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本源的头像

马本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23
分享

父亲和春分节

父亲很看重春分,他说春分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从这一天起,农村正式进入了抢种的时节。俗话说过了春分不烂子。春分一到,土壤的温度正好适合播种。他说他曾经多次做过尝试,在春分的前几天把四季豆种子和豇豆种子种在地里。看起来松软的泥土、暖和的天气,结果种子老是不发芽,等他扒开土一看,结果种子烂了。于是他又赶在春分播下几粒种子,出乎我意料的是,虽然前后错的时间不到二十四小时,春分播种的种子没几天就发芽长叶了。从此他领略到节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农时不可违抗。他不死心,一次春分前几天下了透墒雨,他赶紧播下玉米种子,结果玉米长得良莠不齐。这让他再一次看到了春分的威力。他从此不敢再作主张改变播种时间。而春分一词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

到春分这天,他和母亲天不亮就起来打扫牛圈、做早饭,吃完饭就去烧火土粪。一家人拉着柴刀和锄头来到地头,将坡地上的五月泡刺呀、就军粮呀、马桑树呀等一顿乱刀砍了下来,堆成一堆,再在上面铺上干草和树叶。最后将砍过的地方用锄头将草细细除干净,再将草下面的黑土扒出来用探筛将草选出来铺在干草上,再用撮箕把黑土倒在草上面,堆成一堆,然后一把火点燃。等到柴堆烧净,扒掉剩下的柴草,用水粪一拌,就是拌玉米种子的好肥料。用火土粪点包谷,出牙率高,苗儿实,不容易的病虫害。之所以这么早去烧火土粪,一个原因是春分到了时间紧,另一个原因是躲避送春的。因为送春的人太闲人。

记得有一年春分,我们被送春的人缠住了。只见一个四十左右的人挎着一只黄提包,左手拿着一只铜牛,铜牛背上有一个铜人,右手拄着一根竹棒。那人见了我们就唱:”张家哟走到李家来哟,李家的柴门哟大大哟开,恭喜主家发大哟财哟,豆大的黄金滚进啰来。”。唱罢从挎包里掏出一张印有年里的红纸。问父亲:“接春神啦,接不接?”。父亲赶紧掏了五元钱。那个时候五元钱对于我们可是个大数字。因为请一个大工一天才三元。那人接了钱,可能嫌钱少,不肯走,又唱了起来。“主人家给了五元钱,从此哟家中哟好过哟年”。说在让我们给一升米,偏偏我家那时候经常缺粮,给了他,我们家里人就没饭吃了。那人继续唱,内容很难听。父亲摸遍身上的口袋,也只找到了一块钱。给了那个人,那个人拖着竹棒就走了。大哥正要跑上前给他一拳,被父亲挡住了。说:“他也是一个手艺人,靠这个吃饭。这门手艺原来是叫花子干的行业,被称为下九流,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干这职业?”。大哥说:“他不该拖着竹棒走,那样多不吉利!”父亲说:“只要平实行的端,做的正,怕什么?”

那天回家,母亲给我们一人煮了两个鸡蛋。要求我们在桌子上立稳了才能吃。我立了半天都没立稳。最后父亲拿起鸡蛋啪的一声扣在桌子上,鸡蛋稳稳当当地立在了桌子上。父亲笑了说“做事要讲方法,动脑筋。一种方法不行,换一种思路,乐山与打破常规”。我们都低下了头。

那天母亲做了一大桌子菜。有血粑粑、腊肉。最主要的是野菜,有凉拌的和清炒的。春芽子炒肉。荠菜丸子、凉拌鱼腥草。刺椿头炒肉,春芽子煎鸡蛋。野豌豆苗汤。满屋子香气飘逸。马齿苋盐菜蒸肉。野菜都是母亲乘我们地里打猪草的当儿采摘的。吃饭的时候,父亲在房屋的四角插上蜡和香,要求我们给死去的先人们烧纸,并跪在桌子边向先人讲述自己的学习情况。母亲也为死去的爷爷奶奶烧了纸,说了家里的生产情况,还说了未来的打算。随后才吃饭,那天父亲喝了很多酒,母亲也喝了酒,还把米饭揉成团,撒到地里喂麻雀,说:“春分麻雀吃饱了,嘴就粘住了,就不会吃庄稼了。”,可我老是看见成群结队的麻雀满天飞,可也不对反抗父亲的话。

牛圈这天打扫的特别干净。饭后我们都去割草,父亲把很多青草背到了牛圈里。母亲煮了一大锅玉米糊喂牛,还给牛戴上了块红布。一个劲地给牛喂鲜草。最后还带领我们给牛磕头。说:“老牛呀,又要辛苦你了,我们今年一家人就靠你了!”说完给牛做了一个楫。等牛吃饱了就牵着牛喂水。

随后就带领我们去踏青,我们来到一卡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放风筝。风筝是春分的前一天晚上做的,用竹子做骨架,母亲剪纸,我们在父亲的指导下缠线。我们按照动物的样子把风筝糊上眼睛鼻子,尾巴。父亲举着风筝,哥哥拽着线飞快地跑。看着风筝飞上天,我们都欢呼。

晚上我们给牛上完草,还要陪着牛坐上好久,给牛捞痒痒。父亲说“牛虽不会说话,但是它通人性。春分让它好好休息。以后就休息不成了。做人要懂得感恩。”

父亲在的时候,春分节虽然规矩多,某些方面都是陈旧陋习。但也给了我们许多快乐,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特别是春分节他对牛的尊重,更是让我们懂得了劳动者的尊贵。一个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懂得感恩。哪怕他是一头不会说话的牛。

现在春分又到了,我又想起了父亲的春分节,想起了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它更让我重视春分这个传统节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