐代维修贾谊祠时,由名儒谢鲁川书写重刻。该碑于1911年修建粤汉铁路时出土于贾谊故居东南回龙山下,被筑路大臣端方据为己有,抗战时被侍卫拍卖,下落不明。现碑为仿制。亭侧配清人钱大昕诗句联:

石床柑树跡云徂;

故宅犹传贾大夫。

钱大昕(1728—1804年),字晓征,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少詹事。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三书院。佩秋亭楹联取自钱大昕的《贾太傅宅》:“石床柑树迹云徂,故宅犹传贾大夫。世巳治安偏上策,贤如绛灌尚嫌儒。洛阳太守封章荐,宣室君王礼数殊。如此遭逢良不薄,未应问鵩寄捓揄。”此联也可印证亭内曾陈列贾谊石床及院内曾有传说贾谊亲栽大柑的史实。

赏罢贾谊故居全部楹联佳作,意尤未尽,沉思其中,回味悠长。出得门来回望故居大门,暮然发现大门两侧预留联位却空空如也。自明成化元年大规模以祠宅形制重修贾谊故居以来,无数名流学者撰写诗联,门联却一直空缺,不得不说是历史之憾。千禧之年,《长沙晚报》曾面向全球华人发起公开征集贾谊故居大门门联的活动,当时共收到15个国家和地区华人的应征楹联14000多幅,但最终未能选出最佳大门门联,一等奖空缺,至今门联仍然阙如。贾谊的影响历两千年而不衰,故居大门门联确应文配其位。若无恰当之联,莫如虚位以待,静候佳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