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你无论是田间或者地头,只要有树木的地方就会有蝉。蝉总会巴在树上知了、知了的鸣叫。从老远的地方传来,声音悦耳动听。让人知道这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是这样的单纯,这样的优雅,传遍了山谷,传遍了田野,传到了孩子的耳朵。这声音对每个人来说都这样神奇而富有生命力,像是天然的和谐的音乐。只要你走在树林中,你总会看见它们浑身透明的双翼盖住乌黑油亮的身子,两只圆鼓鼓的眼睛和一条尖针似的嘴。见到人就悄悄地爬动着身子,慢慢向后移。当它发现人的时候,就快速地飞向远处。不过一般的情况下,蝉的表现都很迟钝,当你看到它巴在树上的时候,只要用手轻轻一捂,就可以逮到到它。小的时候,没有什么玩的,母亲知道我喜欢虫子,就用粽叶编个盒子,然后逮上一只蝉放在里面,蝉就在里面一蹦一跳的,急着要出来,就像跳舞似的,很好玩。而且它跳的节奏是那样均匀。很吸引人的注意。
关于蝉,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 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早蝉》“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 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闻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可见古人是多么喜欢蝉。“蝉意象”最早被提及是在《诗经》,《小雅》曾写道“鸣蜩嘈嘈”,而这个“蜩”就是指“蝉”,此诗表达的是蝉的声音,也标志着蝉在文人诗句里开始吟唱。蝉意象历史演变代表的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各种心态、人格,也是文人们思想价值的不同走向。在整个文学史上,很多文学作品都写到了“蝉”的意象,诗歌里将其称作“咏蝉诗”。蝉是文学作品中的独特意象,古诗以悲秋为题的诗歌多有出现,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古人的心理状态,例如高洁、避祸、超脱等等。
后来读到西游记,观音菩萨称唐玄奘为金蝉子,不禁想:”好好地一个人,干嘛要起名为金蝉子,它与蝉到底有什么关系?”,后来才知道,佛祖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听着蝉声悟道。正是因为蝉的叫声给了佛祖的宁静,佛祖才可以参禅悟道,因为是在菩提树下悟的道,所以菩提也就成了佛祖的大徒弟,而金蝉自然成为菩提的二徒弟。至于位高权重的金蝉子为什么要去取经。读完西游记原著我才知道,原来金蝉在佛祖讲法时打瞌睡,佛祖为了惩罚它,将他打下凡间转世成为取经和尚。前九世都被流沙河妖怪吃了。至于妖怪为什么要吃唐僧肉,当时倒是很好奇,心想人的肉怎么会有长生不老之功能?真的修行十世就可以长生不老吗?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滑稽。如果人人都长生不老,就是每个人都活到一百岁或者两百岁,那么社会绝对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悲哀,那么整个社会都会臃肿不堪。后来一想,肯定是蝉的问题。一查资料不得了。据医学资料记载:其实蝉又名知了,中医称蚱蝉,蝉全身都是蛋白质,没有脂肪,蝉有补肾、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遗尿、肠炎、声音沙哑等症状。而且蝉的营养物质丰富,但其蛋白含量在70%以上,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蚱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出的外壳称蝉蜕,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蝉的壳又称“蝉蜕”蝉是指蝉蜕。蝉蜕的功效与作用一般有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等,建议遵医嘱服用。1.疏散风热:疏散风热是指清热解毒,蝉蜕可用于咽喉肿痛、呕吐等治疗,疗效非常显著。2.透疹:透疹是一种中医治法,即透泄疹毒,是使疹子易发出来的治法,一般可用于治疗麻疹初期等症状,如风疹瘙痒、咽喉瘙痒、皮肤瘙痒等症状。3.明目退翳:明目退翳是指通过药物消除眼球上障蔽视线的白膜,使眼睛更加明亮,通常可以用于治疗眼结膜充血以及上火引起的眼部发红等症状。才明白,为什么妖怪要吃唐僧肉,原来蝉确实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而蝉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一般生活在土壤里。幼虫有金色的外壳,6月末幼虫脱下外壳变成成虫。而成虫仅仅能存活几个月时间。因为生命短暂,所以蝉特别珍爱生活,只要是安静或者安全的时候,蝉总是会放开喉咙歌唱。歌唱美好的生活,歌唱自然的美好。它总是乐观地看待生活,看待时间。在蝉的世界里,生命总是快乐。因此,每天都要欢歌。从来不悲观。它也给了我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现在蝉的幼虫因为富含蛋白质而被人们经过烹调美食,一盘油炸的蝉甚至要达到几十到上百元。而且供不应求。蝉的幼虫已经被摆上餐桌。据说有养颜,美容等功效。养殖蝉已经成了一个行业。有的地方则铺天盖地的寻找蝉的幼虫。就是为了享受幼虫的美味。而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蝉的叫声几乎绝迹。在城里蝉的叫声更是一种奢侈。
而今年,无论是晴天和雨天,总能听到蝉声。而且声音清脆而悠远。让人总是回荡在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而蝉一声声的鸣叫也让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快乐,每一天都过得充实。