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敬老节爱老节。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是家庭和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老人健康长寿则意味着儿孙多子多福,家庭的幸福和谐。尊重老人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们则用他们一生的操劳和创造为后辈们谋求幸福,他们是伟大的,理应安享幸福的晚年。为了让老人幸福,重阳节这天,不远万里的游子都会回到家来同老人汇报自己在外的成就和收获。同老人聊天,儿孙们则为老人理发、洗澡、捶背,父老人外出散步,沐浴金秋的阳光,让老人看最美的夕阳红。一天中老人和儿女子孙们愉快欢乐迪度过。
因为九是最大的一位数,也是一个单数,我国易经中单数为阳,九月初九正好两个最大的单数重合,故名为重阳。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据说与东汉的景恒有关。一场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和很多老百姓的性命,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茅山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学成后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瘟魔刚扑到山下,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功力尽失,最后被景恒所杀。九月初九插茱萸,喝菊花就得风俗保存了下来。在汉族,一个健康的人一定要阳气充足,而双九重阳更是阳中之阳,被人们用来乞求身体健康的寓意。
古人非常尊敬老人和长辈“长辈错、要提醒,长辈在桌子上,长辈不动筷,晚辈不上桌。”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和老人走一路,一定要让老人走前面。有老人在家吃饭,一定要等老人吃饱喝足后,孙子辈们才能上桌。一般入席,年龄越长地越要坐上席。有老人在,不能高声喧哗,不能跷二郎腿。记得我们院子里小家老爷爷有风湿腿疼。妈妈总是让我们给老爷爷哈气、捶背。还让我们定时去给老人晒被子。他告诉我们,尊敬老人就是给自己谋福。父母的教育让我铭记于心。后来,我们一直对老人都很尊敬,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坐车,无论是火车或者汽车都会给老人让座。好几次遇到老人摔倒了,旁边其他人都不敢去扶,而我硬是去把他扶起,老人一个劲地夸我是好人,说好人必定多福。像他们说的遭到讹诈的事我倒是没有遇到。老人也喜欢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听。我觉得每一位老人都是一个传奇,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关于重阳,毛主席《采桑子。重阳》中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辽阔江天万里霜”写出了重阳战争激烈、菊花开放,秋霜溅起的景象,表达了革命者不怕挫折积极乐观的心态。而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成为表达节日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千古名句。李清照的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了流落在外思念亲人,思念家人的思想情感。杜牧在《九月齐山登高》中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写了重阳饮菊花酒、插茱萸这一习俗,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现代歌曲《又是九月九》中“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则更直接的表达了对家中父母和老人的思念。
是啊,家中两尊佛,双亲和父母。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孝敬父母,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明天就是重阳节了,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老人,愿他们健康长寿!祝愿天下所有父母,愿他们幸福安康!愿天下所有老人都能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