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本源的头像

马本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2
分享

大碾盘

在美丽的凤凰山麓,有一个碾盘村,山路弯曲,山势蜿蜒,松树沟的水涓涓流淌。把潺潺溪流送入池河,成就了汉江一湖绿波。松树沟两岸,山石堵峭、奇石怪树、坐落着万千瀑布,缠绕着万千枯藤。松树沟就像一条出山的巨蟒,从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飞泻而下,直达池河。这里九垭十洞。大垭子、二垭子、三垭子、…麻龙洞、青龙洞、黄龙洞、黑龙洞、…碾盘村人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与日月辉映、与自然作斗争。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松树沟的尽头有一个大寨子,叫松树寨,松树寨里里有数亩平地,土地肥沃,靠着地里的收入可养活几户人家,原为躲避土匪而建,因寨子里有一棵巨大的松树而得名,故名松树沟。

松树寨下,竹林清幽、杂花生树。坐落着数泓清泉,形如圆月,亮如珍珠。泉边矗立着一个院落。院落的主人原来姓郑。土改后姓郑的被送去新疆劳改,就落到现在这般模样。我小的时候,这里一直是机房、面房、米房。周围南来北往的人户庄稼晒干车净后,都会送到这里加工。靠着打米磨面的行当,周围布满了若许酒店、商店、布店、因为这里生意红火。所以松树沟经常洋溢着骡马驼队清脆的铃铛声。商贩在这里吆喝、酒店老板高声叫卖着最新酿制的美酒。机器的轰鸣声让原本宁静的山谷显得十分喧闹。院子里有两间关牛的房子特别引人瞩目。只见房子建在一个巨大的石磨上。锤子凿过的痕迹清晰可见,岁月让磨齿显得陈旧而暗淡。苔藓已让磨盘变得斑斑点点。传说这里是郑家的磨坊。当年郑老爷指手为界。其下的田庄遍及半个池河。家里的长工更是成百上千。郑老爷非常善于经营,而且对人和蔼,总是与人为善。靠着一副聪明的头脑和善于经商的才干。郑老爷的店铺遍布石泉汉阴,就连西安省的商铺就有几百间。

偏偏郑老爷对儿子过分溺爱,拿在手上怕化了,含在心上怕烂了。又不善于教育。郑老爷对文化还是非常重视的。为了让儿子能够成家立业,继续保持一方富贵。郑老爷派了几十丫鬟和家丁护送儿子到西安府学堂读书。偏偏儿子不学无术,整天妓院鬼混,还抽鸦片,不到两年时间万两银子被其挥霍干净,还一个劲地问家里要银子。偏偏郑老爷夫妇双双得了病,无暇料理家务,全靠儿子一手摇摆。长工和管家们看到少爷这样不争气,借机贪污、挪用钱粮。等郑老爷知道后,家里的银子早已挥霍殆尽。生气地说:“儿啊,你要是能将我的田产败光,我算你是真败子”。结果他儿子一听,就找西安府买爆竹烟花店的管家商议。管家提出可以用红绫子做爆竹,用洋蜡煮饭。一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声势浩浩荡荡,大有衣锦还乡之意。在管家的“帮助”下卖掉了所有的商户。结果才走到迎丰,就挥霍完了。郑老爷就气死了,死后埋的地方称为“郑家坟”。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碾盘和郑家坟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却依然挺立在那里。传说郑老爷临死命人将长工解散,将碾子砸碎。正砸了一锤碾盘,就断气了。至今碾盘上还残留着一块锤砸的痕迹。人们通过郑老家的兴衰历史告诉后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了对家庭和子女的教育。更不能溺爱子女,不能忘本。不要给子女留下财产,要让子女从小学会生存的技能。“万贯家产,不如薄技在身”。据说后来还碾过麦子、米。但磨坊未能持续下去。因为这巨大的碾盘。人们就把这个村子叫做“碾盘村”。这块石头也被称作“碾盘石”。据说农民起义军领袖还组织义军碾过麦子,和反动政府县长任向午做过斗争呢!

当然,岁月不敢家乡,我们只有从存在点点痕迹中去想象往日的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